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学教学中的问题情境及创设实践

2014-05-30谷玉婷

关键词:问题情境新课程高中数学

谷玉婷

【摘要】 现代认知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学生对学习内容的认知和学习效果,与其所发生的情境有着密切的联系。这就要求在教学过程中要合理地创设问题情境,使数学问题更贴近现实生活。

【关键词】 新课程 高中数学 问题情境 创设实践

【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4)05-068-01

新课程标准认为,学生始终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学的一切活动都必须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出发点。随着课改的深入,数学教学过程逐渐演变为: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师生互动发现新知——课堂演练巩固提高——课堂小结作业布置。其中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是指当已有知识不能解决新问题时出现的一种心理状态,一个合适情境的创设,就是给学生第一个实践的舞台,让学生在近似于真实的环境中增长知识。同时也培养学生学会倾听,能够体验的本领。其中“问题”是核心,“情境”是辅助。爱因斯坦也曾说过:“提出问题,从新的可能性、新的角度去看问题,都需要有创新的能力。”这就要求老师更新教育观念,改革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精心设疑,将数学学习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对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及个性发展,尤为重要。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很多情境设置的要么过于简单,要么太过牵强,达不到应有的效果,也就失去了它本身的意义。

一、问题情境创设的目的

现代认知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学生对学习内容的认知和学习效果,与其所发生的情境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现代认知学习理论都强调学习的真实性、情境性。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与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即“情境”相联系的,知识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教师和学习伙伴等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

二、问题情境及创设实践

数学学习过程的实质是学生与数学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因此我主要是通过结合教学内容、联系学生实际情况、运用教学媒体,创设适合学生发展的学习情境。下面我从四个方面谈一谈如何把数学和社会生活联系起来。

(1)可利用旧知创设问题情境

高中数学知识前后往往是相互联系,一环扣一环的,教师可以在学生原有旧知认识基础上寻找新的增长点,让学生自己探求发现新知。

(2)利用现实生活创设问题情境

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觉得枯燥无味、神秘难懂,很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数学教学脱离实际生活,原本充满趣味性、应用性的数学内容变成与学生生活情境无关的、干巴巴的数字组合。学生在学习数学中处于一种模仿和套用课本上的公理、定理、公式的状态,缺乏主动的思考与探索。而在教学中引入问题情境,利用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为素材创设学习情境,设置具有思考价值的问题或悬念,能使学生感受到问题的真实存在,并进入解决问题的思考状态。

(3)利用趣味故事创设问题情境

例如讲解算法的概念时,可以创设如下情境,一个农夫带着一条狼、一头山羊和一篮蔬菜要过河,但只有一条小船。乘船时,农夫只能带一样东西。当农夫在场的时候,这三样东西相安无事。一旦农夫不在,狼会吃羊,羊会吃菜,农夫如何做能安全地将这三样东西带过河?学生听到该题后,还是非常感兴趣的,立即思考并积极讨论,并给出答案:1.带羊过河2.带狼过河3.把羊带回去4.带白菜过河5.带羊过河从而初步得到算法的定义:为了解决某一问题而采取的方法和步骤,就称之为算法。一般而言,对一类问题的机械的、统一的求解方法称为算法。通过这样创设情境,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他们的思维处于活跃状态,创造潜能得以发展。

(4)从相关学科中创设问题情境

例如讲向量的应用时,课本上有这样一个例子:无弹性的细绳OA,OB的一端分别固定在A,B处,同质量的细绳OC下端系着一个称盘,且使得OB⊥OC,试分析OA,OB,OC三根绳子受力的大小,判断哪根绳受力最大。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将物理的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体现了学科间的联系。也进一步渗透了数形结合思想:有数无形缺直观,有形无数难入微。

三、问题情境创设的注意点

学生的发展水平是教学的出发点,理论的知识远远优于实际操作,但在具体的操作中却难以起到作用。一堂课是否有效不是看教师教了多少知识给学生,课有多生动而是看学生学到了多少知识,会到什么程度,提高了多少。因此,在实际操作中还需注意以下几点:

1. 不能脱离课堂教学目标,为情境而创设情境;

2. 不能追求表面上的“合作学习”的热闹气氛,而忽视学生的收获;

3. 不能刻意追求“为课件而制作课件”;

4. 要恰当处理“复杂的情境”,注重“虚拟情境”中数学信息的探索;

5. 要处理好长效核心知识学习与学生兴趣的关系;

6. 要与学生已有的数学认知发展水平相适应。

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可以让学习者对知识本身产生兴趣,进而产生认识需要,从而产生一种要学习的倾向,同时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同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主程度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又取决于教师教学中对学生兴趣的激发和对自主学习环境的营造,这就要求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和目标,寻找密切相关的、可以激发学生兴趣的材料,同时创设出若干有意义的问题,用新颖的方式及生动的语言提出问题,在课堂上要让学生发现问题,并怀着好奇心和强烈的求知欲去探究问题。这样才能真正使学生问题情境成为学生思维发展的动力,思维提升的纽带。

[ 参 考 文 献 ]

[1]李善良,关于数学问题情境设置[J].高中数学教与学,2007,12.

[2]吴晓红,刘洁,谢明初,袁玲玲,乔建,现状、反思与构建:数学课导入情境化[J].湖南教育(数学教师),2009,4.

[3]吕传汉,汪秉彝,数学情境的创设与数学问题的提出[J].数学教育学报,2003,2.

猜你喜欢

问题情境新课程高中数学
2021聚焦新课程 专注新高考 欢迎订阅全新《新高考》
浅议中学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浅谈中职语文课堂教学问题情境的创设
浅议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策略
高中数学数列教学中的策略选取研究
调查分析高中数学课程算法教学现状及策略
基于新课程改革的高中数学课程有效提问研究
数学归纳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发挥自制教具在初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中的作用
我区初中化学新课程实施中典型问题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