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涉外护理专业生物化学课程设置的调查研究*
2014-06-04孙宝琴
孙宝琴
(承德护理职业学院,河北 承德 067000)
本研究的目的就是要探讨高职涉外护理专业生物化学教学内容选取的依据,编写出科学的、细目化的《生物化学》教学大纲、教学时数分配表以及一套以“精炼、实用”为特点,“必需、够用”为原则,力求与国家执业护士资格认证相衔接,既能满足临床护理工作的实际需要,又能减轻教学负担,体现高职护理教育科学性、先进性和实用性的高职涉外护理专业生物化学校本教材[1],致使在非常有限的课时的实际教学中教师教有所依,学生学有所依、学有所获。
1 研究对象
1.1 教师:承德护理职业学院,承德医学院,唐山职业技术学院3所学校的所有高职护理专业的基础课和护理专业课的60名教师。
1.2 护士:承德附属医院、承德市中心医院、唐山市医院、承德中医院、承德市妇幼保健医院、滦平县医院、滦平县中医院、丰宁县医院、隆化县医院、隆化县妇幼保健医院、隆化张三营镇医院等不同临床科室的80名护士。
2 研究方法
表1 高职护理专业36学时生物化学教学内容和教学时数分配表
2.1 文献调查法:通过文献调查法,了解有关护理专业生物化学教学大纲研究,根据2007年新一轮教学大纲、教学计划[2],根据国家高职高专教育的办学指导思想以及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高职护理专业培养目标,以“精练、实用”为特点,“必需、够用”为原则,走访学校生物化学、其他基础课和护理专业课资深教师,共同研究。确定高职护理专业36学时生物化学教学内容和教学时数分配。
2.2 访谈法:走访上述学校的生物化学和其他基础学科的资深教师,确定生物化学本学科和后续课程需要的内容及其使用情况;广泛调研上述各医院,对护理人员的培养要求,确定生物化学中岗位需求的内容及利用率,调整课程设置。
2.3 行为研究法:根据上述确定的36学时生物化学教学内容、教学时数分配及访谈结果和车龙浩、赵汉芬,李宗根分别主编的教材,编制:高职涉外护理专业生物化学教学内容及本学科和后续学科需要情况调查表(教师用卷)和高职涉外护理专业生物化学教学内容及临床应用情况调查表(护士用卷)。调查表中频繁应用指每月应用≥6次,常用指每月应用≥3-5次,偶尔应用指每月应用≤2次[3]。
2.4 问卷调查法:向上述3所学校的高职护理专业的基础课和护理专业课的教师共60人,发放高职涉外护理专业生物化学教学内容及本学科和后续学科需要情况调查表(教师用卷);向上述11所医院不同临床科室的护士80人,发放高职涉外护理专业生物化学教学内容及临床应用情况调查表(护士用卷);无记名填写、三天之后回收,有效卷分别为58份和75份。
3 结果
70 %以上的护士和教师认为蛋白质、核酸、酶的结构与功能;维生素概念、分类、命名、生理功能及其与辅酶;水的摄入与排出;钠、钾、钙的代谢;酸性物质、碱性物质的来源;生物转化的概念与意义;胆汁酸生理功能这些知识点频繁使用。60%以上的教师和护士认为血糖与糖尿病;血脂和高脂血症;氨代谢与肝性脑病;水的生理功能;电解质的生理功能;酸碱平衡调节;黄疸等常用。50%以上的教师和护士认为糖代谢、脂代谢、氨基酸一般代谢、血红素代谢过程;酸碱平衡生化指标;常用肝功能检查与物质代谢的联系等知识点偶尔应用。50%以下的教师和护士认为生物氧化和核酸代谢与蛋白质生物合成的知识点偶尔应用。
4 讨论
4.1 70 %以上的护士和教师认为蛋白质、核酸、酶的结构与功能等知识点频繁使用,是因为蛋白质、核酸、酶、水,无机盐是生命的物质基础,与其它基础课和临床有着密切的关系;维生素与临床和日常生活关系密切,尤其是维生素的分类、来源、生理功能、缺乏症及构成的辅酶,由于酶的结构与功能与临床联系较多,故酶的概念、特点、酶原、同工酶内容,编写大纲时作为掌握内容,教材中作为精编内容。
4.2 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的改变,再加上社会等因素,三高病人、心脑血管病人越来越多,所以60%以上的教师和护士认为血糖与糖尿病;血脂和高脂血症;氨代谢与肝性脑病等知识点常用,把这些内容作为学生熟悉内容。
4.3 50 %以上的教师和护士认为糖代谢、脂代谢、氨基酸一般代谢、血红素代谢过程等知识点偶而应用,这就要求代谢过程简明扼要地编写,要求学生懂得重要步骤和结果能满足后续教学即可,作为了解内容。
4.4 50 %以下的教师和护士认为偶尔应用生物氧化和核酸代谢与蛋白质生物合成的知识点删除。
4.5 结论及研究成果
4.5.1 结论:调查结果可以作为高职涉外护理专业生物化学教学大纲和校本教材的编写依据
4.5.2 研究成果
4.5.2.1 编写“高职涉外护理专业18学时的生物化学教学大纲、教学内容和教学时数分配表及要求”。
4.5.2.2 编写相应的校本教材
4.5.2.2.1 教材编写原则:按着上述教学大纲,根据本课题对基础课、护理专业课教师和临床护士的调查结果,遵着“必需、够用”为原则,即前期基础课程服务于后期基础课程,基础课程服务于专业课程,即前面知识为本课程后面学习的需要做铺垫,本课程知识为后续课程学习的需要做铺垫,基础课程为专业课程做铺垫。以“精炼、实用”为特点,设计的知识点属于本课程知识系统化需要,后续所有课程均不需要的知识点一律删除。经重新整合后的教材,达到学生学习难度降低,涉及知识面更广,更接近专业需要的目的。此外,凡能与专业接轨的语言一律使用专业语言,避免增加学生不必要的学习负担[4]。为突出涉外特色,教材要给出主要专业词的英文单词,增加英文专业名词,以帮助学生日常学习和涉外服务。
本教材打破了生物化学原有的传统性、打破了生物化学课程结构的完整性、系统性,这使得在教学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难度,如何教是个有待探讨的问题。。本教材要求任课教师知识面要广,教师再不能只低头研究自己的一部分.要注意开阔视野,打得开,收得进,与其他医学基础课教师,护理专业课教师经常交流,深谙生物化学与其他基础课及专业课的联系。本教材使用效果还有待经过教学实践和临床应用检验,这就需要继续跟踪和完善
[1]赵宇航.《生物化学》课程与教材建设的调研报告[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1):362.
[2]蒲克俭.新大纲新计划下护理类专业生物化学教学改革的探索[J].卫生职业教育,2009,27(22):51.
[3]张宏亮,王伟浩.高职护理专业部分医学基础课教学内容临床应用情况调查[J].卫生职业教育,2013年(11):103.
[4]田野,吕学儒,赵蕴珍.高职护理专业《生物化学》教材改革探讨[J].护理研究,2013,27(10):3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