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师资培养UCC模式探索

2014-05-31焱,沙玲,刘

职教通讯 2014年14期
关键词:双师名校师资

黄 永 焱,沙 玲,刘 俊 龙

高水平双师素质教师,是提高高职人才培养质量、提升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服务行业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在当前高等职业教育已进入内涵建设及质量提升的关键阶段,双师素质教师的培养更是重中之重。

一、当前常见的师资培养模式

目前,高职院校双师素质教师的培养主要有学校组织安排和教师自我开展两种形式,这两种形式在双师素质教师的培养中都发挥着巨大作用。

(一)学校组织安排形式

其主要有以下三种形式:(1)以培养年青教师为主的企业实践锻炼,这种形式针对具有较高学历、但缺乏企业实践经验的年青教师,目的在于提升年青教师的实践经验,使其尽快适应高职教育以能力培养为主的特性;(2)以教师更新企业实践经验为目的的参与企业实践,这种培养途径主要通过校企合作的实训基地,不定期地安排教师参与典型工程实践,通过参观施工一线、参与技术研究、参与工程管理等手段,使教师了解行业最新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3)依托行业集团优势,开展行业企业技术研讨、各类学术活动等,使教师能够接触工程实际,了解相关政策和技术前沿。

(二)教师自我开展形式

由教师根据自身特长,服务行业企业,在自身获取经济利益的同时,也锻炼了工程实践能力,进而将自己培养成为双师素质教师。[1]目前,高职院校中自发行为的教师主要采用在企业挂实职、在企业技术兼职、直接参与施工现场的生产和管理、承担技术咨询和服务等方式。

二、当前师资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高职院校内涵建设的进一步发展对双师素质教师的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传统的培养途径和方式在数量上能满足需要,但在更高层次教师能力提升方面已经明显不适应了,而且自身也存在一定的弊端,主要存在以下五个方面的问题。

(一)传统培养模式管理机制和体制不够完善

无论是组织行为还是个人行为的双师素质教师培养途径,其管理体制和机制更多的是从人事管理的角度考虑,教师多以个体身份进入工程现场实践,在专业发展层面缺少实质性的提升和要求,尤其在实践内容的先进性、必要性、实用性以及其对于从事职业教育工作的价值和意义等方面缺少判断。传统模式的双师素质教师培养在一定程度上目标比较模糊。

(二)传统模式培养的双师素质教师创新能力不强、缺乏前沿技术的参与和提升

传统模式下双师素质教师的培养,在工程实践中由于缺乏高层次的指导和提炼,其培养内容流于表面,或者仅满足于一般工程技术的了解和掌握,缺乏深入行业技术一线、对最前沿技术的学习领会和实践,导致教师在培养过程中难以形成具有重大影响和价值的成果,甚少发表高水平的论文或论著,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方面也难以体现双师素质教师培养的价值。传统模式的双师素质教师培养方法较难培养出高水平的技术大师和教学名师。

(三)传统模式培养的双师素质教师科研能力不强

由于教师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方面存在较大的差距,教师很难提炼出具有应用技术价值的项目。开展的相关科研项目,一方面难以获得企业的兴趣,另一方面又很难获得行业技术主管部门的重视,形成一种入不了企业眼,上不了专家台面的尴尬局面。传统模式的双师素质教师培养方法较难提升教师的关键技术攻关能力。

(四)传统模式培养的双师素质教师社会服务能力不强

传统模式培养的双师素质教师起点上存在无的放矢,过程中存在无源之水、无根之木等困境,导致社会服务能力相对低。主要表现在合作层次偏低、科技含量偏低、大师名师较少,社会服务主要集中在一线的技能合作,无法满足行业转型升级的需要。在先进科技发展一日千里、教育发展日新月异的状态下,也难以为行业企业和教育事业创造巨大的价值。传统模式培养的双师素质教师在社会服务方面大都局限在常规技术方面。

(五)传统模式的双师素质教师培养存在经费困难的问题

大多数企业对于双师素质教师的培养缺乏动力,企业不愿意提供经费支持或必要的技术支持,这就必然削弱教师的积极性,从而陷入一个恶性循环,使得双师素质教师培养面临更大的困难。传统模式的双师素质教师培养缺乏资金的筹措机制。

三、高职土建类师资培养UCC模式

高等职业院校现行的双师素质教师培养体系和管理制度,已经不能满足现代职教体系建立和提升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要求,培养大量高水平技术技能型人才,需要高水平双师素质教师支撑,建立和实施一套全面提升高职院校双师素质教师培养体系是当务之急。

高职院校因为专业特性不同,在双师素质培养的模式和手段方面存在较大的差距。因此,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建工系全力探索和构建的UCC师资培养模式是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双师素质教师培养模式,无论在共性还是个性方面都具有重要的价值。

(一)UCC师资培养模式的内涵

高职土建类师资培养UCC模式,以牵手名校、服务企业、培育双师、共同发展为理念,通过整合名校(University)、企业(Company)、学院(College)三方力量,培养一批能上厅堂作报告、能下企业做指导,头戴安全帽、手持施工图,服务长三角的高水平、高层次的双师素质教师。这一师资培养模式对于提升高职人才培养质量,提高高职院校内涵建设,满足师资队伍的内涵要求,提升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提升高职教育层次、促进职业教育发展具有现实意义。UCC师资培养模式主要包含以下三个合作层次。(见图1)

图2 校内、校外、互联网创业三位一体的实训网络

1.UC合作。UC合作即高职院校与高水平本科大学之间的合作。高职院校作为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孕育、产生和传播的重要场所,知识更新快、技术进步快。教师必须不断扩大自己的知识面,重组专业知识结构和提高创新能力。而高水平本科大学科研力量雄厚、研究设备和技术先进,研究氛围浓厚,高职院校通过UC合作可以充分利用本科大学的资源优势,加强科研项目合作、论文撰写合作和社会服务合作,使教师能够在前沿技术开发中得到指导和锻炼,提高科研创新能力。

2.CC合作。CC合作即高职院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高职院校是高技术、高技能人才的生产者,其具有高学历高水平的师资研究团队,企业是高技术和高技能人才的消费者,其具有先进的实践设备及场地,高职院校通过CC合作加强与企业之间的技术开发合作、标准编写合作和人才培养合作,一方面提高高职院校师资的技术开发应用能力,另一方面根据企业需求,及时调整培养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把企业的新技术、新工艺转化为教学内容,体现知识的先进性和应用性,以提高教师教学质量。

3.UCC合作。UCC合作是指高职院校与高水平本科大学、企业三者之间的合作。通过UCC合作,加强三者的高水平应用性研究合作和高科技含量的社会服务合作,充分整合三者的优势资源,实现资源的最大程度共享,提高技术开发、转化和应用速度,使教师在专业发展上得到实质性提升,教师可以深入行业企业一线,参与深层次的前沿技术开发,提高其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能力。

(二)UCC的运作模式

高职院校UCC师资培养模式以研究所为依托,组建研发中心。具有丰富工程经验的教师根据企业生产一线的重点、难点、热点与企业共同寻找相应研究课题,企业提供经费支助,高职院校从组织层面出面牵手相应研究领域有较高水平的名校,充分利用名校的研究优势,三方共同申报课题,开展新材料、新工艺、节能环保等应用技术研究,以此为基础提升双师素质教师的水平。

1.共建技术研发中心。UCC模式的实践以技术研发为平台,与企业共建技术研发中心。技术研发中心是UCC师资培养模式的运作中心、联系中心、管理中心、调度中心。技术研发中心以企业为主体,同时也是双师素质教师培养的监管机构。技术研发中心的主要职责是联系大学和大学,负责UCC模式的宏观实施和创建工作,负责UCC模式相关制度的建立,负责扩大项目来源,争取科研项目和社会服务项目,为各研究所提供服务渠道和经费保障。

2.成立研究所项目组。研究所以学校为主体,邀请企业、本科院校的专家加入,并且承担日常合作项目的运作,承担双师素质教师培养的日常管理工作,承担项目运作的实施和监控。[2]

3.搭建专家团队及导师团队。通过平台联络的名校名导,校校合作实现教师访学、硕士学位提升、工程硕士培养等继续教育深造,扩大名校的科研竞争力和辐射力,加快名校科技成果的转化,从而提升高职教师的科研能力、学术水平等;通过平台联络的企业实践指导教师,校企合作提升高职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社会服务能力、技术应用研发能力,满足企业研发的需求;[3]通过平台指定的学院老带新工程,提升教师的教学和教研教改能力。

(三)UCC模式价值判断

高职师资培养的UCC模式是一种有别于传统模式的双师素质教师培养途径,无论是参与培养的各方、各自的利益诉求和角色扮演、培养的机制体制等都具有较为鲜明的特色和创新。

1.首次牵手名校。知名本科院校引入高职学校的双师素质教师培养工作中,发挥其在这项工作中的独特作用和价值,对于提升双师素质教师培养的层次和水平具有重要的价值,同时,也对本科名校更好的开展应用技术研究,提升其教师的工程实践经验,促进其科研技术的转化具有实际意义。

2.较好地解决企业、大学、高职学院在服务经济转型升级中面临的问题。企业需要经济转型升级,提升自身科技水平,联手大学和高职院校可以满足其要求;本科名校需要在经济转型升级中发挥自身的作用,使其科研成果和应用技术研究落到实处,企业提供了平台,而高职院校则提供了桥梁和纽带作用;高职院校需要培养师资,则要联手本科名校,联系企业,更好地发挥自身的特长,同时,也从两者中汲取自身所需的营养和利益。

3.创新了双师素质教师的培养途径和管理机制体制。高职院校的双师素质教师培养以联手名校、服务企业的方式开展,依托本科名校、企业、高职院校共同确定的应用型技术研究项目,教师以项目为中心,真正深入企业一线,开展技术服务工作,使教师从中更好的锻炼自身,提升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

[1]杨力,荆友枫.高职院校“双师型”高素质师资队伍培养模式的研究[J].成都电子机械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2):48-51.

[2]徐岳清.校企合作职教师资培养模式探讨——以无锡机电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为例[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35):313.

[3]李恒娟.校企合作培养高职师资的认识与思考[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1):15-16.

猜你喜欢

双师名校师资
全国名校等差数列拔高卷(A卷)
名校介绍
建筑室内设计专业双师培养授课实践探讨
林秀娟 茶业“双师”
小学科学“双师课堂”中双师角色功能定位研究
“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研究与实践
北京印刷学院新媒体学院师资介绍
第二节 2015年法学专任教师师资情况
如雷鼾声惊醒“名校梦”,15岁少年不堪重负卧轨自杀
幼教师资培训班在京开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