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超声检查在女性腋窝肿块诊断中的应用

2014-06-01佟凌霞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4年10期
关键词:椭圆形腋窝单侧

王 蕊,佟凌霞,齐 娜

(吉林省肿瘤医院超声科,吉林长春130012)

超声检查在女性腋窝肿块诊断中的应用

王 蕊,佟凌霞*,齐 娜

(吉林省肿瘤医院超声科,吉林长春130012)

女性腋窝肿块是外科常见疾病,其来源及病因多样,可以发生于皮肤及皮肤附属器、副乳腺、淋巴结及腋窝脂肪纤维神经等组织。有关腋窝肿块的影像学方面的报道不多,本文回顾性地分析了92例女性腋窝肿块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术前超声诊断结果与术后病理诊断结果进行对照分析,旨在探讨超声检查对女性腋窝肿块的诊断价值,为临床提供可靠的诊断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组92例均为住院患者,年龄在23-65岁之间,手术前均进行超声检查并记录。绝大多数患者无临床症状,多在无意中触及肿块或在常规体检中发现。75例表现为无痛性肿块,17例表现为周期性胀痛,胀痛和触及肿块感在月经前期尤为明显。质地中等75例,触诊有光滑感,不与周围组织粘连,部分可自由推动,17例表现为肿块质硬,活动度差,自由推动受限。

1.2 仪器与方法

采用TOSHIBA-Aplio-XG、PHILIPS-IU22型彩色多普勒诊断显像仪,探头频率为7-12MHz。患者取仰卧位或侧卧位,双手上抬,充分暴露腋窝,对肿块进行多切面扫查,包括纵切、横切、冠状切面等,在二维超声条件下观察肿块的形态,大小,边缘等形态学指标,还能观察到内部回声、肿块后方回声所反应的结构学指标。所有病例均同时进行双乳腺的超声扫查,并且超声证实乳腺内均无肿块。在彩色多普勒状态下观察腋窝肿块的周边及内部血流分布情况,大致可分为4级[1]:Ⅰ级:内无或偶见1-2个点状彩色血流信号闪动;Ⅱ级:内可见数个点状或短线状呈稀疏分布的彩色血流信号;Ⅲ级:内见多数短线状及粗条状彩色血流信号;Ⅳ级:内极易见多数粗、细不等的条状彩色血流,呈较密的或盘曲的树枝状分布。最后记录并留图。

2 结果

2.1 术前超声检查结果与术后病理结果符合率见表1。

表1 术前超声诊断与术后病理对照分析表

2.2 不同病理类型腋窝肿块的声像图特征

2.2.1 副乳腺(17例,单侧7例、双侧10例,见图1) 副乳腺位置表浅,大多位于皮下脂肪层内,呈梭形或椭圆形,边缘不清晰,内部回声似腺体组织样回声,后方回声无改变,CDFI显示副乳腺肿块内未见明显血流信号。

2.2.2 副乳腺纤维腺瘤(2例,单侧,见图2) 均位于皮下脂肪层内,呈椭圆形,边缘清晰,内部呈弱回声,后方回声无改变,CDFI显示稀疏点状血流信号。

2.2.3 脂肪瘤(4例,单侧,见图3) 均位于皮下脂肪层的深层,呈椭圆形,边缘清晰,内部回声以弱回声为主,可见条状强回声分布。CDFI显示未见明显血流信号。

2.2.4 表皮样囊肿(5例,单侧,见图4) 均位于皮下,呈圆形或椭圆形,边缘清晰,有包膜,内部无回声中散在多数点状强回声,CDFI显示未见明显血流信号。

2.2.5 淋巴结核(4例,单侧,见图5) 均位于腋窝组织的深层,呈椭圆形或圆形,边缘清晰,内部回声不均,以低回声为主,可见部分无回声区或块状钙化。CDFI显示内部呈点状或条状血流信号。

2.2.6 慢性淋巴结炎(7例,单侧,见图6) 大多位于腋窝组织的深层,呈椭圆形,边缘清晰,大多内部可见到皮髓结构,CDFI显示淋巴结门血流和内部的条状血流信号。

2.2.7 神经鞘瘤(8例,单侧,见图7) 均位于腋窝组织的深层,呈椭圆形,边缘清晰,内部回声呈低回声,少部分内部伴有少许无回声区,肿块两个边缘与神经相连,似鼠尾征。CDFI显示内部稀疏或条状血流信号。

2.2.8 淋巴结转移癌(20例,单侧,见图8) 大多位于腋窝组织的深层,呈圆形、椭圆形或融合形,边缘清晰或不清晰,,内部呈低回声,淋巴结门结构消失,CDFI显示内部血流信号丰富,呈短棒状或树枝状。经术后免疫组化病理证实,来源于乳腺的8例(均考虑为隐匿性乳腺癌),来源于肺癌的7例,来源于肝癌的3例,来源于胃癌的1例,来源于鼻咽癌的1例。

2.2.9 恶性淋巴瘤(25例,单侧9例,双侧16例,见图9) 大多位于腋窝组织的深层,呈圆形、椭圆形,边缘清晰,内部回声为低回声或极低回声,少部分极低回声中可见条隔状强回声,淋巴结门结构消失,后方回声增强。CDFI显示内部血流信号丰富,呈短棒状或树枝状。

图1 副乳腺;图2 副乳腺纤维腺瘤;图3 脂肪瘤;图4表皮样囊肿;图5 淋巴结核;图6 慢性淋巴结炎;图7 神经鞘瘤;图8 淋巴结转移癌;图9 恶性淋巴瘤

3 讨论

腋窝是位于臂上部和胸外侧壁之间的锥形腔隙结构,易于暴露,并且位置表浅。超声检查利用其二维高频的特点,能清楚显示肿块的大小、形态、边缘、内部回声情况与后方回声情况,同时还能显示肿块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利用其CDFI模式,可以显示肿块的内部血流信号情况,然后根据这些信息,来判断肿块的来源与性质,为术前诊断提供可靠的诊断依据。

本组病例中,良性病变47例,恶性病变45例,其中良性病变中,副乳腺居首位,其次为神经鞘瘤、慢性淋巴结炎、表皮样囊肿、脂肪瘤及淋巴结核,恶性病变中淋巴瘤居首位,其次为淋巴结转移癌,其中来源于乳腺的8例(均考虑为隐匿性乳腺癌),来源于肺癌的7例,来源于肝癌的3例,来源于胃癌的1例,来源于鼻咽癌的1例。

副乳腺又称多余乳房,在亚洲人中比较常见,它的发生率约为1%-6%,是反应人体退化不全的一种现象。人体胚胎自第5周起,腹侧两旁自腋窝到腹股沟出现由外胚层上皮组织形成的带状增生,称为乳线。约7周起,沿乳线径路上,按一定距离发生局部增厚,形成6-8对乳嵴,随胎龄增大,除胸前的1对乳嵴外,其他则逐渐退化,若退化不完全,就可以沿原始乳线途径发生副乳腺[2],其中以腋部最为多见[3]。副乳一般在成年以后、妊娠期或哺乳期开始发育,也有40多岁以后才逐步明显,最常见于腋下,多为双侧对称性发育。在月经前或月经期乳房胀痛的同时,腋下肿块也胀痛。多数副乳腺发育不完全,有的无乳头、乳晕和导管系统,带乳头的副乳腺临床很容易诊断。本组17例副乳腺患者,结合周期性胀痛的临床症状,配合超声检查所见的厚薄不一的腺体组织样回声,术前诊断与术后的病理符合率可以达到100%。

副乳腺纤维腺瘤:在副乳腺的基础上发生,多数为青春期或生育期女性,其中约3%可伴发副乳腺纤维腺瘤[4]。副乳腺纤维腺瘤是副乳腺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发病机制认为是年轻女性卵巢功能旺盛,雌激素分泌过多,刺激副乳腺管及纤维间质过度增生所致[5]。此病不多见,可无明显症状,也可伴随经期而出现周期性疼痛,触诊时,表现为肿块边界清晰,质韧,活动度良好。超声所见肿块呈椭圆形,边界清晰,内部回声均匀的弱回声,CDFI显示其内稀疏点状血流信号。本组2例患者中,1例比较典型,伴有周期性胀痛同时亦可见到腺体组织样回声位于肿块的边缘,术前诊断与术后病理相符合,另外1例患者由于缺乏典型的临床症状,同时肿块周围的腺体组织样回声又不明显,术前误诊为淋巴瘤。

脂肪瘤:脂肪瘤是体表常见的一种良性肿瘤,是起源于脂肪组织的良性间胚叶肿瘤中常见的一种,生长缓慢,无痛、质软,其大小形态不一,大多数体积较小,其外观与发生的部位有关[6]。本组4例脂肪瘤均为椭圆形,边缘清晰,有包膜,呈弱回声,伴条索状的略强回声,内部多无彩色血流信号。由于脂肪瘤典型的超声声像图特征,术前诊断与术后的病理诊断完全符合。

表皮样囊肿:表皮样囊肿又称角质囊肿,其囊壁为内含角质透明颗粒的层状鳞状上皮[7],囊内主要为干酪样黏稠的角化物,常为单发。本组5例患者为皮下软组织浅层内圆形、椭圆形的囊性回声结节,境界清晰,包膜完整,内部可见多数点状强回声,前方与皮肤层关系密切,后方回声可有轻度增强,CDFI显示未见明显血流信号。结合肿块的位置和特殊的声像图特征,术前诊断与术后的病理符合率达到100%。

淋巴结核:淋巴结核起病缓慢,开始症状可能不明显。有的表现为疲乏无力,食欲不振、消瘦、低烧或睡眠时出汗。结核性淋巴结超声特点为多发性圆形或椭圆形结节,结节内部回声欠均匀,以混合样低回声为主,其内可见暗区或弱回声斑块[8]。本组4例患者中,有3例超声表现为肿块椭圆形或圆形,边缘清晰,内部回声不均,以低回声为主,可见部分无回声区或块状钙化,CDFI显示内部呈点状或条状血流信号,再结合疲乏无力,食欲不振、消瘦、低烧或睡眠时出汗等临床症状,不难做出淋巴结核的诊断,仅有1例因为临床表现不明显,再加上超声表现为内部均匀的低回声,而被误解为淋巴瘤。

慢性淋巴结炎:病变常表现为慢性增殖性过程。临床特征是淋巴结内组织增生形成硬结,淋巴结活动,可有压痛,但全身无明显症状[9]。本组7例患者中,6例肿块呈椭圆形,边缘清晰,大多内部可见到皮髓结构,CDFI显示淋巴结门血流和内部的条状血流信号。其中1例超声显示内部皮髓交界不清晰,而呈不均匀的低回声,被误诊为转移癌。

神经鞘瘤:神经鞘瘤是源自Schwan细胞的神经良性肿瘤,生长缓慢,极少恶变,多为单发。本组8例患者中,肿块均呈椭圆形,边缘清晰,内部回声呈低回声,少部分内部伴有少许无回声区,肿块两个边缘与神经相连,似鼠尾征。CDFI显示内部稀疏或条状血流信号。由于鼠尾征是超声诊断神经源性肿瘤的最重要特征,所以本组的术前超声诊断与术后病理完全符合。

淋巴结转移癌:淋巴结转移是全身各部位恶性肿瘤转移的主要途径之一,腋窝淋巴结由于位置浅表易于被发现。本组20例患者中,肿块呈圆形、椭圆形或融合形,边缘清晰或不清晰,内部呈低回声,淋巴结门结构消失,CDFI显示内部血流信号丰富,呈短棒状或树枝状。淋巴结转移癌内的血流信号分布不均匀,血管移位,分支纤细,走行扭曲、紊乱,有的沿周边走行,多普勒能量图能更加完整、清晰地显示肿瘤血管分布形态[10],这是淋巴结转移癌最重要的超声声像图特征。

淋巴瘤:是淋巴网状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本组25例患者中,常规二维超声检查可见肿块呈圆形或椭圆形,边缘清晰,内部回声为低回声或极低回声,少部分极低回声中可见条隔状强回声,淋巴结门结构消失,后方回声增强。CDFI显示内部血流信号丰富,呈短棒状或树枝状。淋巴瘤性淋巴结皮质回声明显减低,这种回声改变是因为淋巴瘤性淋巴结内大量低分化细胞增生造成,回声越低,提示肿瘤分化程度越低,恶性度越高。淋巴瘤恶性细胞起源于结内,并以“离心”方式向外生长,故以淋巴门血供为主。淋巴瘤的内部极低回声与CDFI显示的短棒状或树枝状淋巴结门样血流具有明显的特异性。

综上所述,女性腋窝肿块的种类繁多、起源多样,而超声可以明确女性腋窝肿块的具体位置、大小、形态、内部回声、后方回声及内部血流等情况,并可判定与周围组织的关系,为术前评估来源与定性提供了可靠的诊断依据,可以把超声检查作为女性腋窝肿块检查的首选影像学方法。

[1]Alder DO,Carson PL,Rubin JM,et al.Doppler ultrasound color flow imaging in the study of breast cancaer:preliminary findings[J].Ultrasound Med Biol,1990,16:553.

[2]Adler DD,Rebner M,Pennes DR.Accessory breast tissue in the axilla:mammographic appearance[J].Radiology,1987,163:709.

[3]Lesavoy MA,Gomez GA,Nejdl R,et al.Axillary breast tissue:clinical presentation and surgical treat ment[J].Ann Plast Surg,1995,35(4):356.

[4]Madhumita M.Fibroadenoma of the ectopic breast of the axilla[J].Indian J Surg,2010,72(3):143.

[5]王 粥.副乳腺纤维腺瘤12例报告[J].福建医药杂志1997,19(6):79.

[6]吴阶平,裘法祖.黄家驷外科学[M].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4.632.

[7]Richard B Odom,William D.James,Timothy G Berger.徐世正译.安德鲁斯临床皮肤病学[M].9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845-849.

[8]邵亚勤,杨高怡,柳双敏.颈部淋巴结结核55例超声分析[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06,16(6):380.

[9]邱蔚六,主编.口腔颌面外科学[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153,305.

[10]李建初,袁光华,柳文仪,等.血管和浅表器官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学[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9:381-390.

2013-09-20)

1007-4287(2014)10-1710-04

*通讯作者

猜你喜欢

椭圆形腋窝单侧
仰斜式挡墙单侧钢模板安装工艺探究
单侧和双侧训练对下肢最大力量影响的Meta分析
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在早期诊断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中的价值分析
阅读理解专练(四)
单侧咀嚼有损听力
腋下广告
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实施肌力平衡疗法的临床研究
蜜蜂
为什么有的人天生是卷发?
乳腺癌中DLL4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参数及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