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堂上让学生动起来

2014-05-30龙连保

东方教育 2014年4期
关键词:朱自清新教材小草

龙连保

语文课进行了课改以后,课堂教学要求学生与老师一起互动,教师就应想方设法调动全体学生一起走进课文,让学生随着作者的思路而喜怒哀乐,积极参与课堂讨论,课堂教学将会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那么,怎么样才能让学生与教师在课堂上互动呢?下面以我教学《春》这一篇课文来谈谈自己的做法:

古今中外写春的作品很多,但朱自清先生的《春》语言秀雅清新,朴实隽永,更能让人感受到“味道极正而且醇厚”的情致。这本是一篇传统篇目,现在放在新教材中教学,如何体现新教材的“以学生为主体,尝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贯彻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的教育”的理念?如何教出新味?我大胆作了一次教改尝试,即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放飞自己的想象,同学们各抒己见,课堂顿时活跃起来,真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两年前,我在我校七年级(1)班上《春》这篇课文,我仅用了20分钟就结束了导入和讲解,余下20分钟,我便放手让同学们进行自主探讨,设计了这样两个问题:

1.本文中你最喜欢朱自清先生描绘的哪一幅图画?说说你喜欢的理由。(或你认为文中哪一个句子,哪个词语运用得最妙?)

2.本文的哪一点写作方法值得你学习?

接着,分学习小组展开讨论,五分钟后开始展示回答。

一、过程(摘录):

师:同学们,现在开始展示各小组的成果。

(“呼”!几十只小手眨眼间都举了起来,有的同学站起来,说:“老师,让我说! ”)

师:不要急,大家都有机会发言。

A组一学生:我喜欢春草图。因为“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中的“钻”字表现了小草生命力顽强,写出了春草破土而出的力量,同时“偷偷地”、“钻”等词语又富于人格化。

师:对!如果将“钻”字改为“长”或“蹿”行不行?为什么?

生:不好。因为一改就平淡了,语言也不形象。

B组一学生:我喜欢春风图。它从触觉、味觉、听觉等方面写出了春风温暖、鸟语花香的特点。比如“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中“抚摸”是一种温暖、亲切、滋爱的感受,形象传神地写出了春风佛面的感觉。

师:太好了!掌声鼓励!(鼓掌)由这幅图你们可以联想到以前学过的哪些古诗?

生:“春风又绿江南岸! ”“二月春風似剪刀。”“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千里莺啼绿映红。”……

师:好,同学们还背得不少诗句,学习就是不断的积累,请哪个小组继续发言。

C组一学生:我认为最妙的应该是春雨图。在作者笔下,春雨最具有诗意:有“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的形,有“斜织”、“薄烟”的状,更有雨下的树叶和小草的“绿”与“青”之景。真可谓“润物细无声”。

师:我插一句:为什么雨会“斜”织着呢?

生:因为时令特点,“杏花雨”通常离不开“杨柳风”啊!

师:妙!写草儿的青哪个词最传神?为什么?

生:“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中的“逼”字。因为小草颜色鲜艳得有点剌眼。

D组一学生:我最推崇的是春花图。这里既实写了色彩绚丽的桃花、杏花、梨花,又大胆跨越了时空的界线,虚写了桃儿、杏儿、梨儿,并且采用比喻、排比、拟人等修辞手法,还有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法。

师:侧面描写在哪?

生:写成千成百的蜜蜂和蝴蝶。

师:为什么写这些?

生:花香才会“招蜂引蝶”嘛!(掌声连续不断。)

……

E组一学生:老师,我来回答第二个问题。写文章要像朱自清先生一样,热爱生活,深入生活,观察生活,才能写出脍炙人口的美文。

师:怎么观察?

生:像作者一样,充分调动自己的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味觉等器官,作品才能生动感人。

同组一学生补充:同时还要善于使用比喻、夸张、拟人、排比等修辞方法,才能将事物的特征形象地表现出来。

师:天才的作家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像你说的要善于应用多种修辞方法。

F小组一学生:老师,本文严谨精美的结构也值得我们学习。作者先总写盼春,继而又分几个方面绘春,最后又总写赞春,收束全文,画龙点睛。其构思布局,颇具匠心。

……

二、反思:

语文教学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对学习语文的兴趣,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教学朱自清先生的《春》这篇诗意盎然、文质兼美的抒情散文,如果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老师滔滔不绝地讲授,机械地、繁琐地逐一分析五幅图画,学生在下面认真地作笔记,尽管学生把笔记写得密密麻麻,我想,这也无疑是对新教材的一种背叛,是与新课改的要求背道而驰的,结果肯定收效甚微。

因此,我教学本文时将课文设计为两个课时,第一课时以朗读为主,用20分钟左右听读、齐读、自读,然后再用20分钟进行了分组朗读比赛。“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通过反复朗读,同学们不仅提高了朗读能力,而且把握了课文的思想感情,深入到作品的意境当中,细细地赏析品味,进一步领会了作品的意境、风格与美观。第二课时,我将品位语言作为本课的学习重点,采用“读一读、议一议、说一说”的方式,让学生对本文的优美语言有真切的体会。起先20分钟,老师检查字词读音,介绍作者和背景,然后帮学生理清思路,进行整体感知,尤其是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授生以“渔”)这个基础上,让学生品位语言也就水到渠成了。接着,我布置同学们围绕两个题目(如前)分小组讨论5分钟,让同学们大胆发掘文章语言精彩之处,尤其是动词的运用、句式的变化、、修辞方法的妙用、各种感观的调动等。除此之外,还要求同学们进行联想拓展,把课内外所积累的古诗文写春的名句进行一次大整合。

最后20分钟,就是这堂课最出彩的地方。各小组同学踊跃发言,这是出乎我预料的,连平时最胆小、最不喜欢发言、对语文没有兴趣的几位同学都发了言,教室里不时响起热烈的掌声,他们都说出了对课文的自己的理解,正所谓“一千位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勿庸置疑,这些回答虽然显得还有些幼稚或不完善,但是,这毕竟是同学们自己小组探讨而得来的,比起老师越俎代庖的“灌输”或许更有效果,更符合现代语文教学改革的观念。

总而言之,这堂课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整个一篇课文的教学时间共80分钟,真正老师讲授的只有20分钟,让学生“动”起来占60分钟(35分钟朗读,5分钟讨论,20分钟发言。)这才是真正把主动权还给学生。七年级(1)班是我校的一个普通班,语文基础相对薄弱,而且参差不齐,全班一共有52人,通过自主实践,合作讨论,探究疑难,可以说人人都在这节课中“动”了起来。这样,既体现了新教材的理念,又锻炼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他们对学习语文的兴趣,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当然,也有不足之处,比如有几位同学趁讨论之机说闲话、搞小动作等,我一时没有及时制止,为了赶进度,中途打断了同学热情的发言。总之,今后我要更大胆地尝试教学改革新路,多听取同行的合理化建议,在教学改革中不断完善美中不足的地方,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方法,以适应新时代课改的潮流。

猜你喜欢

朱自清新教材小草
匆匆
清芬正气朱自清
《新课标·新教材·新高考》特别征文
小草的烦恼
小草受伤了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挺立于课本之中的“树”
担当意识:历史新教材渗透不可或缺
牛小草的牛
小草也会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