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事业单位财务分析的探究
2014-05-30宋晓辉
宋晓辉
[摘 要]事业单位财务分析是利用财务报告等媒介,对单位一定时期内的资产负债情况、经营管理情况和预算执行情况等进行全面综合的分析与比较,是一种现代化的管理方法,同时也是当前事业单位用于内部管理的一种重要手段。本文由事业单位财务分析存在的问题入手,详细分析了事业单位财务分析内容及注意事项,并给出了合理化建议,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对提高事业单位财务分析质量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事业单位;财务分析;问题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4)47-0145-02
财务分析是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财务报表及其他资料为依据和起点,系统分析和评价单位的财务状况。财务分析的目的在于通过各种分析指标及分析方法解释各分析对象相比于上一个会计期间发生变动的原因,发现单位经济活动中存在的问题,衡量目前财务状况,预测未来发展趋势,将大量的会计数据转换为对管理者决策有用的信息。真实、客观的财务分析报告可以真实反映事业单位财务状况,是单位下年度合理编制预算的重要依据;事业单位还可根据财务分析报告反映出的问题以及提出的建议,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防范财务风险。
1 目前事业单位财务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对财务分析重视不足
财务分析是单位财务管理的重要手段,也是单位开展日常经营活动的重要基础。过去事业单位的经费开支全部由财政资金来买单,单位资金不足时,只需要向财政部门提出申请便可以获得拨款。在这种体制下,事业单位往往更加重视财务核算,而忽视财务分析,因为只要做好财务账,定期出具财务报表,就相当于完成了大半财务工作,对财务数据加以分析只是例行公事,财务人员逐渐将财务分析工作“边缘化”。而且,财务分析指标由于单位利用率不高,所以科学性与规范性长久得不到提高,财务分析渐趋于主观化与片面化,单位决策者很难对其加以利用。
1.2 事业单位的财务分析指标过于单一
依照如今的事业单位财务制度,财务分析多是以财务报表为基础,通过对不同的报表数据进行分析比较,以研究单位一定时期的财务状况,财务分析的依据过于局限性。即便有些事业单位打破了报表数据的束缚,但分析指标却极为有限,分析手段过于单一。当前我国事业单位常用的财务分析指标包括资产负债率,经费自给率和人员支出,公用支出占事业支出的比例等。随着事业单位体制改革的推行和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现行的指标体系还远无法达到现代事业单位发展的要求,指标体系过于单薄,对单位的预算执行情况,经费的使用效用等情况都没有科学的加以反映,对指标反映的情况缺乏科学合理的分析说明,也没有就分析结果提出合理的改进措施等环节,严重制约了单位财务分析工作的有效性。
1.3 没有依据体制改革的趋势建立相应的财务分析体系
所有的事业单位不能都采用一个财务分析体系,需要依据事业单位的具体状况建立相应的体系。众所周知事业单位的资金是国家按照一定的需求审批的,然后该单位又按照一定的比例拨给相应的项目组。不同的单位我们进行财务分析的重点也是不一样的。比如差额拨款单位或者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是需要按照经费自给率和资产负债率进行财务分析,而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则不能够采用这样的方法,它必须把重点放在预算,项目的正确性,支出结构几个方面。本来这些都需要事业单位考虑的,但是事业单位没有建立这样的财务分析体系。
2 事业单位财务分析内容及注意事项
事业单位的财务分析水平若想有所提高,除了加强会计体制改革之外,还要建立和完善新的财务分析指标体系,使财务分析工作更加立体和全面,保证分析指标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下面我们先对过去的三个固有指标加以分析,并提出几个新的财务分析指标:
2.1 固有指标
2.1.1 资产负债率
资产负债率是事业单位财务报表中总负债与总资产的比率,计算公式为: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100%。资产负债率主要反映的是将债务资金运用于经营活动的能力,以及单位资产的偿债能力,它是应事业单位制度改革要求而设置的“从债权人角度,资产负债率反映了单位偿还贷款的安全程度;从债务人角度,资产负债率体现了单位对债务资金的利用能力”但从事业单位的固有性质出发,资产负债率保持在较低的水平对单位有利。
2.1.2 经费自给率
经费自给率反映的是单位的自有资金是否能满足单位的日常经营活动,以及单位自身组织收入的能力,计算公式为:经费自给率=(事业收入+经营收入+附属单位上缴收入+其他收入)/(事业支出+经营支出)×100%。经费自给率是事业单位衡量财务收支的重要指标,也是国家财政部门制定相关政策的重要依据。同时,财政部门也是根据单位的收支结余提取职工的福利基金因此,该项指标对事业单位尤为重要。
2.1.3 人员支出,公用支出占事业支出比率
人员支出,公用支出占事业支出的比率是反映单位各类支出的结构比例。计算公式分别为:人员支出比率=(人员支出/事业支出)×100%;公用支出比率=(公用支出/事业支出)×100%。这两个指标的分析有助于了解事业单位人员支出和公用支出的支出结构是否合理。从事业单位的社会角色和单位性质来看,事业单位应当加重公用支出占事业支出的比例,降低人员支出占事业支出的比例,充分体现事业单位为社会服务的工作出发点。一旦人员支出的比例提高,就会出现被“人头”吃掉的现象,这对事业单位的发展极为不利。
2.2 新增指标
2.2.1 计划完成率
事业单位为社会服务的性质决定了其经营发展不以营利为目的。而为社会服务的具体体现则反映在一个个项目活动的完成情况上,事业单位要扮演好自身的角色,就应当强调计划的完成率,强化计划的执行力,定期考核一定时期内经营计划的完成比率,分析事业计划完成与否的原因,根据出现的问题及时加以解决,不断提高事业单位的工作效率。
2.22 预算执行率
如今,事业单位越来越强调预算的执行情况,以预算指标控制单位的经营运作,因此在财务分析中加入预算执行率是非常重要的。计算公式为:预算执行率=实际指标/预算指标×100%。在经营期末,对财务数据进行逐项分析,分别找出差异原因,严厉打击对预算收入随意挪用的现象,保证财政资金的安全,合规运作。
2.2.3 资产闲置率
事业单位的资产属于国家,事业单位有加强自身资产管理的义务。如何有效利用资产,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率是事业单位如今亟待解决的问题。资产闲置率是单位闲置资产与所有资产的比率,公式为:资产闲置率=闲置资产总额×100%,它体现了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有效利用率。事业单位由于自身性质的原因,有义务将该比率控制在一定水平之下,这才是对国家负责,对人民负责态度的正确体现。
2.2.4 应收账款坏账率
预算经费的合理利用是事业单位资金管理的主要职责。应收账款坏账率是单位呆坏账总额与应收账款总额的比率,它反映了单位对往来款项的管理水平。事业单位应加强应收账款管理,将应收账款坏账率控制在较低的水平,保证预算资金的高效运作。
3 完善事业单位财务分析的对策
3.1 强化事业单位管理人员的风险意识,明白财务分析的作用
单位领导需要严格的监督下财务管理人员,让他们能够合理对单位财务进行预算并严格的要求管理人员对这些预算进行执行。所有的预算只有得到批准后才能够向上级部门提出资金要求。财务管理部门也要采取相关措施对单位财务预算执行情况定期分析考评,及时对预算执行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出现了问题需要及时的解决,这样就能够提高人们的风险意识水平。
3.2 财务分析报告的目标明确
财务人员明确需要财务报告的对象和他们主要管制那些业务。明确地了解这些能够让报告有的放矢。有针对性的写财务分析报告才能够充分地发挥财务报告的作用。这样的财务分析报告可以对一些问题进行分析,这些都会对财务分析的质量产生很大的影响。
3.3 加强事业单位的财务分析单位业务之间的关系
事业单位的管理者必须透彻地理解所有的资金数据的业务背景,这样才能够让事业单位的财务和业务之间建立一些联系,这些联系不是牵强附会的,而是根据背景产生的。财务人员因为了解了该单位的业务就能够准确真实地做出财务分析。只有业务和分析相结合才能让员工在对一些数据进行分析的时候不空洞,所有的分析都是有真凭实据的。
参考文献:
[1]廖幸,韦爱兰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加强对策[J].中国外资,2011.
[2]贾春梅,如何做好事业单位财务分析[J].农业科研经济管理,2012
[3]迟玉新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市场,2014(30).
[4]程文欣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模式创新研究[J].中国市场,20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