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立足学生实际 规范行为习惯 夯实班级管理

2014-05-30曹三燕

学周刊 2014年5期
关键词:自我教育行为习惯

摘要:高度重视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言行,挖掘学科的德育因素教育学生,让学生在公共场合中有意识地自觉地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班主任就必须以学生实际突破为重点,以环境文化育人为核心,以自我教育为重点。

关键词:职校特点 行为习惯 环境文化 自我教育

班级是学生学习生活有组织、相对稳定的地方。学生的行为习惯的好坏直接影响班风和校风,影响学校的生存和发展。根据职业技术教育的特点,结合职业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成,班主任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以环境文化为核心

科学健康,与时俱进的优秀校园文化,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思想观念、成才追求、道德规范和价值取向。充分发挥校园环境文化的熏陶作用是提高育人质量的重要保证。为营造高品味的师生成长环境。首先,班主任应该围绕“净化、绿化、美化、人文化”,在班级精细化管理上做文章,打造“人文班级、书香班级、绿色班级、多彩班级”,这样才能达到“与无声处育人,在氛围中熏陶”的效果。其次,班主任要注重环境熏陶,增强育人功能。充分利用醒目的标语,校园文化长廊,阳光提示标语牌,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以调动学生的思维和情感,起到怡情励志的作用,形成自己管理独特的班级风景线。利用名人画像,名人名言,人文警示语,学生自己书画等让每一堵墙会说话,每一个细节都富有生命力。全方位的布置,无不体现出对受教育者的启发、引导和熏陶,挖掘学生的潜能,贴近学生的心灵。再次,凝聚校园精神,凸显文化内涵。积极加强软文化建设,从三风校训、校歌校徽建设着手,凸显与时俱进的办学理念和办学思想,形成班级精神,增强学生的民族情感。这些理念为学生健康的行为习惯的养成能起到关键的作用。最后,提升品位求特色,营造班级书香文化。班主任应该每周设立读书日,开展三读四落实,早读午读晚读,落实内容,落实检查,落实考核,努力构建学习化、人文化、书卷气的班级生态,用高品位的文化影响和引领学生的思想、情感、行为。要求学生每期读一篇名著,写一篇读书笔记,组织阅读知识演讲比赛,读书征文活动,通过活动让学生共享读书成果,实现同伴联动,营造浓厚的书香氛围。激发学生爱国、爱家、爱学校的情怀,使学生充分享受书香的浸润,领略传统文化的魅力,自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以自我教育为重点

叶圣陶说过教育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职业学校的学生处于身心发展的动态变化时期,具有较大的可塑性。这个阶段是养成良好习惯的最佳时期,思想决定行为,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命运。培根说过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习惯不是一天就养成的,它是通过后天积累,慢慢地形成的,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需要恒心和毅力。班主任要结合学生实际制定相关制度,制定系统性的可行的计划,设计具体活动,通过具体实践逐步形成。

首先,制定具体目标,明确行为要求。学校常规教育,如军训、行为规范、学校管理条例、评比办法、星级条件等,同时制定班级目标、宿舍目标和个人目标,各学科的近期目标,德育课上要求的阶段性奋斗目标,告诉学生实现的条件和要求,明确行动细节,这样才能达到做有标准,学有样子,行有章程,为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奠定基础。

其次,养成好的行为习惯要通过学生自我磨炼,自我约束,自我教育,自我完善以及同学们的监督。班主任要充分发扬民主,让他们自己制定班级制度,人人参与管理,把班级各项事务细化到每一个人,做到事事有人干,人人有事干的无盲点管理。对于那些缺少恒心,出现反复的学生要求他们及时反省,利用班会进行讨论,与他人进行对比,发现自己不足,使学生懂得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来源于自我控制,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和自我教育能力,加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再次,家校配合,创造良好的行为的养成环境。由于学生对父母的依赖性比较强,班主任要及时教育学生要独立地生活;要找家长谈心,通过开家长会、电话交流、短信平台、家访沟通等方式帮助家长转变观念。家校配合,让学生在具体实践中去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最后,在集体活动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如青年志愿服务、爱心捐助、专题教育、模拟法庭、参观劳教所、学雷锋等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学生认识到集体的力量和温暖,体现社会主义道德观,培養学生的爱心和感恩心,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加强自身修养,才能养成良好的习惯。

三、以法制育人为根本

邓小平同志指出:“法制观念与人们的文化素质有关。”加强法制重要的是要进行教育,根本问题是教育人,法制教育要从学前开始,要对学生进行终身教育,而且时刻也不能放松。青少年知法、守法的状况如何,对国家发展关系极大。青年学生只有学习法律知识,接受法制教育,树立法制观念,才能进一步把自己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人。如果忽视了或离开了对学生的法制教育,我们的学生就会迷失方向。在法制学校的基础上,不断巩固“警校共建”“检校共建”的成果;组织学生听法制报告会,通过活生生的青少年违法犯罪案例让学生谈谈自己的心得体会;组织心理学教师定期为学生做心理咨询,为他们排忧解难;定期组织班级学生学习《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组织全班学生进行“崇尚科学,反对邪教”“热爱生活,珍惜生命”等演讲活动。加强学生生命化道德教育,让学生通过各种教育活动保持对生命的敬畏和善意,精心呵护生命,将珍爱他人和自己的生命教育与修养相结合,让学生感悟亲情,培养学生感激、体验、敬畏和享受生命的品质。学校要通过一系列的法制教育,使学生认识到守法是社会秩序稳定的重要条件;时刻以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为重,事事以身作则,处处为人表率;积极勇敢地利用法律来保护自己的切身利益,同各种违法犯罪现象作斗争。

作者简介:

曹三燕(1971- )男,汉族,大学本科,中学高级教师,研究德育专业。

(责编 张敬亚)

猜你喜欢

自我教育行为习惯
良好的行为习惯要从幼儿抓起
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重要性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探讨
体育课中留守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多动症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策略
自我教育视阈中大学生责任感培育探究
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大学生自我教育研究
基于创新人才培养的大学生自我教育目标设定研究
自我教育活动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途径
中职学生良好习惯的自我教育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