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存款保险制度负效应探讨及解决对策研究

2014-05-30安刚刚

2014年51期
关键词:存款保险制度逆向选择道德风险

安刚刚

摘 要:在存款保险制度即将出台之际,我们应审慎的了解存款保险制度的不足之处。本文从信息经济学的视角,通过对道德风险与逆向选择问题的分析,试图明确其不足之处以及就如何改进做出探讨。

关键词:存款保险制度;信息不对称;逆向选择;道德风险

日前,随着存款保险制度征求意见稿的发布,存款保险制度呼之欲出,央行行长周小川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记者会上坦言出台存款保险制度的各方面条件已基本成熟,估计存款保险制度在2015年上半年可以出台。这是我国在利率市场化道路上又一里程碑事件,被认为是利率市场化的最后准备工作。毫无疑问,存款保险制度在保护存款人的利益,提高社会公众对银行体系的信心,有效提高金融体系的稳定性,维持正常的金融秩序,促进银行业适度竞争,加强中央银行的监管力度,减轻中央银行的负担等方面有着积极的作用。但是,存款保险制度其自身由于信息的不对称而存在负效应,主要是其自身引发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问题。在存款保险制度即将出台之际,我们审慎考虑其存在的优点与不足,对我国金融体系的稳定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本文拟从信息经济学角度出发,通过具体模型的探讨,针对其负面性提出具体的应对措施。

一、存款保险制度的相关问题

20世纪30年代,美国为了挽救在经济危机的冲击下已濒临崩溃的银行体系,其国会在1933年通过《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案》,联邦存款保险公司(FDIC)作为一家为银行存款保险的政府机构于1933年成立并于1934年开始实行存款保险,以避免挤兑,保障银行体系的稳定,开启了世界上存款保险制度的先河和真正意义上的存款保险制度。存款保险制度实质是一种金融保障制度,是指由符合条件的各类存款性金融机构集中起来建立一个保险机构,各存款机构作为投保人按一定存款比例向其缴纳保险费,建立存款保险准备金,当投保机构发生经营危机或面临破产倒闭时,存款保险机构向其提供财务救助或直接向存款人支付部分或全部存款,从而保护存款人利益,维护银行信用,稳定金融秩序的一种制度。国际上通行的理论是把存款保险分为隐性存款保险和显性存款保险两种。隐性的存款保险制度多见于发展中国家或者国有银行占主导的银行体系中,指国家没有对存款保险做出制度安排,但在银行倒闭时,政府会采取某种形式保护存款人的利益,因而形成了公众对存款保护的预期。目前我国施行的就是这样一种制度。显性的存款保险制度是指国家以法律的形式对存款保险的要素机构设置以及有问题机构的处置等问题做出明确规定。由于隐形存款制度存在增加了国家财政负担,导致央行货币供应量超出预定目标,破坏了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等弊端,所以多数国家均建立显性存款保险制度。存款保险制度主要有以下两个特点:1、关系的有偿性和互助性。存款保险主体之间的关系,一方面是有偿的,即只有在投保银行按规定缴纳保险费后,才能得到保险人的资金援助,或倒闭时存款人才能得到赔偿;另一方面又是互助的。即存款保险是众多的投保银行互助共济实现的,如果只有少数银行投保,则保险基金规模小,难以承担银行破产时对存款人给予赔偿的责任。2、结果的损益性。存款保险是保险机构向存款人提供的一种经济保障,一旦投保银行倒闭,存款人要向保险人索赔,其结果可能与向该投保银行收取的保险费差距很大。因此,存款保险公司必须通过科学的精算法则较为准确地计算出合理的保障率,使得存款保险公司有能力担负存款赔付的责任。

二、存款保险制度的体制性缺陷

經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类在生产与交换中的行为与规律。无疑在生产和交换过程中,信息是一个无法回避的要素。信息的分布直接影响到经济个体、群体的行为。信息不对称泛指由于受缺乏传送途径、搜寻成本高和人为隐藏等客观因素制约,导致合约双方对信息的掌握存在着差异,其直接后果是导致了道德风险与逆向选择的发生。

(一)道德风险与逆向选择的定义

道德风险是指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形下,市场交易一方参与人不能观察另一方的行动或当观察(监督)成本太高时,一方行为的变化导致另一方的利益受到损害。理论上讲道德风险是从事经济活动的人在最大限度地增进自身效用时做出不利于他人的行动。它一般存在于下列情况:由于不确定性和不完全的、或者限制的合同使负有责任的经济行为者不能承担全部损失(或利益),因而他们不承受他们的行动的全部后果。同样地,也不享有行动的所有好处。逆向选择具体指市场交易的一方如果能够利用多于另一方的信息使自己受益而对方受损时,信息劣势的一方便难以顺利地做出买卖决策,于是价格便随之扭曲,并失去了平衡供求、促成交易的作用,进而导致市场效率的降低。简言之,逆向选择是指在买卖双方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差的商品必将把好的商品驱逐出市场。道德风险是指交易双方在交易协定签订后,其中一方利用多于一方的信息,有目的地损害另一方的利益而增加自己利益的行为。

(二)存款保险制度的体制性缺陷分析

(1)基于道德风险的分析

在我们从道德风险的角度分析时,应从不同的信息不对称主体出发:①从投保银行出发,建立对应的博弈模型。模型的假设如下:1、我们假定在金融市场上有n家商业银行,每家银行都遵从理性人假设;2、成本和收益假设。每家银行未投保之前的成本为0,投保之后的成本即向存款保险机构缴纳的保费和其他比如应对监管而发生的费用成本为C(每家银行的成本为Ci,i=1,2,3…n),当未投保时银行发生破产时的收益为0,当投保时发生破产时的获得的赔偿和由于偏好风险获得的收益超过正常偏好风险的收益为R(每家银行的收益为Ri,i=1,2,3…n),未投保之前每家银行发生破产的概率为Pi,i=1,2,3…n,投保之后每家银行发生破产的概率为Pj,j=1,2,3…n,显然Pj大于Pi。无疑,在正常情况下,商业银行为了追求更高的收益R,其在利益欲望驱动下,往往认为R为正利益(其实R更有可能为负利益),但是往往忽略随着收益增加,破产的风险也同时提高,但是,商业银行认为即使破产,存款保险机构也会挽救该银行,若这这个过程每个银行都如此认为,那么整个银行体系的系统性风险将大大增加,不利于金融市场的良性发展。②从存款人的角度出发,假设各商业银行破产风险为Pi,i=1,2,3...n,我们假设Pn>Pn-1>…>P1,在未投保之前,存款人高度理性,将选择破产概率较低的商业银行存款,但是在商业银行投保之后,不论存款人在那个银行存款,其最终均能获得本息,这样便弱化了存款人的风险意识。此时,柠檬市场形成,风险高低不同的银行在理论上获得的存款没有差别,这样在劣币驱逐良币的情况下,低风险的银行也将慢慢偏好高风险,增加整个银行的系统性风险。③从存款保险机构出发,由于在存款保险制度建立之后,其和其他监管部门一同对一行进行监督,但存款保险机构更加偏好对其风险的监控,这样在长期一些破产风险较高的银行可能在短期表现得合规,但从长期看,其隐藏了大量的风险。以上便是基于道德风险针对不同的信息不对称主体进行的分析。

(2)基于逆向选择的分析

一般而言,导致逆向选择问题的原因是信息不对称,在我国金融市场不完善的前提下,由于信息的传递机制尚不合理,信息传递的有效性大为削弱,致使存款保险机构无法真正获得银行真实的经营绩效和风险信息。从而在存款保险机构保费的收取过程中存在偏差,最终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此外,我国不合理的银行也市场结构失衡也是导致逆向选择的重要原因。众所周知,在我国金融市场上存在大量的影子银行,影子银行通常在金融监管不到或者监管不到位的领域广泛存在,影子银行的治理的有效途径就是让其接受监管,存款保险制度就是一个良好的监管途径,但是,影子银行比一般商业银行更加偏好风险,若按照统一标准收取保费,极易产生逆向选择问题。最后,存款保险制度的功能也是产生逆向选择问题原因之一。存款保险制度的存在就是为了维护金融稳定,但是银行业爆发危机的导火索就是信息不对称,但存款保险制度的存在并不能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反而会让银行产生惰性,并由此产生逆向选择问题。

三、存款保险制度体制性缺陷的解决措施

(一)道德风险的控制

防范道德风险的关键在于使道德风险的制造者承担制造道德风险的成本,存款保险制度的道德风险来自于信息不对成主体,因此控制道德风险应从风险的制造主体出发:

1.存款人。针对存款保险人在道德风险制造过程中的角色,其造成道德风险的根本原因是自己在存款投资中完全不承担风险,因此可以实行适度保险限额制度。对存款人存款金额的部分承担风险或者一定限额提供保护。

2.投保银行。首先应根据投保银行的风险程度提供保险,即按照风险调整保险费率。如果银行资产的风险程度大,支付的存款保险费更高,而资产风险程度小,则可支付较低的存款保险费。其次,次级债券制度。规定银行须保持一定数量的次级债券。由于次级债券受偿次序后于存款,且不受存款保险制度保护,其发行价格对银行风险状况高度敏感。如果银行风险状况较高,将增加其融资成本,而承担风险过度,则可能难于售出其次级债券,因而,银行是否能以合适的价格发行适当数量的次级债券,是市场参与者与监管机构的重要信号,给予银行以足够的市场约束。最后,资本充足率管制制度。即对银行施加更加严格的资本要求。更高的资本比率意味着银行股东承担的风险更大,削弱了银行道德风险的事前激励;资本充足率也减少了道德风险的事后成本,减轻低风險银行对高风险银行的补贴。但资本充足率要求虽能降低银行风险资产组合总量,但可能诱发银行增加投资在风险资产组合的比例。

3.协同监管制度。针对存款保险机构更加侧重对短期风险的监管特点,在存款保险制度建立后,应加强同银监会等监管结构的合作,增强协同监管的能力。

(二)逆向选择问题的解决措施

逆向选择问题的解决,应着力于其产生的原因,根据前文的分析,具体措施如下:

1.实行强制投保制度,加强监管。在我国银行体系中,国有银行占据主导地位,其自身的信用程度较好,中小银行在竞争过程中相对处于不利地位,信用能力较差,并且还要通过投保来增强自身信用能力。若中小银行的能力遭到削弱,对我国金融体系的稳定会造成影响。同时存款保险机构应加强同银监会等机构的协同监管,避免逆向选择问题的产生。

2.明确存款保险制度的功能定位。准确地定位存款保险制度的功能,对解决逆向选择问题尤为重要。存款保险制度的设计应具有特色,应遵循细致化、专业化的原则,注重存款保险制度的运行效率,避免其功能与其他金融监管机构,如央行、银监会等的监管职能重叠,更要避免监管资源的浪费和多头监管的制度缺陷。

3.采取差别存款保险费率。目前而言,由于我国银行体系中各银行相对的地位不同,若是采用单一的存款保险费率,不利于公平的金融市场的构建,同时也不利于差别监管,不利于从政策层面引导各银行加强分线管理。而差别存款保险费率,根据各银行相对的市场地位及风险水平确定保费,对于解决逆向选择问题更为有效。

四、结论

由于银行经营的产品就是货币,很容易造成高负债,银行的安全性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存款人对银行经营的信息。从短期而言,存款保险制度对提升存款人的信息,维护金融稳定有着明显的作用。但是在信息不对称条件下容易产生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问题。因此,在我国存款保险制度即将施行之际,我们更需用审慎的态度面对和在制度设计层面充分考虑该制度的不足之处,这样才能为利率市场化做好充分准备,确保金融体系的稳定。(作者单位:内蒙古农业大学)

参考文献:

[1] 存款保险制度意见征求稿;

[2] 邱兆祥,我国构建存款保险制度的逆向选择问题研究,教学与研究;

[3] 曾致远,存款保险的道德风险及其控制,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猜你喜欢

存款保险制度逆向选择道德风险
去哪儿网服务供应链道德风险约束机制模型
生命伦理视域下人类辅助生殖技术临床管理问题探析
存款保险制度对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挑战及对策
浅析互联网金融的模式、影响和风险对策
存款保险制度对我国居民投资结构的影响
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的大学生就业研究
博弈论视角下的建筑工程外包道德风险
医患诚信视野下的乡村医生道德风险研究
博弈理论下的旅游企业道德风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