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休所丧偶后老人的应激期心理问题及干预
2014-05-30贾秀敏赵逊张芳徐士波李影
贾秀敏 赵逊 张芳 徐士波 李影
【摘 要】本文对干休所20例离休干部和遗属丧偶后的常见应激期心理问题进行了分析、归纳,在丧偶后应激期的心理健康进行有效干预,促使他们正确面对配偶的去世,减少心理障碍发生。
【关键词】丧偶后老人;应激期心理问题;心理干预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5-2777-01
通过对干休所20例丧偶者在丧偶后应激期每周2-3次家庭走访,和丧偶者、家属、家庭服务人员谈话,搜集心理资料;对老年人丧偶后的应激心理状况进行分析;制定心理保健措施并实施。
1 老年丧偶后的应激期心理问题。老年人的心理承受能力和消化突发应激事件能力下降,丧偶后的应激反应是排老年应激事件压力反应第一位。老年丧偶后常见的应激期心理问题有:
1.1否认心理:大多出现在配偶去世一周内,从心理上否认配偶离世事实,以逃避配偶离世的带来的伤痛。
1.2情感淡漠:大多出现在配偶去世早期。对周围事物感知迟钝,定向障碍,思考力减弱,对以前关心的人和事情都漠不关心,食欲减退,失眠。
1.3适应不良:老年人的夫妻关系更多的是一种伙伴关系,突然要打破原有生活模式,重新建立生活模式,会出现抑郁、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
2 应激期心理保健干预
医护人员通过家庭走访,和丧偶老人、家属、家庭服务人员谈话,搜集心理资料,对丧偶老人的应激期心理状况进行分析。针对不同的心理变化,制定心理保健措施并实施干预。同时启动社会支持系统,进行心理支持。
2.1医护人员对丧偶老人进行心理疏导。
2.1.1家庭访谈的医护人员要态度和蔼,通过积极的语言和老人建立信任关系,调整丧偶老人情绪和心态。如果丧偶老人对医护人员有拮抗情绪,心理疏导效果不好。心理疏导主要是支持、鼓励,引导丧偶老人宣泄自己的情绪,心态逐步平和,建立新的生活模式信心。
2.1.2从认知上帮助丧偶老人和家属理解应激期反應。丧偶期有一些不适的反应是正常现象,鼓励丧偶老人宣泄自己的负性情绪,表达自己的感受。采取恰当的语言,有针对性的交谈。有否认心里的陪同老人渡过承认配偶死亡的心理过程。情感淡漠的,找到突破点,引导老人表达自己的情绪,家属加强陪伴和心理支持。抑郁的鼓励丧偶老人多与人沟通,宣泄压抑的情绪。子女、家属和老人谈好好老人丧偶后的生活安排,减轻对未来生活的恐惧、焦虑。在负性情绪得到释放后,转移注意力,参加能让心理平静、愉悦的活动,并引导其与一些开朗、乐观的丧偶老人积极交流。
2.1.3用正确的人生观指老年人生活,正确对待配偶去世事件,健康渡过人生。生老病死是人生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夫妻不可能一同走到生命的尽头,劝导老年人尽早从悲伤中走出来,对生活要有积极的态度[1]。鼓励老人热爱生活,转移注意力,寻找自己的生活乐趣和爱好,适度锻炼身体。鼓励老人多与人交流,逐步参加群体性活动,适应丧偶后的人际关系。
2.2启动社会支持系统。老年人丧偶后,其心理脆弱,承受能力差,家属、朋友的支持力量非常重要。子女、亲属与老人关系融洽,在丧偶应激期有更多时间陪伴老人,可以帮助老人尽快走出悲伤。早期可以改变居住环境,减少老人睹物思人的怀念,多陪伴,随时开导老人丧偶之痛。对老人今后的生活和老人积极沟通,给予安排,让老人对重新建立生活模式有信心。帮助老人寻找兴趣爱好,转移注意力,建立新的生活模式。和老朋友倾述解压,也是很好的心理支持。干休所工作人员的支持也很重要:尤其是丧偶的遗属会担心干休所人员是否会一如既往地关心自己。工作人员要继续保持热情细致的服务态度,让遗属觉得干休所依然是她的依靠。
我国正逐步进入老年社会,老年丧偶是一个不可回避的客观规律。医务人员掌握老年常见的丧偶后应激期心理问题,进行有效心理干预,提高了丧偶老人的心理承受能力,提高了丧偶老人的未来生活信心,健康心态度过人生。
参考文献
[1] 郑伟丽.浅谈丧偶老年人的心理护理 [J] 《求医问药》下半月刊Seek Medical And Ask The Medicine 2012 年第 10 卷 第 10 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