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梦”理论对新时代高校辅导员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启示
2014-05-30徐东升董亚君
徐东升 董亚君
摘 要:作为理想信念教育的延伸和发展,“中国梦”理论是对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进一步丰富和深层次创新。因此,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中国梦”思想不仅是当前现实政治教育的需要,而且对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而言也是一种必然的内在要求。因此,各高等院校辅导员必须认真学习、体会“中国梦”理论,并且按照理论自身要求、高校现实条件、学生实际情况寻找新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使得“中国梦”这一重要理论能够真正、切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之中。
关键词:中国梦;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
“中国梦”这一重要思想是由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2012年11月29日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在国家博物馆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提出的,他对这一理论阐述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2013年3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的闭幕式上,对于“中国梦”的详细理论和深刻内涵进行了进一步系统化的阐述。他在讲话中提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既深深体现了今天中国人的理想,也深深反映了我们先人们不懈追求进步的光荣传统。”
一、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融入“中国梦”理论的重要意义
“中国梦”是每一个中国人世世代代的信念,其基本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包括民主、自由、平等。由此可见,“中国梦”的实现是中华民族的一项历史任务。而大学生作为朝气蓬勃的青年人,一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力量,也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中不可替代的中坚力量。因此,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融入“中国梦”理论,不仅可以提高大学生个人的思想水平和政治层次,对其个人的未来成长和进步起到促进作用,而且可以确保大学生这支年轻的生力军能够坚定有力地走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对于国家的强盛和民族的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促进意义。
可以说,当前的大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从小在父母的娇惯下长大,但是随着物质生活的极大丰富和改革开放随之而来的各种思想的冲击,大学生的信仰出现了令人担忧的缺失,他们过分的追求自由,一味的想要解开束缚,毫无现实意义上的目的和长远的梦想。作为全国思想最集中、活跃的高等院校而言,更要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加以正确的认识,将大学生中培养成为“中国梦”的设计师和建设者。
二、利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对学生进行“中国梦”教育
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主要是向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对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这就要求高校在进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时,必须融入“中国梦”理论,深入、客观、全面地对“中国梦”理论进行宣讲。若想实现这点,高校必须对于中国梦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结合点有着清楚的认识,并且利用这些结合点取得想要的教育效果。虽然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合理利用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必要内容和条件之一,但是,对于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变,对于媒体、网络等新技术的应用都可以更大程度上推动教学效果的提高,使得“中国梦”成为大学生自主的追求和自觉的行动。
三、利用校园文化实施“中国梦”主题宣传教育活动
在当前对于“中国梦”理论大力推广的条件下,辅导员应当围绕“中国梦”这一主题进行校园文化建设,如寝室布置,组织到烈士陵园祭扫,到革命事迹处参观、听报告,一同观看电影等。这些方法不仅更容易被大学生所接受,而且可以增强他们的使命感,激发他们对于“中国梦”的追求和忠诚,从而最终铸造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和健康向上的人格。
可以说,校园文化活动作为政治思想课程的有力补充,在当今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中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需要各高校辅导员正确、有效地加以利用。
四、加強社会实践,促进学生对于“中国梦”理想的理解
中宣部、中央文明办、教育部和共青团中央对大学生实践做出了相应的指示,强调了大学生实践的重要性,而“中国梦”恰恰是中华民族一次伟大的历史实践活动。所以,辅导员应当积极组织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如走基层、暑期“三下乡”、“梦想中国”大学生志愿者行动计划等,使学生对于“中国梦”理论有更好的理解和实践。
五、结语
“中国梦”理论是新一代领导集体提出的重要理论,也是我们这代人伟大而艰巨的历史任务之一。高校辅导员必须加强自身的认识,认真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推进“中国梦”思想的教育。
参考文献:
[1]徐徐.中国梦背景下当代青年大学生理想信仰培育路径探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3(17).
[2]吴静媛.和谐社会构建中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7(2).
[3]秦记洪.论中国梦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广西社会科学,20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