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审小麦新品种良星66丰产性、稳产性及适应性分析

2014-05-30晁林海唐怀坡王瑞永

安徽农学通报 2014年8期
关键词:稳产适应性高产

晁林海 唐怀坡 王瑞永

摘 要:为了全面了解良星66的生产利用和育种价值,以2006-2010年国家黄淮南片和黄淮北片小麦区域试验的结果为依据,通过产量、变异系数、适应度,对该品种的丰产性、稳产性和产量结构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良星66属于丰产、稳产型中筋品种,有较强的丰产性与稳产性、抗逆性。在产量结构三要素中,穗数对产量的贡献最大,千粒重、穗粒数次之,增加穗数,提高千粒重是其高产的关键,该品种产量主效应值大,品种地点互作变异数小。

关键词:良星66;高产;稳产;适应性;产量结构

中图分类号 S51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4)08-67-02

良星66是山东良星种业有限公司选育的高产、稳产、广适、多抗半冬性小麦新品种,分别通过国家黄淮北片、南片审定,该品种在2006-2008年度国家黄淮北片、2007-2010年度国家黄淮南片冬水组区试和生产试验中均表现突出,在黄淮麦区的多点种植表现出丰产、稳产、适应性广、抗逆性强、籽粒商品性优特性。2008年、2010通过国家审定。利用多年多地点的中间试验与生产试验数据对该品种的丰产性、稳产性、适应性和抗逆性等综合性状进行分析,以加速该品种的利用与推广[1]。

1 材料与方法

数据来源于2006-2008年连续2a国家黄淮北片冬水组区试、2007-2009年连续2a国家黄淮南片冬水组区试和1a的国家黄淮北片冬水组生产试验、1a的国家黄淮南片生产试验6组,87点次的试验结果,对照品种为石4185和新麦18,采用与区域试验对照品种相比较的方法进行分析,产量稳定性是以平均产量为参数,以变异系数来度量稳定性。以各参试点全部供试种的平均产量为变量进行分析,以适应度来衡量品种适应性,适应度值大,证明该品种的适应性好[2]。

2 结果与分析

2.1 良星66的丰产性、稳产性分析 从黄淮北片冬水组、黄淮南片冬水组区试、生产试验6组,87点次的试验结果看,良星66平均产量为539.6kg/667m2,其中39点次汇总在550kg/667m2以上,占汇总点数的45%。有12点次在600kg/667m2,占汇总点数的14%,有2点次在700kg/667m2以上。从丰产性、稳产性的分析结果(表1)可以看出,良星66属于丰产性和稳产性比较突出的品种,产量主效应值大,品种与地点互作变异系数小,良星66变异系数平均9.8%。在国家黄淮北片、南片区试,良星66的适应度平均达85%,大于石4185的适应度(11.5%);2007-2008年国家黄淮北片、南片区试良星66适应度达100%、70%,大于新麦18的适应度(15.2%)。2008-2009年比对照新麦18增产9.77%,增产极显著,居试验第1位;2007-2008年在国家黄淮北片区试中比对照石4185增产6.82%,均居试验第1位;在国家黄淮生产试验中比对照极显著增产6.58%、6.89%。这表明良星66属于丰产性、稳产性、广适性较突出的品种,其丰产性、稳产性明显高于对照种石4185和新麦18。

2.2 良星66的适应性表现 从试验结果看,良星66的适应性强,有广泛的适宜种植区域,在整个黄淮麦区麦区均表现丰产稳产。适于400~650kg/667m2的肥力水平种植,以500~600kg/667m2水平下表现最好。在偏沙地、壤土地和粘土地均适宜种植,适播期长,在黄淮麦区10月初至11月初播种均可,以10月7~15日为最佳播期[3]。

2.3 良星66构成三要素与产量的关系 从表2可以看出,良星66构成三要素比较协调,平均穗数44万/667m2。穗粒数34.3粒以上,千粒重37~44.3g。同时还可以看出,同一组试验中年度间良星66的穗粒数、粒数变化较小,千粒重变化稍大。同一组试验地点间,千粒重变异最大(受当年气像条件影响),穗粒数次之,穗数变异最小。这说明良星66产量构成三要素协调能力强。

2.4 良星66的抗逆性 良星66株高中等,根系活力强,叶功能期长,耐后期高温能力强,田间自然鉴定:抗白粉病、条锈,感叶锈、纹枯、赤霉(表3)。人工接种抗病性鉴定:2007年结果,高抗白粉病,中抗条锈,感赤霉、叶锈。2008年白粉病免疫,中抗条锈,感赤霉、叶锈(表4)。

3 结论与讨论

(1)良星66有较好的丰产性、稳产性,在黄淮北片和黄淮南片高水肥及肥力水平在550~600kg/667m2下广泛种植。该品种推广后,历经旱灾、赤霉病、倒春寒和后期的大风及干热风等自然灾害,良星66表现出灾年不减产,丰年夺高产的稳定特性。

(2)良星66在550~600kg/667m2水平产量结构:667m2有效穗数40万~42万,穗粒数35~38粒,千粒重40~42g。要想夺高产,应主攻穗数,保证粒数,提高千粒重。

(3)在栽培技术上,要精细整地,施足基肥,N、P、K合理施用,提高播种质量,确保667m2穗数;要增施拔节肥,延长幼穗分化时间,增加小花数,减少小花退化,增加粒数;中后期结合对赤霉病、蚜虫的防治进行叶面喷肥,延长叶片功能,提高千粒重和籽粒品质,夺取高产[4]。

参考文献

[1]曹廷杰,王西成,赵虹.国审小麦新品种周麦18号丰产性、稳产性及适应性分析[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07(01):43-45.

[2]赵国建,牛本永,宋晓,等.小麦新品种开麦21丰产稳产性分析及应用研究[J].农业科技通讯,2012(6):37-38.

[3]沈恩庭,唐怀坡,王瑞永.不同播期对小麦良星66灌浆的影响初探[J].安徽农学通报,2011,17(3):80,82.

[4]于振文,田奇卓,潘庆民,等.黄淮麦区冬小麦超高产栽培的理论与实践[A].2004中国作物学会学术年会文集[C].2004.

(责编:施婷婷)endprint

摘 要:为了全面了解良星66的生产利用和育种价值,以2006-2010年国家黄淮南片和黄淮北片小麦区域试验的结果为依据,通过产量、变异系数、适应度,对该品种的丰产性、稳产性和产量结构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良星66属于丰产、稳产型中筋品种,有较强的丰产性与稳产性、抗逆性。在产量结构三要素中,穗数对产量的贡献最大,千粒重、穗粒数次之,增加穗数,提高千粒重是其高产的关键,该品种产量主效应值大,品种地点互作变异数小。

关键词:良星66;高产;稳产;适应性;产量结构

中图分类号 S51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4)08-67-02

良星66是山东良星种业有限公司选育的高产、稳产、广适、多抗半冬性小麦新品种,分别通过国家黄淮北片、南片审定,该品种在2006-2008年度国家黄淮北片、2007-2010年度国家黄淮南片冬水组区试和生产试验中均表现突出,在黄淮麦区的多点种植表现出丰产、稳产、适应性广、抗逆性强、籽粒商品性优特性。2008年、2010通过国家审定。利用多年多地点的中间试验与生产试验数据对该品种的丰产性、稳产性、适应性和抗逆性等综合性状进行分析,以加速该品种的利用与推广[1]。

1 材料与方法

数据来源于2006-2008年连续2a国家黄淮北片冬水组区试、2007-2009年连续2a国家黄淮南片冬水组区试和1a的国家黄淮北片冬水组生产试验、1a的国家黄淮南片生产试验6组,87点次的试验结果,对照品种为石4185和新麦18,采用与区域试验对照品种相比较的方法进行分析,产量稳定性是以平均产量为参数,以变异系数来度量稳定性。以各参试点全部供试种的平均产量为变量进行分析,以适应度来衡量品种适应性,适应度值大,证明该品种的适应性好[2]。

2 结果与分析

2.1 良星66的丰产性、稳产性分析 从黄淮北片冬水组、黄淮南片冬水组区试、生产试验6组,87点次的试验结果看,良星66平均产量为539.6kg/667m2,其中39点次汇总在550kg/667m2以上,占汇总点数的45%。有12点次在600kg/667m2,占汇总点数的14%,有2点次在700kg/667m2以上。从丰产性、稳产性的分析结果(表1)可以看出,良星66属于丰产性和稳产性比较突出的品种,产量主效应值大,品种与地点互作变异系数小,良星66变异系数平均9.8%。在国家黄淮北片、南片区试,良星66的适应度平均达85%,大于石4185的适应度(11.5%);2007-2008年国家黄淮北片、南片区试良星66适应度达100%、70%,大于新麦18的适应度(15.2%)。2008-2009年比对照新麦18增产9.77%,增产极显著,居试验第1位;2007-2008年在国家黄淮北片区试中比对照石4185增产6.82%,均居试验第1位;在国家黄淮生产试验中比对照极显著增产6.58%、6.89%。这表明良星66属于丰产性、稳产性、广适性较突出的品种,其丰产性、稳产性明显高于对照种石4185和新麦18。

2.2 良星66的适应性表现 从试验结果看,良星66的适应性强,有广泛的适宜种植区域,在整个黄淮麦区麦区均表现丰产稳产。适于400~650kg/667m2的肥力水平种植,以500~600kg/667m2水平下表现最好。在偏沙地、壤土地和粘土地均适宜种植,适播期长,在黄淮麦区10月初至11月初播种均可,以10月7~15日为最佳播期[3]。

2.3 良星66构成三要素与产量的关系 从表2可以看出,良星66构成三要素比较协调,平均穗数44万/667m2。穗粒数34.3粒以上,千粒重37~44.3g。同时还可以看出,同一组试验中年度间良星66的穗粒数、粒数变化较小,千粒重变化稍大。同一组试验地点间,千粒重变异最大(受当年气像条件影响),穗粒数次之,穗数变异最小。这说明良星66产量构成三要素协调能力强。

2.4 良星66的抗逆性 良星66株高中等,根系活力强,叶功能期长,耐后期高温能力强,田间自然鉴定:抗白粉病、条锈,感叶锈、纹枯、赤霉(表3)。人工接种抗病性鉴定:2007年结果,高抗白粉病,中抗条锈,感赤霉、叶锈。2008年白粉病免疫,中抗条锈,感赤霉、叶锈(表4)。

3 结论与讨论

(1)良星66有较好的丰产性、稳产性,在黄淮北片和黄淮南片高水肥及肥力水平在550~600kg/667m2下广泛种植。该品种推广后,历经旱灾、赤霉病、倒春寒和后期的大风及干热风等自然灾害,良星66表现出灾年不减产,丰年夺高产的稳定特性。

(2)良星66在550~600kg/667m2水平产量结构:667m2有效穗数40万~42万,穗粒数35~38粒,千粒重40~42g。要想夺高产,应主攻穗数,保证粒数,提高千粒重。

(3)在栽培技术上,要精细整地,施足基肥,N、P、K合理施用,提高播种质量,确保667m2穗数;要增施拔节肥,延长幼穗分化时间,增加小花数,减少小花退化,增加粒数;中后期结合对赤霉病、蚜虫的防治进行叶面喷肥,延长叶片功能,提高千粒重和籽粒品质,夺取高产[4]。

参考文献

[1]曹廷杰,王西成,赵虹.国审小麦新品种周麦18号丰产性、稳产性及适应性分析[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07(01):43-45.

[2]赵国建,牛本永,宋晓,等.小麦新品种开麦21丰产稳产性分析及应用研究[J].农业科技通讯,2012(6):37-38.

[3]沈恩庭,唐怀坡,王瑞永.不同播期对小麦良星66灌浆的影响初探[J].安徽农学通报,2011,17(3):80,82.

[4]于振文,田奇卓,潘庆民,等.黄淮麦区冬小麦超高产栽培的理论与实践[A].2004中国作物学会学术年会文集[C].2004.

(责编:施婷婷)endprint

摘 要:为了全面了解良星66的生产利用和育种价值,以2006-2010年国家黄淮南片和黄淮北片小麦区域试验的结果为依据,通过产量、变异系数、适应度,对该品种的丰产性、稳产性和产量结构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良星66属于丰产、稳产型中筋品种,有较强的丰产性与稳产性、抗逆性。在产量结构三要素中,穗数对产量的贡献最大,千粒重、穗粒数次之,增加穗数,提高千粒重是其高产的关键,该品种产量主效应值大,品种地点互作变异数小。

关键词:良星66;高产;稳产;适应性;产量结构

中图分类号 S51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4)08-67-02

良星66是山东良星种业有限公司选育的高产、稳产、广适、多抗半冬性小麦新品种,分别通过国家黄淮北片、南片审定,该品种在2006-2008年度国家黄淮北片、2007-2010年度国家黄淮南片冬水组区试和生产试验中均表现突出,在黄淮麦区的多点种植表现出丰产、稳产、适应性广、抗逆性强、籽粒商品性优特性。2008年、2010通过国家审定。利用多年多地点的中间试验与生产试验数据对该品种的丰产性、稳产性、适应性和抗逆性等综合性状进行分析,以加速该品种的利用与推广[1]。

1 材料与方法

数据来源于2006-2008年连续2a国家黄淮北片冬水组区试、2007-2009年连续2a国家黄淮南片冬水组区试和1a的国家黄淮北片冬水组生产试验、1a的国家黄淮南片生产试验6组,87点次的试验结果,对照品种为石4185和新麦18,采用与区域试验对照品种相比较的方法进行分析,产量稳定性是以平均产量为参数,以变异系数来度量稳定性。以各参试点全部供试种的平均产量为变量进行分析,以适应度来衡量品种适应性,适应度值大,证明该品种的适应性好[2]。

2 结果与分析

2.1 良星66的丰产性、稳产性分析 从黄淮北片冬水组、黄淮南片冬水组区试、生产试验6组,87点次的试验结果看,良星66平均产量为539.6kg/667m2,其中39点次汇总在550kg/667m2以上,占汇总点数的45%。有12点次在600kg/667m2,占汇总点数的14%,有2点次在700kg/667m2以上。从丰产性、稳产性的分析结果(表1)可以看出,良星66属于丰产性和稳产性比较突出的品种,产量主效应值大,品种与地点互作变异系数小,良星66变异系数平均9.8%。在国家黄淮北片、南片区试,良星66的适应度平均达85%,大于石4185的适应度(11.5%);2007-2008年国家黄淮北片、南片区试良星66适应度达100%、70%,大于新麦18的适应度(15.2%)。2008-2009年比对照新麦18增产9.77%,增产极显著,居试验第1位;2007-2008年在国家黄淮北片区试中比对照石4185增产6.82%,均居试验第1位;在国家黄淮生产试验中比对照极显著增产6.58%、6.89%。这表明良星66属于丰产性、稳产性、广适性较突出的品种,其丰产性、稳产性明显高于对照种石4185和新麦18。

2.2 良星66的适应性表现 从试验结果看,良星66的适应性强,有广泛的适宜种植区域,在整个黄淮麦区麦区均表现丰产稳产。适于400~650kg/667m2的肥力水平种植,以500~600kg/667m2水平下表现最好。在偏沙地、壤土地和粘土地均适宜种植,适播期长,在黄淮麦区10月初至11月初播种均可,以10月7~15日为最佳播期[3]。

2.3 良星66构成三要素与产量的关系 从表2可以看出,良星66构成三要素比较协调,平均穗数44万/667m2。穗粒数34.3粒以上,千粒重37~44.3g。同时还可以看出,同一组试验中年度间良星66的穗粒数、粒数变化较小,千粒重变化稍大。同一组试验地点间,千粒重变异最大(受当年气像条件影响),穗粒数次之,穗数变异最小。这说明良星66产量构成三要素协调能力强。

2.4 良星66的抗逆性 良星66株高中等,根系活力强,叶功能期长,耐后期高温能力强,田间自然鉴定:抗白粉病、条锈,感叶锈、纹枯、赤霉(表3)。人工接种抗病性鉴定:2007年结果,高抗白粉病,中抗条锈,感赤霉、叶锈。2008年白粉病免疫,中抗条锈,感赤霉、叶锈(表4)。

3 结论与讨论

(1)良星66有较好的丰产性、稳产性,在黄淮北片和黄淮南片高水肥及肥力水平在550~600kg/667m2下广泛种植。该品种推广后,历经旱灾、赤霉病、倒春寒和后期的大风及干热风等自然灾害,良星66表现出灾年不减产,丰年夺高产的稳定特性。

(2)良星66在550~600kg/667m2水平产量结构:667m2有效穗数40万~42万,穗粒数35~38粒,千粒重40~42g。要想夺高产,应主攻穗数,保证粒数,提高千粒重。

(3)在栽培技术上,要精细整地,施足基肥,N、P、K合理施用,提高播种质量,确保667m2穗数;要增施拔节肥,延长幼穗分化时间,增加小花数,减少小花退化,增加粒数;中后期结合对赤霉病、蚜虫的防治进行叶面喷肥,延长叶片功能,提高千粒重和籽粒品质,夺取高产[4]。

参考文献

[1]曹廷杰,王西成,赵虹.国审小麦新品种周麦18号丰产性、稳产性及适应性分析[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07(01):43-45.

[2]赵国建,牛本永,宋晓,等.小麦新品种开麦21丰产稳产性分析及应用研究[J].农业科技通讯,2012(6):37-38.

[3]沈恩庭,唐怀坡,王瑞永.不同播期对小麦良星66灌浆的影响初探[J].安徽农学通报,2011,17(3):80,82.

[4]于振文,田奇卓,潘庆民,等.黄淮麦区冬小麦超高产栽培的理论与实践[A].2004中国作物学会学术年会文集[C].2004.

(责编:施婷婷)endprint

猜你喜欢

稳产适应性高产
建湖县供电公司护航“菜篮子”稳产保供
谷子引种适应性鉴定与筛选初报
巴陵石化硫酸铵稳产稳销 确保春耕化肥供应
排涝抢收多措并举 确保秋粮稳产增产
玉米早熟品种赛德9号丰产稳产
小麦高产栽培技术探讨
健全现代金融体系的适应性之“点论”
秋茬蔬菜高产有妙招
大型飞机A380-800在既有跑道起降的适应性研究
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与慢性丙肝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