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出版单位与中国移动在“校讯通”方面的合作
2014-06-06莫少清
[摘要]随着信息化技术的飞速发展,新型出版形态对传统出版业形成巨大冲击,同时也创造了许多机会。在原新闻出版总署与中国移动通集团公司(以下简称“中国移动”)启动合作的前提下,部分出版单位也开始了与中国移动的各类合作。本文结合广西师范大学报刊传媒集团有限公司 “校讯通”业务的开展,尝试探讨出版单位与通讯运营商合作的一些尝试和思考。
[关键词]出版单位;中国移动;校讯通;合作
[作者简介]莫少清 ,广西师范大学报刊传媒集团有限公司。
极力推进数字出版的研究,已是传统出版业转型的大事。笔者现就出版单位与中国移动在“校讯通”平台上的合作,谈谈相关方面的有效探索。
一、出版单位与中国移动合作的意义
1. 探索数字出版的一条新路
当前,互联网能为用户便捷地提供图书、声像、音频等各种载体信息,已然对传统出版业形成巨大的挑战。如何发挥“内容为王”的优势并适应现代传媒技术的革新,是出版单位需认真思考的方向性问题。而如何真正去做“信息社会的栋梁”,从基本的通话业务到更精细地服务于目前已超12亿的手机用户,中国移动则需借力以弥补自身的不足。
2011年7月5日,原新闻出版总署与中国移动签署了《共同推进数字出版产业发展战略合作备忘录》,这标志着双方在增进资源共享与整合、共同推动数字出版产业方面已站在一个新的高度。
而出版单位与中国移动在各方面的合作也有不少的案例:2008年8月,安徽出版集团与中国移动安徽公司合作开通了《移动漫》手机动漫杂志;2012年1月,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集团有限公司与中国移动广西公司合作研发“广西教育手机报”和运营“校讯通”,共同推动广西教育信息化的应用拓展;2012年3月,山东出版集团与中国移动山东公司签署合作协议,拟借出版资源优势和通信、信息网络方面的技术优势,为山东人民提供更加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食粮; 2013年12月,重庆出版集团与中国移动重庆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整合资源推出数字阅读书包和积分兑换图书服务……
当下,数字出版在政策、技术、渠道等多方面都得到了多方支持,正面临发展的好机遇。出版单位与中国移动开启战略合作,实现跨界和跨媒体发展,未尝不是一条探索数字出版的新路。
2. 优化合作双方的资源
“校讯通”,是中国移动依托移动通信网、互联网资源、集成短信网络平台和现代教育信息技术,为教育行业量身定做的融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不受时间、空间限制的交互式信息沟通平台。通过“校讯通”的应用服务,家长可以在第一时间了解孩子的信息,学校可以提升内部办公效率与信息化水平,对家校合作有着相当大的促进作用。
中国移动有着强大的技术平台,可支持“校讯通”实施运作;出版单位有着多年积淀的优质内容资源和作者资源,可进一步丰富“校讯通”的内容。作为已具有良好品牌效应的中国移动,可以借助出版单位有关教育范畴的资源优势,更广泛地开拓自己的用户市场,更切实地丰富“校讯通”平台中的教育内涵;而出版单位则可通过与中国移动在具体业务领域内的合作,不断深化自身的业务,并探索打造自己独特的网络技术平台。
合作双方如本着“平等互利、优势互补、共同发展、战略共赢”的原则紧密联合,可有效发挥各自在服务领域的资源优势和影响力,对推进《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与中国移动通信集團公司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和《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必定产生积极作用。
二、出版单位在“校讯通”平台上对中国移动的效用分析
1. 帮助中国移动丰富“校讯通”的内容
就目前而言,“校讯通”的功能以学校教师向家长推送手机信息为主,而推送的信息又以学校通知和家庭作业为主。但家长却希望更多地了解孩子在校的各类表现,希望能与教师交流教育孩子的方法,希望与其他家长分享育儿心得。这其实也是“校讯通”平台原本期望实现的目标。
然而,中国移动因受行业的制约,缺乏与教育相关的人才,在内容服务上具有局限性。而出版单位则普遍有着丰富的出版资源,其中与教育相关的教材、教辅资源和教师、专家队伍,以及专业的编辑人员等,都可以帮助 “校讯通”克服内容上的短板。例如,出版单位可以将与教育有关的教材、教辅等文字、音像、视频资料上传至“校讯通”平台的在线学习、家教课堂等专栏,为学生和家长提供额外服务。同时,出版单位可在“校讯通”平台的教育社区增设教育资讯、教材教辅使用反馈、培养孩子的理论和方法等,甚至可开设家长学堂,向广大的家长传播教育和人文知识,为他们提供育儿理论指导,较大程度地弥补“校讯通”平台目前大部分板块虚设、内容稀少的现状。
2. 帮助中国移动完善“校讯通”的服务
由于“校讯通”的业务量及后期服务压力均大,中国移动除有专门的工作人员对其进行经营管理外,还会将相关业务外包给一些网络或硬件服务代理公司来做后期的维护与服务。由于这些代理公司没有丰厚的关于教育的出版资源做支撑,他们对内容的维护必定不够专业,对市场的了解也往往欠深入。此外,这些代理公司的人员流动性大、素质参差不齐,后期服务必然跟不上“校讯通”日益提升的高要求。这导致学校、家长对“校讯通”的质疑和投诉时有发生。
出版单位介入“校讯通”业务,则可较大程度地避免以上情况的发生。除可提供内容服务外,出版单位的教材、教辅业务对象实质与“校讯通”的业务对象有所重叠或类同,故出版单位后期对服务对象及服务内容的维护,本身具有可行性和延续性。因涉及教材、教辅业务,出版单位不免会实施进校调研,这可同步助推“校讯通”业务的开展;而出版社工作人员,特别是专门从事教育类图书出版的专业人员,其高素质与专业化,又为其与教师、学生及家长顺畅交流提供了便捷。这类优质的服务,是其他“校讯通”代理公司所无法具备的。
三、中国移动在“校讯通”平台上对出版单位的效用分析
1. 帮助出版单位搭建数字出版网络技术平台
中国移动是国内通信行业最大的运营商,其成熟的网络、通信技术可以为出版单位搭建有相当技术含量的、富有特色的数字出版网络技术平台。随着我国移动通信3G技术的日益成熟和4G技术的火热登场,出版单位应抓住机遇,适当切入,借鉴和利用中国移动通信的技术建立起属于自己的数字出版网络技术平台,将传统的出版资源置于网络平台上,实现数字出版某些方面的新尝试。
2. 促进出版单位培养能力多元化的员工
“校讯通”所需要的工作人员技能是多元化的,它既需要掌握跨媒体技术的综合编辑能力,又需要具备网络数据库的操作能力,还需要具备与教师、学生、家长顺畅沟通的能力,甚至需要具备维护相关机器的能力。必要时,工作人员还需进校对教师进行平台操作等培训,成为讲课的教师。这些都对相关工作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校讯通”业务的实施,促使出版单位改变了传统编辑在能力上的局限性,推动传统编辑人员去掌握新技术和新本领,为适应未来的数字出版及时做好准备。
3. 可为出版单位搭建校企合作的交流平台
与中国移动在“校讯通”业务上的合作,方便了出版单位与学校的深度联系。“校讯通”业务促使出版单位深入中小学一线,在开展相关业务的同时,出版单位可深入了解本单位或兄弟单位的教辅、教材在各校的使用情况及学校的实际需求,可收集一线中小学师生对教辅、教材的意见和建议,并反过来促进出版单位改良图书结构,以更好地提供高质量的服务。此外,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宣传出版单位的良好作用。
四、“校讯通”的不足及改进建议
(一)移动终端仍存在局限性
1. 宜实现跨网服务,以真正服务于教育信息化
笔者在调研“校讯通”业务时发现,很多家长因为不是中国移动手机用户而无法使用相关业务。这不利于教育公平,也不利于学校整体管理及家校正常沟通。
因此,笔者认为,中国移动宜以开阔的胸怀,像研发飞信可跨平台推送手机短信一样,使得“校讯通”平台也能实现跨网服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三方更应致力于行业的公平、健康发展,在“校讯通”或类似辅助教育信息化平台上深化合作,研发出有利于多方互利共赢的产品,实现教育信息化的公平,让更多的人切实参与到教育化信息的进程中,而非使此业务成为中国移动与另两个电信公司竞争客户的工具。
否则,随着网络与通信的蓬勃发展,人们越来越习惯通过QQ、飞信、微信等方式进行沟通,而“校讯通”却不具备普适性,不能真正维系学校、家庭、社会和学生、老师、家长之间的联系,势必遭到淘汰。
2. 宜更新技术,以满足用户的实际需要
在实际业务开展中,笔者发现,“校讯通”平台仍有待与信息技术匹配更新。例如,“校讯通”在实施“平安短信”服务时,因短时间内需学生刷卡进校,其到校信息在密集发送时会造成信息通道拥堵,致使部分信息滞后。有甚者,孩子2点到校,家长却在4点甚至更晚才收到孩子平安到校的信息。这不但容易造成家长对孩子的误解和担忧,也容易引发家长与学校之间的矛盾。
再者,针对“校讯通”平台目前只能通过互联网平台发送信息的情况,中国移动宜探索是否可以通过开发出类似“支付宝手机终端”或“微信手机终端”这样的操作平台来发送教学信息,以解决教师需要登陆PC端才能实现家校互动的弊端,并真正实现信息无间隙沟通。
(二)后期服务方面
1. 技术维护方面
出版单位作为中国移动“校讯通”的代理商,必定要承担 “校讯通”的后期服务与维护工作。由于“校讯通”平台和终端设备本身属于通信设备,其维护工作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通信技术。出版单位的工作人员虽然在学历结构、知识储备上比其他服务代理人员有优势,但在平台及终端设备的维护上仍有欠缺。
2. 内容服务方面
目前,“校讯通”主要停留在短信沟通而且主要是体现在中国移动用户的短信沟通上,联系形式比较单一,还缺少真正意义上家校合作的内涵。因此,如何真正地吸引教师和家长关注“校讯通”平台,并切实借助此平台实现信息、服务、学习、互动于一体,才是合作双方共同努力的方向。
宜充分发挥出版单位的优势,努力协助在“校讯通”平台营建互动平台,实现教育资源共享。例如,可通过“教学科研”“德育研究”“课程设置”“教师风采”“学生成长”“校长信箱”“家校互动”“家教心得”“专家支招”等板块,为教师相互交流提供平台,使家长可以在第一时间了解学校的动态和教师们的努力,教师也能全面了解家长的诉求,让参与教育的方方面面均有建言献策的机会,这样自然会增强教育效果。
3. 普及平台使用方面
作为“校讯通”的代理公司,出版单位责无旁贷应培训和推动教师广泛、深入地应用“校讯通”。可以指导教师借助“校讯通”平台将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情况、奖惩情况、教师评语,以及学校的重大活动安排、重大比赛结果、家长会等及时地通知家长。这既可根据每个学生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信息发布,又能及时传达家长普遍关心的事情。而通过教师的影响,又可促使家长通过相同途径给老师、校领导反馈留言,继而实现家校之间的双向互动,加深家长、学生和教师之间的相互理解,避免家庭与学校产生矛盾,降低教育损耗,提升教育效能。
总之,“校讯通”作为针对教育行业开发的家校互动平台,不仅可以为教师和家长提供一个新的交流方式,为学校提供多元化的信息发布渠道和推动教育信息化建设,也为出版单位提供了深入一线调研和努力探索数字出版的机会。如果能合理利用和借鉴“校讯通”平台的各项功能,出版单位从传统出版向数字出版的转变或许又多了一条选择途径。
[1] 刘成勇. 传统出版单位进入数字出版的主要途径[J]. 出版发行:数字出版,2007(9).
[2] 李晓丽. 教育传播学视野下家校合作平台的应用研究——以桂林“校讯通”为例[M].广西:广西师范大学,2013.
[3]新闻出版总署与中国移动通信签署数字出版合作备忘录[EB/OL].http://www.people.com.cn/h/2011/0705/c25408-1626343206.html,2011-07-05.
[4]移动漫八月面世——时代漫游新作出炉 新媒体又添新军[EB/OL].http://guba.eastmoney.com/news,600551,2042781.html,2008-07-31.
[5]中国移动广西公司助力广西教育信息化走上“快车道”[EB/OL].http://www.gx.xinhuanet.com/newscenter/2012-01/18/content_24567567.htm,2012-01-18.
[6]山东出版集團:山东出版集团与中国移动山东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EB/OL]. http://news.sxpmg.com/jtpd/shdcb/201203/82468.html,2012-03-05.
[7]重庆出版集团与中国移动通信签署战略合作协议[EB/OL].http://www.cssn.cn/ts/ts_sksy/201312/t20131219_912669.shtml,2013-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