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技术局部战争中美军后勤装备的运用特点

2014-06-06姚红霞雒珈

现代军事 2014年4期
关键词:海湾战争后勤伊拉克

姚红霞++雒珈

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主导发动了4场高技术局部战争,即海湾战争(1991年1月17日~2月28日)、科索沃战争(1999年3月24日~6月10日)、阿富汗战争(2001年10月7日~2002.7月)和伊拉克战争(2003年03月19日~4月18日)。美军在这4场战争中,其后勤装备的运用对于达成战略和作战目标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动用强大的战略运输能力,构建有利作战态势

几乎每场战争的第一步,美军都使用建制战略海运、战略空运和战略预置装备,辅以民间和后备役运输装备动员,实施兵力投送和部署,以形成有利态势,为发动战争攻势做好准备。但随着美军后勤保障的日益精确化,其战略运输装备运用和动员规模有渐趋减小的趋势。

战略运输装备性能越来越先进,投送效率不断提高

空运装备方面,美军通过海湾战争发现,尽管C-5、C-141和C-130战略运输机在海湾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仅靠这些至少已服役了20多年的运输机还不能满足远距离、高强度的战略空运需求,因此美军在海湾战争之后开始加紧研制新的既能满足战略空运需求,又能适应战术运输需求的运输机,C-17战略/战术运输机就是应这种需求研制而成。该机1991年首飞,1993年服役,在科索沃战争中首次投入使用即获巨大成功。该机性能可靠,平均有效载重45吨,可在多种机场起降,最短起降距离只有915米,能将作战物资从美国本土直接运抵海外战区内最靠近目的地的航空卸载港,还拥有迅速周转的能力。到了阿富汗战争,美军的C-17又安装了双排空投导轨,允许两排装备同时从C-17上空投,不但空投能力倍增,还使其空投旅重装备的时间减半,从而完全满足了美陆军提出的在30分钟内空投一个旅的人员和装备的“旅战略空投”需求。

海运装备方面,美海军在伊拉克战争前装备了19艘建于20世纪90年代的大型滚装船,从而使装载、海运和卸载更为迅速。这些船只最大速度达24节,每艘能装运约1000辆“布雷德利”战车或3000辆多用途轮式车,装载量为海湾战争时最大运输舰装载量的2倍,而卸载时间却仅为12年前的1/5,更相当于140架C-5或240架C-130的运量。海上预置船队的运用也大大提高了投送效能。在伊拉克战争前,美海军原估计大约需要20~25天时间来运送卸载物资,但实际上只用了16天。11艘海上预置船为海军预置了整整2个旅的装备,在45天之内就运送了约6万名海军陆战队员。

战略运输装备运用效果不断增强,运用规模趋于减小

海湾战争开战前,美军动用了近千架运输机和314艘海运船,历时7个月才完成兵力投送与部署。这些运输船为100小时的地面进攻准备了60~100天的物资,运到前线约4万只集装箱,而实际上只使用了不到一半。战后美军不得不将战前运到战区的价值27亿美元的补给品清理包装后运回国内,仅集装箱就向国内发送了4.1万个,造成了巨大浪费。而在作战程度最激烈,作战规模最大,信息化程度最高的伊拉克战争开战前,美英等国联军总共只动用了150架运输机和131艘海运船,用了不到3个月的时间就完成了兵力投送任务,只准备了不到40天的物资,其中有许多并未完全卸到岸上,而是视战争进展情况和需要才决定是否卸载,从而大大节约了开支。至于科索沃战争和阿富汗战争,由于获得多国支援,美军只分别动用了22架运输机和不到100架运输机、37艘预置船的力量就做好了战争准备。

海空运输装备动员规模逐步缩小

海湾战争中,美军征用了几十家海运公司的200余艘船只,38家航空公司的400余架飞机,7个州铁路部门的2400节铁路车厢以及数百家运输公司的4000辆卡车。而到了伊拉克战争期间,美军装备动员的数量和程度都大大少于海湾战争:在民间运力动员方面,美军只动员了第一类预备役部队现有72艘大型运输船只中的16艘大型滚装船和3艘货船;在商船动员方面,美军仅动员了50艘大型商船,其中外国商船10余艘;在国内航空运力动员方面,美军在战争的第一阶段仅征用了国内22家航空公司的47架民用飞机和31架宽体运输机;在本土陆地运输方面,美陆军军事交通管理局只动员了少量民用铁路和汽车运输部门来协助完成装备和物资的运输任务。

重视作战人员生活保障,维持部队士气和战斗力

从4场局部战争的战区基地保障来看,美军十分重视对作战人员的生活维持保障,突出生活保障装备的运用,包括衣食住行医各方面,有效保证了部队士气和战斗力的保持和发挥。

开设模块化基地宿营装备

科索沃战争开战前,美军后勤人员就以意大利的阿维亚诺空军基地为依托,在基地附近建造了由109顶可扩展式帐篷模块组成的大型帐篷城,能供约1000名空军和海军陆战队人员使用,可用作士兵宿舍、指挥所、供应点等。美军在该基地建立的帐篷式供餐设施每日可供800人4餐热食。典型的美军模块化帐篷系统“力量提供者”被称为“装在集装箱中的城市”,分兵舍区和服务区,分别由模块化可扩展帐篷和功能性方舱组成,在相应的模块中为士兵提供空调宿舍、用餐、淋浴、厕所、洗衣以及休闲娱乐等设施。整套系统可以容纳550人,展开时占地3~4万平方米,全部为车载式集装箱结构。该系统在海湾战争中首次投入使用,经过历次战争的检验,其性能持续改进和提高,在伊拉克战争中,美军又在海湾地区部署了十几套。

设置大型净水、供水系统

海湾战争和伊拉克战争都是在同一战场环境下,即沙漠条件下的战争,而沙漠条件下保持士兵体力和装备完好的首要问题是供水。海湾战争时美军规定,每人每日供水20加仑(90升),其中饮用水6加仑(27升),其他为炊事、洗漱、卫生及车辆用水。l个师的洗消用水量为20万加仑(相当于1万人份)。海湾战争中,美军在海湾地区部署部队53万人,仅用水一项每天即需4.5万多吨。为满足部队用水需求,美陆军在1990年9月就将2套大型反渗透净水装置运至海湾,在沙特建起最大净水站,日产净化水22.5万加仑(11250人份);海军建立了10座海水淡化厂,日加工淡水10万加仑(5000人份);海军陆战队的所有海上预置船均有日制取饮用水9.6万加仑(4800人份)的能力。科索沃战争中,美军在意大利的阿维亚诺空军基地设置了大型供水设备,如2270升/小时和11349升/小时反渗透净水装置,能满足数千人的饮用水需求。伊拉克战争中美军仅饮用水一项,每人每天就达到23升。美军除使用海湾战争后在科威特、卡塔尔等地建立的美军基地中的大型净储水设施外,还订购了地方公司生产的各种净水系统,如可每天供应9500~11000升饮用水的Aspen Waer3000CM型净水系统。endprint

建立战区医疗设施

自1990年8月向海湾地区部署兵力之时起,美陆军设在德国法兰克福的大型卫材库就通过空运以每月3000吨的速率将卫生医疗器材运送到战区。与此同时,各军种部队普遍开设移动式野战医院,还准备利用沙特等海湾国家的地方医院,对部分本土地方医院也进行了动员。陆军到1990年10月底在沙特部署了8所野战医院,又设置多个500张床位的可部署医疗系统,到1991年2月初共部署了总计l万多床位的野战医疗设施。海军第5舰队在1990年建立了1所500床位的陆基野战医院,另部署有2艘各l000床位的医院船。空军在战争一开始就部署了由C-5运输机改装的50床位空中医院。

充分发挥传统后勤装备作用,其效能对战争结果至关重要

4次高技术局部战争虽然具有了信息化战争的一些特点,但油料装备、机动伴随保障装备、战伤急救装备等传统后勤装备依然是作战行动后勤保障的主力军,对保障军事行动的开展和赢得战争胜利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油料装备为重中之重

油料是军事行动的生命线。海湾战争中,美军向海湾战区运送油料408万吨,占作战物资总量的67%。多国部队空袭共飞行30多万小时,总耗油量300多万吨。伊拉克战争中,美海军、空军和海军陆战队每天耗油约45600吨,其中陆军部队约5600吨。具体来说,如第3机步师每天耗油1860~2300吨,第101空中突击师全速作战时每天耗油约1200吨。巨大的作战油耗迫使美军优先规划油料保障装备,以提供充分、高效、长时油料保障。

一是空中加油机的使用率相当高,以确保远距离、高强度空袭作战的顺利实施。海湾战争中美军空中加油机倾巢出动,全力保障空袭作战,共为多国部队飞机加油5.1万多次,输送燃油7.1亿升。科索沃战争中,北约共投入941架固定翼飞机,其中空中加油机219架,空中加油6265架次。伊拉克战争中,美军共出动256架空中加油机,其中空军182架,占空军固定翼飞机总数862架的21%以上。从加油机机型上看,历次局部战争中主要使用的是KC-135“同温层油船”和KC-10“致远”。KC-135最大载油量为11.81万升,供油量为7.57万升,加油速度3400升/分;KC-10最大载油量20.77万升,加油速度5680升/分,可装3套空中加油装置,能同时为3架飞机实施空中加油。

二是地面作战部队油料装备编配数量充足,编外支援及时有力。美军在伊拉克战争计划和执行过程中,燃料资产需求通常会得到优先和完全的支持。美军的燃料配送资产按照所需级别提供,所有参战部队都接收到了预期的任务所需的运加油资产。此外,作战期间第3机步师还接收到2个石油和液体燃料卡车连的增援,这2个连向该师提供了170辆燃料卡车。为使机动部队能实行自我保障并可在行进中快速加油,军和师主保障营的燃料卡车均可调配到旅级部队。

三是战时开设野战输油管线,满足作战部队大批量油料保障需求。美陆军第62工兵营配合第808管线连,从科威特北部穿越沙漠铺设了83千米的6英寸(152毫米)钢质野战输油管线,每16千米安置2套140吨/小时的油泵,建成内陆油料分发系统。战中又以每天10千米的铺设速度向伊拉克纵深延伸了约225千米,日输送JP-8燃料2600吨,同时还开设了2个由200立方米软体油罐组成的罐群,容量分别为13500立方米和8000立方米。美海军陆战队用几天时间在接近前方地域铺设了1套长150千米的快速安装油料输转系统(RIFTS),每天把3000多吨油料输送到伊拉克中部。该系统采用自动监测、指挥控制和通信调度系统,实现了输油作业自动化。

机动保障装备大量使用

一是大规模使用运输直升机实施快速机动保障。海湾战争中,美军在海湾战区共部署1700架直升机,其中运输直升机约500架。在地面进攻发起当日,美军出动300多架运输直升机,把1000多名作战人员、50辆军车和榴弹炮、成吨的燃料和弹药空运到伊拉克境内80多千米处,切断了伊军的后勤补给线,并仅用约10个小时就在伊拉克境内开辟了一个l55平方千米的中间整备基地,作为一个巨大的燃料、弹药临时堆集场,为随后的进攻做好了准备。伊拉克战争中,美军参战的各型直升机共计约329架,其中运输直升机和通用直升机就有263架,占了2/3以上,主要用于后勤补给和保障。而且,美军参战的各型部队都编有运输直升机,如第82空降师编有UH-60运输直升机41架,第101空中突击师编有运输直升机209架。即便是地面重型作战部队也编有一定数量的运输直升机,如主攻部队之一的第3机步师就编有UH-60运输直升机24架、UH-l通用直升机6架。

二是大量使用高机动多用途轮式车辆(“悍马”)及装甲运输车实施跟进伴随保障。“悍马”是美军在海湾战争中使用的主要地面运输车,具有良好的越野机动性能,十分适应沙漠地区的特殊地理和气候条件。此外,为有效伴随装甲部队实施远距离机动作战,美军还于伊拉克战争地面进攻发起前紧急向战区调运100辆M88装甲抢救车,用于伴随装甲部队实施油料和弹药运输、车辆维修及伤员后送。战中,每天有120辆5000加仑油罐车为第3机步师提供油料。军保障大队的弹药连拥有每日7825吨的弹药运输能力(重型师弹药日消耗量为2000吨)。中型卡车运输连(油料)每日往返2次运送油料45万加仑(重型师油料日消耗量为60万加仑),相当于90辆5000加仑油罐车的载运量。

战伤急救装备配置充足

海湾战争时美军伤亡率为22%,而在伊拉克战争中,美军的伤亡率不到10%,这主要得益于海湾战争后研制的各种新型战伤急救装备的使用。每个战地卫生员都随身携带新型止血带和包扎材料,能为严重动脉出血的伤员止血,使大多数伤员在1小时内被送达营救护所接受前方紧急手术之前不致失血过多。外科医生利用超声波观察病人体内的情况,利用多普勒仪器观察血压,并用一些新装备使伤员伤势稳定下来,还使用了新式血凝绷带和陶瓷材料的伤肢固定器材。M113A型装甲救护车和UH-60救护直升机等后送装备上都配备了氧气、止痛药、静脉注射液、夹板、吸引装置、远程咨询设备以及受到核生化攻击时所必需的洗消装备,大大提高了后送时救治伤员的能力。另外,医疗救护力量靠前配置也是伤亡率降低的一个重要原因。美军在海湾战争中进攻科威特城时,机动救护医院距前线仅800米,伤员负伤后30分钟内即可得到手术治疗;野战医院距前线仅5千米,伤员30~50分钟内可以送到。伊拉克战争中,美军的伤亡疏散主要由营部军医和设置在路边的战地救护所处置。美军向更加靠近战场的地区派遣外科医生,从而能够在战斗开始后至关重要的前60分钟内提供快速救治。endprint

大胆运用后勤信息系统提高保障能力,但存在效能发挥不稳定的问题

4次局部战争的实践证明,美军军以上级别的后勤信息系统确实发挥了重要作用,使美军的后勤保障能力快速、成倍提高,但军以下级别的后勤信息系统还不适应动态形势,导致了一定程度的后勤与作战脱节现象。

战略后勤指挥自动化系统使后勤保障工作效率成倍增高

海湾战争中,美军通过全球军事指挥与控制系统,迅速清楚地掌握了各类军用物资在本土和国外军事基地的储备和交通运输等方面的情况,从而为其后勤实施快速反应提供了前提保证。例如,在战争初期,美军运用全球军事指挥与控制系统很快就明确了保障任务,确定了分驻在全世界的400架C-5、C-130和C-141运输机的位置,明确了分驻在各海域、各基地运输船只的情况。在此基础上,指挥官仅用数小时就调动起所有需要的飞机、卡车和船只,并在很短的时间内,把美军第82空降师和海军陆战队所需全部武器装备和军需物资运抵沙特,顺利实现了初期部署。

装备物资部署过程可视性不断提高

美军在阿富汗战争中将1994年开始建立的全资产可视性系统首次投入实战使用,取得了十分明显的效果。美军各级指挥员、物资管理部门、武器系统管理部门及相关用户可以获得所需的资产信息,包括其所在位置、类别、数量、状况、特点等,从而使得相关部门可以全程跟踪人员、装备和物资,并指挥和控制其接收、分发和使用。在伊拉克战争中,美军进一步扩大了包括二维条码识别和射频识别装置在内的多种自动识别技术与装置的使用范围,大大缩短了作战物资的准备过程。抵达阿拉伯海湾港口的美军后勤部队使用了美国Zebra技术公司提供的约600套野战装置,包括便携式数据终端和PT400热敏条码打印机等,用以在港口准确识别即将通过海运运往海湾的“悍马”车、坦克和直升机等军事装备。另外,美军还将SAVI公司提供的使用卫星通信的主动式射频识别装置安装在海湾地区的500多台车辆和集装箱上,以确切地掌握军用补给品从工厂运送到前沿阵地的全过程。

战术通信能力不足以支持后勤数据的及时快速传输

在海湾战争中,美军军以下部队普遍缺乏战术通信保障,因此缺少满足战斗勤务支援需要的通信线路,导致传送后勤数据主要靠信使传送软盘和磁带,美军自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开发使用的纵向垂直式后勤自动化管理系统在战场形同虚设。而到了伊拉克战争期间,美军应用21世纪旅及旅以下部队战斗指挥系统(FBCB2)、蓝军跟踪系统(BFT)和移动跟踪系统(MTS),使指挥官拥有了前所未有的实时态势感知能力,使整个师(从连/小组至师一级)能够在机动中使用共用图像,以及定位并识别战场上任何使用BFT系统的部队。但是,美军没有为战场上的所有后勤节点都装备FBCB2系统和语音通信设备,因而没有建立起及时投送物资和跟踪部队行动所需的通信渠道和态势感知环境,从而缺少重要的后勤与战术信息共享能力和使后勤人员具备与机动部队相同的战场态势感知能力。在缺乏态势感知能力的情况下,后勤人员难以了解部队动向,也难以与机动部队保持通信联系,例如战斗勤务支援营就因此而难以在战场上跟踪部队。

战术级自动化后勤指挥与补给系统发挥不稳

经实战检验,美军诸多后勤补给自动化系统虽然发挥了一定作用,但也存在许多问题,效能发挥不稳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补给品的供应效率。主要表现在:

一是各部队使用多种不同的自动化补给系统,互不兼容,就是单一军种内也没有统一的补给系统,导致使用效果大打折扣。例如,美海军陆战队第1远征部队使用支援活动补给系统(SASSY)和资产跟踪后勤自动化补给系统Ⅰ型(ATLASSⅠ),第2远征部队使用资产跟踪后勤自动化补给系统Ⅱ型(ATLASS Ⅱ),驻布伦特岛的海军陆战队组成部队司令部则将另一系统用于海上预置部队装备。上述系统没有一个能提供系统连接,从而具备战役或战术级的运输中可视性。

二是某些行之有效的自动化补给手段因缺少某种装备而无法发挥作用,如实践证明资产跟踪后勤自动化补给系统Ⅰ型和“铱”星电话的结合使用是一种简单有效的自动化补给申请手段,但是美陆军师缺少“铱”星电话,因而使这种能力受到了很大限制。FBCB2、BFT和MTS也存在配备数量不足的问题,从而导致了作战与后勤一定程度的脱节。

三是部队后勤数据输送系统严重依赖于移动用户设备网络,而该网络无法在运动状态下使用,因此在连续运动状态下后勤数据因通信不畅而难以传送。

四是美陆军师属各部队遂行远距离作战行动时,由于没有建立可靠的通信系统,导致陆军标准零售补给系统(SARSS)和陆军标准维修系统(SAMS)不能稳定可靠地运行,影响了补给物资途中追踪能力。

五是零配件包装与自动识别标示不配套,造成了不必要的额外分发工作。endprint

猜你喜欢

海湾战争后勤伊拉克
伊拉克立法反对以色列
海湾战争以来约旦伊拉克关系研究
现代美国战争电影研究
信息化视野下高职院校后勤管理优化路径分析
ViolationsoftheTraditionalBioethicsinNeverLetMeGo
激战正酣
上世纪海湾战争对中东格局的影响及启示
On American Individualism
“海湾战争”商标大战终审判决
后勤装备方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