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护理行为干预在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2014-06-05刘衢成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28期
关键词:依从性糖尿病效果

刘衢成

(大丰市第二人民医院,江苏 大丰 224100)

护理行为干预在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刘衢成

(大丰市第二人民医院,江苏 大丰 224100)

目的研究糖尿病患者给予护理行为干预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0月至2012年8月收治的100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服务,观察组患者在采用常规护理服务之上还给予其采用护理行为干预。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也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糖尿病患者护理行为干预,能够有效地提高糖尿病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及治疗依从性,提高了护理工作的效率以及质量,值得大力推广。

护理行为干预;糖尿病患者;效果

糖尿病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慢性疾病,它严重影响着人类的身心健康。伴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的生活质量显著地上升,但糖尿病患者并没有因生活水平的上升而减少,而是呈现逐年上升的态势,所以应该采取积极的措施,不能够掉以轻心[1]。我院对100例糖尿病患者给予护理行为干预,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从我院收治的糖尿病患者中选取2011年10月至2012年8月的100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对照组患者50例:男27例,女23例,年龄47~81岁,平均年龄64.1岁;观察组患者50例:男28例,女22例,年龄在40~8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3.98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经济状况、病程等相关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服务,观察组患者在采用常规护理服务之上还给予其采用护理行为干预,然后将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比较。行为干预主要包括[2-3]:①心理干预,调整患者的心态,消除负性情绪的干扰,树立患者治疗信心。②饮食干预,提醒患者注意合理膳食,控制高热量、高脂肪食物的摄取,注意维生素、纤维素、蛋白质等物质的摄入,保证患者的营养供给,减少糖分、盐分的摄入,做到营养均衡,戒烟戒酒,每周定期测量体质量1次,如果体质量改变>2 kg,应报告医师并协助查找原因。③运动干预,注意进行适当的运动,通过运动调节患者的血糖、血脂含量,改善患者胰岛的功能状态。运动要坚持适度的原则,保证锻炼的有效而不具有伤害作用,应依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灵活制定运动计划,避免患者进行单独的户外运动,以免意外发生而无人知晓,运动时需注意补充水分,随身携带糖果及糖尿病卡(卡上写有本人姓名、年龄、家庭住址、电话号码和病情等)以备急需。④口服药物行为干预,治疗糖尿病的药物很多,使用方法各不相同,需要给患者指导,嘱咐好餐前、餐后服用情况,叮嘱患者记好各种药物的服用剂量、时间以及注意事项。⑤胰岛素注射行为干预,对于需要注射胰岛素的患者,应向患者讲解注射胰岛素的意义以及一般存在的误区,讲解注射胰岛素并不会上瘾,只是辅助机体进行葡萄糖降解,从而有效控制血糖,消除患者的恐惧心理。向患者展示规范注射胰岛素的整个流程,直到患者可以独立准确完成整个注射工作。⑥血糖自我监测行为干预,向患者示范进行指尖血糖监测的整个流程,排除患者的紧张、害怕情绪,嘱咐患者及时记录自身的血糖变化情况,以便进行分析总结。⑦足部护理行为干预,指导患者进行科学的足底按摩,注意双脚卫生、舒适,及时记录双脚的变化情况,洗脚的水温要注意控制,不可长久站立以免对脚部带来的压力过大,而造成损伤。⑧对出院患者进行电话咨询,通过问卷调查了解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及自我护理能力,提醒患者定期复查,及时掌握病情的控制程度,及时为患者提供有效干预。此外行为干预要注意秉承“患者至上的理念”,将一切为了患者作为工作宗旨,加强护理人员的服务观念,可以向患者家属介绍患者的情况,让患者家属一起配合,同力解决问题[4]。

1.3 统计学处理:该研究采用SPSS17.0软件实施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以例(%)表示,比较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两组患者经过不同理念的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及治疗依从性均优于对照组(表1、表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患者自我护理能力比较例(%)

表2 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比较例(%)

3 讨 论

糖尿病为一终身疾病,目前尚不能根治,糖尿病治疗需长期持久地改变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患者在得知自己患病时,往往难以接受,常常表现为情绪低落、烦燥不安,很难合理调整自身的情绪。研究表明,护士通过对患者的各项情况进行有效的评估,依据患者的基本特征进行个性化护理行为干预可使患者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纠正不良的态度和信念,改变患者的认知度,提高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及治疗依从性,有效地控制患者的病情。因此,护理人员应全面系统地学习糖尿病相关知识,转变服务理念,注重护理延伸,及时为患者提供有效干预,以提高患者依从性及自我管理疾病的能力,从而减少或延迟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提高生活质量。

[1] 闵定花.家庭护理干预在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J].当代医学,2008,13(8):122-123.

[2] 周立平.社区护理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民康医学,2008,20(15):1802-1803.

[3] 符翠怡,&黄梅珍.(2010).社区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遵医行为的分析评价[J].当代医学,2011,16(27),115-116.

[4] 李海燕.老年糖尿病的健康指导及效果评价[J].海南医学院学报,2009,15(2):186.

R473.5

B

1671-8194(2014)28-0304-01

猜你喜欢

依从性糖尿病效果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按摩效果确有理论依据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迅速制造慢门虚化效果
抓住“瞬间性”效果
品管圈在提高手卫生依从性改善中的作用
模拟百种唇妆效果
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并改善感染控制指标的一项新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