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效语文课堂的抓手:问题设计探究

2014-06-06祝黎黎毛静

卷宗 2014年4期
关键词:课堂学习问题设计高效

祝黎黎 毛静

摘 要:相同的教学内容在相同的教学时间内肯定会产生不同的教学效果。为了达成教学目标,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问题的设计很值得探究一番。找准文本与生活的连接点,找准文本中的动情点,找准文本的延伸点去设计问题,将会使我们的课堂效率提高。

关键词:课堂学习;高效;问题设计;探究

余映潮老师认为,学生的课堂活动充分,是高层次的教学境界,是语文教师近乎全部教学艺术的集中体现。余老师是一语中的,设置充分有序的课堂活动,的确可以提高学生身心投入程度,降低课堂精力的流失率,能极大提高学习效率。

要在课堂学习中组织开展充分有效的生生、师生之间的课堂活动必须要将语文教学内容设计问题化,即将课程中的文字教学内容、图片等变成和问题的有机“链接”,以引导学生凭借自身的努力,通过思考、讨论、合作等激起问题意识,并从中探索求解。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只有通过问题才能启发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大脑皮层的优势兴奋中心,引导学生对问题作层层深入的思考,并掌握分析问题的方法,从而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那语文教师应该设计怎样的问题来创设有序的课堂活动呢?为此笔者认为语文教师课堂问题的设计要遵循三个原则:

1 教学问题的设计要找准文本与生活的连接点,以此创设课堂活动

课堂问题的设计尽可能地将文本与学生的生活连接,更能激起学生的兴趣。《新课程标准》对语文教学也进行了新的阐述和定位:注重培养促进人的发展,将教育和生活紧密相连,致力于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世界。语文教学生活化,把学生的生活经验课堂化,让语文走向生活,是语文新课程改革的一个基本理念。而生活本身就是“大语文” ,课堂并非是孤立于世界之外的学习空间,这要求我们的语文教学必须走向生活,并以生活为发散点,拓展文本,给学生创设一个张扬个性,享受生活乐趣的空间。语文教学融入到真实的生活中,才会充满不朽的生命力。

学习老舍的《想北平》时,在引导学生品味语言、体会作者的情感后,教者明白学生最不能理解的是作者的选材。从学生的角度看北京作为历朝古都有宏伟的故宫,巍峨的长城,美丽的颐和园等,这些都是我们中国人引以为傲的地方,但是老舍为什么不写这些,反而把笔伸向普通北京人的院子、墙根,只选择那些日常生活中的果蔬来写呢?是不是显得小气了一点?

这是学习这一课的难点,也是要帮助学生解决散文选材的问题的。笔者就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离开荆门若干年后,你要写一篇回忆故乡的文字,你会写些什么?学生发言很踊跃,综合他们的发言不外乎是荆门的小吃、家门前的小河、小时的趣事等,接着老师又问去过北京旅游的学生,如果要他们写一篇有关北京的散文又会写写什么呢?去过北京的学生纷纷发言写故宫、天坛、颐和园等,所写的都是大家所熟知的风景。两相对比笔者问学生为什么写荆门你不会写荆门人引以为傲的地方反而写小河、小吃等?学生很快明白我们是以游子的身份来写对家的情感。笔者适时地投放有关老舍的资料:

提示:老舍是中国近现代文坛的一代宗师。有人曾问舒乙,如何用几句话来概括老舍区别于中国现代其他作家的特点,舒乙用了五句话:第一句就是“他是北京人”,二是“他是一个满族人”,三是“他是一个穷人”,四是“他差不多有十年生活在国外”,五是“他生于十九世纪的最后一年,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去世”。

学生很快就明白了作者选材的目的。这是大处着眼,小处落笔。正因为他对北平的熟悉与热爱,他才写出北平的与众不同。如果是北京的匆匆过客,恐怕除了感叹历史的悠久,建筑的恢宏也就没什么了。老舍把笔伸向了普通北京人的院子、墙根,就因为他是一个平民、一个普通的老北京人,他的生活就在这些院落里、墙根边,他是一个平民艺术家。作者用这些舒缓而平淡的文字,表达了一个平民知识分子对北平娴雅而热烈的情怀。从另外一个角度讲,老舍以一个贫寒人的眼光看待北平,他关注的是和他一样的平民人的生活以及环境,看到的就是“温和自然”“布置匀调”“物产可爱”。归结到一点就是他的“平民意识”。

笔者为解决课文学习的难点就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入手去设计问题,从自己的生活体会上去明白作者的选材,从而很轻易地解决了学习的难点。

总之,笔者认为语文课堂教学内容的设计应关注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的需求和兴趣;关注学生现有的经验和能力;吸纳具有时代气息的教学内容;从生活中寻找教学内容,充分利用生活中的多种教学资源。

2 教学问题的设计要找准文本的动情点,以此创设课堂活动

以情动人是许多文章的亮点。教师要善于捕捉课文的动情点,围绕课文的动情点设计问题。

在学习李密的《陈情表》时,笔者把教学重点定在体会文中自然流露的孝情的拳拳、苦情的悲恻、忠情的诚挚、亲人的真善这种温馨、朴素的人性美。

高中学生学过不少表达亲情的经典课文,有歌颂母爱的,有赞美兄弟手足情的,有抒发夫妻深情的。但本文这种写祖孙情的文章,学生还是初次接触。所以笔者先要求学生课前回顾学过的有关亲情的文章,再收集一些有关这种情感的的资料,包括李密生平以及他一些作品。还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在课堂上放映一些资料图片,让概念化的事和人变得生动形象,以增强学生的体验和感受,特别是激发那些对对平凡亲情“不敏感”学生的兴趣。 上课时先播放《神秘园之歌》,营造气氛。在具体落实这一教学重点时,老师率先品读了“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这一片断,并且还回忆了自己幼时过年的趣事,体会到的浓浓的亲情。老师动情的讲述打开了学生情感和记忆的闸门,学生不仅发言积极,连平时几个内向的学生都发了言,而且对情感的体会很到位。通过这一目标的落实还帮助了学生学会了在习以为常的生活中感受亲情、友情的方法。

学生是学习的体验者,体验是可以由多方面构成的,音乐也是其中之一。在学习李商隐的《锦瑟》时,笔者要求学生用自己熟悉的曲调为之谱曲。学生本来就很喜欢唱歌,从他们的兴趣出发,学生很踊跃地开始谱曲。当其中一个女生用《相见时难别亦难》的曲调开始演唱《锦瑟》时,全班非常安静,音乐与文字相得益彰,更能散发迷人的艺术魅力。唱完后掌声响亮。

课堂教学问题的设计要善于捕捉课文的动情点,教师必须有激情,教师的投入程度决定学生的投入程度。教师是要把握好课文的动情点,就一定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学生就会全身心投入到课堂教学的每一分钟去,课堂学习的效果自然会好。

3 教学问题的设计要找准文本的延伸点,以此创设课堂活动

课堂教学中,启迪学生的思维,对课文进行延伸,创设课堂活动,更易激发学习兴趣,进一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在学习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时,笔者先提问导入,说:岁月已逝,人生短暂。面对有限的人生,面对人生中的挫折与磨难,你有哪些感想?先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切入,引发学生的思考。学习完课文后,笔者呼应开头又一次提问:学习了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后,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东坡?从他身上你学到了什么?以此问题进行拓展,提高学生的感悟能力,也提高了学生抗挫认识。

当然拓展也可以把课内和课外连接,形成大语文学习观。比如在学习杜甫的《蜀相》一课时,笔者布置了一道课后拓展作业:请你选一位忠义人物,古今中外皆可,搜集他的生平事迹,选取其中的典型事例,用夹叙夹议的写法,写一则评传。

值得注意的是语文教学进行延伸拓展,教师备课时应针对学生的生活特点,抓住课文的延伸点去设计教学活动,只有这样学生的思维才会更活跃,参与课堂的积极性才会更高,课堂学习才会高效。

总而言之,课堂因互动而精彩,学生因自主而发展。语文教师一定要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为此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吃透教材,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精心设计教学问题。设计问题要找准课文与生活连接点,捕捉到课文的动情点,抓住课文的延伸,只有这样才能组织语文课堂的有序活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对抗质疑的能力,让课堂和谐、民主,学生敢问、敢动,形成一种积极主动、争先恐后、紧张活泼的学习氛围,这样的课堂才会高效,学生才会学而快乐着。

猜你喜欢

课堂学习问题设计高效
精设计,巧提问
以“问”发展小学生科学学习能力
高中文综学科学习方法的中学生视角分析
如何调动高校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
微课提问的设计:以一件获奖作品为例
提高提问的有效性, 构筑高效的语文课堂
打造务实、创新、高效的语文课堂
高校三维动画课程教学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