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立性房颤患者血浆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水平的研究
2014-06-01邢芸芸
邢芸芸 李 赛
(沈阳市第四人民医院心内科,辽宁 沈阳 110031)
孤立性房颤患者血浆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水平的研究
邢芸芸 李 赛
(沈阳市第四人民医院心内科,辽宁 沈阳 110031)
目的 探讨孤立性房颤与血浆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之间的关系。方法 患者分为对照组,房颤组(阵发性房颤组、持续性房颤组、永久性房颤组)。分析比较各组间患者血浆NT-proBNP水平及超声心动图参数。对阵发性房颤组及持续性房颤组的患者随访6个月,观察组间NT-proBNP与房颤转律后窦性心律维持之间的关系。结果 房颤可导致血清NT-proBNP水平的升高。结论 NT-proBNP水平及左房内径(LAD)大小对房颤复律后窦性心律的维持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孤立性房颤;预后
近年来NT-proBNP在心律失常中的应用逐渐成为研究热点。孤立性房颤患者无器质性心脏病,更能反映房颤本身对NT-proBNP的影响。本文旨在探讨血浆NT-proBNP水平在孤立性房颤患者中的变化及其对房颤复发的影响。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2009年8月至2011年12月本院住院的房颤患者60例,窦性心律患者20例。心房颤动根据标准12导联心电图诊断,持续性房颤和阵发性房颤的诊断参照现有房颤认识和治疗建议。符合以下条件:①超声心动图示左室射血分数(LVEF)>50 %,心室舒张末内径无增大(LVDd<50 mm)。②肝、肾功能正常。②无心力衰竭史。④无慢性阻塞性肺病、甲状腺疾病、肿瘤、风湿性心脏病、心肌病病史。⑤排除急性心肌梗死。组间组间各指标(性别、年龄、合并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1.2.1 NT-proBNP的测定:清晨空腹安静状态下抽取静脉血3 mL,采用AQT90FLEX快速免疫分析仪测定血浆NT-proBNP浓度。
1.2.2 超声心动图检查:应用PHILIPS IE33型超声诊断仪,探头型号S5-1行超声检查。测定LA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
1.2.3 复律及随访:持续性房颤患者病程均<48 h,应用胺碘酮或普罗帕酮行药物复律,复律成功。对阵发性房颤组及持续性房颤组复发情况进行电话随访6个月(1次/月)。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多个样本均数的方差分析,计数资料以例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房颤复发的危险因素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对偏态分布的指标做变量变换成正态分布后再进行统计学处理。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组间超声心动图参数及NT-proBNP水平比较:各房颤组与窦性心律组比较,LAD及NT-proBNP差异显著(P<0.05);LVDd及LVEF %无显著性差异(P>0.05)。永久性房颤组的LAD和NT-proBNP水平较阵发性房颤组、持续性房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持续性房颤组的NT-proBNP水平较阵发性房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持续性房颤组的LAD水平较阵发性房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1。
表1 组间超声心动图参数及NT-proBNP水平比较
2.2 房颤复发影响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NT-proBNP及LAD是预测房颤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P=0.027,P=0.043),见表2。
表2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房颤的复发影响因素
3 讨 论
B型脑钠肽前体在活化酶的作用下裂解为有活性的BNP和无活性的NT-pro BNP。BNP的半衰期短于NT-proBNP的半衰期,故后者的血浆浓度更高[1]。NT-proBNP可由心房和心室产生,心房产生多于心室,左心房容积是影响其水平的决定性因素[2]。
房颤发作时导致血流动力学紊乱,进一步加重了心房的重构,其作为刺激因子促使NT-proBNP的释放。因此NT-proBNP在左室射血分数正常的房颤中升高[3]。随着房颤的反复发作和持续时间的延长,引起心肌细胞纤维化,加重心房重构,最终引起LAD的扩大。
本试验比较了各房颤组与窦性心律组的LAD大小及NT-proBNP水平,结果均有显著性差异。永久性房颤组的LAD和NT-proBNP水平较阵发性房颤组、持续性房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持续性房颤组的NT-proBNP水平较阵发性房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并观察到随着房颤时间的延长,LAD的增大和NT-proBNP的升高。Ellinor等在对比了150例房颤患者和窦性心律人群血浆NTpro-BNP浓度后同样发现房颤发生时NT-proBNP浓度明显升[4]。
本试验未发现持续性房颤组的LAD和阵发性房颤组有显著性差异,可能原因为入选患者房颤发作持续时间相对较短,未引起心房重构。各房颤组与窦性心律组比较,LVDd及LVEF %亦无显著性差异,可能原因之一为入选对象限制为LVDd<50 mm且无心力衰竭病史的孤立性房颤患者。因为心力衰竭可以导致血浆NTpro-BNP浓度的变化,而孤立性房颤患者无器质性心脏病,因此更能反映房颤本身对NT-proBNP的影响。
本研究发现NT-proBNP及LAD是预测房颤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这与Sanna[5]等的研究结果相一致。并且Sanna还发现当NT-proBNP超过1707 pg/mL在预测6个月内房颤是否复发时具有92 %的特异性及35 %的敏感性。
本试验结果表明血浆NT-proBNP浓度及LAD大小作为临床常用的检测指标对房颤复律后窦性心律的维持有一定的预测价值。希望为临床医师提供一定的参考。
[1] Hammerer-Lercher A,Puschendorf B,Mair J.Cardiac natriuretic Peptides: new laboratory parameters in heart failure patients[J]. Clin Lab,2001,47(5/6):265-277.
[2] Wozakowska-Kaplon B.Changes in plasma natriuretic peptide levels in patients with atrial fibrillation after cardioversion[J].Int J Cardiol,2010,144(3):436-437.
[3] Shelton RJ,Clark AL.The diagnositic utility of N-terminal pro-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 for the detection of major structure heart disease in patients with atrial fibrillation[J].Cardiology,2007, 3(3):52.
[4] Ellinor PT,Low AF. Discordant atrial natriuretic peptide and 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 levels in lone artial fibrillation[J].J Am Coll Cardial,2005,45(1):82-86.
[5] Sanna T,Sonag lioniA.Base line NT-proBNP levels and arrhythmia recurrence in outpatients undergoing elective cardioversion of persistent atrial fibrillation:a survival analysis[J].Indian Pacing Electrophysiol J,2009,9(1):15-24.
R541.7+5
:B
:1671-8194(2014)04-017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