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高校诚信教育的几点思考

2014-05-30王金英

信息周刊 2014年50期
关键词:诚信教育高校大学生

王金英

【摘 要】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处理社会人际关系的重要行为准则。但近年来,大学生诚信失范的现象日益凸显,甚至有向“诚信危机”衍变的趋势,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刻不容缓。本文着眼于任教的高职院校学生群体,通过对造成高职院校学生诚信失范的各类原因进行深入探讨和剖析,提出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具体措施和途径。

【关键词】 高校;大学生;诚信教育

一、当前高校学生诚信现状分析

1.学业和学术研究抄袭、舞弊现象普遍

考试作弊是高校非常突出的一个问题,也是高校学风建设的重要内容。就笔者所在的学校来说,每次考试都会有人因考试作弊而通报批评,但作弊现象还是屡禁不止,作弊手段更是花样百出,甚至在全国性的职业资格证书考试、四六级考试时出现“枪手”代考甚至盗取试卷、购买试卷等恶性事件。

大学生学业、学术抄袭造假还有别于中小学生,中小学生的作业抄袭基本上是在相互之间进行,而高职院校的学生完成作业基本上都依靠电脑,甚至,直接将毕业论文从网络下载下来,换个自己的署名,原文一字不改,直接上交。因此,老师在批改学生作业时,经常看到作业雷同、论文雷同的现象也就不足为怪了。

2.恶意欠费现象严重

笔者在自己所在学校做了一个调查,该校管理系共756名学生,2014年秋季欠费人数127人,欠费率达17%;而外语系共有学生728人,欠费人数288人,欠费率高达39%。整个学校总欠费金额为733715元。在经过一番实际调查后,笔者发现许多学生欠费并不是家庭经济困难而无法缴纳各种应交款项,事实上早在开学之初,父母就把学费和生活费一并打到这部分学生的银行卡上,但他们到校后往往不是及时缴纳学费,而是用于购买服饰、手机、笔记本电脑、化妆品等消费品,供自己吃喝玩乐,讲究排场攀比,“窟窿越花越大”,最后只有恶意欠费一条路可走。

3.在求职就业过程中弄虚作假

一是毕业生求职简历造假。每年毕业季动辄数百万级的求职人数,为了能在“万人争一”的就业竞争中拔得头筹,很多学生不惜篡改在校学习成绩、捏造实习实践经历、伪造等级荣誉证书等,以至于在各大招聘会上,人人都是班干部,人人都是优秀毕业生,人人都是英语过六级。

二是面试过程不诚信。有的同学为了能顺利通过面试,往往刻意夸大捏造自己的各项素质、技能,一到动手实操环节,往往就露出马脚;也有的同学明知道自己的身高、学历等要素不符合用人单位要求,就找自己的同学代替其去面试,待到签约上岗时,用人单位才发现遇到“李鬼”。

三是随意毁约现象严重。有的同学为了提高“中奖率”,“海发”求职信,一遇到用人单位就立刻签订就业合同,甚至同时和两家以上的用人单位签约,每家都先上一两天班,挑选好中意的一家,一个电话就和已签约单位毁约,导致用人单位耽误正常的员工招聘计划和实际工作。造成了用人单位和毕业生群体之间的强烈的信任危机,加剧了“就业荒”。

二、高校学生诚信失范原因

大学生诚信的缺失,是多种内、外因素综合角力造成的,不能单纯的割裂社会、家庭、学校和学生个体之间的千丝万缕的联系,片面的去苛责某一个群体必须为这样的诚信缺失负总责,更不能单方面的一味要求学生个体提高道德水平就万事大吉,必须要全面的、整体的、联系的分析学生诚信失范的具体原因。

1.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

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各种社会现象的涌现和盛行,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年轻的大学生们,例如经济领域的假冒伪劣、虚假广告、坑蒙拐骗、走私骗汇等现象;政治领域的政府职能的错位和缺失带来的“政府信用危机”,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难究或违法不究等现象;思想文化领域的唯利是图、尔虞我诈、享乐拜金等现象,这些负面的社会信息,从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落,都在潜移默化的影响、侵蚀和冲击着大学生们的思想道德、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成长与发展。

2.家庭教育因素的影响

家庭教育的成功与否,往往决定着一个人一生的发展成就和高度。中国的大多数家庭往往特别重视“技能教育”,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成才”,对思想道德品质的养成通常是不重视甚至是忽视的。许多家长只重视学习成绩,忽视了对子女的道德品质教育,对于子女的不道德行为,不但没有及时制止,甚至在某些方面还起了教唆的作用。例如,每一次的高考“舞弊”事件背后,都可以看到家长的“出钱、出力、出谋划策”的身影。这些都是影响学生诚信品质形成的不利因素。

3.学校监管因素的影响

当下,大多数高校一方面仍存在普遍的“重智轻德”现象,只要学生学业成绩过得去,能顺利毕业拿到学位证书,能成功签订就业协议,拉高学校的毕业生就业率,德育教育走走过场,完成教学计划即可,给学生造成了只要学习成绩好,評奖评优评先进,都是轻松到手的误解;另一方面,也有的院校以政治教育“掺和”道德教育,一味强调政治上的忠诚,忽视了基本道德素质的培养,片面的强化理论灌输,忽视了因材施教和实践教学,不能适应新时期客观实际的发展,缺少对学生个体的关注,必然弱化学生诚信品质的养成;第三,教师素质的高低不齐,辅导员制度的流于形式,校规校纪的执行不严,都从一定程度上冲击了院校的诚信教育力度,给学校的日常管理和思想教育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4.学生自身因素的影响

大学生本身是一个思想发育不成熟,心性未定型的群体。不仅缺乏必要的社会实践经验和辨别是非黑白的“完全能力”,更缺乏对诚信品质为“立身之本”这一内涵的深刻理解和把握,面对各种社会思潮和负面腐朽信息的侵蚀,自然而然的就随波逐流,顺着“轻松、享乐、捷径”的方向靠拢。加之激烈的社会竞争压力,对学历、学术等“硬件”的高标准要求,进一步挤压了“诚信品质”等隐性“软件”的生存空间,诱使大学生采取多种不诚信手段获取“硬件”,以备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立足,至于诚信这种与就业无关紧要的“软件”,早就抛诸脑后,置之不理了。

三、加强高校诚信教育的途径

诚信是大学生必备的人格要素之一,是大学生实现自我完善发展的内在要求[1]。我们不能消极的等待社会诚信大环境的好转来影响大学生的人格发展和健全,而应积极地、主动地借鉴国内外先进的诚信教育经验和理念,从我国实际出发,发动社会、家庭、学校等多方力量,探索和构建新时期大学生诚信教育的新途径和新体系。

1.重塑社会诚信文化氛围

社会作为一个大环境,对于承担诚信道德建设有不可推卸的责任[2]。全社会各界力量应该携起手来共同弘扬诚信文化,重塑美好诚信风气。

一是完善政府职能建设,转变政府信用形象。政府对一切社会行为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力,由政府职能错位、缺失引发的“政府信用危机”,对各界社会群体特别是青少年学生群体产生了相当恶劣的不良示范作用。因此,加强政府信用建设,转变政府信用形象,打造正面、积极、讲信用的各级政府,对开展社会诚信教育,弘扬社会诚信文化,具有不可或缺的积极示范作用和无以伦比的说服力。

二是抵制不诚信文化行为,积极营造诚信文化氛围。当前社会诚信文化缺失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不诚信文化行为甚嚣尘上,而诚信文化行为日渐式微。比如,屡屡爆出的行人好心扶起跌倒老人反被讹的新闻,做好事的路人本应受到表彰表扬,却反被跌倒老人讹诈撞人,这样“颠倒黑白”的不诚信行为,给弘扬社会正气,营造社会诚信文化氛围,带来了极大的损害。因此,只有全社会行动起来,倡导和弘扬正面的社会诚信文化,并对诚信者给予精神和物质上的双重奖励,形成一个人人诚信的社会大环境。

三是倡导家庭诚信教育,树立家庭诚信榜样。一般来说影响诚信品质养成的主要因素有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个方面。家庭教育又是其中影响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因此,家庭要做好诚信榜样的示范作用。父母是孩子的第一老师,榜样是诚信教育的示范载体,从日常生活中的点滴小事做起,为子女树立一个重诺守信的正面榜样,这样,子女的诚信品质培养才能收到实效。

2.加强诚信校园环境建设

一是以诚信治校为依托,倡导诚信教学行为。学校要树立诚信立校、诚信治校的理念,学校的诚信形象,直接影响着学生诚信教育的实效效果。学校一方面要加强管理,杜绝不诚信的教育教学行为,将诚信治校贯穿于实际教学的全过程;另一方面,校方要转变“重智轻德”的教育思想,要结合学校实际,加强学术道德和思想道德建设,加大对学术腐败的打击力度,塑造风清气正的学术氛围,从学校管理、学生教学生活等方方面面,贯彻诚信教育理念,以诚信校园形象来影响学生,教育学生,促进学生。

二是以师德建设为表率,营造诚信校园氛围。“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的本职工作除了传授科学文化知识,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美好道德情操。教师重诺守信,以身立教,自然能做到表率作用,达到言传和身教的和谐统一。因此,加强诚信校园建设必须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制定和完善师德师风建设考核制度,将师德师风建设列入教师年度考评计划中。

三是以实践教学为抓手,创新诚信教学模式。诚信教育必须贯穿实际教学的始终,转变过去空洞、说教的教学模式,增强教学内容的多样性、前瞻性和实用性。在教学内容上,既要继承中国传统诚信文化的精髓,又要借鉴西方法理诚信的优秀成分,并结合时代特征,推出学生喜闻乐见的诚信教学内容,使诚信教育更贴近生活实际;在教学手段上,要积极引入案例教学、社会道德热点讨论、角色扮演等多种教学方法,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诚信教育的认知程度;在教学效果上,要注重发挥学生参与教学的主体性,引导学生全程参与教学实施的全过程,形成师生平等对话,相互讨论交流学习的教学机制;在实践活动上,要精心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诚信教育活动,以活动引导学生反思不诚信行为,自觉抵制不诚信行为。全方位的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诚信价值观。

3.健全诚信培养长效机制

一是建立统一诚信档案。自学生入学起,就和入学档案一起建立专门的诚信档案,在随后的学习过程中,每学期对学生的诚信档案进行更新,内容包括:身份证明、家庭户籍、考试行为规范(有无抄袭作弊)、日常生活规范(有无恶意欠费)、学习成绩和处分等。将学生的诚信记录与评优评先、入党、毕业推荐等各项事关学生切身利益的事项挂钩,从硬环境上“逼迫”学生自觉践行诚信道德。

二是健全诚信奖惩机制。一方面开展正面典型宣传,评选每学期校园年度诚信人物,在广播、校刊校报上宣传诚信人物的先进事迹,树立先进榜样;另一方面要建立健全诚信行为奖惩机制,比如在校规校纪里,明确诚信奖惩条款,对诚信先进人物给予物质和精神上的双重奖励,通过正反两面的正确引导,促进学生良好诚信品质的养成。

三是完善诚信监督机制。学校应拓宽诚信监督渠道,一方面可以建立健全公示制度、舉报奖励制度和申请听证制度[3],公开公正的处理诚信事件;另一方面设立学生诚信信箱和诚信投诉站,安排学生会等学生社团机构负责调查处理学生反映的诚信情况,按照相关的校纪校规处理,以学生管理学生,提高诚信管理的真实性和可靠性,确保学生诚信档案的有效公正,赢得学生群体乃至社会各阶层对高校诚信教育的公信力。

社会转型时期,做好学生诚信教育有着诸多复杂不利的内外环境制约,既是摆在高校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严峻课题,也是社会各界群体的共同呼声和期望,这是一个长期的系统的工程,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参与实施。作为学生诚信教育实施主体的高等院校更应当仁不让的根据当前诚信教育的现状,积极探索有效的教育措施,创新教育教学方法,为高校诚信教育的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3]张兵.关于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的思考.网络地址:http://www.docin.com/p-366874913.html

[2]杨蓓.浅谈新时期大学生的诚信教育.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

猜你喜欢

诚信教育高校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浅谈化学教学中德育思想的渗透
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诚信教育中的困境
浅谈高职大学生考试诚信的养成教育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