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小学教师主体性研究转化中注意的问题

2014-05-30陆金侠

阜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年4期
关键词:中小学教师

陆金侠

摘要:现代教学理念倡导终身学习,教师这个特殊的职业更应该时刻学习,多做研究。但在实践过程中,一些中小学教师研究等同于专职教育科研工作者的研究,这背离了新课改的本义,也背离了中小学教师研究的本义,本文从教师研究的课题来源、教师研究的价值取向、教师研究的实施方式、教师研究的成果展示形式、教师研究的鉴定标准这五个方面论述了中小学教师主体性研究转化要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中小学教师;主体性研究;课题来源

中图分类号:G4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4437(2014)04-0088-03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可见,教师扮演的是一个知识传授者的角色,即用别人设计好的课程达到别人设计好目标的知识传授者。然而,在现实中,多数教师扮演的角色却是用别人设计好的课程经过局部的调整或整合以实现自己教学目标的知识传授者。他们所关心的是对于给定的各类教育目标和内容,通过各种可能操作的途径,确认其中具有相对较大效用的种类,在实践中做出选择和应用。[1]80由此观之,教师基本上是承担着技术人员的角色。

这种技术化层面的教育理念在近代形成,从教育的技术层面的观点来看,教育实践和它赖以遵循的教育科学理论之间可以存在一定的偏离或差异,因为教育理论往往产生于专门的研究机构之中,而教育理论的具体实践和应用则存在于中小学之中。要把教育理论付诸于实践,中小学教师在其中发挥着重要而特殊的媒介作用,他们的工作不仅是要把教育理论应用于具体教育教学中去,还要在应用前就对各种理论进行选择、甚至整合和改造。然而,在具体实践中却常常会出现种种问题:课程论的专家设计出的课程不能充分包含教育目的;教师总是在教育教学中掺入自己的观点;理论对实践未能发挥预想的指导作用……这些问题足以引起反思:教育教学真的是一个可以预先设计规划的技术系统吗?教师只是一个价值中立的技术员吗?当然不是。事实上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必须要先从具体的教育教学实际出发进行审慎的思考,必须融教育教学实践与研究于一体,做出理论和实践、策略和方法的选择,而绝非像只注重执行的技术人员那么简单。这表明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该成为课程教学实践的研究者、探索者,甚至是先行者,而不仅仅只是课程理论的被试者、体验者、甚至是是单纯的执行者。

20世纪50年代开始进入教育研究领域的对于教学行动的研究,使教师参与教育研究问题的课题成为教育研究领域关注的热点。[2]26然而,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教育研究中参与研究的教师带有明显的被“吸纳”的性质和色彩。在这些有教师参与的研究中,参与研究的教师并不是作为研究的主题出现的,而往往被作为研究的协助者,或研究对象,事实上他们大多扮演着专业教育研究者收集资料的工具的角色,这与后来斯腾豪斯提出的“教师成为研究者”的概念存在着明显的差别。[2]71英国课程论专家斯腾豪斯首次正式提出使“教师成为研究者”的理论,是指以教师为主体的研究,这一概念逐渐发展,引发了一场由这一概念触发的一系列教育研究思想变化的运动,这些思想被概括为课程发展的“过程模式”理论。斯腾豪斯认为教育过程是复杂而又多变的,具有“生成性”的特点,因此当教师面对具体的、现时的学生兴趣和需要时,要做出具体有针对性的选择和组织,使课程的结构图得到不断的调整和重构,以适应现时的实践需要,而不能只把课程作为一种独立于教学实践之外的、预设的知识体系。在这个课程重组的过程中,教师逐步成为课程行动的研究主题,而不仅仅是课程理论的实施者和实践者。但在这一转变的过程中,又会出现新的偏离:中小学教师的研究又往往会被一般性地等同于专职教育科研工作者的研究,这背离了新课改的本义,也背离了中小学教师研究的本义。[3]30要实现中小学教师从现实的教师参与性研究向教师主体性研究的转化,应该把握以下幾个方面:

一、教师研究课题的来源

目前教师参与性研究的课题多数是由所在学校的科研机构或高校研究单位承担,这种课题具有社会性和公众性等宏观的属性,承担着公众的责任,要回答的是整个社会教育中关注的问题,如教育公平性问题,教育资源分配问题等,而不是教师在教育教学中面临的具体的问题。这些脱离自身现实需求的被动的研究课题,对于迫切需要解决具体教育教学问题的一线教师来说,研究起来一是缺乏实际的动力和积极性,二十缺乏宏观的立场,在理论水平上也往往感到力不从心,这种研究,事实上成为了他们工作之外的一种负担。实际上,对于从事教育教学实践的一线教师来说,他们所关注和研究的问题应该是那些直接产生于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又急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在较为复杂多变的教育活动中,面对具体的教育教学问题时,教师很少能找到直接可用的、现成的理论或方法。一般性的教育理论往往能揭露教育问题的一般规律,可以宏观地指导实践,但不能预测具体的、特殊的教育情境和现象,因而也就无法直接用来指导实践。因此,处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的教师,就必须以研究的态度和视角来面对实际的教育教学情境和具体的教育教学问题,审慎地对这些情境和问题以及所赖以依据的深层次因素进行考察和反思,才能够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促进学生和自身良好发展。这才是一线教师要研究和必须研究的课题,而这些课题都必须直接来源于教育教学实践,又以解决具体的实际问题为宗旨。[4]73

二、教师研究的价值取向

如前所述,目前中小学教师参与性研究的课题多数是由所在学校的科研机构或高校研究单位承担,这种形式的课题研究多是以提高学校声誉或扩大公众科学研究的学术影响为目的。这种研究的价值取向在于揭示教育活动的一般本质和一般规律,从而建构比较系统的教育理论来指导教育教学实践,[2]12因此它通常强调研究项目的层次、成果陈列等级以及获奖情况等等。而对于从事教育教学实践的一线教师来说,他们接触的每一教学情境都是独一无二、不可重复的。因此教师要不断根据不同的教育教学情境,与时俱进地对新的教育活动和教学课程进行新的、有针对性的反思、开发、检验和重构等等,直至开发出新课程,来适应学生发展需要;同时,当前新课改所体现的核心思想可以概述成“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在这种新课改理念指导下,教师研究的价值取向应以学生的发展为最高的评判标准;再者,教师研究的价值取向还应该回归到改进教师和学校的教育教学实践上来。[5]32

三、教師研究的实施方式

中小学教师的研究往往是设立专门的课题组,以承接课题的方式进行,是课题组内的教师在教育教学时间外搞“专门研究”,并不是有全体教师共同参与的研究。这与教师研究的本义相去甚远,并不能因教师研究而改进教师和学校的教育教学实践,反而可能因为这种超负荷的劳动使得教师的本职工作即教书育人都不能保质保量的完成。对于从事教育的一线教师来讲,他们应该对自己当前教育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及所依赖深层次因素进行思考和研究,这种研究依赖于教育教学实践所提供的具体观察情境,离开了这种情境,研究无从谈起。因而教师进行的研究应该是存在于教育教学的日常实践中,是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为了教育教学而进行的研究。

四、教师研究的成果展示形式

部分中小学教师的研究等同于专职教育科研人员或高校科研工作者的研究,在研究成果的展示上,侧重于以学术性研究成果的形式来呈现。主要关注的是研究论文、著作的发表和出版以及其数量的多少。这就使教师的研究往往具有形式主义色彩,教学是教学,研究归研究,两者基本不相契合。结果是教师研究成为摆设,未能真正介入教育教学实践,也不能推动教育教学的改进或改革。事实上,对于处在实践前沿的一线教师来说,研究目的在于使教师和学校的教育教学实践得到改进,以学生的发展为最高利益和落脚点,而教师角色研究对于教育教学实践活动的改进作用,则主要体现在教育教学活动方式与机制以及教师角色自身的变化等方面。[6]49那么成果的展示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如开设或参与校级、省级、国家级公开课;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乡土教材读本;制作公开课视频挂到网上实现共享;还可以开微博将自己的某一方面的经验制作成视频挂到微博上,以期给同仁学习交流和相互借鉴的提供平台。例如有些教师为了增强班级的凝聚力创建班级特色文化,小组文化、填词谱曲创作班歌等形色,也为我们在建立独具特色的教育教学实践提供了新的思路。

五、教师研究的鉴定标准

某些中小学教师研究等同于专职教育科研工作者研究的误识,在研究成果的鉴定标准上,施行的是通用的学术标准,这些标准以所谓科学性为特征,崇尚准确、严密,过程往往带有经院气息。而对于从事教育教学实践的中小学教师来说,研究的价值取向是依据新课程标准改进教师与学校的教育教学实践,主要体现在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包括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研究性或探究性学习)、教育教学活动方式的转变与机制的调整、教师自身角色定位的转变等方面,鉴定应该从这些方面着眼,建立起独具特色教育教学模式,而不能简单而武断地照搬照抄专职教育科研工作者的通用学术标准。[7]66

总之,在当前倡导新课改的背景下,出于教育教学复杂性的认识,中小学教师向教育研究着的转化也是大势所趋。但是在实践方面的误区,即将中小学教师研究等同于专职教育科研工作者的研究的认识,制约着当前我国的教师研究。这种误区如不及时转变,只会继续造成教育资源的重复和浪费,也与教育改革的理念和要求背道而驰。

参考文献:

[1] 张越.从“教育者”到“研究者”:当代中小学教师角色定位[J].江西教育科研,2000(2).

[2] 宁虹,刘秀江.教师成为研究者: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J].教育研究,2000(7).

[3] 高慎英.教师成为研究者:教师专业化问题探讨[J].教育理论与实践,1998(3).

[4] 李兴农.中小学教育科研的定位问题探讨[J].教育评论,1998(4).

[5] 刘晓明.学习理论与有效教学[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6] 闫桢.有效学习指导 [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7] 周成海.现代教学理论与有效教学模式[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Abstract: the modern teaching idea of lifelong learning, the teachers in this special career should be more time to study, do research. But in practice, some teachers of middle and primary schools of equivalent to full-time education research study,which deviates from the original meaning of the new curriculum reform, but also deviates from the original meaning of the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teachers,this article from the teacher research topic source, research on teachers value orientation, teachers research implementation ways, teachers' research achievements the form of exhibition, studies on teacher appraisal standard of these five aspects of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teachers subjective studytransformation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 problem.

Key words: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teachers; research subject; the subject source

猜你喜欢

中小学教师
新课改背景下对中小学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思考
中小学教师教学理念的几个基本问题
如何提高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教育行动研究可促进中小学教师科研发展
信息技术与中小学教学相融合的措施探讨
电子白板在中小学教师培训中的应用探讨
中小学教师职前培训面临的现状与解决对策
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现状分析
基于混合学习原理的教师培训模式研究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