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质量升级与我国经济转型发展

2014-06-05龚治国

质量与标准化 2014年9期
关键词:要素升级质量

文/龚治国

质量升级与我国经济转型发展

文/龚治国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因基础薄弱,距离高收入国家还有很大的差距。学术界一般认为,我国过去的发展模式属于要素投入型,缺乏技术进步的高投资高增长往往伴随着资源透支和环境破坏,从而导致经济发展质量差。全要素生产率(TFP)是衡量经济发展质量的关键指标,其内涵是指在土地、资本、劳动力等投入要素不变时产出仍能增长的部分。1979~1998年我国年均资本增长率约为10%,1999~2007年达到13%,而全要素生产率则从1978~1995年的0.028%~0.038%下降为1995~2005年的0.010%~0.028%。据有关测算,如果以2011年美国的全要素生产率为基准(即为1),同期我国的相对值则为0.37,日本为0.71,德国为0.82,瑞士为0.94。

由此可见,传统发展模式已无法延续高速增长,主要表现在:劳动力低成本优势即将终结,各地出现“用工荒”,工资水平普遍较快增长;资源压力空前,矿产对外依存度超过50%,影响企业发展和国家经济安全;环境代价过大,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超出环境承载能力,环境问题频频引发群体性事件;外部竞争压力增大,发达国家实施制造业回归,一些发展中国家以更低的劳动力成本承接产业转移,外贸出口增幅明显放缓。

质量升级是经济转型发展的基本内涵和实现手段

高质量产生高附加值,可以提高能源、劳动力的平均产出水平,从而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构成经济发达的要素很多,产品质量和以其为基础的品牌数量,是经济发达的重要标志。世界经济强国都建立在高质量基础之上。以德国为例,除大众、西门子等高质量知名品牌外,在电子、机械、化工等领域,拥有1 130个业外知名度低、业内占据绝对优势的“隐形冠军”。这些企业以积累百年的质量信誉保持了持续的竞争力和高价格。美国则在飞机制造等高端制造业领域保持质量领先。

从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日韩等国家的发展历程看,其发展经历有两个阶段:在第一阶段,利用资源优势扩大出口,通过外需拉动和投资推动,实现经济快速增长。生产规模扩大和国民收入增长导致劳动力等要素价格上涨,依靠低成本的数量增长难以持续,必须转变到第二阶段。在第二阶段,随着需求升级和要素优势减弱,提高了产品档次和生产效率。此时,需要建立质量水平、创新能力、劳动者素质等更高层次的优势,其结果表现为产业结构升级和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如果日韩等国家不能适时转变发展方式,实现两个阶段间的跨越,经济发展就可能陷入停滞。从这个维度上看,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成功,实质上是转变发展模式的成功。因此,要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必须由数量速度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将推动增长的主要力量转到依靠质量升级、生产率提升和自主创新上,更多地强调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实现我国经济“质”的飞跃。

科技创新必须同社会发展相结合,才能产生作用。就经济领域来看,科技创新的价值表现为两种:一种是在同等要素投入的情况下,生产出质量性能更好的产品,甚至升级换代。或者,相对于质量性能的提高而言,增加的要素投入是经济的。另一种是在同等要素投入情况下,质量性能没有变化,但产量增加,即提升效率、降低成本。在科技创新速度明显加快的时代,新能源、新材料、新技术层出不穷,质量提升、产品换代所引导的科技创新较前一种模式,无疑占据了主导地位。随着社会发展、消费升级,质量需求呈现多元化、个性化发展趋势,对产品质量提出更高要求。谁能够通过创新满足这些新需求,谁就能掌握竞争的主动权。企业间以产品质量为核心的竞争,是推动相关产业乃至国家不断创新的基础。解决现有质量问题、满足更高质量需求,是推动大多数科技创新活动的动力源头,而自主创新则是推进经济发展的最大活力。

消费需求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消费能力,由居民可支配收入决定;二是消费意愿,由消费偏好、市场供给等因素决定。质量水平和建立在质量基础之上的品牌效应,对消费意愿发挥着重要引导作用。质量高、市场规范,有助于释放消费需求。苹果手机的质量升级开拓了新的市场需求。据摩根大通经济学家迈克尔·费罗利估算,iPhone5“潜在地”将美国2012年第四季度GDP增长率提升了0.25~0.5个百分点。反之,质量出现问题会导致需求被抑制或转移。受“三鹿”事件影响,2010年我国进口奶粉价格上涨了42.6%,进口量增长67.8%。我国已进入消费结构快速变动和升级时期,恩格尔系数逐年下降,消费者开始从关注数量过渡到关注质量,从日用消费品向耐用品、资本品过渡。消费结构升级将产生巨大市场潜力,但如果本国产品质量不能同步发展,将导致大幅进口,加深国内需求结构矛盾。

市场经济是竞争的经济,竞争内容为产品质量、价格和配套服务。美国学者迈克尔·波特指出,“产品与服务的生产率高低以及它们的质量水平是国家竞争能力的直接体现,其他因素都附于其上”。高质量往往产生质量信誉和品牌溢价,提高企业利润率。在后金融危机时代贸易保护主义盛行的背景下,质量是企业占据全球价值链高端的基础。只有不断提升质量,提升产品附加值,才能赢得市场份额。随着低成本优势的减弱,我国企业要保持国际市场份额,就必须加快产业结构调整。过去靠低成本、低价格获取的中低端产品订单,要用更多的质量性能好、科技含量和附加值高的产品去替代。

加快质量升级促进经济转型发展的对策建议

《质量发展纲要(2011-2020年)》提出建设质量强国,但仅是作为奋斗目标。建议将质量发展指标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与GDP、R&D经费投入等同时向社会公布。对省市县三级政府开展质量工作考核,完善考核内容、考核方法,必要时每年选择一个领域开展考核,使质量工作由“粗线条”变为“细措施”,由“软任务”变为“硬指标”。加大质量公共基础投入,支持发展检验检测、认证认可、标准信息等质量服务产业,加快检测机构整合和市场化、社会化改革步伐,改变散小弱和依附行政权力运转的现状。借鉴发达经济体经验,出台加快制造业质量升级的政策措施,从财政、税收、金融、土地等方面对制造业质量能力建设给予扶持。

优质优价是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推动企业落实质量主体责任,除了加强外部监督外,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最为关键。只有高质量产品获得更多市场份额和收益,低质量产品逐渐失去市场,企业才会有内在动力去守住质量、提高质量,真正对其产品负起“质量主体责任”。建议联合有关行业主管部门、商会协会和产业联盟,针对共性质量问题和行业潜规则开展调研,建立规范行业发展的政策、规章和自律公约,制定先进适用的行业协会标准、产业联盟标准,破除不合理行规,孤立、制裁不良企业,规范行业秩序,提升整体质量水平。加强质量信用体系建设,选择汽车、家装建材等热点领域在应用上突破,实现消费者可通过互联网便捷检索企业质量信用信息。加快质量信用信息部门共享,与工程招投标、银行贷款等环节有效衔接,提高惩戒威慑力。

上海福喜事件再次警示公众,一切责任、义务在企业利润面前都是苍白无力的,组织企业搞质量诚信承诺只是作秀。在约束缺失、制裁乏力的情况下,企业逐利本性将超越一切道德准则,只有施以强大法律威慑和严密监管压力,企业才不敢铤而走险,行业才不会以牺牲质量来换取市场。建议修改完善《产品质量法》、《刑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消费品安全法,重点加大对质量安全违法行为的制裁力度,提高企业违法成本。整合优化行政监管资源,加强经费保障和装备投入,依托高科技信息化手段,完善执法监管体系。建议在完善执法监管工作机制、激励机制方面多下功夫,少开展声势大、收效小的大规模专项整治。完善问责追责制度,加强对行政不作为、乱作为的监督。

面对快速增加的监管对象和高科技化的违法手段,单靠执法部门孤军奋战效率很低。要创新体制机制,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形成质量共治局面。借鉴美国“吹哨人”方案,鼓励企业员工和媒体对质量违法失信行为开展监督,对举报人实施保护。借鉴美国、德国等的经验,大力培育产品比较试验机构、独立实验室、信用评级机构等质量领域各类社会组织,推动实现质量信息发布的多元化。

建议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诉讼体制,加强对消费者的保护,改变消费者维权只能向政府部门申诉的困局。建立“惩罚性赔偿”和“集体诉讼”制度,提高侵权者的违法成本。建立产品质量案件无过错责任原则、举证责任倒置等有利于消费者的诉讼体制,降低消费者维权成本。设立产品诉讼基金,向有困难的产品质量争议当事人提供资助,用于先期产品质量鉴定,鼓励当事人索赔。放宽消费者组织设立门槛,支持不同行业领域成立消费者组织,建立多元化的消费者权益保护体制。成立国家消费品安全调查委员会,建立产品伤害监测体系,减少消费品伤害。

结语

质量是科学发展的应有之义,质量升级是经济转型发展的基本内涵和实现手段。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需要大力培育质量、技术、品牌、人才等新的竞争优势。更多发挥市场机制和社会各方面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标本兼治保障质量安全,多措并举推动质量发展,努力建设质量强国,是提高我国经济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作者单位: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质量管理司综合处)

猜你喜欢

要素升级质量
“质量”知识巩固
小投入,大升级 Polk Audio Monitor XT系列
质量守恒定律考什么
掌握这6点要素,让肥水更高效
幸福,在“家门口”升级
做梦导致睡眠质量差吗
回暖与升级
观赏植物的色彩要素在家居设计中的应用
论美术中“七大要素”的辩证关系
也谈做人的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