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艺术创作中的釉面气泡肌理实验研究
2014-05-30白达布胡白拉
白达布胡白拉
【摘要】对于一件陶瓷艺术品来说,色釉装饰层是体现其审美价值的重要载体。因此,陶瓷艺术创作过程中施釉及烧成便成为非常重要的工艺流程。这两种工艺流程的成败直接关系到陶瓷艺术品的最终艺术效果,或为作品增添艺术魅力,亦或将作品毁掉。笔者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发现,釉料在烧制过程中出现的气泡缺陷可以控制,并且将这种缺陷当做一种新的釉面肌理,利用到艺术品的创作当中。本文简单介绍了笔者的这种艺术实验过程,与广大陶瓷艺家及陶艺爱好者进行交流为盼。
【关键词】陶瓷;釉面;肌理;实验
陶瓷艺术自其起源开始一直注重装饰性。对于一件陶瓷艺术品来说,色釉装饰层是体现其审美价值的重要载体。因此,陶瓷艺术创作过程中施釉及烧成便成为非常重要的工艺流程。这两种工艺流程的成败直接关系到陶瓷艺术品的最终艺术效果,或为作品增添艺术魅力,亦或将作品毁掉。笔者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发现,釉料在烧制过程中出现的气泡缺陷可以控制,并且将这种缺陷当作一种新的釉面肌理,利用到艺术品的创作当中。为了能够与广大陶艺工作者进行交流,笔者以此文将这一实验研究简单介绍如下。
一、实验目的
通过反复实验,合理控制釉料在烧制过程中出现的气泡缺陷,并将这种气泡缺陷当作一种新的釉面肌理,利用于陶瓷艺术品的创作。
二、实验原理
坯料的物理化学性质和烧成温度,对釉料的性能要求和釉料所用原料的化学成分及工艺性能等是釉料配方的依据。釉层是附着在坯体上的,釉层的酸碱性质、膨胀系数和成熟温度必须与坯体的酸碱性质、膨胀系数和烧成温度相适应。这样坯体经过高温烧成才能获得陶瓷制品的一切性能。
三、實验仪器设备及材料
1.0.02立方的陶瓷电窑
2.清水河缸料泥浆50公斤
3.清水河高白泥50公斤
4.黏土50公斤
5.工业用碱或食用碱1袋
6.烧成温度为1280℃的大缸釉5公斤
7.烧成温度为1230℃的山东淄博大红釉5公斤
四、实验要求
将釉料在高温当中出现气泡这种缺陷有目的性地控制好,将气泡的大小均匀地分布在器物表面上。影响出现气泡的因素有很多,因此做实验、烧窑之前一定要把准备工作做好。
1.坯体装窑之前必须烘干,保证坯体完全干燥。
2.施釉时注意釉浆的浓度和施釉的厚薄等。
3.掌握好坯体和釉子在高温烧制过程中的物理、化学变化规律。
4. 掌握好坯体和釉料在高温窑内气氛当中的变化以及规律。
5.严格执行装窑操作规定及科学合理的装窑。
6.严格的执行烧成制度和气氛制度,仔细观察烧窑过程中每一个步骤及环节。
五、实验内容
内容 材料 气氛 功率 温度 时间 结果
釉面汽泡控制 配方土(缸料、黏土、高白泥、碱) 还原 0wa—65w 1300℃ 13:00分—18:00分 气泡分布均匀
六、实验步骤及实验记录
1、实验步骤如下:
①做好的坯体晾干,按要求施釉。
②检查窑炉以及电源。
③装窑、送电。
④0℃—300℃用功率小一点排潮气 (物理水)。
⑤300℃—600℃功率大一点慢慢升温(排化学水)。
⑥600℃—800℃继续升温(排结晶水),充分氧化。
⑦快速升温直到所需的温度。
⑧高温还原,保温。
⑨熄火冷却。
⑩做记录。
2、实验记录。温度数据如下:
100℃、140℃、156℃、164℃、172℃、180℃、188℃、204℃、220℃、300℃、388℃、404℃、492℃、508℃、588℃、612℃、702℃、792℃、882℃、952℃、1002℃、1102℃、1192℃、1202℃、1292℃、1302℃。
七、实验结果分析
此次实验从2013年10月17日13:00开始至18:00结束,到18日13:00开窑共持续了24小时。烧成结果显示:器物颜色整体偏灰,温度比预定的温度高出2度,在可控制范围内。气氛还原、气泡出现分布也很均匀,气泡的大小也很均匀,坯体已经瓷化,强度较好、声音清脆悦耳。请看下图:
烧成结果分析如下:
1. 颜色整体偏灰的原因有以下三点:①窑内气氛是还原气氛;②窑内温度有点偏高,压力大;③底釉是颜色较重的釉料。
2. 出现气泡的原因,一是温度偏高,高出釉子本身的温度;二是施了两种不同温度的釉料;三是釉料之间的收缩不一致,釉料和坯体收缩差距较大。
3. 坯体声音清脆、强度好的原因主要是坯体已经瓷化,温度高。
八、实验结论
从烧成结果看,本次实验基本达到了实验目的和预期效果。器物釉面气泡大小分布均匀,将来可作为一种肌理效果用于陶艺作品的创作。
参考文献
[1]郑宁.陶艺的釉.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2]曾令可,李萍,刘艳春.陶瓷窑炉实用技术.北京: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2010.
[3]董苏学译,杰奎姆·曼宁·切维利亚·克莱门特.施釉技法.长春:吉林美术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