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维和宣传的难题及对策
2014-05-31桂楷东
□ 文/桂楷东 刘 松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国参与国际维和行动日益增多,加强维和期间的新闻宣传工作已成为展示国家形象,增强我军软实力的重要任务。然而,由于受维和任务区环境条件差、报道骨干稀缺和地区战乱等因素影响,导致我国维和部队的外宣工作严重滞后,与外军相比已出现明显差距。笔者结合参加中国赴利比里亚维和部队行动,在中国科技网军事频道开辟“连线国际维和专栏”和对第11批赴黎巴嫩维和部队进行人物专访期间的经历和感受谈几点体会。
难题一:传送渠道不畅,各方互动不强
众所周知,驻有维和部队的国家由于基础设施薄弱,发展缓慢,加上常年战乱动荡,通信条件非常落后。在利比里亚维和任务区,尽管联合国为每一支维和分队都配设了专门的互联网办公设备,但是不仅数量少、网速慢,而且经常处于断网状态。因此,维和期间新闻报道的传输不畅成为第一大障碍。
就利比里亚任务区而言,一支两百多人的维和分队,只有一台供外事翻译办公联络的电脑可登陆互联网。每次新闻干事采写完稿件,即使是新闻时效性非常强的稿件,如果遇到外事翻译正在处理联合国派遣的工作任务,也不得不等待。绝大多数时候,新闻干事都是等到夜深人静或凌晨联合国工作人员休息的时间段,完成新闻稿件传送工作。
此外,网速慢则成为视频新闻传送的头号“杀手”。笔者曾不止一次亲身经历过这样的情况:一张800KB的照片通过邮件发送需要几分钟甚至更长时间,而编辑好的视频文件大多设定时长为3—5分钟左右,大小约为350MB,在网速相对畅通的情况下需要传输10小时,如果网速较慢需时最长达30多个小时,而且常常出现传了一半就掉线的。
解决对策:随着维和任务区发展变化,很多地区正在慢慢恢复重建,互联网也正在普及。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建议维和分队可向联合国指定通信机构申请开通多个互联端口,提供专门的新闻传送渠道。
针对视频存储大传输难的问题,笔者建议如果单一使用联合国网络传送视频新闻,需要提前下载一个视频分割软件,将文件切割成大小为3MB的小文件,然后逐一发送,这样国内媒体编辑则可使用此软件十分方便地进行合并。同时,还可以借助当地无线网卡,申请一个可以上传超大附件的QQ邮箱,这样就可以将整个视频文件一次上传发送,免去因发送时间过长造成报道员长期疲劳应战的苦恼。
难题二:常规报道重复,重心把握不准
从百度词汇中检索“维和”,搜索出的新闻大多数都是诸如出征、防卫演练、战备核查、授勋以及凯旋等常规性报道。当然,不是说这类常规性报道不重要,而是随着维和任务的日渐常态化,常规新闻就像炒冷饭一样缺少新意,很难吸引受众眼球。
常规报道越炒越冷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是维和任务本身新闻性弱化,另一方面是报道视角没有出新。不少报道员抱怨,随着维和报道的面越来越广,要出新越来越难。这是客观事实,但从主观上来讲,报道员是否用心观察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2013年9月,笔者在中国科技网军事频道开辟“连线国际维和专栏”,80%的常规性报道来稿,无论从形式,还是视角来看,都是千篇一律,照搬以往报道的老模子。
以工兵分队为例,目前除驻黎巴嫩维和部队是以完成扫雷排爆任务为主外,其余任务区的工兵分队都是以修路架桥、工程支援等为主,但是许多报道员容易陷入思想误区,即单一从修路架桥等日常工作入手,类似抢修机场多少次、维护道路多少公里等等。对中国派出维和部队对整个联合国和驻地人民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却表现得不够深刻,结果导致稿件毫无分量。
解决对策:其实,维和报道要出新并不难,只要我们带着显微镜一般的眼光去观察,就一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2014年1月,中国第十二批赴黎巴嫩维和分队出征时,《解放军报》记者吕德胜就以《此次出征静悄悄》为题,从细微入手,细腻刻画出征作风上的不同,把“老掉牙”的出征仪式报道得鲜活动人。
针对维和宣传报道重心把握不准确,笔者在这里以各任务区工兵分队为例。中国工兵修路为什么?首先,联合国要确保各个维和任务区的补给线畅通。其次,是支援驻地建设,恢复战后重建等。如此看来,中国工兵修路是确保了联合国的后勤补给和陆路输送的畅通,是帮助当地人民过上幸福的生活,其意义十分重大。在新闻采写过程中,只有牢牢把握住这一点,才能使报道价值陡升。
比如,2013年10月,接连不断的暴雨使得南苏丹任务区南布斯路段严重受损,战区后勤补给陷入中断,维和部队也断炊断粮。任务区报道干事郭晓峰以《维和工兵50度高温紧急抢修机场获赞誉》为题对此进行了报道,较好地阐述了中国军人参与维和行动的重要意义,引起了广泛关注。
难题三:策划意识不强,利用外媒不多
2014年1月,笔者走进成都军区驻滇某工兵团采访该团8年7次担负维和任务的典型故事。采访期间,该团政委告诉笔者,在黎巴嫩任务区许多外军维和部队都有自己的名字。联合国驻黎巴嫩临时部队的韩国营,就有一个充满正能量的名字——“东明部队”,寓意为该部是一支来自东方的部队,为黎巴嫩人民带来光明。也正因这个名字,韩国营在当地居民和媒体心中留下了深刻印象。
这种现象不能不引起深思。目前,我国的维和宣传还存在重视国内宣传,轻视国外宣传;重视国内纸媒宣传,轻视网络媒体宣传的现象,这不仅本身就对维和宣传工作打了折扣,而且更是与宣传工作的目的背道而驰。根据“连线国际维和”专栏的统计,90%的宣传报道员追捧国内纸媒报道,而对国内网络媒体则兴趣不高,国外宣传的策划更是少之又少。究其原因,任务区缺少宣传策划意识,许多单位还仅停留在年终稿件看数量等传统模式,从而忽略了宣传策划能力的提高。
解决对策:做好维和部队的宣传工作本身就是一种展示国家形象,提升国际地位的重要方式。只要是有利于维护国家利益,提高我军威武之师、文明之师、和平之师良好形象的宣传报道都十分有必要。在维和任务区也有很多有影响力的媒体可以借助。
在采访中,某部队政委讲述了2013年他们加强在黎巴嫩联合国内部刊物《利塔丽》报道的切身体会。之前不少维和部队对中国营的了解并不多,但中国营在《利塔丽》连续推出4期报道后,他们明显感到中国营影响力的变化。外军维和部队到中国营来参观的人数比往年多了将近一倍。
之后,他们顺势在当地举办首次中国节,借助当地媒体的宣传,一下子便将中国维和部队在当地的影响力扩大到了整个南黎地区。2013年7月,黎巴嫩总统苏莱曼在会见我国新任驻黎大使时,专门表扬道:“在南黎有一支中国工程兵部队,他们为黎巴嫩的和平与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作为一名维护世界和平的蓝盔勇士是神圣的,有机会深入维和一线的宣传报道骨干是幸运的。一名优秀的战地报道员同样还必须具备敬业精神和吃苦意识,不辱使命、不负重托,用实际行动展我军风采、树中国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