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小板输注对血液病患者的临床效果分析
2014-06-05吴瑞娟
吴瑞娟
(漯河市中医院血液病科,河南 漯河 462000)
血小板输注对血液病患者的临床效果分析
吴瑞娟
(漯河市中医院血液病科,河南 漯河 462000)
目的探讨血小板输注对血液病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6月至2013年12月62例(111例次)血液病患者,输注血小板,分析其临床治疗效果及效果因素。结果输注前后血小板计数存在明显差异性(P<0.05),不同类型血液病经血小板输注后治疗有效率差异明显;患者体质量上升,有效率下降;输注次数增加,有效率减少。结论血小板输注能够有效治疗血小板减少性出血,在血小板输注治疗过程中患者基础资料较为重要,避免重复输注,能够增加血小板有效输注率。
血小板输注;血液病;效果
临床中许多血液病患者经治疗由于血小板数量减少或血小板功能发生异常从而出现继发性出血。所以患者进行血小板输注对其治疗具有较为重要的作用。有研究发现,多次输注血小板导致人体出现耐受,还有的会发生血小板输注无效的情况,所以分析血液病患者经血小板输注后实际效果及其效果影响因素具有重要作用[1]。本文选取62例(111例次)血液病患者,分析其治疗效果影响因素,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1年6月至2013年12月62例(111例次)血液病患者,所有患者均通过实验室检查诊断,其中男37例,女25例;年龄2~68岁。每例患者血小板输注次数均≥1次,且≤10次。血小板输注指征:患者存在颅内出血现象,体表存在出血点,患者患有紫癜、龈血、血尿、消化道出血等症状或统计血小板计数<20×109/L,伴有或不伴有出血症状。
1.2 方法:输注前患者均需复查ABO血型及Rh血型,应用相同ABO血型制备机采集血小板,且进行主次侧交叉配血试验。标准为成人每次输注血小板10 U,儿童为2U/10kg,且依据患者实际情况在30 min内均完成输注。本文所应用血球计数仪为日本sysmex-xt-1800i五分类血细胞自动分析仪。血细胞分离机为CS-3000Plus(美国Baxter)。
应用血小板输注治疗后观察其治疗效果,主要是观察患者止血效果。检测患者输注前及输注后24 h,外周血血小板计数。血小板输注临床效果可以应用血小板回收率(PPR)和血小板计数增高指数(CCI)判定。血小板输注24 h,如果PPR>20%或CCI>4.5×109/L则表示血小板输注后具有治疗效果,否则则表示输注后无效果。PPR=[血小板增加值(×109/L)×血容量(L)]/输注的血小板总数(×1011个)×100%。CCI=[血小板增加值(×109/L)×体表面积(m2)]/输注的血小板总数(×1011个)×100%。体表面积=0.0061身高(cm)+0.0128体质量(kg)-0.1529。血小板增加值=输注后血小板计数值-输注前血小板计数值。血容量=体质量(kg)×70 mL[2]。
1.3 统计学处理:所有数据均应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处理,血小板计数以t检验;不同率间以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输注前后两组血小板计数存在明显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输注前后血小板计数对比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17例,输注23次,有效率47.8%;淋巴瘤患者15例,输注18次,有效率88.9%,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9例,输注18次,有效率61.1%;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4例,输注4次,有效率75.0%;粒细胞减少患者12例,输注32次,有效率62.5%;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3例,输注8次,有效率50.0%;慢性粒细胞白血病2例,输注8次,有效率12.5%。不同类型血液病患者血小板输注有效率对比存在明显统计学差异性(P<0.05)。
体质量<40 kg患者7例,输注9次,有效率44.4%;41~60 kg患者30例,输注55次,有效率64.5%;>60 kg患者25例,输注47次,有效率72.3%。三组间存在明显统计学差异性(P<0.05)。
3 讨 论
血小板输入患者机体经血液循环快速往出血位置集聚,从而实现止血效果。经研究可知,血小板输注前后,血小板计数存在显著增加趋势,由此可知血液病患者经血小板输注后可以明显提高血小板数量,从而完成止血效果,此结果与其他文献资料结果保持一致性[3]。
血小板回收率与血小板计数增高指数对血小板输注后所达到的临床效果具有明显评价指标作用。通常,对于血小板输注后效果具有影响作用的因素主要为免疫性因素及非免疫性因素。而免疫性因素主要指由于输注血小板从属血型与患者血型存在不合现象或由于输注血小板存在特异性抗原现象从而与患者特异性抗原存在不符现象而引发的。非免疫性因素引发的血小板输注反应包括体温上升、感染、脾功能亢进和DIC等症状[4]。经本文研究发现,血小板输注次数与所达到的临床效果间具有较为明显相关性,主要是输注次数增加,其所达到的有效率则会明显下降,此结果与目前有关临床报道结果保持一致性。分析其原因主要是多次输注血小板后会产生同种免疫,从而使得血小板特异性抗体出现[5]。
经研究发现,新鲜血小板能够有效治疗血小板计数减少现象,而且能够有效止血。本文研究结果显示,不同类型血液病患者所达到的有效率存在一定差异性,此方法治疗淋巴瘤患者有效率为88.9%,用于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有效率为12.5%。这种现象的出现通常认为和患者疾病自身所具有的差异性以及患者机体免疫因素等具有一定相关性。所以应用新鲜血小板进行输注过程中需注意根据不同血液病患者应用相应输注方法,尤其患者输注效果较低时,操作更应该具有较高谨慎性[6]。
一般状况下,单采血小板输注能否达到有效性与患者所具有的体表面积、重量等均具有一定相关性,可以对血容量产生影响作用[7],经本文研究发现,不同体质量患者所具有的有效率也存在差异性,随着体质量上升,有效率提高。通常情况下,大多数研究人员会认为此情况与所选取患者人数较少具有一定关系,但是本文所选取患者均属于非肥胖患者,因此此结果具有一定准确性,由此表明体质量与血小板输注有效率存在一定相关性。
总之,血小板输注对血液病患者的临床效果明显,但会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因此实际治疗过程中,需针对性分析应用。
[1] 王秋实.反复输血的血液病患者免疫性血小板输注无效调查[J].中国输血杂志,2008,21(9):703-704.
[2] 宋奎,陈方平,周淑娟,等.86例血液病患者血小板输注临床分析[J].临床血液学杂志,2007,20(3):167.
[3] 汪德清,张晓娟,吴晓珍,等.972例次血液病患者输注机采血小板后回顾性分析[J].中国输血杂志,2008,21(4):248-249.
[4] 张学军.血液病患者血小板输注的临床分析[J].中外医疗,2009,29(20):60-61.
[5] 张方楹.血液病患者输注血小板的效果及影响因素[J].求医问药,2013,11(3):24-25.
[6] 吴建松,李新红,王霞平.血液病患者两种血小板输注的临床疗效比较[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2,33(14):1769-1770.
[7] 刘丹妍,陈方祥.血小板输注对血液病患者的疗效观察[J].重庆医学,2010,39(4):449-451.
R552
B
1671-8194(2014)28-017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