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耳鼻喉科手术患者“边缘时间”的安全隐患及护理干预

2014-06-04戚行芳等

中国现代医生 2014年9期
关键词:安全隐患护理干预

戚行芳等

[摘要] 目的 研究耳鼻喉科手术患者“边缘时间”的安全隐患及护理干预措施。 方法 将200例患者随机分为护理干预观察组和常规护理对照组,分析“边缘时间”安全隐患因素及护理干预效果。结果 观察组安全隐患(3%)、负面情绪明显低于对照组;自我护理能力明显高于对照组;安全隐患与年龄、术前焦虑情绪呈正相关,与文化程度、护理资源利用情况、自我护理能力、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呈负相关。结论 “边缘时间”安全隐患影响因素很多,护理干预有助于提高自我护理能力、缓解负面情绪、减少安全隐患。

[关键词] 耳鼻喉手术;边缘时间;安全隐患;护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 R472.7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4)09-0083-03

“边缘时间”(edge time)是近年来提出的概念,包括患者进入手术室前、进入手术房间的等待过程、手术后麻醉苏醒过程、转运回病房的过程。相关的研究发现,“边缘时间”的护理质量与手术治疗过程以及术后恢复过程均密切相关[1]。但是,目前国内仍缺乏对“边缘时间”护理措施的认识和研究,临床护理工作的重点也更多地放在手术中的台上护理和台下巡回。为此在本研究中,我们分析了耳鼻喉科手术患者“边缘时间”的安全隐患及护理干预效果,现报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将2011年1月~2012年12月期间在我院耳鼻喉科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纳入研究,纳入标准:①明确的原发病诊断,包括鼻中隔偏曲、鼻窦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中耳炎等;②符合手术治疗指征;③收住院完善各项检查后进行手术治疗;④取得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签署知情同意书。共纳入200例患者,研究期间无失访、脱落、死亡病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入组者分为给予“边缘时间”护理干预措施的观察组和给予常规护理措施的对照组,每组各100例。观察组中男61例、女39例,年龄42~71岁,平均(53.2±8.3)岁;对照组中男63例、女37例,年龄41~73岁,平均(53.5±7.8)岁。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1.2.1 观察组 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边缘时间”护理干预措施,具体方法如下:①术前护理:手术当天,在进入手术室前对患者进行必要的术前心理护理,缓解其紧张、焦虑、抑郁情绪,同时叮嘱患者遵医嘱做好术前相关的准备措施;②进入手术室后,协助患者完成麻醉前的准备工作,并给予适当的情绪疏导以缓解其紧张情绪[2];③麻醉苏醒过程中,在床旁陪护、防止患者自行拔管,保证环境温度适宜,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若出现血氧饱和度、血压降低应及时进行处理;④转运回病房的过程中,保证输液管道的固定妥善,注意保暖,同时防止患者从病床跌落。

1.2.2 对照组 对照组患者给予耳鼻喉科常规护理措施,包括入院时健康教育、常规术前准备、术中台上和台下配合、术后恢复指导。

1.3 观察指标

1.3.1 “边缘时间”的安全隐患 在患者进入手术室前、进入手术房间的等待过程、手术后麻醉苏醒过程、转运回病房的过程中,出现摔倒、坠落、自行拔管、呼吸暂停、低氧血症、窒息等,判断为具有安全隐患。

1.3.2 患者安全隐患的影响因素 参考世界卫生组织《健康和卫生系统反应性》量表[3]的内容自行设计《“边缘时间”安全隐患相关因素调查表》,通过信度和效度检验后,选择高年资护理人员和教务科工作人员进行调查目的、对象、方法等相关内容的培训,最后组织手术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填写相关内容,包括性别、年龄、文化程度、护理资源利用情况、术前焦虑情绪、自我护理能力、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1.3.3 两组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评估 护理前和护理后采用自我护理能力测量量表(the exercise of self-care agency scale,ESCA)[4]从健康知识水平、自我概念、自护责任感、自我护理技能四个方面评价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得分越高,自我护理能力越强。

1.3.4 两组患者的术前心理状态评估 手术治疗前,分别在入院时(接受术前护理前)和手术前(接受术前护理后),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对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评估,得分越高,则焦虑和抑郁情绪越强烈。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治疗前后比较采用两配对样本t检验,两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等级资料采用频数(n)和率(%)表示,采用非参数秩和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边缘时间”的安全隐患情况

观察组患者中存在“边缘时间”安全隐患3例,对照组患者中存在“边缘时间”安全隐患11例,经卡方检验可知,观察组患者存在“边缘时间”安全隐患的发生率(3%)明显少于对照组(χ2=13.852,P<0.05)。

2.2 患者“边缘时间”安全隐患情况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

不同性别患者存在“边缘时间”安全隐患例数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的年龄、文化程度、护理资源利用情况、术前焦虑情绪、自我护理能力、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边缘时间”的安全隐患发生比例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患者“边缘时间”安全隐患发生情况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结果

2.3患者“边缘时间”安全隐患情况影响因素的多因素分析

以患者“边缘时间”安全隐患情况为应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可知,安全隐患发生情况与年龄、术前焦虑情绪呈正相关,与文化程度、护理资源利用情况、自我护理能力、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呈负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endprint

表2 患者“边缘时间”安全隐患发生情况影响因素的多因素分析结果

2.4 两组患者术前的自我护理能力

护理前两组患者自我护理能力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护理后两组患者自我护理能力评分均高于护理前;观察组患者的健康知识、自我概念、自护责任感、自我护理技能及自我护理能力总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自我护理能力的比较(x±s,分)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

2.5 两组患者术前的心理状态

护理前两组患者心理状态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护理后两组患者负面情绪评分均明显低于护理前;且观察组患者的HAMA、HAMD、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心理状态的比较(x±s,分)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

3讨论

耳鼻喉科患者所接受的手术多涉及呼吸系统,容易在围手术过程中出现呼吸暂停、呼吸衰竭等安全隐患,因此需要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5]。在临床实践中,多数将手术中的台上护理和台下巡回作为护理工作的重点,而忽视了“边缘时间”的护理工作[6]。手术的“边缘时间”是指患者进入手术室前、进入手术房间的等待过程、手术后麻醉苏醒过程、转运回病房的过程[7]。近年来的研究发现,“边缘时间”的护理质量与手术治疗过程以及术后恢复过程均密切相关[8]。一方面,术前“边缘时间”的护理有助于患者做好术前准备、缓解负面情绪,保证麻醉诱导过程及手术操作过程的顺利进行;另一方面,术后“边缘时间”的护理有助于患者麻醉苏醒过程及向病房转运过程的平稳进行[9]。但国内目前仍缺乏关于手术”边缘时间”护理措施的研究。为此,在上述研究中,我们对耳鼻喉科手术患者“边缘时间”的安全隐患及护理干预效果进行了分析。

首先通过比较两组患者在“边缘时间”中的安全隐患发生情况,由结果可知,观察组患者存在“边缘时间”安全隐患的例数少于对照组,这就说明通过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有效控制“边缘时间”的安全隐患。

同时,耳鼻喉科手术“边缘时间”的安全隐患与多种因素相关,为了更有针对性地设计护理方案,在本研究中,我们对耳鼻喉科手术患者“边缘时间”的安全隐患发生情况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通过单因素分析可知,不同的年龄、文化程度、护理资源利用情况、术前焦虑情绪、自我护理能力、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边缘时间”的安全隐患发生例数不同。提示上述因素可能是耳鼻喉科手术患者“边缘时间”安全隐患发生情况的影响因素。但在安全隐患的发生过程中,可能同时受到多种因素的作用,不能仅用一种影响因素来进行一元化解释。为此,进一步通过logistic回归法进行多因素分析可知,安全隐患发生情况与年龄、术前焦虑情绪呈正相关,与文化程度、护理资源利用情况、自我护理能力、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呈负相关。说明高龄、焦虑情绪是安全隐患发生的危险因素,文化程度高、护理资源利用好、自我护理能力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强是安全隐患发生的保护因素。

为此,我们设计了针对耳鼻喉科手术“边缘时间”四个环节的护理干预方法,包含了手术当天进入手术室前的护理、进入手术室后的护理、麻醉苏醒过程的护理以及由手术室向病房转运过程的护理。在这四个环节中,通过健康教育、心理疏导、环境护理、体温维持和病情观察等一系列措施来缓解患者的负面情绪、增强自我护理能力,以保证手术过程安全顺利的进行[10]。通过观察两组患者的负面情绪情况和自我护理能力可知,观察组患者的健康知识、自我概念、自护责任感、自我护理技能及自我护理能力总评分均高于对照组,HAMA、HAMD、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说明观察组患者在护理后的自我护理能力更强、焦虑和抑郁等负面情绪更弱。

综合以上讨论和分析,我们认为:“边缘时间”的安全隐患与年龄、文化程度、护理资源利用情况、术前焦虑情绪、自我护理能力、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相关,采取护理干预措施有助于提高自我护理能力、缓解负面情绪、减少安全隐患。

[参考文献]

[1] 石丹岳. 护生参与手术病人边缘时间管理的体会[J]. 中华护理学会15届全国手术室护理学术交流会议,2011.

[2] 胡基容. 循证护理模式在耳鼻喉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J].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14):80-81.

[3] Valentine N,de Silva A,Kawabata K,et al. Health system responsiveness: Concepts, domains and operationalization. Health Systems Performance Assessment, Debates, Methods and Empiricism. Edited by CJL M and DB E. Geneva: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2003:574-596.

[4] Yamashita M.The exercise of self-care agency scale[J].West J Nurs Res,1998,20(3):370-381.

[5] 吴红英,陈新莲. 耳鼻喉科手术患者“边缘时间”的风险管理[J]. 中外医学研究,2013,11(5):137-138.

[6] 赵书云,李秀武,郑荣坤,等. 手术患者流动交接记录本在患儿手术核查中的应用[J]. 现代临床护理,2011,10(3):53-55.

[7] 王依贵,官莉,方利,等. 重庆市20家医院手术边缘时间患者安全管理现状调查[J]. 重庆医学,2013,42(16):1854-1857.

[8] 周海燕. 护理风险管理在CCU病人边缘时间的应用[J]. 全科护理,2010,10(9):2560.

[9] 伊学珉,朱学玲,巩妲华. 鼻内镜手术的围手术期护理干预效果观察[J]. 中国现代医生,2013,51(20):90-91.

[10] 袁世明,何春红. 耳鼻喉手术中的护理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J].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3,10(14):1895-1896.

(收稿日期:2013-10-14)endprint

表2 患者“边缘时间”安全隐患发生情况影响因素的多因素分析结果

2.4 两组患者术前的自我护理能力

护理前两组患者自我护理能力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护理后两组患者自我护理能力评分均高于护理前;观察组患者的健康知识、自我概念、自护责任感、自我护理技能及自我护理能力总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自我护理能力的比较(x±s,分)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

2.5 两组患者术前的心理状态

护理前两组患者心理状态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护理后两组患者负面情绪评分均明显低于护理前;且观察组患者的HAMA、HAMD、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心理状态的比较(x±s,分)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

3讨论

耳鼻喉科患者所接受的手术多涉及呼吸系统,容易在围手术过程中出现呼吸暂停、呼吸衰竭等安全隐患,因此需要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5]。在临床实践中,多数将手术中的台上护理和台下巡回作为护理工作的重点,而忽视了“边缘时间”的护理工作[6]。手术的“边缘时间”是指患者进入手术室前、进入手术房间的等待过程、手术后麻醉苏醒过程、转运回病房的过程[7]。近年来的研究发现,“边缘时间”的护理质量与手术治疗过程以及术后恢复过程均密切相关[8]。一方面,术前“边缘时间”的护理有助于患者做好术前准备、缓解负面情绪,保证麻醉诱导过程及手术操作过程的顺利进行;另一方面,术后“边缘时间”的护理有助于患者麻醉苏醒过程及向病房转运过程的平稳进行[9]。但国内目前仍缺乏关于手术”边缘时间”护理措施的研究。为此,在上述研究中,我们对耳鼻喉科手术患者“边缘时间”的安全隐患及护理干预效果进行了分析。

首先通过比较两组患者在“边缘时间”中的安全隐患发生情况,由结果可知,观察组患者存在“边缘时间”安全隐患的例数少于对照组,这就说明通过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有效控制“边缘时间”的安全隐患。

同时,耳鼻喉科手术“边缘时间”的安全隐患与多种因素相关,为了更有针对性地设计护理方案,在本研究中,我们对耳鼻喉科手术患者“边缘时间”的安全隐患发生情况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通过单因素分析可知,不同的年龄、文化程度、护理资源利用情况、术前焦虑情绪、自我护理能力、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边缘时间”的安全隐患发生例数不同。提示上述因素可能是耳鼻喉科手术患者“边缘时间”安全隐患发生情况的影响因素。但在安全隐患的发生过程中,可能同时受到多种因素的作用,不能仅用一种影响因素来进行一元化解释。为此,进一步通过logistic回归法进行多因素分析可知,安全隐患发生情况与年龄、术前焦虑情绪呈正相关,与文化程度、护理资源利用情况、自我护理能力、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呈负相关。说明高龄、焦虑情绪是安全隐患发生的危险因素,文化程度高、护理资源利用好、自我护理能力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强是安全隐患发生的保护因素。

为此,我们设计了针对耳鼻喉科手术“边缘时间”四个环节的护理干预方法,包含了手术当天进入手术室前的护理、进入手术室后的护理、麻醉苏醒过程的护理以及由手术室向病房转运过程的护理。在这四个环节中,通过健康教育、心理疏导、环境护理、体温维持和病情观察等一系列措施来缓解患者的负面情绪、增强自我护理能力,以保证手术过程安全顺利的进行[10]。通过观察两组患者的负面情绪情况和自我护理能力可知,观察组患者的健康知识、自我概念、自护责任感、自我护理技能及自我护理能力总评分均高于对照组,HAMA、HAMD、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说明观察组患者在护理后的自我护理能力更强、焦虑和抑郁等负面情绪更弱。

综合以上讨论和分析,我们认为:“边缘时间”的安全隐患与年龄、文化程度、护理资源利用情况、术前焦虑情绪、自我护理能力、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相关,采取护理干预措施有助于提高自我护理能力、缓解负面情绪、减少安全隐患。

[参考文献]

[1] 石丹岳. 护生参与手术病人边缘时间管理的体会[J]. 中华护理学会15届全国手术室护理学术交流会议,2011.

[2] 胡基容. 循证护理模式在耳鼻喉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J].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14):80-81.

[3] Valentine N,de Silva A,Kawabata K,et al. Health system responsiveness: Concepts, domains and operationalization. Health Systems Performance Assessment, Debates, Methods and Empiricism. Edited by CJL M and DB E. Geneva: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2003:574-596.

[4] Yamashita M.The exercise of self-care agency scale[J].West J Nurs Res,1998,20(3):370-381.

[5] 吴红英,陈新莲. 耳鼻喉科手术患者“边缘时间”的风险管理[J]. 中外医学研究,2013,11(5):137-138.

[6] 赵书云,李秀武,郑荣坤,等. 手术患者流动交接记录本在患儿手术核查中的应用[J]. 现代临床护理,2011,10(3):53-55.

[7] 王依贵,官莉,方利,等. 重庆市20家医院手术边缘时间患者安全管理现状调查[J]. 重庆医学,2013,42(16):1854-1857.

[8] 周海燕. 护理风险管理在CCU病人边缘时间的应用[J]. 全科护理,2010,10(9):2560.

[9] 伊学珉,朱学玲,巩妲华. 鼻内镜手术的围手术期护理干预效果观察[J]. 中国现代医生,2013,51(20):90-91.

[10] 袁世明,何春红. 耳鼻喉手术中的护理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J].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3,10(14):1895-1896.

(收稿日期:2013-10-14)endprint

表2 患者“边缘时间”安全隐患发生情况影响因素的多因素分析结果

2.4 两组患者术前的自我护理能力

护理前两组患者自我护理能力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护理后两组患者自我护理能力评分均高于护理前;观察组患者的健康知识、自我概念、自护责任感、自我护理技能及自我护理能力总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自我护理能力的比较(x±s,分)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

2.5 两组患者术前的心理状态

护理前两组患者心理状态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护理后两组患者负面情绪评分均明显低于护理前;且观察组患者的HAMA、HAMD、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心理状态的比较(x±s,分)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

3讨论

耳鼻喉科患者所接受的手术多涉及呼吸系统,容易在围手术过程中出现呼吸暂停、呼吸衰竭等安全隐患,因此需要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5]。在临床实践中,多数将手术中的台上护理和台下巡回作为护理工作的重点,而忽视了“边缘时间”的护理工作[6]。手术的“边缘时间”是指患者进入手术室前、进入手术房间的等待过程、手术后麻醉苏醒过程、转运回病房的过程[7]。近年来的研究发现,“边缘时间”的护理质量与手术治疗过程以及术后恢复过程均密切相关[8]。一方面,术前“边缘时间”的护理有助于患者做好术前准备、缓解负面情绪,保证麻醉诱导过程及手术操作过程的顺利进行;另一方面,术后“边缘时间”的护理有助于患者麻醉苏醒过程及向病房转运过程的平稳进行[9]。但国内目前仍缺乏关于手术”边缘时间”护理措施的研究。为此,在上述研究中,我们对耳鼻喉科手术患者“边缘时间”的安全隐患及护理干预效果进行了分析。

首先通过比较两组患者在“边缘时间”中的安全隐患发生情况,由结果可知,观察组患者存在“边缘时间”安全隐患的例数少于对照组,这就说明通过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有效控制“边缘时间”的安全隐患。

同时,耳鼻喉科手术“边缘时间”的安全隐患与多种因素相关,为了更有针对性地设计护理方案,在本研究中,我们对耳鼻喉科手术患者“边缘时间”的安全隐患发生情况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通过单因素分析可知,不同的年龄、文化程度、护理资源利用情况、术前焦虑情绪、自我护理能力、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边缘时间”的安全隐患发生例数不同。提示上述因素可能是耳鼻喉科手术患者“边缘时间”安全隐患发生情况的影响因素。但在安全隐患的发生过程中,可能同时受到多种因素的作用,不能仅用一种影响因素来进行一元化解释。为此,进一步通过logistic回归法进行多因素分析可知,安全隐患发生情况与年龄、术前焦虑情绪呈正相关,与文化程度、护理资源利用情况、自我护理能力、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呈负相关。说明高龄、焦虑情绪是安全隐患发生的危险因素,文化程度高、护理资源利用好、自我护理能力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强是安全隐患发生的保护因素。

为此,我们设计了针对耳鼻喉科手术“边缘时间”四个环节的护理干预方法,包含了手术当天进入手术室前的护理、进入手术室后的护理、麻醉苏醒过程的护理以及由手术室向病房转运过程的护理。在这四个环节中,通过健康教育、心理疏导、环境护理、体温维持和病情观察等一系列措施来缓解患者的负面情绪、增强自我护理能力,以保证手术过程安全顺利的进行[10]。通过观察两组患者的负面情绪情况和自我护理能力可知,观察组患者的健康知识、自我概念、自护责任感、自我护理技能及自我护理能力总评分均高于对照组,HAMA、HAMD、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说明观察组患者在护理后的自我护理能力更强、焦虑和抑郁等负面情绪更弱。

综合以上讨论和分析,我们认为:“边缘时间”的安全隐患与年龄、文化程度、护理资源利用情况、术前焦虑情绪、自我护理能力、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相关,采取护理干预措施有助于提高自我护理能力、缓解负面情绪、减少安全隐患。

[参考文献]

[1] 石丹岳. 护生参与手术病人边缘时间管理的体会[J]. 中华护理学会15届全国手术室护理学术交流会议,2011.

[2] 胡基容. 循证护理模式在耳鼻喉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J].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14):80-81.

[3] Valentine N,de Silva A,Kawabata K,et al. Health system responsiveness: Concepts, domains and operationalization. Health Systems Performance Assessment, Debates, Methods and Empiricism. Edited by CJL M and DB E. Geneva: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2003:574-596.

[4] Yamashita M.The exercise of self-care agency scale[J].West J Nurs Res,1998,20(3):370-381.

[5] 吴红英,陈新莲. 耳鼻喉科手术患者“边缘时间”的风险管理[J]. 中外医学研究,2013,11(5):137-138.

[6] 赵书云,李秀武,郑荣坤,等. 手术患者流动交接记录本在患儿手术核查中的应用[J]. 现代临床护理,2011,10(3):53-55.

[7] 王依贵,官莉,方利,等. 重庆市20家医院手术边缘时间患者安全管理现状调查[J]. 重庆医学,2013,42(16):1854-1857.

[8] 周海燕. 护理风险管理在CCU病人边缘时间的应用[J]. 全科护理,2010,10(9):2560.

[9] 伊学珉,朱学玲,巩妲华. 鼻内镜手术的围手术期护理干预效果观察[J]. 中国现代医生,2013,51(20):90-91.

[10] 袁世明,何春红. 耳鼻喉手术中的护理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J].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3,10(14):1895-1896.

(收稿日期:2013-10-14)endprint

猜你喜欢

安全隐患护理干预
浅谈冶金装饰施工中的安全隐患及预防措施
城市燃气管网的安全隐患及应对措施
老年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与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关系及护理分析
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评价
严重创伤患者的急诊急救护理干预分析
高校安全隐患与安全设施改进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