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云贵可持续发展定位挑战与对策

2014-06-05谢丹刘小丽刘毅李天威任景明

环境影响评价 2014年2期
关键词:云贵石漠化区域

谢丹 刘小丽 刘毅 李天威 任景明

云贵可持续发展定位挑战与对策

谢丹 刘小丽 刘毅 李天威 任景明

云贵地区在国家经济发展和生态安全格局中占有重要地位,协调好区域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对于促进国家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具有深远意义。本文重点分析了云贵地区发展战略定位,明确了云贵地区未来面临的重要挑战,提出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云贵地区;战略定位;挑战;对策建议

2010年,党中央、国务院出台了《关于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西部地区在我国区域协调发展总体战略中具有优先地位、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具有基础地位、在实现可持续发展中具有特殊地位。今后十年是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承前启后的关键时期,因此,本文重点分析了云贵地区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战略定位,明确了云贵地区未来面临的重要挑战,提出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以期为促进云贵地区经济协调发展提供支撑。

云贵地区的战略定位

云贵地区在我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中具有突出地位,是面向西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能源安全的重要支撑区、矿产和生物资源的战略储备区,发展潜力巨大。同时,该地区在国家生态安全格局中地位重要,是世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热点区域、我国重要的水源涵养区和生态安全屏障,事关国家中长期生态安全。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攻坚地区

云贵地区是我国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切实解决民生问题的攻坚地区。2010年,云贵两省地区生产总值仅占全国比重的3 %,人均GDP在西部12个省区中分列最后2位;两省城镇化水平分别为35.2 %、34.8 %,落后全国平均约15个百分点。总之,云贵两省贫困人口数量较大,扶贫任务艰巨。

面向西南开放的桥头堡

云南省地处“三亚”(东南亚、东亚和南亚)、“两洋”(太平洋和印度洋)的结合部,是我国“桥头堡”战略的主要实施载体。西南地区周边国家资源丰富,农业资源、矿产资源具有较大优势,与云贵两省存在较大的互补性,资源开发合作潜力较大。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实施,云贵两省相对周边国家的产业与技术优势将得到进一步发挥,成为联系我国与东南亚和南亚国家的枢纽区域。

能源安全的重要支撑区

云贵两省煤炭、水能资源丰富,煤炭保有资源储量800多亿吨,是国家13个大型煤矿基地之一,是西南、中南地区煤炭供给主要来源地,是“西电东送”南部通道的重要起点区域。西南油气进口通道是中国四大陆上油气通道之一,对于保障我国能源供应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矿产和生物资源的战略储备区

云贵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矿产资源战略接续区。云南省目前已发现可用矿产占全国已发现矿产种类的93 %;在保有储量矿产中,有13 %的矿种居全国前列;贵州省已发现矿产资源中,23种居全国前三位。此外,云贵地区是我国未来可持续发展重要的生物资源支撑区。云南省是全球生物物种高富集区和世界级的生物基因库,物种数约占世界物种的10 %。云贵两省生物资源独特性突出。云南省两栖类、兽类中国特有种分别占云南种类数的65.6 %、46.7 %。贵州省自然分布的中国植物特有属有57个,约占中国特有属总数的23.5 %。

世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热点区域

云贵地区拥有我国除温带和热带沙漠、热带红树林和海岛植被外所有的主要生态系统类型,生态系统类型独特多样,生物多样性丰富,是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34个热点地区之一。云南西双版纳热带雨林季雨林区、云南西北横断山区、贵州东北武陵山区、黔南石灰岩区等均为《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2011—2030年)》中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

国家生态安全格局的关键地区

云贵地区具有突出的水源涵养、重要的生态屏障和生物多样性维护功能,是我国生态格局的关键区域。云南省位于珠江、红河两大江河源头和长江、澜沧江、怒江、伊洛瓦底江四大江河上游,是东南亚国家和我国南方大部分省区的“水塔”。贵州省地处长江、珠江上游,是长江、珠江下游地区重要生态屏障。云贵两省是国家“两屏三带”生态安全格局中青藏高原生态屏障、黄土-川滇生态屏障和南方丘陵山地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保障国家生态安全中具有重要作用。

区域重要的水源涵养区

云贵地处我国长江流域的上游,怒江、澜沧江、金沙江、南盘江、乌江等多条河流流经此地,拥有多种重要生态系统,是我国水资源、森林资源和生态景观最为富集的地区。其中,滇西北怒江、金沙江、澜沧江的上游地区,滇东北曲靖市一带的珠江源区、滇中的金沙江流域与红河流域、珠江流域的分水岭地带,黔西乌江的上游地区,黔中清水江、柳江的上游地区,是水源涵养极其重要的区域。

全国土壤保持的重要区域

西南喀斯特地区和云南干热河谷区均是我国土壤保持的重点区域,区域土壤保持对下游地区的生态安全具有重要作用。云贵两省是我国水土流失和石漠化最严重的地区之一。云贵地区水土流失面积已超过国土总面积的30 %,石漠化面积占全国石漠化总面积的53.4 %。其中,贵州省石漠化面积超过全省国土面积的20 %,全省88个县级行政区中有78个石漠化严重。云贵地区石漠化面积呈逐年扩大趋势,潜在石漠化土地面积超过4万平方公里。

云贵地区发展面临的重要挑战

云贵地区资源型产业快速扩张、生态空间胁迫加剧的倾向明显,资源开发与生态保护、产业重化与环境承载之间的冲突逐渐显现,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面临重要挑战。

面临加快经济社会发展、转变发展方式的双重压力

加快云贵经济社会发展是中央和地方政府、人民群众的共同愿望。云贵两省“十二五”规划均提出到2015年经济总量翻一番的目标。同时,云贵两省的资源优势决定了资源依赖型产业的主导地位。矿产资源开发、能源电力、有色、冶金等“两高一资”产业占有较大比重,规模扩张将显著加大资源环境压力。

当前,国际产业分工与合作趋于完整,云贵两省已错过大规模、全面推进工业化的最佳时机。由于自然地理和区位条件限制,以及经济基础薄弱、产业集聚度不高、城镇化水平低、生态环境敏感等现实制约,云贵两省大规模、快速推进工业化的难度大、代价高。因此,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大力转变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对云贵两省今后的发展尤为重要。

面临经济基础薄弱、发展能力不强的双重困境

云贵两省经济较为落后,工业化水平低,城镇化进程较慢,属于长期缺乏活力的欠发达地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十年来,云贵两省GDP平均增长速度低于全国平均值0.5个百分点以上。2010年,云贵两省人均GDP不足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从产业结构看,两省的第二产业比重均低于全国46.3 %的平均水平,总体上还刚刚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云贵两省正处于城镇化开始加速发展的阶段,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城市道路、给排水设施、污水处理设施等均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

进入西部大开发第二个十年,云贵两省的发展已具备了较大的政策优势、资源基础以及一定的发展潜力。但是,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高、经济总量小、人均水平低、发展速度慢是云贵两省发展面临的主要矛盾,工业化水平低、城镇化进程慢、区域发展不平衡、产业结构不合理、发展方式粗放、产业支撑力不强、过度依赖于资源型产业、城乡发展不协调、农村贫困程度深、人口资源环境压力大等问题非常突出。总体来看,云贵地区仍面临发展能力不强的困境,完全依靠自身实现加快发展、甚至跨越式发展尚存在较大困难。

>>云贵地区应加速推进生态环境重点区域保护,继续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等生态建设工程,确保生态系统功能健康稳定。

面临资源开发与生态保护、产业重化与环境承载双重矛盾

云贵两省矿产资源主要分布区大多也是自然资源丰富或生态敏感脆弱区,矿产资源富集区与自然保护区以及地质灾害易发区空间上的重叠,加大了生态环境保护难度。矿产资源开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和扰动巨大,可能导致占用耕地、破坏植被、引发水土流失和石漠化等诸多生态环境问题,引发塌陷、滑坡、泥石流等多种次生地质灾害。近年来,滇北和云南怒江、楚雄、昭通等地多次发生重特大泥石流,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十二五”期间,云贵两省将延续资源依赖型产业发展路径,化工、冶金、火电等高耗能、高污染的重化工业规模扩张,产业重型化有进一步强化的趋势,结构性资源环境问题将更为十分突出,将对区域环境承载能力构成重大威胁。随着云贵两省矿产资源开发、有色、冶金、化工等重化工业的快速扩张,能源消费、水土资源消耗、污染物排放将显著增加,重点地区水质污染以及区域性复合型大气污染将进一步加重。

面临改善民生、遏制局部生态环境恶化的双重挑战

推动民生建设,不断改善重点区域和流域的生态环境质量,遏制局部地区生态退化趋势,是云贵两省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重要任务。目前,云贵两省局部污染仍较严重。云南省九大高原湖泊中,滇池、阳宗海、星云湖、杞麓湖、异龙湖水质均为劣五类。贵州省主要河流监测断面水质达标率为66.2 %,湖(库)监测垂线达标率仅为24 %,酸雨污染仍较为严重。此外,云贵部分地区天然林减少、草地退化、石漠化和水土流失等问题仍较严重。云贵两省为解决用地问题分别提出的“城市上山、工业上山”和“向山要地,开发低丘缓坡”等战略,可能影响林地和草地分布格局,区域生态安全将受到威胁。

此外,云贵两省面临规避重大环境风险大范围出现的考验。云贵两省重金属污染问题比较突出,已对两省的生态环境、食品安全和人体健康构成威胁。随着国家资源深加工基地建设的推进,重金属污染物的排放量将可能继续增加,如果不采取有效的行业准入和空间管制措施,重金属累积性污染可能形成局部生态环境风险向全局蔓延的态势。

云贵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云贵地区应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坚持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统筹区域资源开发和人居环境改善,实施生态环境战略性保护,引导生产力优化布局,推动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构建以环境保护优化经济社会发展的长效机制,实现云贵地区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

优化发展格局,推动产业升级

云贵地区应按照主体功能定位的有关要求,以滇中经济区和黔中经济区为核心,构建特色鲜明、布局合理、优势互补、分工有序、协调发展的区域经济发展格局。坚持生态、低碳、集约原则,有序推进新型城镇化。

此外,应着力促进冶金、化工、钢铁等重点产业集中布局、有序发展,深化能源产业结构调整,提升改造传统产业,大力发展装备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发展特色农林产业和现代服务业。

实施区域战略性生态环境保护

云贵地区应加速推进生态环境重点区域保护,继续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长江珠江防护林体系建设、小流域综合治理、草山草坡治理等生态建设工程,确保生态系统功能健康稳定。

云贵地区应采取有力措施确保水土资源开发适度,加大对重点地区水、大气、重金属污染排放的控制;大力提高资源环境效率,确保环境管理严格高效。

建立健全区域生态环保长效机制

云贵地区应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将增强区域生态服务功能、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放在更加突出的战略地位。应创新体制机制,引导发展方式转型,以环境经济政策引导资源高效利用和产业升级,以强化环评管理促进区域发展与重大项目布局统筹。

同时,应确保环境保护投入,加强环境基础设施和基础信息能力建设,建立环境风险预警和应急体系。

李天威,环境保护部环境工程评估中心主任助理,研究员;任景明,环境保护部环境工程评估中心副总工程师兼战略环评所所长,研究员;刘毅,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刘小丽,环境保护部环境工程评估中心副研究员;谢丹,清华大学环境学院。

猜你喜欢

云贵石漠化区域
贵州省北盘江流域喀斯特石漠化变化特征及治理成效分析
你的喜欢,我会记得
云南省石漠化土地利用现状分析与评价
弯腰也是一种成功
典型岩溶区不同水土流失强度区石漠化特征分析
没钱
石漠化治理存在问题及对策——以广西为例
关于四色猜想
分区域
潘云贵:在路上,成为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