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发现学习和有意义的讲解式教学在地理教学中的合理搭配

2014-05-30赖丁

东方教育 2014年4期
关键词:发现学习洋流

赖丁

【摘要】“发现学习”是新课程对教育教学的要求,“有意义的讲解式教学”是中国目前的教育状况必须具备的教师教学方式,他们搭配教学优势明显,并具有很强的可行性,并且,本文以“世界海洋表层洋流的分布”为例进行了这种配合的运用。

【关键词】发现学习;讲解式教学;洋流

新课改要求学校教育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进行课堂的知识传授,这样能够较强的培养学生的独立意识、合作能力、探究情怀,更能适应知识爆炸的时代需求。但是新课程改革后,随着学生活动的增加,课时紧张的问题就凸显出来了。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本文就提出了将“发现学习”和“有意义的讲解式教学”配合使用的方法,前者主要用于学生的合作探究活动,后者主要由老师在调节课时,提供背景知识,引导评价等必需的时间使用,平衡协调学生活动耗时多与课时进度紧张之间的矛盾。

一、发现学习理论

1、理论基础

布鲁纳的认知取向的教学设计模式主张“发现学习”,他认为,知识是基于经验中的材料而创造出来的,目的是使经验中的材料具有意义和结构。只有自己发现的知识,才是真正属于个人的,是最容易被已有只是同化的。所以学生对知识的学习,不能直接由外界的呈现或者是灌输,而应该由学生去发现知识,让学生像地理学家那样去发现地理知识。

布鲁纳提出的教学过程就是让学生通过探究发现知识,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让学生获得知识,而且也获得探究的态度和方法。所以发现学习的特点就是,注重学习过程的探究性,要求学生跟着自己内心中最真实的感觉走,激发学生内在的兴趣和自信心,关注学生发现提取信息的能力。

学生在发现学习中的最高境界是不以外在的奖励来促进学习,而是把发现当做一种成就进行自我奖励,即发现新知识就是最高奖励。

2、新课程的实施需要发现学习

发现学习就是根据已有知識基础,在教师设定的具有针对性的材料中,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自己发现异于自己已有经验的“新知识”。

新课程改革要求改变传统的“教师教,学生学”的机械式灌输学习方式,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求在课堂上“教师主导,学生主体”,这样教师就只需要提供相应的背景材料,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究,或者与同伴的合作,去发现知识,通过这种学习方法学生能有效地获得技能和方法,透彻的理解知识,这就充分的体现并实现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

二、有意义的讲解式教学理论

1、理论基础

奥苏伯尔认为,影响学习的唯一重要因素就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而教学的关键在于学习是否有意义。这里的意义是指对学习者而言,新学习的知识是否建立在自己已有经验之上,并对已有知识进行扩展。

有意义的讲解式教学,就是立足于已有基础,对有利于学生同化、发展的知识进行讲授,并且这种方法是学生获得知识最快捷的方法。所以有意义的讲解式教学是课堂教学的基本方式。

2、我国的高中教育现状需要有意义的讲解式教学

目前高考仍然指挥着高中地理的教学,课时紧张是不能始终贯彻新课程理念的主要因素之一。高中学生需要学习的科目过多,每一科每周的课时量有限,高一地理每周3个课时,并未达到新课程改革要求的课时量,并且初中地理和高中地理的教学完全脱节,由于初中地理并不参加中考,所以学校老师学生各方面都不重视,高中就需要花许多时间补充初中地理知识。所以如果所有的知识都通过学生的探究活动去发现,需要大量的时间。为了解决时间紧张和设置活动课程之间的矛盾,就可以求助于有意义的讲解式教学。

三、二者配合的优势与可行性分析

在“教师主导”时,采用“有意义的讲解式教学”,在“学生主体”时,采用“发现学习”,这样就保证了教师对学习进度的有效控制,教师可以根据课时的进度,协调“是‘讲解活动多些,还是‘发现活动多些”,保证了教学保质保量的完成;这也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通过有意义有组织的活动进行学习;这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也大有益处,通过对教师讲解的材料进行分析,训练提取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解决问题过程中的合作学习和独立思考,也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这些能力都是学生终身受用的能力特质;这也有助于学生知识的内化,使学生自主的将知识点归类,促进学生更好的掌握知识的体系。

四、实例运用——世界海洋表层洋流的分布

课标的要求:运用地图,归纳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这就需要学生运用气压带风带分布图,绘制世界海洋表层洋流分布图,并总结规律。

关于地理必修一第三章第二节第一框题“世界海洋表层洋流的分布”的教学设计如下:

由以上教学设计可以看出,辅助性的知识,学生不熟悉的知识,比如对洋流附近的各国家名、岛屿名、海峡名等学生很不熟悉,需要老师讲解,而本节课的核心知识——洋流的分布规律则是由学生的发现学习自己发现总结的,实现了“发现学习法”和“有意义的讲解式教学”的完美结合,这种结合,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了学生的兴趣爱好,是学生获得知识技能,并能快速灵活的运用自己发现并内化的知识,实现了新课程“在获得知识的同时,也培养技能,获得情感体验”的要求。

猜你喜欢

发现学习洋流
“生生不息”的海洋循环运动——洋流
你认识洋流吗
跟踪导练(五)6
高中地理必修一(湘教版)《水循环和洋流》第二课时《洋流》
洋流冲刷下的海底电缆动力学有限元分析
一类洋流运动方程的显示行波解
“知识”“过程”“情感”的巧妙融合
浅谈认知发现理论在电工学教学中的应用
探析活动方案式教学法
发现学习模式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