APP下载

以受众为中心构建内容优势
——对深化“走转改”活动的思考

2014-06-07王董斌

中国地市报人 2014年12期
关键词:走转改文风作风

□王董斌

(随州日报社,湖北 随州 441300)

以受众为中心构建内容优势
——对深化“走转改”活动的思考

□王董斌

(随州日报社,湖北 随州 441300)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要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在深改组第四次会议上谈到推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发展时,强调“要坚持先进技术为支撑、内容建设为根本。”这为我们做好新时期新闻宣传工作提供了重要遵循。当前,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快速崛起,改变了传媒生态格局,但无论未来传播介质进化到何种形态,其传播信息的基本功能不会变,人们对优质内容的需求不会变。推进媒体融合,先进的传播技术固然重要,但内容建设永远是根本,是决定媒体生存与发展的关键所在。

在新闻界广泛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是践行群众路线、转变工作作风、加强新闻内容建设的有力武器。活动实施以来,取得明显成效,但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我们要进一步转变新闻观念,遵循新闻规律,树立以受众为中心的工作导向,认真开展好“走转改”活动,“深入新闻一线、挖掘鲜活内容、打造精品佳作”,为读者提供高质量的新闻,构建内容优势,以适应新传媒生态下报业竞争发展的需要。

走基层,深入新闻一线

报纸的读者正在流失,除了受新媒体的冲击外,内容不吸引人、缺乏可读性是主要原因。特别是我们的党报上会议报道、领导活动、工作性报道多,内容空洞,说教味浓,而来自基层鲜活的、群众关注的社会新闻、民生新闻少,不能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开展“走转改”活动的目的,就是要引导新闻工作者改进工作作风,提高新闻品质,加强内容建设,增强新闻报道的贴近性、服务性和吸引力,从而提升舆论引导能力。

走基层,就是要到一线,到新闻现场,到新闻发生的地方去。“你见到我们的时候,我们和新闻在纸上;你看不见我们的时候,我们和新闻在路上。”新闻的本源是事实,到新闻一线去采集新闻,是新闻传播规律的要求,应当成为记者工作的常态和追求。提倡走基层,并不是说要放弃走“上层”,党报要坚持党性原则,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开展好宣传报道工作,来自党政机关的重大活动、重要部署、权威信息等同样具有很高的新闻价值,要大力宣传报道。同时,也要眼睛向下,多反映来自基层、人民群众关注的新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性和人民性从来都是一致的、统一的。走基层,要求我们党报工作者转变新闻观念,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站在受众的角度来采集和编发新闻。基层是新闻的富矿,我们在服务好中心工作的同时,要深入实际、深入生活、深入群众,多报道人民群众的伟大奋斗和火热生活,多报道人民群众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和感人事迹,让来自基层、群众关注的新闻在报纸上多起来。

走基层,要深入新闻一线。一些记者热衷于泡会议、跑机关,拿材料编新闻,或者在办公室就着电脑剪贴新闻,这样是无法写出好新闻的,只能是材料的堆砌。只有到新闻一线去,才能采集到内容鲜活、具有现场感的新闻,使新闻更加接地气,增强吸引力。还有一些记者片面理解“基层”,认为走基层就是下乡镇、到农村,这是一种狭隘的观念。应该说,除了党政机关外,街道社区、工矿企业、乡镇村组等都是基层,我们要深入其中发现和捕捉新闻。

转作风,挖掘鲜活内容

开展“走转改”活动,走基层是前提,转作风是关键,改文风是根本。走基层,身入更要心入,如果人到了基层,却走马观花,蜻蜓点水,浅尝辄止,就无法挖掘到鲜活内容,写不出读者关注的好新闻。只有真正转变作风,认真细致采访,挖掘鲜活素材,才能为改文风打下坚实的内容基础。

转作风,关键是记者要有敬业精神,能够挖掘到人民群众关注的、有新闻价值的鲜活内容。记者要真正融入群众中间,用心去沟通去贴近,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所盼,了解他们关注的热点焦点难点问题等。记者要善于选择,在了解的基础上选择那些群众普遍关注的、有一定社会意义的东西写成新闻。如湖北随州日报社常年开展“记者走基层”活动,民生新闻记者经常深入城区居民中间,倾听群众心声,对他们关注的白云湖水变臭、雾霾突袭随城、物业管理乱象等热点问题做了及时报道,解疑释惑,化解矛盾,受到群众的关注和好评。如果记者下到基层,不善于抓取新闻点,写出的新闻不痛不痒,就无法引起受众的关注。

记者还要善于发现,要用新闻的敏锐和智慧去发现基层的新变化、新发展、新成效、新观念、新问题、新风尚、新举措等来写成新闻。记者还要善于捕捉,要通过深入细致的采访,捕捉鲜活的故事情节、动态细节、感人语言等,这样才能挖掘到鲜活的内容,增强新闻报道的吸引力。

改文风,打造精品佳作

文风,是文章所体现出来的思想作风,主要通过作品的内容和形式体现出来。新闻文风的好坏,直接影响着读者的阅读兴趣,关乎传播效果的实现。特别在网络媒体冲击、报纸日渐式微的势头下,我们要保持读者的阅读兴趣,就必须坚决彻底地“改文风”。要研究受众的接受心理和阅读习惯,把新闻写得生动些、耐看些,可读性更强一些。如果报纸刊登的新闻缺乏吸引力,读者不爱看,就会在竞争中丧失话语权,也就失去了舆论引导力。

改文风,重要的是改内容,要提供读者关注的、高质量的内容。对于党报必须报道的重大主题宣传以及工作会议、领导活动等,记者要从群众关注的角度选材,进行新闻化处理。记者要多深入基层,关注民生,选取群众最关心、事关切身利益的重大信息、热点问题,主动设置议题,及时解疑释惑。要认真转作风,深入一线挖掘鲜活内容,这样才能增强报道内容的贴近性和吸引力。

改文风,还要创新表现形式,善于用事实说话,学会讲故事。记者既是事实的提供者,更要是故事的讲述者,要学会从现场写起,讲个故事给读者听,这符合受众的接受心理和认知习惯。一些西方记者认为“在新闻报道写作中,用讲故事的方式向人们提供的信息更容易被理解和记忆。”我们要借鉴这一理念,通过走基层、转作风,现场观察挖掘具体化的场景,生动的细节,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完整而具体地呈现新闻。对于非事件性新闻的报道,我们要借鉴《华尔街日报》的做法,在开头讲一个与主题有关的小故事,用读者熟悉或者容易理解的事实,把他们引向深奥难懂或抽象的新闻主体。在新闻表达方式上,要多表现,少陈述。要注重画面的描绘、形象的摄取和细节的描写,增强感性,减少材料的堆砌和平淡的陈述,从而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总之,“走转改”是一次贯彻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教育实践活动,也是媒体构建内容优势、提升舆论引导能力的必然选择。我们要转变新闻理念,遵循新闻传播规律,树立以受众为中心的工作导向,继续深入开展好“走转改”活动,不断推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精品佳作,构建内容优势,弘扬主弦律,传播正能量,服务读者信息需求,丰富人民精神生活,推动社会发展进步。

猜你喜欢

走转改文风作风
“延安作风”打败“西安作风”
规矩立起来 作风严起来 履职实起来
普枞公路的文风和文脉
全媒联动融入、强化责任担当,把脱贫扶贫作为“走转改”重要抓手
故事细节语言
从严从实抓作风 力促落实求实效
学先进 转作风 抓落实
媒体改进文风存在问题与努力方向
改文风:要从创新“说话”方式开始
改进文风贵在言之有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