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 例初产妇头位难产分析及处理
2014-05-31许敏
许敏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计划生育和围生保健工作的广泛开展,胎儿臀位及横位比例下降明显,头位难产特别是初产妇头位难产发生率呈上升趋势。因此防治头位难产工作成为产科工作中的一重要课题。本研究对50 例头位难产初产妇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月在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妇幼保健院初产的50 例头位难产初产妇,年龄23~35 岁,平均(25.8±2.1)岁,孕周36+~38+周,平均(37.2±0.8)周,50 例头位难产初产妇均依据《难产》中头位难产诊断标准确诊。50 例头位难产产妇均为足月妊娠的初产妇,50 例患者中无1 例发生妊娠综合征,业务引导试产禁忌证存在,50 例产妇第一产程胎心监测均无异常情况存在。依据产妇的分娩方式,将50 例难产初产妇作为手术组,按照年龄(±1)、孕周等临床资料一对一选取同期头位顺产初产妇50 例为自然分娩组。2 组产妇孕周、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手术组产妇在出现头位难产情况后,由助产士以及产科医师对产妇情况进行分析后,确定是采用阴道助产还是剖宫产,正常分娩组产妇在出现头位异常情况后,及时采用人工助产方式帮助患者生产。
1.3 观察指标 对2 组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对照分析,统计产妇接受不同助产方式产产程中的表现以及产妇分娩结局母婴并发症发生情况,其中包括新生儿窒息以及胎儿窘迫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 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手术组50 例难产产妇中,40 例产妇接受剖宫产术助产,接受阴道助产的产妇10 例。手术组50 例产妇中,胎头位置异常产妇42 例,其中32 例产妇腹中胎儿为枕横位和枕后位。
2 组产妇在采用不同方式结束分娩后,手术组50 例产妇中,34 例产妇(68.0%)出现宫颈水肿情况,38 例产妇(76.0%)出现宫缩乏力现象,32 例产妇(64.0)出现胎膜早破情况,10 例产妇(20.0%)产程有所延长。正常分娩组产妇中,6 例产妇(12.0%)出现宫颈水肿情况,2 例产妇(4.0%)有宫缩乏力情况出现,12 例(24.0%)产胎膜早破,产时延长的产妇2 例(4.0%),2 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 组产妇临床表现情况对照表[n(%)]
3 讨论
初产妇头位难产之手术组宫颈水肿、宫缩乏力、胎膜早破、产程延长比重高于正常分娩组,孕产妇合并有两种及以上病理改变,病理改变出现的原因以及对策如下。
3.1 早期头位难产识别 早期头位难产早期主要表现为头盆不对称以及胎儿体质量稍高等情况。一般头位难产情况都是因为两个以及两个以上的因素所影响,这些因素在相互作用下逐渐导致产妇胎头位置异位情况出现。胎儿体质量增加必然引起胎儿偏大,极易导致胎儿出现头盆不对称情况,导致轻度胎方位异常情况发生。因此,对产妇骨盆以及胎儿体质量的测量,对早期头位难产识别有着重要的意义。若仅发现产妇骨盆存在轻微不对称情况,要让产妇进行试产,在试产过程中仔细观察产程,保证胎位异常情况能够及早被发现[1]。
3.2 胎膜早破 在很多时候,头位难产产妇所表现的主要指征便是胎膜早破,一般头位难产产妇都表现为产程异常,其特点是潜伏期长,而产妇宫口扩张在活跃期又会出现停滞情况,胎头会随着活跃期在第一产程开始下降,情况严重时会导致产妇第二产程生产停滞[2]。本组产妇中,40 例产妇宫颈水肿情况均出现在活跃早期,在对患者确诊处理之后,及时对患者实施剖宫产术助产。潜伏期过长会导致产妇在第一产程宫口扩张至4~5 cm 后停滞,停滞情况充分说明胎头进入骨盆后受阻,表明胎头异常情况严重或者头盆不对称情况严重。异常情况不严重的胎头位置异常,通常胎头在到达中骨盆平面时候产妇宫口才会停止扩张,产妇主要表现为第二产程延长以及活跃晚期产妇宫口扩张情况出现异常等[3]。因此,严密观察产妇活跃期的产程对头位难产的防治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产妇第二产程一旦出现异常情况后,要及时对产妇阴道进行检查,明确导致产妇难产的原因,以决定是继续试产还是采取助产方式分娩,同时在检查过程中还需要及时纠正产妇难产因素,使之尽可能的自然分娩[4]。
3.3 宫颈水肿以及宫缩乏力 产妇头位异常以及头盆轻微不对称等情况主要是因胎儿头部不能常压迫宫颈,宫缩乏力主要包括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情况。往往孕妇产力不足等情况出现后,胎儿头部旋转过程中所遇到的阻力便很难被产妇克服,胎头也会继续下降,导致胎头位置异常情况得不到改善,产妇也会进一步消耗体力,恶性循环得不到根本改善,最终将导致产妇难产[5]。
3.4 产程异常的处理 除头盆明显巨大或重度不称,严重的骨盆畸形或狭窄外,多数头位均有机会试产。某些轻微的胎位不正或头盆不称,其顺产和难产往往是相对而言的,因为这和产程异常处理密切相关,处理妥当极有可能转为顺产,反之则造成难产[6]。上述研究发现,80%的头位难产是因产妇胎头位置异常所导致。初产妇头位难产防治首先要及时纠正产妇胎位异常情况,在临产期对产妇进行B 超检查[7],还可以采用胎位纠正手法对胎位进行纠正[8]。研究表明,在采取有效纠正措施对产妇胎位异常进行纠正后,显著降低了头位难产发生率[5]。
综上所述,对于初产妇应做好产程护理,使产妇科学的分配产力,自然分娩时,准备识别难产征象,对轻微的胎头位置异常适时进行纠正。
[1]余红琴.初产妇头位难产1200 例分析及处理体会[J].中国美容医学,2012,21(10):84-85.
[2]王璎,荆红珊.初产妇头位难产200 例分析及处理[J].宁夏医科大学学报,2012,34(8):832-833.
[3]林翠花,李巧云,阮雪茹,等.初产妇头位试产难产的分析及处理[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10,12(11):78-80.
[4]张吉林,凌连松,赵晓波.经产妇头位难产246 例临床分析[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13,30(5):531-532.
[5]张玉兰,倪新红,范小燕,等.初产妇头位难产的处理及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13):541-542.
[6]姜群英.初产妇头位难产的临床分析及处理[J].医学信息(下旬刊),2013,26(12):253.
[7]吕秀芹.2009 例头位难产临床分析与处理[J].中国妇幼卫生杂志,2013,4(3-4):101.
[8]王华.徒手转胎位处理头位难产200 例临床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1,26(27):4320-4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