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儿童立场,探寻儿童的数学基本活动经验
2014-05-30徐伟伟
徐伟伟
摘 要:近年来,我们一线教师经常被“有效教学”、“低碳课堂”、“生本课堂”、“儿童立场”等热门话题影响着,我们从关注学生怎样学到怎样学得有效,从关注教师的教学到关注儿童的学习过程,从教师的立场站到儿童的立场。近年来课堂教学出现的一系列的改革亮点,体现了现代教育的价值取向正一步步迈向儿童,如《数学课程标准》的修订,“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提出,正是打开小学生数学素养培养的金钥匙。
关键词:数学素养; 数学活动经验; 学习过程; 学习方式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4)05-073-001
近年来课堂教学出现的一系列的改革亮点,体现了现代教育的价值取向正一步步迈向儿童,如《数学课程标准》的修订,“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提出,正是打开小学生数学素养培养的金钥匙。
一、以数学活动经验为“根”,寻数学发展之“枝”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对学习有过一个精辟的比喻:“接知如接枝。”可见基本活动经验是学生学习数学的“根基”,一棵小苗长成参天的大树只有根深才能叶茂,教师要充分重视和了解儿童的数学学习经验,从儿童的数学学习经验出发,生长出更多的知识之“枝”。
《数学课程标准》(修改稿)提出:“教师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启发式和因材施教。”可见对于“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阐述是对陶行知先生的继承和发展,继承的是数学活动经验对于数学学习的基础作用,发展的是第一次增添了我们数学教育的目标——让儿童获得“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数学教育目标增添了“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并不是意味着这是数学教育的全新的概念,在我们过去的教学实践中一直在做,只是做得不够多、不够好,所以在课程目标中被进一步明确,地位得到进一步凸显,数学活动经验成为小学数学今后的努力方向。
二、多渠道积累儿童的数学活动经验
要想让小苗长成大树必须要有阳光和雨露,要想让儿童强壮必须为儿童提供足够的营养,要想丰富儿童的数学活动经验必须为儿童提供基本的数学活动,在活动中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君子曰:“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积累对于儿童的学习不言而喻。
1.取生活之水,活经验之源
数学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生活是一片海洋,很多经验都是宝贵的财富,生活是一个大课堂,很多日常的生活经验都能为学生积累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提供基础。案例1:解决问题的策略——转化师:谁知道《曹冲称象》的故事?曹冲将称大象转化成了称什么?生:曹冲将大象转化成了石头。曹冲称象的故事作为情境导入在许多老师公开课上都用过,这种做法的好处有三。第一,激发兴趣,学生很容易被故事吸引,并投入到学习的状态中;第二,用熟知的、家喻户晓的故事,提取出“转化”的策略,这是在提取生活的经验;第三,最后老师的问题才是转化策略的实质,“转化的策略对于我们的数学学习有什么启发呢?”实现了由生活经验向数学活动经验的提升,把生活经验增添数学味,提升思维含量,积累了儿童的数学活动经验。
2.积活动之悟,阔经验之源
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活动是认识的基础,智慧从动作开始。”活动经验,离不开活动,学生的数学活动经验是在参与数学活动过程的基础上获得的。案例2:《三角形的内角和》(片段一)师:同学们表现得这么优秀,接下来,老师就领你们认识一位了不起的人物——帕斯卡。比帕斯卡发现这个结论的年纪还要小!具备了数学家的潜质。那你们想知道帕斯卡是怎么验证的吗?大家可以上网查阅相关的资料,你一定会有更多的收获。(片段二)师:好了孩子们,今天我们再次走近三角形,你有哪些收获要和大家分享呢?生1:我知道了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生2:我知道了可以用测量、撕拼、折拼等方法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生3:我知道了有了猜测之后不能马上得出结论。师:这节课上完了,老师送给大家一句话:在数学的天地里,重要的不是我们知道什么,而是我们是怎么知道的。
《三角形的内角和》的数学活动很多,学生是不是只是忙忙碌碌不停的在动呢?答案是否定的,所有的活动都有它的设计意图,我们要让学生在活动中有所悟,在思想层面有所收获。片段一,将数学文化和数学知识的学习延伸到了课外,学生感悟的是帕斯卡的数学探究精神。片段二,让学生感悟的是可以用“转化”这种数学思想方法将新问题转化为旧知识,从而用旧知识解决新问题的数学观念。
3.编经验之网,创经验之源
案例3:《倍数和因数的复习》师:看来同学们对这部分的知识掌握不错,那么这些知识之间存在什么样联系呢?这些知识贴在黑板上你有什么感觉?师:你觉得为什么这样整理?生3:这些知识有联系。师:这样整理有什么好处吗?生4:建立了知识的联系,我们头就不晕了。生5:我们在以后的数学学习中也可以用网络的方法整理知识。生6:以后不光数学学习可以用网络的方法整理知识,语文、英语……都可以用网络的方法整理知识。
倍数和因数的复习是复习课,是编织数学活动经验的重要时刻。这个教学设计有两个亮点:第一,学生在新知的学习阶段,知识已在大脑皮层留下了暂时联系的痕迹,这样可以将数学的知识点串成知识线,由知识线构成知识网;第二,最后的师生交流活动将联系的经验由倍数和因数推广到其他数学知识,再到其他科目知识的学习,用普遍联系的观点看数学、看世界,是一种大数学境界,这也是一种珍贵的数学活动经验。
儿童的数学学习的起点是数学活动经验,我们应该用一种扬弃的眼光来聚焦基本活动经验,立足儿童,用好学生数学素养培养的金钥匙,在对教学实践的辩证解读中,开阔视野,拓宽思路,寻求超越。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修改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12月
[2]陶行知.《生活的教育》,山东文艺出版社,2006年7月1日
[3]成尚荣.《儿童立场:教育从这儿出发<人民教育>》,2007年第23期
[4]朱慕菊著.《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出版
[5]朱慕菊著.《故事中的儿童立场》,《人民教育》,2013年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