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暖的泥火盆
2014-05-30半塘月
半塘月
凛冽的寒风吹起,坐在空调暖房的我们,不由得忆起虽贫乏寒冷但又温暖温馨的童年生活来。
那时,天气似乎比现在冷得多,乡间小道上,常见路面被冻裂开来,裂纹纵横交错,犹如破旧的蜘蛛网,冻得鼻头红红、脸儿青青的我们,在河里的冰面上,疯玩够了后,如一群小老鼠般,匆忙地钻进挂着草帘、温暖异常的土屋内。
其时,屋子里的中央,放着的泥火盆里,炭火红红,像成块成块晶莹透亮的玛瑙、宝石,散發出的暖气,扑在脸上,暖烘烘;火盆边围着一圈烤火的乡亲,咯咯拉拉的东家长、西家短,谈天说地,整个屋内气氛热烈,犹如春天。
这泥火盆是旧时农村所特有的东西。家境殷实的,多买一个铁盆,当作火盆,可是那时候,整个农村,又有多少富裕的农户呢?所以,多数用的就是泥火盆。
爷爷有一手做泥火盆的好手艺,整个过程,大约得半小时。他先从南坡地里,挑来韧性较好的黄胶泥土,用清水拌成糊状,再往里面添加一些麦秸杆,做泥巴的“筋骨”,用镢头砸匀,在地上反复摔打,成了一个大泥团,就可以使用了。心细的爷爷,平时会捡拾一些漏水破烂的土瓦盆放到家里,用作泥火盆的胚子,做时,用双手挖捧起刚和好的泥,往准备好的破土瓦盆上甩,他不停地用力把泥巴甩在破瓷盆上,看厚度差不多了,就伸手在水盆里,捧一捧清水,沥在已显雏形的火盆坯子上,就着那清水,把泥盆的里外面,用手抹得溜光、水滑。爷爷干活儿很认真,容不得有一丝纰漏出现,泥火盆的里外两面,光滑得须得如镜子般,各个部位厚薄一致,成正圆形,不歪不斜,线条圆润,整体看来舒服协调,才住手,看起来简直是做一件精致的工艺品。
我家的泥火盆,曾经温暖了我的整个童年。那盛着炽热炭火的小盆,盆沿边上,被爷爷匠心独运地用小木棒,画上了小鱼、小鸟,那些小动物,个个栩栩如生,仿佛“嘘”一声,就会被吓飞、吓跑。年迈的爷爷,有时候,就把盛有高粱烧的小瓷壶,用牛皮纸塞住口儿,再用铁铲在火盆里扒开一个小坑,放进小瓷壶,埋住,一会儿,酒香就溢满了整个小屋。爷爷惬意地拿出来,就着嘴,抿几口后,脸儿就被烧酒醺得红彤彤的了,等到兴致高了,就大声给我们讲《穆桂英挂帅》《封神演义》等古书里的故事,乡音方言,声情并茂,听起来,贴心近肺,大大激发了我的美好想象。有时,奶奶也会把花生、土豆埋到快要燃尽的热灰里,半个时辰,就可以吃,现在似乎感觉,任何美味佳肴,都赶不上儿时火盆里的熟花生、土豆那美好的味道。
现在,农村的泥火盆,已属“明日黄花”,风光不在,以前家家使用的泥火盆,早已不见踪影,被空调、暖气炉取而代之,曾经为乡亲做泥火盆的爷爷,不免有些落寞,我打着手势,询问耳聋的爷爷,以前我们家曾经使用过的火盆,还找得到吗?一向耳聋的爷爷,竟意外地听明白了,他摆摆手,眼里流露出怀念的神色,什么话都没说,转身走了。
(编辑 月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