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级中学阶段的篆刻教学初探
2014-05-30林黎明
林黎明
【摘要】 篆刻是我国的一种优秀的传统艺术,是我们的先辈几千年来的文化艺术结晶,对初中生进行篆刻等民族传统艺术内容的教学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笔者在本文中就初级中学阶段的篆刻教学作了一些探究。
【关键词】 中学阶段 篆刻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33.9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4)05-043-02
篆刻是我国的一种优秀的传统艺术,是我们的先辈几千年来的文化艺术结晶,没有传承与发展,那么篆刻艺术作品只能是博物馆里的陈列品和少数篆刻专业人士的收藏品,如果通过课堂教学使篆刻艺术走进到学生的生活学习中,让学生来参与传统文化艺术的传承与发展,那么篆刻艺术的将来会有一个非常好的发展前景。而从小学进入到初中阶段的学生在这个时期里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以及审美观也开始了萌芽、渐渐生长和发育的成长形成过程。所以在这样一个时期里,对他们进行健康、正确的审美教育与教学,就显得十分及时和必要了。在这个阶段,让学生多些学习了解自己祖国的优秀历史文化与艺术精华,对学生形成爱国主义意识和增强民族自豪感以及传承和弘扬我国的传统文化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对初中生进行篆刻等民族传统艺术内容的教学就显得十分的及时和必要了。
那么怎样才能更好地对初中学生进行篆刻知识及技巧的教学呢?由于学生对篆刻艺术比较生疏,篆刻教学就比一般的美术课书法课难度大。为此教师在教学中就要想方设法,深入浅出,形象生动地把学生引入篆刻艺术教学的意境之中,才能使他们在短时间内掌握这门艺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在教学实践中我进行了一些初步的探索:我认为初中阶段的篆刻教学,可遵循激发兴趣——篆刻技法知识基础的学习——篆刻创作的练习顺序来进行。按照这个顺序,我在教学上采取了一些方法措施:在激发学习兴趣上,把教学、欣赏结合起来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篆刻技法知识基础的学习和篆刻创作的练习这个环节我采取在教学步骤上,采用“先摹、后临、再创作”的摹刻、临刻、篆刻创作结合起来的教学方法的措施。以下谈谈自己的具体做法。
一、激发兴趣,为篆刻教学做好充足的准备
兴趣是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维探索知识的最为重要的内部动力。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曾经说过:“学习最好的刺激是对学习内容的兴趣。”兴趣引发需要,刺激学习动机的产生,从而为人积极探究事物与知识提供了动力。篆刻是一门“泛学科性”的综合艺术。学习篆刻的过程相对漫长和枯燥,需要有持之以恒的韧劲和乐此不疲的心态。所以,培养学生学习篆刻的浓厚兴趣尤为重要。因此在篆刻教学方法上,我首先注意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收集历代印章图片及文字介绍、篆刻名家的轶事和优秀作品,采用欣赏与教学相结合,通过古今篆刻名家范作的欣赏,让学生在直观教学中增强对篆刻艺术“印面文字书法美”“分红布白章法美”“凹凸立体雕刻美”的美感体验,以不断开阔学生的视野,唤醒学生的审美潜能,从而培养学生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其次讲故事:历代篆刻名家有许多趣闻轶事,其中很多都有深刻的文化内涵和教育意义。如齐白石的“鲁班之子”、黄宾虹的“偷临印谱”、来楚生的“刻瘾”等。通过篆刻名家的故事和作品,激发学生对我国传统篆刻艺术的热爱与崇敬之情,同时也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
二、在教学上,采用“先摹、后临、再创作”的摹刻、临刻、篆刻创作结合起来的教学方法,并注意开展多种教学模式,使学生能学有所长
学生在小学阶段和初一都没有接确过篆刻,到了初二下册,湖南美术教材的第五课《方寸之间》就开始接触、学习篆刻知识了,所以在课堂进行篆刻教学时,我注意做到两点,第一、起点要低。因为学生是刚刚开始接触到这方面的知识,并且《方寸之间》也仅仅是两三个课时的教学时间,为了降低难度,我在篆刻教学上不采用传统的先教识篆、习篆的做法,而是大胆地让学生直接先摹刻印章,跳过识篆、习篆二步,让学生在篆刻过程中,用脑子想、用眼睛看、用手操作、用心感悟,自己去解读和熟悉篆字,让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去学习、体验的过程中学习篆刻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巧,“做中学”“体验中学”是符合当今教改潮流的。第二点注意的地方是在印材上,我也做了大胆改革,不是一上来就学刻石章,而是先让学生刻石膏块、木块甚至萝卜块和蕃薯块,降低难度,使学生能在短短的几节课的时间里,能在这些材质较软的质材上进行比较简单的篆刻,从而能较快地体验了篆刻的快乐也为学生提供创造性运用造型因素而获得成功的机会。这种创造性发挥材质和工具的特性,保证了学生的安全,不会因为石质太硬,刻刀会会划伤手或是将手磨出水泡来等。避免有一些学生这时就会有“打退堂鼓”的念头出现。通过降低难度来缩短学生学习周期的做法,实践下来,效果甚佳;网站上和论坛中有丰富的篆刻教学视频资源,其中有不少当代篆刻名家的临摹、创作、篆刻史理论讲解的录像视频。老师在课堂上要充分地利用多媒体去播放视频,使学生身临其境,近距离观摩篆刻名家的摹印、创作场景,聆听精彩的篆刻史理论的讲解。仔细体会印文设计“十六字诀”和写印稿的水印法;深入理解何为“冲刀与切刀”,何为“界格与边框”。学生在摹印或创作练习中,笔者再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做适当的示范和讲解,这样就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学中既要让学生在摹刻、临刻中,学习古人的艺术精华,继承传统并发扬光大,这是在课堂上的篆刻教学,但是要学生在短短的几节美术课里,能将篆刻很好地做到继承传统和发扬光大相结合,那是不可能的,因此为了使学生能更好地学习篆刻艺术的精髓,古为今用,继承传统,并能在创作中发扬光大,增强自己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在教学上还要采用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走出去学习和请进来相结合的多层面、立体化、生动活泼的教学组织形式,才能使学生能更广泛更深入地参与篆刻的教学活动中去,并在参与中学有所长,增长智慧和提高创新能力。
三、加强篆刻教学和其他学科的联系来辅助篆刻的学习,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他们的高尚情操
篆刻特色教学是一门“泛学科性”的综合艺术,学习篆刻艺术是离不开各门学科的,它是美术学科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涵盖了图案设计、文字设计、中国画、书法、构图、雕刻等美术知识。在操作上又与版画制作,藏书票制作、浮雕制作、拓片制作相近。刻印要识篆、习篆,这又涉及古汉字及书体演变发展历史。学习篆刻,学生必然要接触到文字的历史,从而对历史课的知识更加兴趣。反之如果不重视历史知识的学习和积累。常会出现将不同朝代、不同风格的文字刻入同一方印中的笑话;如果不学好语文,治印的内容则十分贫乏和枯燥,殊不知语文课本中的成语、名言、警句、诗词是我们最好的治印风容;还可以结合生物课和美术课所学的动物和图案的知识,开展设计和刻制以小动物为主题的肖形章。通过地理知识的学习,我们还可以了解,印章石头的产地,和它们五彩缤纷色彩形成的原因。就是数学课中的分割与比例的知识也常常在刻印的章法中运用,所以篆刻特色教学要与美术、文学、历史、政治等其他学科相结合,通过教学拓宽学生的人文知识;引导学生重视学好各门学科,促进篆刻学习方面的提高,使他们能处理好两者的关系,达到相得益彰的效果。老师还可在篆刻教学中有意识地渗透德育教育,注意教学内容的教育性和思想性,让学生在学习祖国优秀传统艺术的同时,接受爱国主义和民族自尊心教育,并使他们在克服篆刻学习中所遇到的种种困难与挫折中,养成坚韧不拔、持之以恒的坚强品质和毅力。由于篆刻教学所包含的内容较多,而初中仅是一个过渡阶段,在初中开设篆刻艺术教学,时间有限,不可能把深奥的知识全部搬给学生,也不能要求学生通过短时间学习就对篆刻有很深的了解,我认为,初中篆刻教学的目的在于提出高于学生的认识,培养审美能力,初步掌握一些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所以,我在初中篆刻的教学中,注意做到通过篆刻教学这个教学内容与平台,给学生一个展示自己个性才能的空间,引导他们去参与传统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学习,激发民族自豪感,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从而培养学生的爱国之情,为弘扬和传承我国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为国家、民族伟大复兴的伟业培养和输送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 参 考 文 献 ]
[1]《发掘特长,形成特色,缔造成功——篆刻特色教学的实践与认识》.
[2]《中学篆刻艺术教学初探》,陈可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