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国际标准化工作简述
2014-06-01杨秀月施琴
文/杨秀月 施琴
【国际标准化讲坛】
服装国际标准化工作简述
文/杨秀月 施琴
作为基础性消费品产业,服装业是中国市场化程度最高、国际竞争力最强、发展最为蓬勃、最受关注的产业之一。据统计,中国现具有一定规模的服装企业1.5万余家,从业人员1 000余万人。2013年,中国服装出口达1 782.24亿美元,国内市场实现销售2万亿元人民币。中国现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服装生产国、出口国和最具潜力的消费市场。目前,中国服装行业正全面进入转型升级的新时期,转变发展方式,加快结构调整,深化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创新,建设现代服装产业体系已成为大势所趋。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国际合作共赢将为未来服装产业发展提供更为强劲的动力。
一、ISO/TC 133基本情况
国际标准化组织/服装尺寸系列——尺寸代号、尺寸测量方法和数字化试衣(ISO/TC 133)成立于1969年,距今有45年的历史。ISO/TC 133秘书处原来设在南非,经第六届国际标准会议决议,由中国和南非联合承担秘书处工作。
上海市服装研究所为ISO/TC 133在国内的技术对口单位及秘书处,同时也承担了全国服装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处的工作。ISO/TC 133秘书处正式落户上海,是上海市实质性参与服装行业国际标准化工作的里程碑,对提高上海时尚之都的国际形象、促进上海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ISO/TC 133目前设有主席1名、秘书2名和若干名助理,现有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日本、韩国等21个正式成员国(Participating Country),澳大利亚、古巴、智利、埃及、印度等23个观察国(Observing Country),已发布ISO标准14项和技术报告1项。ISO/TC 133下设有4个工作组,欧美各国及亚洲、非洲均有相关专家参与国际标准化项目研究,许多国际知名公司也积极参与国际标准的制修订工作。
服装行业的产业升级和创新目标是要将“中国制造”逐步变为“中国创造”,从采用、执行国际标准,逐步成为国际标准的制定者。通过承担秘书处工作,争取在服装行业国际标准化领域发挥更大的、更实质性的作用,使我国在国际标准的制修订中拥有话语权,甚至掌握主导权,从标准化的层面为服装行业的持续发展保驾护航。
二、重启服装国际标准化之路
由于在国际贸易中我国服装企业遇到越来越多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困扰,歧视性的贸易纠纷频发,每年为此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冲破纺织服装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有效途径之一就是在国际标准化活动中占据主动。
从2007年始,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中国服装协会、上海市服装研究所等单位的共同努力下,经与南非秘书处多次协商,重启ISO/TC 133的各项活动。
2010年7月第六届ISO/TC 133国际标准会议(暨重启会议)在中国召开,会议形成一系列重要决议,包括由南非标准局和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联合承担ISO/TC 133秘书处。至此,ISO/TC 133秘书处正式由中国和南非共同承担。中国第一次作为主角推动了ISO/TC 133年会的顺利召开和各项工作的启动,标志着我国服装标准化工作向国际化进程迈出了重要一步,这既是我国服装标准化工作的历史性突破,也是我国服装行业发展的一件大事。
三、推进我国在该领域国际标准化工作
ISO/TC 133重启后制修订的国际项目:
该项目是关于服装数字化试衣术语和定义的系列标准,分为《服装数字化试衣第1部分:用于虚拟服装属性的词汇和术语》和《服装数字化试衣第2部分:用于虚拟人体属性的词汇和术语》。
定制服装的巨大需求鼓励改革传统的计划、生产和销售流程,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将导致消费者三维立体信息和反映体型特征的数码人体的使用,使消费者能随时随地上网,试穿和评价服装的风格。但目前缺少关于数字化试衣的国际标准,来统一和规范各国服装行业新技术发展带来的差异。基于这个背景,ISO/TC 133建立了“数字化试衣”工作组,从虚拟人体和虚拟服装两个不同角度对服装数字化试衣的数据属性和格式要求进行规范。
在服装领域用到的虚拟人体和虚拟服装反映人体不同部位、服装适穿的属性,这些属性都是基于实际的测量和形状特征。该项目的提出是作为数字化试衣系列标准的先导,是用作服装行业3D虚拟服装系统的必要组成部分。这一系列国际标准的制定,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运用计算机,畅通服装数字化试衣的在线交流和商务合作。
该项目为《服装号型主要尺寸和辅助尺寸》,是结合人体尺寸测量进行的修订项目,为服装设计、生产提供重要人体尺寸的号型指导。该国际标准对服装进行分类,并根据服装类别指定服装设计和生产中必要的人体主要和辅助尺寸,其目的是建立服装号型系列,用于向消费者说明合身服装所对应的人体尺寸,帮助消费者选择服装。该号型系统是基于人体而非服装测量而制定。
该项目为《服装测量标准方法》,研究各种款式的服装测量方法,为生产提供统一的测量依据。
由于各种款式服装主要部位的规格尺寸测量方法及其图示不同,在不同国家的测量方法也有差异,因此对该内容进行统一制定是十分必要的。该项目统一技术人员、消费者等不同环节的人员对服装主要部位规格尺寸的测量方法,同时提供更多部位的规格尺寸测量方法,供服装生产设计需要。
ISO/TC 133是通过人体测量获得的尺寸系统来设计服装尺码体系,服装用人体测量的国际标准是该委员会制修订标准的基础,ISO 3635-1981《服装尺寸定义和人体测量程序》、ISO 8559-1989《服装结构和人体测量人体尺寸》两项标准是该技术委员会的基础。这两项标准涵盖人体测量点的设置、人体测量部位的确定和人体测量方法,均为人体测量服务,但这两项标准制定的时间距今超过二十年,根据人体数据变化已经不适合现在的人体测量技术发展的要求。因此提出修订ISO 8559-1989《服装结构和人体测量人体尺寸》标准。
ISO/TC 133第六届国际年会的第六项决议中明确了中国作为工作组的召集方。中国一直在国内积极组织科研院所、学校、相关协会、企业的专家进行研究,组织专家会议10余次,收集整理国内多位专家意见,在第七届ISO/TC 133国际年会上提出新项目提案,并成立了工作组。
目前工作组正对ISO 8559-1989标准的标题、图文、技术内容进行修订,以充分考虑服装人体测量的最新技术、补充各国人体测量标准中的技术内容、尽可能地满足服装行业的测体需求为修订原则,在原标准基础上修改人体测量方法、定义、图示、工具、程序五部分。
四、国内在该领域的相关标准化工作
全国服装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是ISO/TC 133在国内的技术对口组织,代号为SAC/TC 219,负责我国服装行业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制修订工作。第三届服装标委会由126名委员组成,主任委员单位为中国服装协会。服装标委会下设两个分标委,分别为:全国服装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羽绒服装分技术委员会,代号SAC/TC 219/SC 1;全国服装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衬衫分技术委员会,代号SAC/TC 219/SC 2。标委会近年来的重点工作是服装基础方法标准和新型产品标准的制修订、标准宣贯咨询、实施和参加ISO国际标准化组织制修订活动。
目前,服装标准化工作实现了重大突破,基本建成重点突出、结构合理、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中国服装行业技术标准体系。服装标准化总体水平明显提高,达到先进国家水平。服装标准的制修订工作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标龄长、市场适应性较差等突出问题,对提高服装标准整体水平,优化标准体系结构,满足国内外市场需求起着重要作用。服装标准的指标进一步与国际接轨,包括服装理化性能技术要求、机械安全性要求等逐步与国际、国外先进水平达到一致。我国服装行业标准化坚实的工作基础为国际标准化工作提供了重要的技术保证。
服装标准化工作目标是进一步引导全行业高度重视和积极参与服装产品的标准化工作,努力提升能力建设,加快提升产品标准水平,在以下方面取得突破:
①体系完整。技术性贸易措施的应对能力显著增强,公益类技术标准的支撑作用明显提高,基本建成重点突出、结构合理、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中国服装行业技术标准体系。
②市场适应。服装标准的制修订工作针对目前市场适应性较差等突出问题,提高服装标准整体水平,优化标准体系结构,满足市场需求。
③产品开发。推动服装新技术和新产品的开发,提升产品质量和企业竞争力,促进经济发展和贸易公平,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④国际接轨。服装标准的指标进一步与国际接轨,逐步与国际、国外先进水平达到一致。
五、国际标准化工作展望
服装国际标准化工作的内容很多,比如国际标准信息交流、标准技术研讨、建立区域沟通机制、数字化服装(人体)领域等等。服装国际标准化工作是技术力量、产业实力的体现,需要实实在在的投入。因此应开拓思路,加强合作,进一步重视和加强服装国际标准化工作,不断提高国际标准化交往和工作的能力。
参与国际标准化工作需要有宏观视野,又要具备较高的专业素质和英语听说及书写能力,人才的缺乏是目前参与国际标准化工作并发挥更大作用的最大障碍。在今后的工作中应努力培养优秀的国际标准化人才。
积极召集专家加入相关工作组的工作,日常的工作中则需有效地与其他国家的专家和企业进行交流沟通。
首先需要掌握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的活动规则和有关程序,这是参与国际标准化工作的基础,然后组织更多的专家和企业加入到国际标准化的工作中来。
对于开展国际标准化工作,应在完成现有工作的同时,广泛收集国内研究项目的情况,积极努力为未来国际项目提案做好充分的准备,为提升我国在国际标准化工作的话语权奠定更为坚实的基础,起到引领标准化工作发展的带头作用。
(作者单位:上海市服装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