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脑出血的手术指征探讨

2014-06-05刘连喜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28期
关键词:指征脑室病死率

刘连喜

(湖南省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附一医院,湖南 株洲 412000)

小脑出血的手术指征探讨

刘连喜

(湖南省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附一医院,湖南 株洲 412000)

目的分析和研究小脑出血手术指征及治疗方法。方法我们选择小脑出血患者56例,将其按盲目随机方法分为两组,即:观察组28例与对照组2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保守对症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手术治疗,两组患者治疗结束后,将其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治愈率为25.0%,病死率为7.1%;对照组患者治愈率为7.1%,病死率为14.3%,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相比较,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小脑出血患者在充分评价其出血部位、出血量、临床表现、合并症以后,给予积极的手术治疗,是提高小脑出血患者救治成功的有效措施,对改善患者临床症状,降低再次出血的发生有重要意义。

小脑出血;手术指征;手术治疗;保守治疗

小脑出血是高血压疾病最严重并发症之一,其是小脑实质内的出血,在脑血管疾病当中小脑出血的发病率约占1/3左右,但临床病死率却占居首位[1]。患者的临床表现为:枕部头痛、眩晕、呕吐等,可伴有眼球震颤或周围性面瘫,若患者出血量较大时,可呈现快速进行性的颅内压增高症状,并可使患者很快进入至昏迷状态,如果临床治疗不及时,患者会在48 h内死亡,严重威胁着患者的生命与健康[2],目前,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小脑出血的病残率与病死率已经明显降低,但是对手术适应证选择,至今仍缺乏统一的认识,本文选择小脑出血患者28例,给予手术治疗,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效果,现将具体内容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我们选择小脑出血患者56例,将其按盲目随机方法分为两组,即:观察组28例与对照组28例。28例对照组患者中:男18例,女10例;年龄在38~78岁,平均年龄为(59.4±7.5)岁;患者的血肿量为8~26 mL,平均血肿量为(12.6±3.2)mL。患者出血部位分为:左侧15例;右侧11例;蚓部2例。28例观察组患者中:男17例,女11例;年龄在35~72岁,平均年龄为(58.6±6.8)岁;患者的血肿量为7~25 mL,平均血肿量为(11.4±3.5)mL。患者出血部位分为:左侧13例;右侧14例;蚓部1例。两组患者因是双盲随机抽取,所以无论在性别、年龄、血肿量、出血部位等方面均无明显的差异(P>0.05),相关数据与资料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小脑出血手术指征有:①保守治疗,患者意识障碍无好转征象。②血肿量达15 mL以上,或者是脑干周围池与第四脑室受压严重、消失。③血肿破入脑室。④血肿量低于15 mL,但患者有脑积水征象。⑤患者有意识障碍,并呈渐进性加重。小脑出血保守治疗指征有:①患者无意识障碍。②血肿量低于15 mL。③没有脑积水症状表现。④四叠体池、环池、四脑室正常。对照组患者给予保守对症治疗:保持病房内安静,严密观察患者呼吸、血压、脉搏、体温等生命体征变化情况,及时清理呼吸道内的分泌物,确保其呼吸道畅通,给予患者吸氧,使血氧饱合度维持在90%以上,对意识障碍患者禁食,给予控制颅内压增高类药物及抗纤溶药物治疗,并注意保持机体营养与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积极给予预防并发症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手术治疗:根据患者血肿部位,选择旁正中或正中开颅,行血肿清除术。

1.3 评价指标:治疗效果评价[3]。治愈:患者意识状态与活动功能均恢复正常;显效:患者活动功能有障碍表现,但生活可自理;有效:患者活动功能有障碍表现,生活部分可自理;无效:植物生存或生活完全不能自理;死亡。

1.4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数据与资料的分析,进行t检验,以P<0.05作为标准来判断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观察组患者治愈率为25.0%,病死率为7.1%;对照组患者治愈率为7.1%,病死率为14.3%,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相比较,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表[n(%)]

3 讨 论

引发小脑出血的主要因素为高血压性动脉硬化[4],由于脑实质的穿支动脉粥样硬化及患者长期处于高血压状态中,导致其易形成微动脉瘤,在外部因素诱导下,机体血压值骤然升高,致使微动脉瘤或穿支动脉破裂出血,后凹部因其空间较小,当小脑出血后,对脑干及脑神经组织产生压迫,堵塞或挤压四脑室,引起患者出现梗阻性脑积水症状,所以,小脑出血后不仅对小脑功能产生破坏,而且还能够引发全脑性损害,导致患者猝死[5]。

目前,临床对小脑出血手术适应证尚未统一,其原因可能为:相同条件下,内、外科治疗相比较的资料较缺乏;缺乏对患者术后长期严密监视。对于小脑出血治疗方法,神经内、外科仍有较大的分歧,焦点主要在其出血量上,外科医师多主张当患者的血肿量大小15 mL时,或血肿量小,却已经对四脑室产生阻塞、挤压,导致患者有脑积水征象时,即使患者意识状态清醒,也主张给予减压或行血肿清除术进行治疗,这样即可达到了减压目的,也探明了出血源并能够及时给予止血治疗,对提高患者预后有重要的作用,但内科医师却认为血肿量即使超过25 mL仍可给予保守治疗。

年龄的选择:一般情况下,多数人认为年龄越高,临床病死率也越高,但本组病例超过70岁以上手术患者3例,并未出现死亡病例,这与文献报道相符合[6],但由于本次研究病例数较少,对其实际意义尚不能给予明确判定,不过这也说明了对于年龄较高患者,在确定其身体状态良好情况下,可考虑给予手术治疗,以挽救患者的生命。

脑出血后,恶性高血压症状被认定为手术禁忌,但笔者在实际工作中观察到,顽固性、危险性高压状态,与周围脑水肿对三叉神经的间接挤压有关,对2例患者行同侧枕下血肿清除术,术后患者头痛症状缓解,其血压值明显降低,这一结果提示持续、恶性的高血压症状并不是手术禁忌证。从本次研究结果可以看出,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这一结果充分说明了对小脑出血患者在充分评价其出血部位、出血量、临床表现、合并症以后,给予积极的手术治疗,是提高小脑出血患者救治成功的有措手段,对改善患者临床症状,降低再次出血的发生有重要意义。

[1] 殷寿长,苑玉清,吕涛,等.高血压小脑出血手术指征探讨[J].四川医学,2009,17(1):89-90.

[2] 陈有林,陈礼刚.高血压脑出血外科治疗进展[J].西南军医,2011, 9(2): 284-286.

[3] 李春雷.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时机与研究进展[J].中外医学研究,2011,24(36):184-185.

[4] 朱庆宝,任祖东,姜新建,等.高血压性小脑出血手术治疗32例临床分析[J].立体定向和功能性神经外科杂志,2012,8(2):104-105.

[5] 陆泳宇,虞聪,朱颂华.手术治疗自发性小脑出血的疗效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2,16(31):34-35.

[6] 吴永,徐光斌,李监松,等.高血压小脑出血的显微手术治疗21例报道[J].皖南医学院学报,2013,29(3):222-224.

R743.2

B

1671-8194(2014)28-0167-02

猜你喜欢

指征脑室病死率
全髋翻修术后的病死率
脑室镜清除脓苔及术后脑室灌洗、引流在脑室感染中的应用
裂隙脑室综合征的诊断治疗新进展
降低犊牛病死率的饲养与管理措施
整体护理预防脑室外引流术后颅内感染的作用分析
死亡率与病死率的区别
肩关节结核诊断进展与关节镜治疗指征
无剖宫产指征孕妇行剖宫产相关原因的研究现状及对策
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手术指征的多因素分析
晚期胃癌切除治疗的手术指征和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