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内部控制有效性与公司绩效的相关性研究
——来自沪深两市70家非周期上市公司的数据

2014-06-05朱传宝孔涵

经济与管理评论 2014年1期
关键词:有效性研究企业

朱传宝 孔涵

(山东财经大学会计学院,山东 济南 250014)

内部控制有效性与公司绩效的相关性研究
——来自沪深两市70家非周期上市公司的数据

朱传宝 孔涵

(山东财经大学会计学院,山东 济南 250014)

当前,由于内部控制失效造成的企业经营失败事件时有发生。内部控制对企业的经营绩效有重要的影响。选取我国沪、深两市70家非周期上市公司2009-2011年数据作为研究样本,剔除经济周期波动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深入研究了内部控制有效性与公司绩效的相关性关系。研究结果显示,对我国非周期类上市公司而言,其内部控制有效性与公司业绩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企业应该努力提高内部控制有效性水平,为企业的快速稳健发展保驾护航。

内部控制;有效性;公司绩效;非周期上市公司

一、引言

为了促进企业建立、实施和评价内部控制,2008年财政部印发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财会[2008]7号),2010年财政部会同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制定了《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等18项应用指引,自2011年1月1日起在境内外同时上市的公司施行,2012年1月1日起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主板上市公司施行,择机在中小板和创业板上市公司施行。这些都表明我国的内部控制在理论研究和法规政策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我国企业建立和执行内部控制的效果如何,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对企业的绩效有无实质性影响?如果有实质性影响,影响有多大?如何去衡量?国内外的理论研究指出,内部控制能够映射出一个公司的综合管理水平,其对公司绩效的影响是很明显的,但这些理论研究还缺乏强而有力的实证检验。本文拟选取2009-2011年沪深两市70家非周期上市公司的数据,研究有效的内部控制与公司所有者最为关心的公司绩效之间的相关关系,促使人们关心内部控制的建设和执行,从而促进我国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提升内部控制有效性水平。

国内外很多学者对内部控制有效性、内部控制有效性与公司绩效的相关性等问题进行了研究。Krishnan(2005)[1]指出,内部控制有效性受企业内部的审计委员会或类似职能机构的独立性和专业性影响很大。南京大学会计与财务研究院课题组(2010)[2]通过对近十年来中国出现重大问题的代表性企业案例样本的归纳与分析,总结了中国企业内部控制中较为突出的问题所在及其领域,并指出中国企业内部控制评价制度的建立,必须以对企业内部控制有关信息实行强制性披露为前提。李连华、唐国平(2012)[3]以内部控制效应的传递路径和效率形成过程为切入点,分析了内部控制效率的概念内涵、外在特征、形成路径、组成要素等,在此基础上结合内部控制的目标维度、控制要求设计出相应的测度指标体系。Whisenant et al.(2003)[4]通过研究上市公司年报发现,公司内部控制缺陷披露越多,公司股票市价下降的风险将会越大。董望、陈汉文(2011)[5]从财务信息内部“生产”和投资者反应两个视角研究了内部控制质量与会计信息质量之间的关系,指出高质量的内部控制提高了应计质量,内部控制质量越高,盈余反应系数越大。章铁生、林钟高(2011)[6]以2006-2008年因财务舞弊被处罚的77家上市公司和对应的77家非舞弊上市公司为样本,构建了内部控制质量评价指数并对内部控制有效性进行评分,研究指出公司内部控制越有效,其发生财务舞弊的现象就越少。

综上所述,国内外学者对内部控制有效性的研究给予了很大的关注,学者们对内部控制有效性与公司绩效关系的理论研究较为活跃。但在实证研究方面,对内部控制有效性与公司总体绩效的相关性关系的研究相对较少,这仍需要后来的研究者进行深入的论证和大量的检验。

二、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有效的内部控制有很多作用:保证管理层获得信息可靠性,帮助他们制定出各种问题的解决方案;确保各种日常事项按照公司的规章制度进行,减小差错和失误发生的概率;帮助企业制定内部考核监督方案,实现监督和激励双管齐下,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为内外部审计提供值得依赖的基础环境,使内外部的监督能够相互配合,更好地去发现公司各项业务核算中的错误,为公司下一步的努力提供方向和线索,最终实现绩效水平的整体上升。

总而言之,内部控制总体有效性水平的提高能够为公司总体绩效的提高提供更为可靠的保障平台,因此提出本文的研究假设H1如下:

H1:内部控制总体有效性(ICI)与公司绩效呈正相关关系,即内部控制总体有效性水平越高,公司绩效越好。

COSO框架中指出,内部控制包括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以及对控制的监督五项要素。控制环境如果理想,会为内部控制制度由纸质守则到真正的执行创造更加有利的空间;风险评估系统越是有效,就能够及时识别出企业所面临的风险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减少风险给企业所带来的危害;有效的控制活动使企业的各项业务都在公司的控制范围之内,为企业全方位的发展提供后盾支持;信息与沟通能够使公司所有者获得关于企业的重要信息,减少“内部人控制”现象的发生,确保所有者的利益不受非法侵害;对控制的监督可以实现对内部控制的设计和执行情况的监督,发现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并及时反馈,为高层决策提供参考意见,最终实现防患于未然,为公司绩效的总体提升提供了一把保护伞。

可见,内部控制的要素有效性水平也与公司的绩效呈正向相关的关系。因此,提出假设H2-H6如下:

H2:控制环境(CE)与公司绩效呈显著正相关关系。

H3:风险评估(RA)与公司绩效呈显著正相关关系。

H4:控制活动(CA)与公司绩效呈显著正相关关系。

H5:信息与沟通(IC)与公司绩效呈显著正相关关系。

H6:监督与评价(SOC)与公司绩效呈显著正相关关系。

三、研究设计

(一)样本选择

非周期上市公司经营业绩基本不受经济周期的影响,对这些企业的经营绩效分析可以剔除公司绩效最大的影响因素——经济周期的波动,从而更直接地揭示内部控制有效性和公司绩效之间的关系。典型的非周期上市公司如医药类、服装类、酒类和食品饮料类公司。本文对沪深主板市场上述四类企业进行了分析,剔除了一些亏损、非经常性损益占比较大的公司,选取了70家典型企业2009-2011年三年的年报数据作为研究样本。

(二)变量选择

1.解释变量

从企业内部控制五要素着手,选定了各个要素主要可以量化的评价指标[7],如表1所示。

本文通过对前人的研究进行综合分析[8][9],并通过询问专家和上市公司高管的意见,根据近年来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发展和运行情况,从内部控制的五要素出发,重新整理了影响内部控制有效性的指标,并将表1所列的15个单项指标按照对内部控制有效性的重要程度不同划分为权重为5、3、2的三个层次(如表2所示)。这样的权重赋予较为合理,将对内部控制有效性影响大的指标划入权重较高的层次,而将对内部控制有效性影响相对小的指标划入权重较小的层次。

表1 内部控制评价单项指标

表2 分层次的指标体系分布

根据层次的划分,列出内部控制总体有效性与内部控制要素有效性的计算公式如下:

最终的内部控制指数计算公式如下:

2.被解释变量

本文将从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增长能力三个维度来衡量公司绩效,包括总资产收益率、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周转率、每股收益、营业收入增长率和净利润增长率共6个指标,以期能够从多个方面较为客观地评价公司的绩效。运用主成分分析和因子分析方法对所选6项指标进行分析并提取主成分,运行结果如表3所示。

根据主成分分析的结果,只有两个成分的特征值超过了1,因此确定两个主成分为T1、T2。

通过表4能够更加清楚地理解主成分的含义,第一个主成分主要涵盖了反映盈利能力的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收益率、每股收益指标,第二个主成分主要涵盖了反映营运能力和增长能力的总资产增周转率、营业收入增长率和净利润增长率指标。因此,这两个主成分能够比较合理而全面地评价非周期上市公司的绩效。

表3 解释的总方差

表4 旋转成分矩阵

表5 成分得分系数矩阵

根据成分得分系数矩阵(见表5)为各个主成分进行得分:

然后,再分别以各主成分的方差贡献率占全部主成分的累积方差贡献率之比作为权重相乘后加和,得到非周期上市公司的公司绩效CP=(0.45967T1+0.19167T2)/0.65135。

3.控制变量

公司的绩效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该公司规模的大小,而公司的规模可以通过其所拥有的资产和资源的多少来反映,本文采用总资产的对数来反映公司规模,用SIZE来表示。适度的负债能够发挥财务杠杆的效用,并降低企业的资本成本,实现企业价值最大。但负债占比重过大,杠杆利益会被升高的债务成本所抵消,资本结构中负债比重的大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企业的绩效水平。因此,本文选取了资产负债率作为另一个控制变量,用LEV来表示。

(三)研究变量的相关性分析

本文选取多个解释变量来建立模型解释公司绩效,通过SPSS17.0对因变量公司绩效和各个解释变量之间的Pearson相关性进行检验,检验结果如表6所示。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大多小于0.2,说明各个变量之间存在多重共线性的可能性很小,可以利用这些变量建立回归模型进行实证分析。

从表6可以发现,ICI(内部控制总体有效性)以及RA(风险评估)、SOC(对控制的监督)这些内部控制要素与公司绩效CP在1%的置信水平上显著相关,表明公司内部控制总体有效性越好、风险的评估越好以及对控制的监督水平越好则公司绩效CP就会更优,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验证了前文的假设。资产规模在1%的置信水平上与公司绩效CP显著相关,公司绩效CP与CA(控制活动)在5%的置信水平上显著相关。这些变量中,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的有(IC)信息与沟通与LEV(财务杠杆)。

表6 研究变量的Pearson相关性系数表

(四)模型构建

根据假设H1-H6建立模型(1)-(6):

(五)回归分析

本文利用SPSS17.0对模型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目的是通过对运行结果的分析深入研究内部控制总体有效性与公司绩效的关系,回归模型(1)-(6)的多元回归分析结果如表7所示。

表7 回归模型(1)-(6)回归系数及显著性检验

四、实证检验结果与针对性建议

(一)6个回归模型的D-W值位于1.784-1.919之间接近于2,可容忍度值位于0.832-0.999之间接近于1,方差膨胀因子(VIF)值位于1.001-1.202之间小于10,说明解释变量之间不存在多重共线性,模型解释效果较优。

(二)各个自变量的偏回归系数位于0.026-0.099之间,说明公司内部控制总体及其各个要素的有效性水平与公司绩效的确存在正相关关系,且内部控制总体有效性、风险评估、对控制的监督的P值都小于0.01,控制活动P值小于0.05,控制环境P值小于0.1,说明这些要素与因变量的正相关关系是显著的,大力提升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对公司总体绩效的改善还是有很大帮助的。公司应树立关注道德和诚实信用的企业文化,使全体员工自觉地按照企业的规章和条例来处理日常的业务,实现内部控制与企业文化互为动力、互相促进;加强公司信息的传递和沟通,建立财务信息系统和管理信息系统,使高层管理者和各个层级的员工可以获取及时、准确的信息;主动优化公司与投资者、职工、客户和供应商以及公众的关系,建立有效的沟通体系,使各方利益相关者能够准确地了解公司的实际情况;建立内外部全方位监督体系,内部审计职能部门应将在内部审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与管理层和问题部门进行沟通;积极配合注册会计师的工作,并向其咨询有关通过内部控制有效性的措施和窍门。

(三)风险评估与控制活动的偏相关系数分别为0.099和0.066,相对于内部控制的总体有效性和其他内部控制要素有效性的偏相关系数较大,这说明风险评估和控制活动的有效性水平对公司绩效的影响更大。因此,公司应加强全体员工的风险意识,建立全面的风险预警系统,积极识别与公司经营有关的内外部环境的变化,主动采取措施,使公司绩效获得更快更加稳健的提升;全面加强控制活动,减少一人身兼数职的情况,使员工相互监督和制约;建立合理有据的绩效评价机制,提高全体员工的积极性。

[1]Jayanthi Krishnan.The disclosure ofmaterialweaknesses in internal control after the Sarbanes-Oxley Act[J].The Accounting Review,2005,19(3):137-158.

[2]南京大学会计与财务研究院课题组.论中国企业内部控制评价制度的现实模式——基于112个企业案例的研究[J].审计研究,2010,(06):51-61.

[3]李连华,唐国平.内部控制效率:理论框架与测度评价[J].会计研究,2012,(05):16-21.

[4]Whisenant J.S.,K.Raghunandan.Market reactions to disclosure of reportable events[J].Auditing:A Journal of Practice and Theory,2003,22(03):181-194.

[5]董望,陈汉文.内部控制、应计质量与盈余反应——基于中国2009年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审计研究,2011,(07):68-78.

[6]章铁生,林钟高,秦娜.提高内部控制有效性能否抑制财务舞弊的发生?[J].南京审计学院学报,2011,(10):39-44.

[7]钟玮.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研究[D].北京: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1.

[8]陈汉文,张宜霞.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及其评价方法[J].审计研究,2008,(05):48-54.

[9]林钟高,郑军,王书珍.内部控制与企业价值研究——来自沪深两市A股的经验分析[J].财经研究,2007,(04):132-142.

(责任编辑:宋 敏)

F272.5

A

2095-3410(2014)01-0126-06

朱传宝(1974- ),男,山东济南人,山东财经大学会计学院副教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企业内部控制、会计信息化。

猜你喜欢

有效性研究企业
企业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企业
企业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制造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实现
提高家庭作业有效性的理论思考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