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普拉唑肠溶片在预防长期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引起胃粘膜损伤中的临床应用
2014-06-04秦斯敏谭建荣钟卫一罗显克
秦斯敏,谭建荣,钟卫一,罗显克
(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医院消化内科,广西 南宁 530001)
近年来随着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率的逐年升高,阿司匹林作为一种具有抗炎、抗血栓形成等功效的非甾体类药物,其临床使用频率也随之增加,虽然该药在心脑血管疾病的一、二级预防中效果显著[1],但其所引发的胃粘膜损伤等相关报道也日益增加(据流行病学调查显示胃粘膜损伤出血中的10%-15%由长期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所致[2]),由此造成了二次损伤、严重影响了患者生活质量;笔者本次将艾普拉唑肠溶片运用于长期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患者中,以预防胃粘膜损伤,其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2012年6月至2013年5月在本院随机消化内科随机选取84例长期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者,所有患者均因心脑血管疾病需长期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三个月以上);84例患者男58例、女26例,年龄55-76岁、平均(65.00±2.00)岁,服用阿司匹林原因分类:冠心病37例、脑梗死47例;在所有患者签署本次研究知情同意书后,参考随机数字表法按照1:1:1:1比例将84例长期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Ⅰ组、对照Ⅱ组、对照Ⅲ组,利用统计学软件SPSS13.0对四组患者一般资料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后,结果显示四组患者一般资料无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排除标准:①精神疾病、认知障碍以及语言障碍等影响交流沟通;②同时服用其他抗血小板聚集药物以及应用激素类药物、其他非甾体抗炎药物;③近三年来存在严重消化道疾病;④服用阿司匹林前存在胃粘膜损伤以及因其他原因所致胃粘膜损伤;⑤对药物过敏;⑥肝肾功能严重异常。
1.3 预防方法:四组患者均给予小剂量阿司匹林片(75mg-100mg/次)服用,其中对照Ⅲ组观仅单纯给予上述剂量阿司匹林,而观察组患者加用艾普拉唑(生产厂家:丽珠集团丽珠制药厂,批准文号:国药准字 H20070256),10mg/次、1次/d;对照Ⅰ组加用抑酸剂,例如雷尼替丁(生产厂家:江西汇仁药业有限公司生产,批准文号:国药准字 H36021340,),0.15g/次、2 次/d;对照Ⅱ组加用胃粘膜保护剂,例如硫糖铝(生产厂家:南京白敬宇制药有限责任公司生产,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32024513),1.0g/次、3次/d。连续服用三个月。
1.4 临床疗效评价标准
1.4.1 临床症状评价[3]:包括上腹部疼痛或烧灼感、腹胀和早饱感、反酸、嗳气等,评分标准:0分无症状,1分症状相对较轻、不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2分症状明显且部分日常生活和工作受到影响,3分症状严重且持续,对日常生活和工作造成影响,需要服药。症状总积分为上述每项症状评分之和。
1.4.2 胃粘膜组织病理学变化评价:于胃镜下取三块胃粘膜损伤组织,利用10%甲醛固定后,常规进行包埋、切片、染色,对胃粘膜慢性炎症(单核细胞)的密集情况和浸润情况以及胃粘膜活动性炎症(中性粒细胞)浸润情况加以观察,评价患者慢性炎症程度和炎症活动程度。
1.4.3 生活质量评价标准:参考生命质量调查量表(KDTA)进行评价,该量表包含11个领域43项与疾病相关的生存质量[4]。
1.5 统计学方法:利用统计学软件SPSS13.0进行统计分析,其中对于符合正态分布的定量资料的比较采取配对t检验,分类资料比较采用配对卡方检验,不符合卡方检验要求,则采用Fisher精确概率法,将检验标准设定为 α=0.05,P<0.05时提示数据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四组患者连续给药三个月后临床症状评分对比,见表1。
表1 四组患者连续给药三个月后临床症状评分(分)
2.2 四组患者连续给药三个月后胃镜下粘膜损伤情况对比,见表2。
2.3 四组患者连续给药三个月后胃粘膜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对比,见表3。
表2 四组患者连续给药三个月后胃镜下粘膜损伤情况 n(%)
表3 四组患者连续给药三个月后胃粘膜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
2.4 四组患者患者连续给药三个月后生活质量评价对比,见 表4。
表4 四组患者患者连续给药三个月后生活质量评价(分)
3 讨论
研究显示胃粘膜具有一定的防御功能:①胃酸、粘液和表面活性磷酸酯等所组成的防御,②屏障粘膜上皮防御,③粘膜微循环与粘膜内、粘膜下感觉传入神经的协调,④粘膜免疫系统等[5]。一旦粘膜此种防御功能与外来侵袭间作用失衡,则能够引发胃粘膜损伤。而阿司匹林作为一种非甾体抗炎药,具有抑制环氧合酶-1等功效,该药通过使环氧合酶发生不可逆的乙酰化而失去活性达到抑制血栓素A2的目的,从而阻止血小板聚集、释放而能够预防血栓形成,因此是预防与治疗心脑血管缺血性疾病的重要药物。
然而随着阿司匹林的广泛应用,其副作用日益受到重视,尤其是胃粘膜损伤,究其原因,是因为阿司匹林通过以下机制破坏了上述平衡:例如该药可直接作用于胃粘膜产生细胞毒作用而对线粒体造成损伤致氧自由基大量释放、中性粒细胞趋化,同时阿司匹林还能抑制环氧合酶活性降低粘膜前列腺素生成致粘液、碳酸氢盐分泌量下降,另外增多的白三烯和自由基也会对粘膜产生毒性作用等[6],因此积极纠正与干预此种不良反应、降低其危害程度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由此,笔者本次将艾普拉唑运用于长期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者中,从表1、表2数据可知加用艾普拉唑后,患者临床症状积分明显下降、粘膜损伤程度及发生率也相应下降且优于加用抑酸剂(雷尼替丁)、胃粘膜保护剂(硫糖铝)者,同时表3客观数据显示加用艾普拉唑后,单核细胞浸润、中性粒细胞浸润程度也均下降;另外加用该药后,表4数据显示此组患者生活质量优于其他组别,P<0.05。因此,综合上述数据,笔者认为艾普拉唑能有效防治长期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所致的胃粘膜损伤。因为艾普拉唑属于苯并咪唑类药物,该药较其他类质子泵抑制剂具有更长的半衰期,同时该药能够选择性的进入壁细胞,在酸性环境中发生转化后,与H+/K+-ATP酶的巯基形成二硫键的共价结合,从而不可逆性的抑制H+/K+-ATP酶,进而抑制胃酸分泌实现阻断酸分泌的最终途径,降低胃粘膜损伤程度、使其得以有效保护。
[1]刘艳.阿司匹林相关胃肠黏膜损伤72例分析[J].山西职工医学院学报,2011,21(4):60-61.
[2]崔忠敏,李兆申,范群铭,等.非甾体类抗炎药胃肠黏膜损伤流行病学及其临床特点[J].中华消化杂志,2003,23(12):748-750.
[3]叶任高,陆再英.内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84.
[4]Rao S,Carter WB,Mapes DL,et a1.Development of subscales from the symptom/problem and effect of kidney disease scales of kidney disease quality of life instrument[J].Clin Ther,2000,22:1099-1111.
[5]冯雯,范一宏,吕宾.阿司匹林对胃肠黏膜的损伤作用[J].胃肠病学,2011,16(1):60-62.
[6]黄宣,吕宾,张烁.等.国产泮托拉唑治疗非甾体消炎药相关性溃疡出血的疗效分析[J].中华消化杂志,2011,31(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