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改下初中语文教师的角色转换探索

2014-05-30赵文周

东方教育 2014年4期
关键词:新课改初中语文

赵文周

【摘要】“知识改变命运,教育要面向社会,面向未来,面向全世界”这是邓小平同志的教育格言。怎么才能面向社会与未来呢?那就是要坚持与时俱进,不断革新,加快教师角色转换,推进教育兴国的伟大进程。传统教师的教育方式是灌输式,老师处于主导地位,教学过程中以老师的认识水平和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准则教给学生,考核学生掌握知识的方式单一,仅仅通过考试来评价一个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能力。学生在这种学习环境中养成了唯老师是从的学习习惯,这使学生产生抵触心理不易学生接受新知识。从素质教育的角度看,老师主导的教育方式不利于学生学习。

【关键词】新课改;初中语文;教师的角色转换

一、新课改下语文教师角色扮演

(一)反思者和设计

教师是教学课程的设计者者和指导者。现代教育提倡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因此要求教师不再以“教教材”,而是要与教材为纽带搭建一座沟通师生教学关系和谐的桥梁。因材施教,以学生为主导,设计和制定相应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既能提高学生学习知识的能力,又能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在老师的引导与帮助下构建学生自己的知识体系,个性培养,高效率的完成了教学目标和任务。

(二)教学“反思者”

教师还是课程的纠错者。反思是教师自我成长的必经之路,在反思中教师能够完善自我,发现并改正自身存在的问题,得出正确的教学方法,对今后的教学方向具有预见性和指导性。

二、角色转换中存在的问题

角色转换所面对的挑战。随着计算技术的日益发展,互联网的运用越来越广泛,教学领域也不例外,多媒体教学模式正在普及,教学设备也不再是一支粉笔那么简单,多功能的设别越来越智能化,教师能熟练操作计算机才能把知识通过设备到达学生的大脑。其次是学生获取信息和知识的来源广泛,老师要不断更新知识,博览全书,才能帮学生解惑。课改前,老师把语法当重点讲解,课改后教材的附录部分列举了语法的知识,,包括,词的类别和运用,短语的使用,单句的成分与复句的类型,教学目标没有做要求,有些老师当然的认为没有明文规定要把语法知识纳入考试范围,就不讲解相关的语法知识,成为学生们知识结构上的一道短板。

教育方式和教学手段,传统的语文教学生姜教材中的重要词汇辨别、归纳段落大意、段落层次划分、语法、修辞、文章的思想感情都要全部讲给学生,生怕没有把教材讲深讲透,以防学生断章取义,曲解文章的整体思想。课改后,要求教师灵活运用教材,把“教教材”转变成“用教材教”。从内容和语言形式两方面去开拓课程资料,充分利用课程资源,是教学走出教材的局限,抓住重点,和你取舍,紧扣中心问题领着学生的学习内容,训练语言表达能力;逆向思维,触类旁通。

教学评价,新课改改变了传统的教育方式,評价方式也必然有新的评价工具。靠熟练掌握字词句的量以及背诵文章难以满足新课改的评价要求。新的评价体系包括“知识和技能、学习过程与学习方法、思想态度和人生价值观三方面进行评价,突出语文课程学习的整体性综合性,以全方位的视角考察学生的语文素养,根据每个学段的目标要求,有重点,按照全面,综合的标准评价。”少数教师在评价的过程中还是没有走出传统的思维定式,利用考试成绩来判断学生头掌握知识的程度。

教师在转换过程中遇到的挑战也是有客观原因的,首先教师跟学生一样,未曾参与新课程改革过程中,教师也是处于被动接受新课程的位置。新课程的领导者和参与者是国家的领导,有关课程的专家和教育界的精英,老师是新课改的执行者却没有参与课改,没有执行者主动参与制定的计划,难以调动执行主体的主观能动性,遇到难题也是在所难免得。其次,新课改的实施过程改变了教师们的原有习惯。需要一个缓冲期来适应,另外,中小学老师担负的教学压力十分繁重,特别是高中教师来着高考的压力不言而喻。新的教学理念确实能提升学生的语文修养,但却不敌来自高考的压力。应对压力,老师首先考虑的是来怎么解决眼前的问题,在新的教学方式不成熟的情况下,老师们还是优先考虑使用传统的教育方法来授课。

三、原因及解决措施

当我国开始实施新课改之后,老师在角色转变时遇到的这些问题是有其内在原因的。

第一,新课改政策的制定和设计,使老师一直处于旁观者位置。新课改是由我国的行政部门、课程专家以及教育领域的权威学者所主持、设计和领导的。教师作为实施的主体,却并未参与其中,由于没有教师的参加,在实施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多多少少的问题。

第二,随着新课改的实施,难免会对老师的教学习性造成一定影响。对于中小学教师而言,其教学负担较重,特别是对于高中教师,除了要完成繁重的教学任务之外,同时还要面临学生高考的压力,通过新课改必定会提升学生的语文素质,但是却无法应对高考的压力。面对这些压力,老师们考虑的是怎样才能解决眼前的问题,而固有的教学方式往往成为了老师们的选择。

对于以上所述的这些问题,国家应当在政策以及课程决策上扩大参与面。不断扩大政策以及课程决策,使一线教师参与进来,只有当教师们真正的参与进来之后,才能调动起教师们的积极性,因而政策和课程决策才能够更加贴切教学实践,确保课程的实施和推进更加顺利。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全新的教学形式给予老师们更多的内涵,对于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早已无法满足现代的教育形式发展和社会需求。因此每一位初中语文教师都应当清楚地认识到以新课改为指导思想,认真学习好新课改、新课标,从根本上使教师角色彻底转变,使学生能够主动探究、集体参与,保证学生能够个性化与全面发展协调统一。

参考文献:

[1]潘池芳.新课改呼唤新教法——浅谈初中语文教学方法[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2,(11):249-250.

[2]周新文.探析在新课改之下初中语文教师角色的定位[J].新课程(教研版),2012,(1):7.

[3]郭恩.新课改下初中语文教学[J].动动画世界·教育技术研究,2012,(8):261.

[4]蔺祥涛.论初中语文教师在新课改下角色的转变[J].神州(下旬刊),2013,(3):100.

[5]王婵.新课改下初中语文教师角色的四个转变[J].学周刊C版,2013,(9):70-71.

猜你喜欢

新课改初中语文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紧跟新课改新布局,提升一轮复习效率
例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微写作”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初探
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做法
新课改下初中班主任管理的创新实践
以微型写作促进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新课改下关于学生减负的几点思考
新课改下的幼儿教育策略初探
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强化人格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