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体内CRP、血脂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
2014-06-01甄淑新
甄淑新,张 勇
(唐山工人医院1.普通内科;2.检验科,河北唐山063000)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体内CRP、血脂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
甄淑新1,张 勇2
(唐山工人医院1.普通内科;2.检验科,河北唐山063000)
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冠状动脉受阻,血流受阻,急性、持续性缺血缺氧导致心肌坏死的急性心血管类疾病。临床表现为剧烈持久的胸骨后疼痛,伴有血清心肌酶活性增高和进行性心电图变化,并发心律失常、休克和心力衰竭,该病发病快,病死率高,严重影响人类健康[1]。美国每年约有150万人发生心肌梗死,我国呈明显上升趋势[2]。有研究报道,CRP是急性心肌梗死等心血管病的独立危险因素,本研究拟通过检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体内CRP和血脂各项指标水平变化,探讨其临床意义。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选择本医院心内科2012年1月到2013年6月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02例作为病例组,其中男性60例,女性42例,平均年龄64.7± 10.1(岁),吸烟者为59人,38例有大量饮酒史。按Killip分级,102例患者中72例是I级是指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无心力衰竭,30例是Ⅱ级或Ⅱ型以上者并发心力衰竭的病人;选择100例本院门诊参加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研究对象,男性52例,女性48例,平均年龄为61.2±8.73(岁),吸烟者为26人,11例有大量饮酒史。两组研究对象性别比例和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吸烟和大量饮酒的比例高于对照组健康体检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选标准:①病例组成员符合2007年ACC/AHA诊断标准(至少两条):典型缺血性胸痛症状,心电图特征性动态演变,心肌坏死生化标志物符合心肌梗死的特征性变化;②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既往心肌梗死病史,②肝肾功能不全者,③心衰病人,④恶性肿瘤、感染创伤和手术史。
1.2 方法
1.2.1 血清CRP测定 病例组患者入院后次日清晨取血,离心,分离血清冷藏待测。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清CRP水平,采用上海申能德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试剂盒。健康对照组研究对象体检时清晨空腹测定hs-CRP和血脂指标。CRP参考值范围:0.1-3.0(mg/dl)。血脂四项检查参考值范围:TC:2.8-5.17mmol/L,TG:056-1.70mmol/L,LDL-C:0-3.1mmol/L,HDL-C:>0.90mmol/L,4项指标中有1项超过参考范围即为血脂异常[3]。
1.2.2 统计学方法 利用Excel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x—±s描述,两组间比较选择t检验,计数资料用相对数指标描述,选择卡方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两组研究对象CRP和血脂指标比较
表1结果显示,病例组患者CRP、TG、TC、LDL-C和HDL-C分别为19.42±2.71(mg/dL)、3.24±0.45(mmol/L)、6.91±0.9(mmol/L)8、4.12±0.59(mmol/L)和0.91±0.12(mmol/L),均高于对照组各项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研究对象CRP和血脂指标比较
2.2 急性心肌梗死治疗前后各项指标变化
按Killip分级将102例病例组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组,其中72例是I级即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无心力衰竭组,30例是Ⅱ级或Ⅱ型以上者并发心力衰竭组的病人,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力衰竭病人的CRP、TG、TC、LDL-C和HDL-C均高于单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力衰竭与否各指标的比较
3 讨论
《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2》公布中国心血管病是威胁国人的第一位死亡原因[4]。急性心肌梗死常见诱因为过重的体力劳动(负重登楼、过度体育活动和连续紧张劳累等),情绪激动(激动、紧张和愤怒等),暴饮暴食、寒冷刺激、便秘和吸烟及大量饮酒等不良行为习惯导致,病因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狭窄,斑块破裂,血小板聚集形成血栓引起冠状动脉管腔阻塞导致的心肌缺血坏死。炎症反应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应答性发应,早期对冠状动脉损伤起到保护作用,但是如果损伤持续存在时,应答反应即可能促进斑块形成[5,6]。C反应蛋白(C-reactionprotein,CRP)是机体受到微生物入侵或组织损伤等炎性刺激时干细胞合成的急性相蛋白。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也检测出CRP[7]。临床研究发现心肌梗死与CRP浓度升高相关。在急性心肌梗死发病3-4天时可达到高峰。病人出现临床症状时,CRP水平升高,可以作为临床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敏感指标[8,9]。本研究发现急性心肌梗死组CRP水平高出对照组健康体检者7倍,并且随着心肌梗死病情的加重,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力衰竭患者的CRP升高,高于单纯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CRP水平。
大量流行病学调查研究证实血脂代谢异常是心血管病的危险因素之一,主要表现为血清TC、TG和LDL-C过高,高密度脂蛋白(HDL-C)过低[10-12]。本文结果显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血脂4项指标与健康对照者相比,具体表现为TC、TG和LDL-C水平明显升高,HDL-C水平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并且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力衰竭患者的各指标水平较单纯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差异更明显。所以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定期进行血脂检验,及时确诊以免耽误治疗时机。
[1]李海涛.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测定的临床意义[J].医学影像与检验,2010,23(4):222.
[2]蔡民强,杨利红,周祥俊,等.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cTnI、TNF-α、hs-CRP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2,12(15):2940.
[3]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制定联合委员会.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7,12.
[4]卫生部心血管病防治研究中心.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2[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13:8.
[5]董解菊,李 真,何作石.高敏C反应蛋白作为冠心病危险因子的临床应用价值[J].国外医学:临床生物化学与检验学分册,2012,26(10):697.
[6]毛 山,胡学宁,王崇全,等.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尿酸与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的相关性研究[J].医药论坛杂志,2012,33(1):64.
[7]Heart Protection Study Collaborative Group,Jonathan Emberson,Derrick Bennett,et al.C-reactive protein concentration and the vascular benefits of statin therapy:an analysis of 20,536patients in the Heart Protection Study[J].Lancet,2011,377(9764)469.
[8]朱 旭,郑利平.冠心病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肌钙蛋白、血脂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J].中国实验方剂杂志,2012,18(7):258.
[9]陈桂兰,陆 燕,谭庆开,等.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Hcy、hs-CRP、Cys-C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2,12(32):6341.
[10]卢玉娟.心脑血管疾病与血脂关系分析[J].医学信息,2011,24(5):1997.
[11]李 霞,李 艳,王昌富,等.冠心病患者空腹血糖、血脂、尿素和白细胞检测的结果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20(11):4791.
[12]刘 骁,严晓娟.冠心病患者血清脂联素的检测及其与血脂的相关性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4,11(7):932.
2013-12-20)
1007-4287(2014)10-169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