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
2014-06-01高祥华
高祥华
(池州学院 现代传媒系,安徽 池州 247000)
我国高校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于上世纪90年代末逐渐发展起来。为了适应广播电视行业的发展变化,国家教育部在1998年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的文学学科门类下的艺术类中首次增设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授予文学学士学位。2012年教育部新颁布的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新增了艺术学学科门类,广播电视编导成为其中的戏剧与影视学类下的一个专业,授予艺术学学士学位。我国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建设,既为广播电视行业培养了一批人才,又在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人才培养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教育部新颁布的本科专业目录中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归属的变化,既是顺应了时代和社会发展对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人才培养的新要求,也说明了我国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人才培养方面目前存在问题。认真研究我国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人才培养现状,梳理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非常必要。
1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分布情况
截止2013年12月,我国开设广播电视编导本科专业的高校(含独立学院)共有187所(不含虽经教育部备案设立该专业、但一直未招生的高校),其中“211工程”高校19所,如:北京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四川大学等;一般公办本科高校109所,如:上海戏剧学院、哈尔滨师范大学、成都大学、青岛大学、池州学院等;民办本科高校20所,如:黄河科技学院、吉林动画学院、大连艺术学院、南昌理工学院、西安外事学院等;独立学院39所,河北大学工商学院、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等。2008年以前就开始招收该专业的高校共有95所,该专业有五届以上毕业生的高校47所。
2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人才培养现状与存在问题
2.1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人才培养规模与专业布点
目前我国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在校生总数大约有6.3万人,其中“211工程”高校约0.3万人、一般公办高校约3.7万人、民办高校约1.3万人、独立学院约1万人。该专业在校生1000人以上的高校有4所,分别是四川传媒学院、四川师范大学文理学院、黄冈师范学院、南昌理工学院。四川传媒学院、四川师范大学文理学院2013年该专业招生计划数分别为753人和670人。2014年我国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毕业生人数达到1万人。
大部分高校每年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招生数都在100人以内,专业在校生规模不大,有30多所高校该专业在校生规模超过500人。少数高校每年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招生人数在300人左右,极少数高校甚至达700人之多,以至于出现一所高校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在校生近3000人,可以称得上是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特色高校。
从设立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高校地域分布来看,中东部省份较多,西部偏少,有的甚至是空白。最多的三个省是河南、陕西、四川,都达到或超过15所;海南、青海、宁夏、新疆四个省区均无高校开设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以下是全国各省市区开设广播电视编导专业高校数量统计表(见表1)。
表1 各省市区设立广播电视编导专业高校数量统计表(单位:所)
2.2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总体来看,全国高校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主要有四种类型:一是在招生时不分专业方向,学生在大学三年级时进入不同的专业方向学习,学生在大一、大二时主要学习公共课、专业基础课,在大二下学期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职业规划等自主选择不同的专业方向,在第五学期开始分专业方向培养,这类模式约占60%;二是按不同的专业方向分别招生分开培养,约占28%;三是不分专业方向,所有学生学习的必修课程基本相同,只有部分选修课程不同,约占10%;四是按专业大类招生,先进行专业通识训练、后进行分流培养,约占2%。如北京大学的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是按艺术学大类招生,前两年进行专业通识训练,后两年分为广播电视编导(影视编导)和艺术史论(艺术史与艺术理论)两个专业,由学生自主选择相应专业,分流培养;其中,广播电视编导专业面向电影和电视艺术领域培养艺术创作与艺术研究兼擅的专业实践人才。而内蒙古民族大学2013年按戏剧与影视学大类招生,河北师范大学汇华学院目前是按新闻传播学大类招生。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目前的主要专业方向有影视编导、文艺编导、新闻编导、节目策划、影视制作、数字影视制作技术、数字媒体、媒体创意、出镜记者等。
2.3 人才培养质量
毕业生有较强的动手能力、但理论功底较浅。总体来看,大多数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毕业生都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他们中的大部分人进入了各类影视公司、传媒公司或广告公司工作。在刚进入这些公司的时候,他们是非常受欢迎的,但由于他们理论功底较浅,发展后劲不足,他们在后来也较少有大的作为。从全国范围来看,近几年来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毕业生进入省级广播电视台工作的极少,能进入地市级广播电视台的很少,进入文化宣传部门或大企业的宣传部门的也很少,能在大的文化传媒公司立足的也不多。这一方面是因为以上单位每年招聘的名额都很少,而报考人数却很多,竞争激烈;另一方面是因为一些单位招聘时主要考核理论知识,测试实践能力的较少。这也从侧面反映出我们培养的学生理论功底不够,竞争力不强。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人才创新能力不够。仅从我国省级卫视节目乃至央视节目纷纷引进海外版权节目来看,说明我们高校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培养出来的编导没有得到广大观众的认可。纵观最近几年在全国吸引观众眼球的几档电视节目,无一不是购买海外版权,如《我们约会吧》、《我心唱响》、《舞动奇迹》、《舞林争霸》、《中国达人秀》、《中国梦想秀》、《年代秀》、《我心唱响》、《非诚勿扰》、《中国好声音》、《一站到底》等等。其中,《中国好声音》由于其超高的收视率使得广告费从每15秒15万元飙升到每15秒36万元。而在爱奇艺的视频网络平台,《浪漫满车》这档节目刚播出第1季,就成功进入百度综艺排行榜前40位,超越了许多老牌电视综艺节目。湖南卫视正在热播的明星亲子真人秀节目 《爸爸去哪儿》,收视率持续居高不下,但是这档节目的版权却购自韩国MBC电视台的《爸爸!我们去哪儿》。从世界范围看,少有国家这样轰炸式地输入节目模式版权。这种竞相引进海外版权节目现象是对我国高校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人才培养的极大讽刺。
3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人才中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3.1 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没有对培养规模和布点情况进行调控
一是教育主管部门没有合理安排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招生计划,有些高校瞄准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生源多且收费高的特点,不顾条件地扩大招生规模。二是没有对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布点进行调控,导致有些省(区)的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布点过多,但有些省(区)还是空白。
3.2 生源质量差异大
首先是招生类别差异。从招生类别来看,目前绝大大多数高校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是按艺术类招生,如:中国传媒大学、四川大学、渤海大学、浙江传媒学院、南京艺术学院等;但也有少数高校是按普通文理科招生,如:上海交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赤峰学院、华南农业大学珠江学院、山东师范大学历山学院等;另有极少数高校两类招生方式并存,如:广东工业大学华立学院、首都师范大学科德学院等。由于招生类别的差异导致生源质量差异。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按普通文理科招生的高校,生源质量很高;而按艺术类招生的高校生源质量较低;少数“211工程”高校虽然按艺术类招生,但由于学校的知名度和录取原则的规定,生源质量相对较高。
按艺术类招生进入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学习的学生,大多数人并没有编导的特长,他们对编导也没有多少兴趣和爱好,他们因为文化课成绩较差,无奈地选择了这个专业,因为报考这个专业文化课考试分数要求很低,而专业课考试大多只要在报考前一年通过突击强化学习一些广播电视编导的基础知识即可通过。所以这批学生培养后劲不足,专业竞争力不强。
3.3 教学资源不足、教学观念陈旧
一个高校要想办好一个专业,培养出适应行业发展需要的专业人才,必须要有满足专业人才培养要求的教学资源,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师资和教学设施。而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既是一个应用型专业,又是一个需要较多投入的专业。有些开设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高校,其实并不完全具备设置该专业的条件,一方面缺乏应用型专业师资,另一方面专业教学仪器设备、场地不能满足实践教学要求。另外,近年来由于科技进步和文化传媒产业变革,广播电视行业发展变化很快,这就要求高校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人才培养要紧跟甚至超越广播电视行业发展步伐。但有些高校的教学仪器设备不能及时更新换代,结果毕业生去单位工作,遇到一些新设备更本不会用,因为他们原本就没见过这些设备。
部分高校在制订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时,没有调研广电传媒行业发展现状,不是根据广电传媒行业发展对人才能力要求来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合理设置课程,而是闭门造车,有的是照搬照抄其他高校的人才培养方案。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教材建设也跟不上广电传媒行业发展步伐,不能及时根据行业发展现状及时更新教材内容或推出新教材。有些高校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教师教学观念陈旧,教学方法死板,一些教师不能及时更新专业知识、提升业务能力。教师自己根本没有创新意识,何谈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4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人才培养的建议
4.1 合理安排专业布点、加强质量监控
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要合理安排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布点,要重点扶持西部省(区)高校开办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尤其要为布点空白的地区提供支持。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监控,制止片面追求经济效益、不顾条件地大上快上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扩大招生规模的做法,确保人才培养质量。
4.2 加大投入、多途径培养师资
高校要加大对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投入。要根据当前广播电视行业发展现状和专业教学需求及时添置、更新必要的教学仪器设备,为专业实践教学提供必要的经费支持。
高校要多途径培养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师资。广播电视编导专业需要大量应用型、创新型师资,高校可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等办法培养满足专业教学需要的师资队伍。一方面安排现有教师去大的广播电视台和广电传媒公司、国外大学的广电传媒专业进修学习,另一方面聘请业界的专家、国外大学的广电传媒专业教师来校做兼职教师。
4.3 改革招生制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改革现行招生制度,对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实行分类招生。对于一般的广播电视编导专业考生实行按文化课分数录取,适当兼顾考察其专业能力;对于有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特长的考生应该重点考察其专业能力,对其文化课可以降低要求。
要创新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广播电视台等传媒机构合作培养人才。比如实行“3+1”模式,即学生在校学习三年,在广播电视台和传媒公司见习、实习1年。见习,可以根据专业教学需要分学期分阶段进行,总体安排半年左右时间;毕业实习,可以安排在第七学期,时间为半年左右。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需要我们认真总结和面对。如何根据广电传媒行业发展和广播电视编导专业自身特点,解决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培养更多更好的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人才,值得我们进一步去研究探索。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1998 年颁布)[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84-85.
[2]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2012)[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343-344.
[3]于帆.海外版权综艺节目陆续引入:成功“模式”能否复制[N].中国文化报,2012-8-13(6).
[4]赵淑萍,张国栋.关于我国电视媒体引进节目版权升温现象的思考:以省级卫视引进电视节目为例[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3(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