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竞技篮球职业化发展的逻辑
2014-06-01张辉
张辉
(巢湖学院体育系,安徽 巢湖 238000)
中国竞技篮球职业化发展的逻辑
张辉
(巢湖学院体育系,安徽 巢湖 238000)
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逻辑推理法、比较法,借鉴了社会学、政治学、经济学的理论,梳理了我国竞技篮球职业化的逻辑,论证了其发展特点,探索了我国竞技篮球商业化性质的职业化发展过程中的不和谐因素形成逻辑,提出了促进我国竞技篮球商业化性质的职业化发展策略
竞技篮球;职业化;逻辑
我国竞技篮球经历了市场化性质的职业化改革后出现诸多 “怪现象”:CBA俱乐部很少有盈利的,但都在经营,并且进入壁垒很高;CBA赛事虽办的如火如荼,但赛场的精彩度靠外援支撑,得分排名前二十位的国内球员很少;联赛的收入以商业赞助为主,电视转播、门票收入较少,而NBA的收入以电视转播、门票为主,商业赞助最少;2013亚锦赛丢冠,除了输给了伊朗外,连台湾地区都胜过我们;各个俱乐部的主力队员都拿着高薪并且是媒体的宠儿等,这一切与我们改革时的期望大相径庭,鉴于此,我们将运用社会学、政治学、经济学的知识对我国竞技篮球职业化的逻辑进行梳理,探索“怪现象”形成过程、本质,试着在理论上为我国竞技篮球职业化的发展提供一些合理建议,以促进其进步。
1 我国职业篮球的历史与沿革诠释
至今在我国竞技篮球的发展进程中有两种职业化模式,一种是专业队性质的职业化模式;一种是商业化性质的职业化模式(学者杨年松认为:职业体育的划分标准是非业余性和以此为主要生活来源,两种模式都符合这种判断标准)。改革开放前我们的竞技体育政策是移植前苏联的竞技体育政策,办队模式是专业队性质的职业化模式,成因是政府行政力量进行社会分工的结果,以计划经济为基础。如果用社会分工理论证明,哈耶克自生自发社会秩序理论可以为其成因提供解释,社会秩序有自发秩序和人为秩序两种存在,社会分工同样有政府人为分工与市场选择分工,计划经济时期,我们一样有社会分工,只是这种分工不是市场作用的结果,而是政府行政力量作用的结果,专业运动队就是在这种前提条件下产生的。专业运动队模式发展竞技体育是当时新成立的社会主义国家发展竞技体育的主要形式,前苏联、东德、中国等都是这种模式,这种模式可以迅速提高竞技体育水平、提高政府的凝聚力、振奋民族精神、鼓舞士气等但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足地方。这些不足对中国体育事业的发展也产生了一些负外部性,例如竞技体育超前发展,大众体育比较落后;奥运争光计划影响,政府区域性竞争发展优势项目,导致竞技篮球人才培养后备队伍减少;竞技体育系统封闭,高水平竞技对广大青少年的直接教育与影响太少;不重视文化教育,影响运动员的全面发展等。这些问题在当时影响并不大,因为有金牌光芒的覆盖、有计划经济这一基础。
竞技篮球商业化性质的职业化模式世界上有两种形成途径,一种是自然演进,一种是人为改革。自然演进是以市场机制为前提条件,遵循市场逻辑,世界两大高水平职业篮球联赛,NAB、欧洲联赛都是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自下而上形成的。近代欧美国家经受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等思想的影响,国民对竞技体育文化有了新的认识;同时经过几次科技革命后,生产力得到高度发展,人们的休闲时间越来越多,人们的需要层次也越来越高,篮球运动的魅力使人们对竞技篮球表演有一定的需求,有需求就有供给,这个职业就孕育而生了;但是其发展并不是一番丰顺的,有一个螺旋上升的历程,NBA的发展历程就是典型的例子,有外来的冲击,有自己发展的冲突,也有政府的帮助,逐渐才完善制度、形成成熟的联赛,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NAB是封闭的联赛模式,欧洲联赛是开放的联赛模式,这里需要强调的是政府在两大联赛发展中的作用主要是基于竞技比赛的特点从立法上去支持及少量的财政支援,例如美国政府根据篮球联赛的特点对NBA联盟实行了反垄断豁免;欧洲联赛俱乐部、队员、协会管理人员只要不违背本国法律,政府是不过问联赛的事务,有时候还会给所在城市俱乐部一些资助。
人为改革模式主要指我国CBA出现,改革的原因主要是社会的主体对社会发展认识水平的提高,也可以说是社会主体对自己发展反思的结果。欧美发达国家市场经济的形成是一种自发秩序,市场是基于人的需要自然产生;我国的计划经济是一种人为秩序,计划是基于人对事物认识之后形成的一种判断后的经济计划,主要是一种政府行为。当前人们对于这两种经济行为都有了较深刻的认识,市场与政府都有失灵的时候,但对资源的配置市场是优于计划的,人的需求是计划不出来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央政府认识到计划经济的不足,效率低下,为了提高经济效率决定对经济体制进行改革,计划向市场转变,资源配置不再以计划为主体,原有专业队模式办队的经济基础逐渐失去,体育总局作为上层建筑,为适应经济体制的变化率先对竞技足球、篮球等群众基础较好的运动进行了市场模式的改革,改革前政府派出了许多官员去欧洲、美国学习,篮球的改革我们基本上是借鉴NBA的模式。专业篮球队隶属于各省工体大队,属于事业单位,政府首先对他进行了政事分离,然后进行市场化模式构建,组建CBA篮球俱乐部,打造职业篮球运动的联盟框架,这种模式不是市场自然发展的结果,而是政府自上而下改革的结果,CBA的出现代表我国商业化性质的职业化竞技篮球模式正式开始。
2 我国竞技篮球商业化性质职业化改革的特点
当前世界上社会改革有两种模式:一种是渐进模式,一种是激进模式(休克模式)。中国近三十年的政治经济体制改革是一种渐进模式,改革的途径是从易到难,是一种增量改革模式,改革的过程以经济发展为主要目标,以不引起社会产生太大的震动为前提,随着市场规则的构建及成熟度,政府逐步向市场放权。玻利维亚、俄罗斯社会改革是一种激进模式,改革的途径是一蹴而就,政府直接放开物价,大规模推行私有化,靠财政与货币政策对市场进行调节,玻利维亚的改革是成功的,俄罗斯的改革是有争议的。
我国的竞技篮球商业化性质职业化改革是建立在我国社会改革基础上的,基本与社会发展同步或略有滞后,属于渐进模式,改革已经十多年了,我们现在还没有建成完善的竞技体育市场制度,市场机制仅在部分范围内运行,政府规制还起到主导作用,政府还左右着CBA的走势;同时这种改革模式走增量改革的路径,之所以说其是增量改革是把当前整个竞技篮球系统与改革前系统进行比较得出的,改革前竞技篮球系统由三级梯队构成,第一梯队主要由少体校、篮球运动传统学校等组成,第二梯队省队,第三梯队国家队;改革后第一梯队受到的影响是正外部性的,少体校、篮球运动传统学校等按原格局发展,受职业化的影响,社会上还出现了一些专门的篮球学校,比较著名的有辽宁阜新篮球学校、王菲篮球学校等成为这一梯队的有力补充,当然这里需要说明的少体校生源的萎缩与商业化性质职业化改革是无关的,主要是其他因素的影响。第二梯队省队是改革的对象,省队进行了政事分离,通过组建俱乐部模式进行市场化模式构建,竞技篮球俱乐部组建之后,有了市场的竞争机制、激励机制、在社会大量资金注入的前提下运动员训练更专业化、比赛场次增多、竞技水平大幅提高、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凸显,政府还通过CBA准入原则加强了俱乐部青年队伍的培养;第三梯队国家队的组建模式没有变化,改革前是各省队主力成为选材对象,现在是各俱乐部的主力成为选材的对象。根据上述分析可见改革对整个竞技篮球系统存量没有破坏,而系统的总量却有增无减。
3 我国竞技篮球商业化性质的职业化发展过程中的不和谐因素形成逻辑
由于我们的社会改革具有先易后难,自上而下,围绕增量改革的路径,走渐进模式,政府行政力量是改革的主要推动力等这些特点,所以维护市场机制运行的相关的制度建设是在实践中逐渐完善的,改革过程中为了避免因制度的缺失导致混乱及保证改革的顺利进行,政府在改革过程中时常以权力代替市场职能。在计划向市场转变的过程,我国政府选择的路径是先试点再推广,法规制度建设相对滞后,在市场制度没有完善的空间中,我们不能回到计划经济的原点,行政力量临时代替市场机制是一种必然。但是渐进改革、政府干预往往会催生新的利益群体,成为改革的阻力。公共选择理论认为公共决策失误、政府的内部效应、官僚的低效率、寻租等是造成政府失败主要原因,当前在我国竞技体育领域寻租腐败、权力干扰市场运行可以说是其发展最大的阻力。
政府官员不是不食人间烟火的神仙,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往往利用追求部门利益的过程中实现自己的利益追求,因而在决策的时候常会作出有利于自身利益的选择,如果权力没有在阳光下运行,损害国家与人民利益的做法将会出现,寻租、腐败成为权力的衍生品。著名的政治哲学家阿克顿名言:权力导致腐败,绝对的权力绝对导致腐败。最近众多官员成为监下囚,体育界的也不例外,家长贿赂教练员、俱乐部老板贿赂裁判员、分管体育的官员等现象时有发生,足球界的谢亚龙、南勇、杨一民、金哨陆俊等案件是很好的例子,他们都是杰出的体育人才,成为足协领导,掌握一定的权利后,他们对腐败缺乏了免疫力。这些现象可以成为很好的警示,严重影响了竞技体育市场化性质的职业化发展。
现在我国竞技篮球职业化改革形式上是完成了职业化市场的模型,但制度建设滞后,市场运行机制的作用是受限的,市场机制没有左右CBA的走向,政府权力是主要指挥棒。缔约自由、竞争性市场的信息机制、产权明晰的激励机制是市场发挥作用的根本保证,CBA市场没有完成。分析CBA的产权原始的构建,大部分俱乐部与体育局产权是不清晰的,专业队向职业队过度实行的是政事分离构建俱乐部,本身专业队隶属于体育局事业单位,职业俱乐部的构建过程体育局出人力资本,运动员、教练员等,国企、私企等出资或管理人员等,有些时候俱乐部管理人员还是体育局出,但是当时没有一家俱乐部进行了产权界定。回顾历史过程,“专业篮球队”转轨的过程中谁来接手,谁来对俱乐部进行投资,在当时来讲是个很棘手的问题,我们的社会经济体制转变时间很短,社会上还没有培育出强大的社会经济资本,民企刚起步,国企现代企业制度改革还没有完善,但问题是“专业篮球队”转轨已成为必须执行的事情,最后还是政府入手,把这个盘子大部分强加于国企,并且国企自身没有很大的选择权,例如首钢老人员介绍,当时北京队的转轨,首钢本想接盘排球,但是由于靠抽签来选择,结果选择了篮球。这种资本的进入貌似社会资本进入了,事实是隐含了许多问题:例如国企自身僵化的官僚化导致俱乐部管理的官僚化、低效率;没有改变资本投入的国有化,难以形成有效的市场资源配置,难以形成有效的良性竞争局面;产权不清,俱乐部、体育局、投资主体之间产权不清,由于不同主体的目标不同,对俱乐部进行管理的政策不统一,不同的领导都可以对俱乐部指手画脚,其中最强势的还是代表政府的体育局。历史上的产权不清,发展中没有解决,同时政府规制在不断加强,加入CBA要得到地方体育局的支持,否则进入不了联盟的。从CBA成立至今大部分俱乐部的投资者数度易主,开始时以国企为主,发展过程中投资主体私企在不断增多,市场化有所推进,私企独资的俱乐部也有出现,但是我们研究俱乐部的收入可以发现一个问题,大部分俱乐部没有赚钱,都是靠其他产业的溢出效应在维持经营,从经济人假设为出发点分析,这种投资是不符合商业逻辑的,违背了资本的逐利性,可见这里面存在不同投资者投资的诉求是不同的。俱乐部与地方政府天然有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由于竞技职业篮球比赛有公共产品的性质,有城市名片的功能,俱乐部所在地政府是非常关心其发展,俱乐部所属的企业集团在许多方面要靠政府的支持,所以为了与地方政府搞好关系,集团会对俱乐部加大投资争取在职业联赛中取的好成绩来融洽与政府的关系,争取政府对集团的支持。这可能就是其中诉求之一。
篮球运动管理中心,是一块牌子三班人马,代表政府职能的运动管理中心、代表社会职能的篮球运动协会、代表市场职能行使CBA联盟董事会职责。在整个竞技篮球系统中政府的越位与失位现象是存在的,篮球运动管理中心作为政府机构有自己的部门诉求或者说是行政诉求,其主要目标应该是容易评价的锦标目标而不是难以衡量的社会目标,竞技体育的运动成绩优秀应该成为其主要追求,这是现行评价体育行政主管部门政绩可以量化的标准,市场经济条件下这就是真金白银,行政主管者实现其诉求的政绩条件。为了达到这一条件,管理中心社会职能、市场职能都要让位与行政目标。在这一过程中会出现在市场职能上的越位,在社会职能上的缺位。
或许前面的表述仅能说明权力影响了CBA的运行,不能准确的说明资源配置的扭曲,世界上即使市场经济最发达的国家例如美国、英国等,权力影响市场运行都是不争的事实,凯恩斯主义、市场规制等,但他们的初衷都是以促进市场机制更好地发挥作用为目的。要证明其权力扭曲资源配置,我们可以通过分析竞技篮球职业化要素市场(上层市场)、产品买卖市场(下层市场)来证明资源配置的扭曲:一个完善的商品市场由要素市场与商品买卖市场构成,市场的上层组织与下层组织构成,下层组织随处可见,私人小商店、大型超市、水果市场等,商品买卖随时发生;要素市场是我们不易直接观察的金融市场(资金市场)、劳动力市场、房地产市场、技术市场、信息市场、产权市场、金融制度、土地制度等。生产要素市场的培育和发展,是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的必要条件,但是我国竞技篮球要素市场不是按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CBA有行业进入规制,要符合政府规制条件才可以进入;篮球运动管理中心还要从CBA的收入中提取部分收入用于其社会目标与行政目标的实现。近几年俱乐部经营很少有盈利的,基本上是靠着其他行业的效益溢出金去经营,大部分投资者不是房地产老板、就是国企,但CBA的下层市场是很自由的,没有什么进出壁垒买了票就可以看、投了钱就可以冠名、做广告。长时间的资本投入没有盈利不符合市场规律的,投入要有回报,没有回报,市场对资本这一要素的配置要进行重新选择,要配置到更有效率的产业;但是当下CBA这种现状说明下层市场的收入支撑不了上层市场的运行,而其他行业的溢出效益金一直作为资本要素进入CBA市场,说明这种资源配置该阶段存在扭曲,只会推高构成CAB上层市场其他要素的价格,例如运动员、教练员、管理人员等人力资本价格都会升高,各俱乐部主力队员拿着高薪成为媒体的宠儿就不足为奇。一旦这些行业溢出效益金不存在或者不再愿意注入CBA,这个市场将会瞬间陷入危机。
可见政府权力从CBA运作的内部环境延伸到CBA存在的社会环境,左右着整个CBA运营,CBA发展缺乏自足性。
需求决定供给,但需求受许多因素影响,例如消费者偏好、收入、产品价格等。需求的这些影响因素决定了CBA市场在我国的发展需要一个培育过程。职业竞技篮球市场的培育需要一个过程,NBA、欧洲联赛等职业篮球的发展都要经过其培育过程。1896年美国就成立了第一个篮球组织 “全国篮球联赛”(NBL),1946年ABA成立,1949年ABA与NBL合并成NBA,至今NBA有六十多年的发展历史。如果知根溯源,1896年就可以算美国职业篮球市场培育的开始,NBL开始发展的并不好,在1937年之前基本上名存实亡,1937年之后NBL才算有真正的比赛,球队有十多支,但是影响力并不大,发展的也并不好,1949年合并成为NBA之后,才出现巨大的飞跃。在其职业化发展的过程背后,科技革命引领美国生产力水平快速提高、市场经济发挥资源配置优势,经济发展迅速;科技的进步提高了人们认识世界及自我认识能力,人们的休闲时间在增多,人们的需要层次在提高,现代体育是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成为满足人们高层次需要的支柱。这一时期美国的现代体育出现蓬勃的发展,特别是竞技体育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竞技体育的魅力让大部分青少年成为竞技体育的爱好者、参与者;球迷与职业运动员将会从学校这个人才培养的摇篮里层出不穷。美国市场经济制度的不断完善,商品经济得到了高速的发展,这将为竞技篮球的职业化插上翅膀,各种竞技体育职业联赛孕育而生,在美国你可以不知道部长是谁,但是你一定知道乔丹是谁,老虎伍兹是谁。
欧洲篮球联赛是在欧洲冠军赛的基础上成立的,由十二个国家的球会,二十四支球队组成,是一个开放的联盟。欧洲是现代体育的发源地,英国的户外运动、希腊的古奥运会精神、顾拜旦的奥运宪章等都是现代体育精神形成的标志,或许可以这样理解,欧洲人基因里潜藏着现代体育精神。欧洲的市场经济制度完善,商品经济发达,为竞技体育职业化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竞技体育人才培养途径与美国不同,欧洲竞技体育人才的培养主要是俱乐部模式,但其俱乐部培养模式与中国的俱乐部培养途径不同,欧州竞技体育俱乐部覆盖范围广,基本涵盖了所有年龄段的青少年学生。欧洲的国家大部分社会福利比较高,人们的休闲时间比较多,人们需求层次较高。欧共体的形成、欧元的统一、现代体育的人文精神为职业篮球联赛形成提供了很好地市场。
我国的篮球联赛从1994年开始至今二十年的发展,但市场的培育并不是太好。首先受儒家文化与应试教育的制约,广大青少年现代体育精神的萌动将会受到压制;我国竞技篮球人才培养走封闭的专业化模式,大部分青少年缺少直接接触,高水平竞技篮球运动的魅力难以在潜移默化的生活中对其影响。其次分析联赛的主要收入我们就可以看到真正的联赛市场发育程度,职业俱乐部盈利的很少,赔本赚吆喝,走的是营销路线,经营的费用基本上是其他产业溢出效益,联赛收入的比例我们是商业赞助、广告、冠名排在第一位,电视转播第二,门票最少,而真正成熟的职业联赛收入与我们收入次序颠倒,门票最高,其次是转播,商业赞助最少。可见联赛的经营者存在经营的重心不是联赛的直接收入,关注的是联赛的其他功能,关注度没有集中在精彩的表演,服务质量的提高上,而是一些商业炒作,NBA大牌过时球星的到来吸引眼球,青岛队引进麦迪也没有看到青岛对进入季后赛。在政府与媒体的推动下,CBA成为其他产业营销的平台,CBA自身制度没有完善、固守的职业理念没有培育出来却在过度的商业化中将会迷失自己。CBA如何去培育自己的市场,提高服务质量,塑造品牌形象将是不二的法门。
高水平竞技篮球人才在我国当前是稀缺资源,也是CBA运行的基础。诸多现象已表明我们竞技篮球人才是匮乏的,最近几届参加世界大赛的队员基本都是老面孔,40岁的王治郅在2012、2013年还是国家队与八一队的主力,竞技能力随着年龄增长状态下滑的朱芳雨、王仕鹏还是国家队的常客,竞技能力在亚洲属于二流球队。2013-2014赛季CBA队员的数据统计得分前二十名球员基本被外援垄断,国内球员仅有王哲林、田宇翔、易建联入围。一场比赛外援得分40以上的现象时常发生,昆西杜比单场75分创CBA比赛个人单场记录。一些队员在渐渐老去,新生代球员培养没有跟上,CBA联赛的精彩度基本靠外援支撑。其实这些外援的竞技能力有怎么样呢,NBA的角色球员、淘汰球员、退役的球员很多来CBA淘金,这些现象足以说明他们的竞技能力。这些现象表明竞技篮球职业化发展过程中我们没有解决好后备人才队伍培养问题。
改革前竞技篮球后备人才培养走的是一种专业化性质的职业化道路,竞技篮球训练普及面小,仅涉及少体校、篮球传统学校等部分所谓的苗子,广大青少年都被排除在外,后来由于奥运争光计划的影响,政府区域性竞争导致地方发展优势项目,有些省市就把竞技篮球队伍砍掉,集中有限资源发展优势项目去了。市场化改革后,我们还是没有解决这一问题,虽然CBA准入制度规定每只队伍必须有自己的二线队伍 (青年队),但CBA2013年共有17支队队伍,十七支青年队又能够培养多少人才?而且俱乐部的工作重心基本都放在一线队伍上,关注的是一线队伍的比赛成绩,二线队伍的投资可以说是相当少的,甚至个别俱乐部二线队伍是与体育局挂靠关系,目的是应付篮协的规制。NBA联赛选秀制度确立后,人才的来源在世界范围内进行选拔人才,国内以NCAA为基础,国际以各个国家的俱乐部、联赛为基础;欧洲联赛是以俱乐部为基础进行人才选拔。NBA俱乐部自身不进行青少年人才培养,打不上球的角色队员也下放到NBL去锻炼,一是提高技能,二是保持竞技状态;欧洲竞技体育人才的培养基本上是由不同层次的俱乐部承担,但是不同层次的俱乐部基本能够覆盖本国的所有年龄段的青少年,欧洲联赛俱乐部有自己的青年队,进行人才培养,同时还从其他不同层次俱乐部招募人才。这里需要重点强调一个问题,美国篮球人才是校园培养出来的,欧洲篮球人才是不同层次俱乐部培养出来的,他们都达到了普及与提高的结合,为顶层市场化性质的竞技篮球职业化起到了人才支撑作用,但是市场化性质的竞技篮球职业化仅仅为其人才培养起到导向作用;如果细化其前后产生过程,竞技篮球人才培养条件的形成是先与市场化性质的竞技篮球职业化出现的,是市场化性质的竞技篮球职业化的前提条件,市场化性质的竞技篮球职业化的形成又对其人才培养起到促进作用,通俗的解释例如是美国先存在学校对竞技篮球人才的培养,后出现NAB,但NBA发展的好对美国学校培养竞技篮球人才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可见职业化不是解决后备人才培养的出路。
4 促进竞技篮球商业化性质的职业化发展策略逻辑
问题的产生表面是各有各的原因,但本质上是联系紧密的,所以解决必须是有机的,研究我国竞技篮球商业化性质职业化改革,虽然是研究我国竞技篮球商业化性质职业化改革自身的问题,但是必须把其放在整个社会环境中去分析,提出的解决策略逻辑上才具有合理性。
杰出政治思想家亨廷顿在《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一书中指出:政治不稳定的根源就在于现代化,现代性孕育着稳定,而现代化过程却滋生着动乱。竞技篮球商业化性质职业化改革就是竞技篮球现代化的过程,过程中出现一系列的不和谐因素是不可以回避的,解决问题的终点必然是现代化的完成。
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三中全会在《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经济体制改革时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的配置中起决定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对这段话的理解应该有两层意思,第一层意思是肯定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第二层意思是政府要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服务,不能干扰市场运行,同时也要发挥积极作用防止市场失灵。这段话已经为我国竞技篮球职业化改革的深化提出纲领性指导。篮球运动管理中心首先要对自己的职能进行定位,从直接经营管理退出转移到监管与提供公共产品上来,篮协与CBA联盟要独立出来在各自的领域内发挥自己本职职能。竞技体育的精神是公平竞争、拼搏、参与,特点及其魅力是胜负不可预料性,政府可以发扬其精神不可代表其结果,胜负不可预料性会影响政府的信誉。虽然权力不能干扰CBA的运行,但权力的退出要有序,要选择合理的产业政策、合理的政府工具,逐渐退出,防止出现一放就乱的局面。同时CBA由于具有准公共产品的性质,又是篮球产业的核心产业,发达国家的成熟产业,所以权力即使退出经营但不代表不去通过产业性政策去扶持,政府不应该从中取利,而是要加大投入,制定适宜的产业政策,让CBA具有充分的生命力,实现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逐渐实现自生能力,为我国的篮球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潜在消费力在不断的增强;政府提倡的通过低碳文明的生活、消费方式改变生活陋习(赌博、酗酒、涉黄消费等)增强了民众对体育竞技表演市场的消费力,当前生活消费在逐渐转向,请人吃饭不如请人流汗,而观看一场高水平的竞技表演可以极大刺激人的运动欲望,观看高水平的竞技比赛在我国的部分地区已经成为一种时尚,当然NBA的世界推广,CBA的发展历程都为这种消费的形成起到一定的推动力。CBA要抓住时代发展的契机,不断的做大做强,要从世界所有的竞技体育表演市场吸取经验:NBA、皇马、之所以吸引全世界运动爱好者的眼球,高质量的比赛、结果的不确定、球星的号召力、创新的营销模式是其畅销世界的法宝,NBA打造了篮球之神乔丹、皇马花巨资引进贝克汉姆、爆米花经济(爆米花据说已经在美国的影院、体育馆创造了数亿美元的收入,美国总统奥巴马观看NBA比赛的时候吃着爆米花画面出现在媒体中属于生活进行时中的一种常态)这些现象都为CBA的创新营销提供思考。首先CBA要打造高水平的比赛,提高自己的竞技吸引力,竞技水平的提高是自己的硬实力;其次要打造自己的明星球员,NBA当打球员中有小皇帝詹姆斯、飞侠科比、得分王杜兰特等等,这些明星都有大量铁杆粉丝,也是球场门票的保证;当姚明还在NBA的时候,NBA的收视率也在飙升,特别是有姚明的比赛,即使不转播,中国球迷们也会创造条件去看(国外的朋友帮助录下来),当前CBA缺少本民族的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球员,没有巨星的职业运动,运动场上缺少了灵气与号召力,马拉多纳的上帝之手、科比的压哨绝杀等都是一种历史性的证明,明星球员的培养刻不容缓;最后营销模式的创新是CBA发展自生能力的保证,爆米花经济效应给我们很好地启示,通过营销模式的创新从市场上赚取更多的发展资金是当前CBA扭转资金制约瓶颈的突破口。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竞技场上高水平的竞技人才是取胜的法宝,国际竞技篮球大赛我们请来了世界优秀的篮球教练,我们队员的竞技能力没有提升多少,名次也没有达到篮协的计划目标,人才的缺乏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竞技篮球水平提高的瓶颈;职业化可以为人才培养提供一定的支持,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本国人才匮乏的问题,从商业化的角度理解,本国即使没有一位职业篮球运动员,但只要有足够的商业资本,照样可以组织一个联赛,皇马没有一位中国球员,不也照样来中国表演。要解决竞技篮球后备人才培养问题,必须做到普及与提高的结合,遵循金字塔式人才构建模式,虽然有学者对此提出质疑并举例,我们是骑自行车大国但不是自行车竞技强国,但我们是很容易从理论上去反驳他的,这只是普及没有与提高结合,普及仅限于生活范围而提高才上升到竞技范围。现有人才培养路径仅限于提高而没有普及,选出一部分“苗子”进行训练模式没有改变;没有普及我们选出的“苗子”太少了,这种模式如果继续在持续下去,美国的林书豪在中国今天的环境下可能都成为不了职业运动员。美国的学校一条龙模式起到了普及与提高;欧洲的俱乐部模式起到了普及与提高。当前我们要利用国家改革发展的契机,打破原有的封闭的专业化培养模式,高水平竞技篮球资源要走进社会、走进校园,扩大其影响力;体制内的一切优质资源要向社会、学校扩散,试想如果把原国家队主教练王菲引入到社会、到校园他将会影响多少青少年学生,而在体制内他也是仅仅教哪些选进去的“苗子”,只有流动的水才会滋养更多的人。封闭的资源环境打破后,社会也要突破现有格局对优质竞技篮球资源进行创造性的接收,要培育出众多的社会组织如公益性俱乐部、盈利性俱乐部、独立的不同层次的篮球协会等与学校一起成为这些资源的流入处。现阶段我国各地通过不同后备人才培养途径走出了一些成功的路子,“清华模式”、“温州模式”、“南体模式”“丁俊晖模式”等,分析这些模式发现他们地方性特点太强,“清华模式”是教体结合,“温州模式”是资源的充分利用,“南体模式”是体教结合,“丁俊晖模式”是个体在资本的支持下寻求国外优质资源,他们都利用了自己的优势条件弥补不足创造完备发展环境从而取得成功。当前什么样的途径适合我国竞技篮球后备人才培养:创造体系开放的人才培养环境、各种竞技篮球人才培养资源能够充分流动,全国的青少年都能受到竞技篮球的影响,所有具有篮球运动天赋的人才能够与优质的培养资源结合,满足上述条件的途径都可以成为我们的选择,因为其过程满足了普及与提高的世界篮球人才培养的通则。
[1]杨年松.职业竞技体育经济分析与制度安排[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6.
[2]陈振明.理解公共事务[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3]宋胜洲,等.产业经济学原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
[4]卢现祥.成熟的市场经济体制再考察:由诺斯悖论引申[J].改革,2010,(10):40-48.
[5]董红刚.自生能力:职业体育发展的逻辑起点[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3,(10):28-32.
[6]黄晓俊等.新制度经济学视野下中国竞技体育职业化“诺斯悖论”分析与对策研究[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11,(4): 360-363.
ON THE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F COMPETITIVE BASKETBALL IN CHINA
ZHANG Hui
(Depart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Chaohu College,Chaohu Anhui 238000)
By the methods of literature review,interview,logical reasoning and comparison,this paper makes an analysis of the professional logic of competitive basketball in China through referring to sociology,politics and economics.It also studies the professional characteristics and explores the development logic of inharmonious factors during the commercial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f the competitive basketball in China.Strategies are proposed in order to promote commercial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f the competitive basketball.
competitive basketball;professional;logic
G841
A
1672-2868(2014)06-0131-07
责任编辑:杨松水
2014-10-19
张辉(1977-),男,安徽灵壁人。巢湖学院体育系,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体育人文社会学、运动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