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贝弗里奇报告》中的正义

2014-05-30颜臻

2014年47期
关键词:罗尔斯福利正义

颜臻

摘要:《贝弗里奇报告》是人类社会保障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对英国、欧洲甚至全世界的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产生重要的影响,是促使人类进步的一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著作。无论是报告的目的——为了消除贫困,还是其内容上首次提出的社会保障应具有普遍性、广泛性,都体现了正义的思想,这对于维护和稳定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有着重要作用。

关键词:贝弗里奇报告;正义

一、正义

从词源上考察,正义在法语中为“droit”,德语中为“recht”,都兼有正义、法、权利的含义。在英语中,“正义”一词源出于拉丁语“justitia”,具有正当、公平、公正等意思。从词源上我们可以看出正义与权利、公平、公正有关,或者说,正义与如何公平、公正的分配权利有关。

关于公平、公正的分配权利,不同社会、不同阶层的人们对各有不同的理解:

在中国,最早的“正义”见于《荀子》:“不学问,无正义,以富利为隆,是俗人者也。”在荀子看来,正义起源于人性恶的社会现实,追求至平是社会正义的理想蓝图,通过化性起伪和社会赏罚就可以实现社会至平。在古代西方,梭伦认为,正义体现为财产等级分配。毕达哥拉斯表示,正义基本上就是对等,“对等:既包括“平等互利”又包括“以牙还牙”。德谟克利特提出正义即恪尽职守。柏拉图在其《理想国》中指出,正义即按照等级各尽其职。亚里士多德的正义观包括“分配、平等、纠正正义,分配正义是一种原则,是指在一个社会或一个集体中的某个成员,按照此人的品德、贡献、纳费多少而对荣誉和权利进行分配;平等的正义即承认人与人之间在品德、地位身份、贡献等方面是不平等的,平等是相对的;纠正的正义则提供了交往中是非的标准。

显然,不论是中国还是西方,古代的正义观更倾向于各得其所,更强调“纠正的正义”,强调分配应当“对等”而不是进行“均等”分配,承认客观现实存在的不平等。古代的正义论和罗尔斯所提出的正义论有天壤之别。罗尔斯从原初状态无知之幕出发,提出两个正义原则——-自由平等原则和差别原则。自由平等原则更多适用于政治领域,用于确定和保障公民的平等自由。自由平等原则指出每个人都应享有与人人享有的一种类似的自由权相一致的最广泛的、全面的、平等的基本自由权的平等权利。差别原则更侧重于经济领域,规定和建立社会及经济不平等。差别原则指出社会的和经济的不平等应该这样安排,使它们:依系于在机会公平平等的条件下职务和地位向所有人开放(机会的公正平等原则);在与正义的储存原则一致的情况下,适合于最少受惠者的最大利益(差别原则)。罗尔斯的正义论较少关注于“纠正的正义”,相对于“对等”,罗尔斯更倾向于“均等”。

罗尔斯分配的正义论观点遭到他在哈佛大学诺奇克激烈的反对。关于自由和平等,在政治领域,诺奇克和罗尔斯没有太大正义。但在在经济领域,罗尔斯更突出平等的重要性,认为要估计最弱者的最大利益,而诺齐克则毫不含糊地把自由优先、权利至上的原则继续贯彻于社会和经济利益分配的领域。相比罗尔斯的更关心结果的正义,诺齐克则更在意获取的过程是否正义,即正义取决于最终的持有是不是通過正当途径得来的。

二、《贝弗里奇报告》概述

《贝弗里奇报告》发表于1942年,正处于二战进行时,促成报告最终的发表有经济、政治、社会、思想文化、战争、贝弗里奇本人等多面面因素的影响。早在二战之前,英国因其城市化运动、工业化、1929爆发的经济危机,导致了严重的失业、工伤、养老和疾病等社会问题。进入战备状态后,在生产生活资料上,由于资源的稀缺必然引起物价的上涨;在国家信用方面,国际局势尚未明朗化,出口的锐减加上对进口商品的迫切需求导致英国的贸易逆差急剧扩大,战后的英国政府显然没有在短期内清偿巨额国际债务的能力。由于战争发展起来的军工企业,战后必然因为国家对战略物质的需求的急剧减少而失去大批订单,战后必然导致大量裁员。战争摧毁了家园,导致工厂技术落后无法更新,如何将尽快恢复经济、解决贫困等是战后英国首要完成的任务,因此,增加国家福利开支,构建福利国家也就成为那个时期英国优先发展的战略目标。

虽然战争使得战后英国的重建困难重重,但也为福利国家的构建创造了一定的环境。首先,战争转移了主要矛盾,各阶级和阶层人士一致对抗外敌,承担同等的风险,无形间国内的阶级矛盾被弱化;第二,政府为了能更好的调动起全国人民的力量来对抗外敌入侵,不得不理顺各阶层之间的关系,缓和社会矛盾,向工会等利益集团做出让步;第三,战争将穷人的悲惨生活直接暴露,引起了社会的关注;第四,战争造成的极度艰苦的环境使得人们更加渴求战后有一个较好的生活环境,人们希望政府能够在战争结束以后给自己带来新的生活;第五,战争使人们获得了较大的平等,战时所实行的生活必需品的分配制度不分等级,这也为后来贝弗里奇的政策建议提供了实践基础。

《贝弗里奇报告》源于凯恩斯的“国家干预论”,认为国家应当适当进行干预,总共分六部分,分析了英国社会保障制度现状、问题,对以往提供的各种福利进行了反思,并系统勾画了战后社会保障计划的宏伟蓝图。第一部分概要介绍了社会保险和相关服务部际协调委员会的工作过程和整个报告的主要内容。第二部分审视了英国当时保障制度所存在的诸多问题,详细论述了报告所建议的二十三项改革的理由及具体建议。第三部分重点讨论待遇标准和房租问题、老年问题以及关于伤残赔偿的途径问题。第四部分主要涉及社会保障预算问题。第五部分为社会保障计划。首先论述了社会保障计划所赖以存在的三个假定,提出通过社会保险、国民救助和自愿保险三个层次保障人们不同需要的重要观点。同时,在明确养老金、保险金、补助金及补贴等基本概念的基础上,将全部国民分为雇员、从事有酬工作的人员、家庭妇女、其他有酬工作的人群、退出工作的老年人、低于工作年龄的子女等六个群体,分析了各群体的不同保障需求,并就其参保的待遇、缴费等有关问题进行了系统阐述。第六章为社会保障和社会政策。在该部分,作者详细讨论了子女补贴、全方位医疗康复服务和维持就业问题,提出把消除贫困作为战后的基本目标。

报告发表之后,英国政府于1944年在报告的基础上发布了社会保险白皮书,1948年,英国第一个建成了福利国家。《贝弗里奇报告》和英国福利国家社会保障制度的实施影响了全世界。报告中所体现的正义的思想,对于维护和稳定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有着重要作用。

三、《贝弗里奇报告》中的正义

(一)目的的正義

面对不明朗的国际局势、困难重重的战后重建工作以及严重的社会问题,《贝弗里奇报告》出台的目的是为了降低失业率,消除战后贫困,确保每个公民只要尽其所能,在任何时候都有足够的收入尽自己的抚养责任,满足基本的生活需要。虽然不能做到完全一致,但这个目的与罗尔斯正义论的核心思想是不谋而合。通过降低失业率,让最小受惠者获得最大利益,获得平等的工作机会。消除战后贫困,缩小贫富差距,在机会均等的基础上才允许差别的存在。虽然最终福利国家的实施政策中允许的贫富差距超出了罗尔斯正义论允许的范围,资本主义福利国家不能从根本上保障基本自由权利平等与政治自由的公平价值,但《贝弗里奇报告》具有正义性的目的还是影响了许多国家,缓解了各个阶级和阶层的矛盾,在维护和稳定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二)内容的正义

1.平等的正义观:罗尔斯的正义论强调通过再分配实现社会的正义,允许差别的前提是机会的均等。在《贝弗里奇报告》中,一方面体现了机会的平等,另一方面也体现了再分配以消除贫困实现正义的思想。在机会平等方面,《贝弗里奇报告》突破了英国原油的失业保险和医疗保险只局限于某些群体的限制,社会保障被首次赋予了普遍性原则,强调风险互济,社会保险覆盖的对象和满足人们的需要应该是普遍的,不因身份、性别、民族、地域的差异而歧视或排斥任何人。如第二部分的改革之十六,即废除下列人员不参加社会保险的规定:(1)特殊职业人员,如公务员,地方政府工作人员、警察、护理人员、铁路工作人员以及其他从事有资格领取养老金的职业的人员,就失业保险而言,还包括私人室内家政服务人员;(2)年收入高于420英镑的非体力劳动人员,改革之十五,将为农业、金融业和保险业人员专门设立的失业保险计划并入社会保险的普通失业保险计划,都显示了这一点,失业风险小或自称没有失业保险的行业都必须与其他行业共担风险。

除了参与社会福利的社会成员的机会均等,报告还纠正了之前缴费待遇差别化的不正义,即报告提出了缴纳相同的保险费所受到的待遇也应该相同。例如废除现行的对缴费相同的强制性参保者实行不同福利待遇的标准社团制度,标准社团制度的实质是承担财务责任,每个社团通过管理参保人的强制性缴费,最终出现盈余或赤字,有盈余就会向会员发放附加待遇,如果是赤字那就无法发放,那就会出现这样一种情况即国家根据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规定了最低的法定保险待遇标准,并据此征收保险费,但就会有一些人享受的待遇高于该标准,有失公平。

在再分配以消除贫困方面,罗尔斯所设计的正义是建立再无知之幕上推理得出的,在实践上难以操作。《贝弗里奇报告》虽然没达到罗尔斯所设定的状态,但是它已作出了超越时代的贡献。报告遵循了保障基本生活原则,虽然没能完全做到最小受惠者的最大利益,但确保了每个公民最基本的生活需求,保障了弱者的生存,特别是其中根本性的突破——为儿童提供的子女补贴。此外,虽然带有浓重的父权制的印记,但在那个年代,报告承认了家庭妇女工作的特殊性,从这个意义上考量,报告从福利方面促进了公平对待妇女和。再者,报告从人们的需要出发,提出相应的对策,提出国家将为每个公民提供九种社会保险待遇,满足全体居民不同的社会保障需求。例如社会保险必须“考虑全社会不同阶层的不同生活方式;要考虑签订劳动合同的从业人员,要考虑以其他方式获取收入的人们,也要考虑虽不领工资但却承担者及其重要任务的家庭妇女,还要考虑就业年龄以下的少年儿童和超过就业年龄的退休人员”。

2.应得的正义:如上所述,古代的正义观及诺奇克的正义观更接近于“应得的正义”,强调的是各得其所,强调的是获取的正义。关于这一点在《贝弗里奇报告》中表现在,权利和义务对等原则,即强调社会保障中政府责任和公民义务的统一。在贝弗里奇看来,社会保障不是“免费的午餐”,想要不需任何付出就能获得保障是不可能的。社会保障计划必须要以缴费和工作为前提实行政府个人责任相一致的原则,申请人要想享受社会保障福利,就要愿意积极寻找工作,即享受社会保障福利的资格取决于申请人是否有工作的愿望,而不再让政府单一地承担社会保障的所有责任,实行个人缴费的原则。贝弗里奇通过这种方式鼓励人们努力争取,而不是通过不劳而获这种不正义的手段来获得福利。(作者单位:南京理工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

参考文献:

[1]威廉·贝弗里奇.贝弗利奇报告——社会保险和相关服务[M].华迎放,唐晓莉等译.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4.4.

[2]何怀宏.正义在中国:历史的与现实的——一个初步的思路[J].公共行政评论,2011,01:2-15+178.

[3]高功敬.超越资本主义福利国家:罗尔斯社会福利思想探析[J].山东社会科学,2013,10:15-24+29.

猜你喜欢

罗尔斯福利正义
罗尔斯政治自由主义对非理性者的排斥
玉米福利
从出文看《毛诗正义》单疏本到十行本的演变
论罗尔斯理论中术语“device of representation”的翻译
瘦企鹅
那时候福利好,别看挣几十块钱,也没觉得紧巴巴的
SZEGÖ KERNEL FOR HARDY SPACE OF MATRIX FUNCTIONS∗
有了正义就要喊出来
倒逼的正义与温情
清明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