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汽车产业的规模经济分析

2014-05-30马玲飞贺倩倩柯可

2014年47期
关键词:规模经济并购汽车产业

马玲飞 贺倩倩 柯可

摘要:目前,我国汽车产业面临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利用汽车产业规模经济效益,降低生产成本已经迫在眉睫。在分析我国汽车业的规模现状的基础上,提出扩大行业规模的方法、对策具有普遍意义。

关键词:汽车产业;规模经济;并购

汽车产业是典型的规模经济的行业,由于其在占地面积、厂房规模、生产设备和技术开发上的巨额资本投入,必然要求制造企业有足够的规模才能实现生产所带来的效益。我国汽车产业存在生产分散、规模过小问题。随着我国市场的进一步对外开放,特别是我国加入WTO以后,国内汽车企业的生存环境、发展条件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面对年产量超过千万辆的国际竞争强手的挑战,按照当前的生产规模水平,绝大多数小企业将会失去生存机会。因此,如何进行产业重组,按规模经济的原则,建立以高技术为基础的规模生产集团是迫在眉睫的事情。

一、规模经济与汽车产业

规模经济是指随着企业生产规模的扩大,其长期平均成本呈下降的趋势。汽车产业是规模经济显著的产业,按照规模经济的原则组织生产是汽车产业发展的灵魂。汽车业的生产规模和长期平均成本呈很强的相关性。在以产量(规模)为横轴,长期平均成本为纵轴的坐标系中,汽车业的长期平均成本曲线是一条变形了的U型线:开始时随着生产量的增加,成本会急剧下降,但下降的幅度渐小;到达最低点(最小有效规模点)后,会经历一段产量增加但成本不变的时期;越过最优生产规模点以后,成本会缓慢上升。

二、国内外汽车企业规模经济现状

目前,我国共有1000多家各类汽车厂,这些厂家遍布于全国除西藏、宁夏以外各个省份,它隶属不同部门,互相分割。绝大多数企业规模小,生产批量小。据统计,2001年全国共有103家整车生产企业,超过日本、美国、西欧汽车生产企业的总和;但我国汽车年产量总和仅相当于丰田一家的年产量。在这103家企业中,年产5万辆以上只有12家,其余91家的生产规模都相当小,远未达到规模经济的要求。

1、国内外汽车产量比较

据国际汽车制造商协会数据显示,2006年,中国汽车产量为728万辆,比2005年增长27.6%,已超过德国,居世界第三位。全年的汽车产量中轿车产量为387万辆,增长39.7%。据统计,2005年新增汽车产量为157万辆,其中轿车为110万辆,年度增幅之高,为世界各国所罕见。我国汽车产业总体规模很大,但单一企业的规模却相对很小。与国际汽车企业横向比较我国汽车企业的生产规模虽然近两年增长很快,但规模仍然很小。

2、集中度比较

汽车产业生产要求达到一定的生产规模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站住脚跟。生产集中度是衡量企业规模结构的重要指标,直接表示了企业生产的垄断程度。追求规模经济的结果必然使企业规模向大型化、集团化方向发展,产业集中度、市场结构向寡头垄断格局演变。中国汽车产业的市场集中度低,是同中国汽车产业规模经济水平低相对应的。

3、产出的规模比较

我国的汽车产业存在着严重的规模不经济问题。因此,进行结构调整,实施横向购并,实现规模经济确实是我国汽车产业改革的当务之急。零部件产业是汽车产业的基础,没有强大的汽车零部件,就不可能有强大的汽车产业。但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投资仍显不足,投资比重占不到整个汽车产业的30%。地方、部门零部件产业自成体系,投资分散重复,没有形成按专业分工、分层次、合理配套的产业结构,难以体现规模效益。

三、实现汽车企业规模经济的基本思路与途径

目前,世界范围内的汽车行业竞争日益激烈。加入WTO以来,我国的民族汽车产业逐步失去贸易和政策的保护,被迫在我国乃至世界范围内同世界各大汽车巨头同台竞技。然而如前所述,汽车业是规模经济显著的行业,没达到一定的生产规模,将无法取得相对成本优势,从而失去竞争条件和能力。我国汽车业的企业个体规模普遍偏小,均未达到最小有效生产规模,离最优生产规模距离更远,同外国大汽车企业相比尚有很大差距。所以当务之急应尽快扩大我国汽车业的个体生产规模。

1、对汽车产业进行战略重组

企业并购是市场竞争中的优胜劣汰、资源互补的行为,可以发挥经营管理上的协同效应,便于在更大的范围内进行专业化分工,采用先进技术,产生规模效益。我国汽车企业的并购行为目前应以横向并购为主,由行业的优势企业并购相同类型的企业,通过横向并购实现汽车产的战略重组。美国历史上曾有过2000多家汽车企业,现存的三大巨头企业是经过上百年的竞争、淘汰、兼并、联合而形成的。我国加入WTO后,汽车产业的散、小、乱现象必须通过并购进行战略重组才能消除。在整车市场上,针对不同车型的市场结构采取横向并购的方式展开。轿车、轻型载货车应以上汽、一汽、东风为龙头进行并购重组,淘汰劣势企业,加快结构调整,提高整个行业的规模效益和竞争实力,促使市场结构向寡头型过渡。

2、构筑有效的行业壁垒,加强汽车产业的宏观调控

在规模经济效益显著的汽车产业,规模经济是构成进入壁垒的重要因素。然而,现有企业规模不够,经济力量不足以构成壁垒。为振兴我国的汽车产业,实现规模经济效益,使之真正发挥国民经济的支撑作用,关键要有一个符合汽车产业发展的产业政策。政府应对企业起始规模进行法规化,对生产达不到起始规模的企业不准其进入,从而将规模经济壁垒转化成政策壁垒。同时,要改变汽车产业部门的条块分割体制,对全国的汽车市场进行统一管理。对外开放市场完成向内开放,减少企业之间竞争障碍,通过政策的支持鼓励,让企业在统一的市场竞争中进行市场扩张。

3、通过战略联合提高汽车产业竞争能力

我国汽车产业尚属于幼稚期的技术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产业,汽车产品不论在质量方面还是价格等方面都与国外产品存在不小差距。采取与国外汽车工业巨头结成战略联盟方式,分享他们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能迅速缩短我国汽车产业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提高我国汽车企业的竞争力。我国的汽车企业应依据自身的优势,与若干个具有实力的跨国公司结成战略联盟,使跨国公司的国际竞争国内化,在与跨国公司的合作和竞争中全面提高汽车企业的实力。通过战略联盟,改善我国汽车生产企业技术开发能力不足的现状,利用外国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扩大我国企业的生产规模,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

4、改善市场环境

汽车产业规模的实现,要有强大的市场购买力作为先决条件。而市场的形成涉及许多方面的因素。目前我国汽车消费方面仍存在着许多中间环节诸如收费过多、过滥的现象。为实现汽车产业的规模经济,增加汽车市场的需求,加速我国汽车产业的发展,政府有必要推出鼓励汽车消费的一系列政策。首先取消各种不合理的税费,切实降低消费者的购后成本,从而让汽车企业有更大的空间来通过价格支撑市场。其次做好汽车信贷消费,放宽消费者购车贷款条件,缩短消费者信贷消费环节,从而推动汽车需求的增加。有力的信贷支持将为消费者提供购车贷款、分期付款等各种购车方式,以大大推动我国汽车市场的需求。

5、把创新作为汽车企业发展规模经济的内在动力

形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就是创新。企业要持续全面的创新,为其发展壮大注入不竭的动力,一定要坚持制度创新,适应现代市场经济的要求,建立多元化的产权结构和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坚持技术创新,形成多层次、多领域的技术开发体系。坚持管理创新,形成高效灵活组织结构和管理体系,注重人才队伍建设。中国的汽车企业集团应特别强调技术创新,技术创新可以形成企业核心技术充满生机的科研群体,从而获得持续的新产品研制与开发能力,并转化为强大的进入市場和开拓市场的力量,开发出与规模经济相适应的市场规模与产品。(作者单位:河南师范大学商学院)

参考文献:

[1]黎新平.论中国汽车工业的规模经济问题[J].经济评论,2001(5)

[2]郝云宏.中国汽车工业国际竞争力分析[J].商业经济与管理,2003

猜你喜欢

规模经济并购汽车产业
装配式支吊架在汽车产业集聚区的应用
解读《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
培育世界级汽车产业集群
浅谈国际贸易与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研究
浅议成都银行跨区域经营的必要性
城市规模经济文献综述
“蛇吞象”并购后弱势企业的营销策略探析
中国企业跨境并购的策略分析
企业并购的财务风险及其防范
共享新能源汽车产业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