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现实中的真实

2014-05-30胡洋

2014年51期
关键词:表现方式现实主义乡土

胡洋

摘 要:简要概述法国19世纪中期的现实主义绘画与中国20世纪80年代的乡土和“生活流”绘画。结合具体的艺术个例及现象分析二者在艺术理念及表现形式方面存在的区别与联系。总结中西绘画之间存在的紧密联系。

关键词:现实主义;乡土;生活流;表现方式;理念

一、概述

现实主义绘画诞生于十九世纪三十年代的法国,是继新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以后产生的艺术流派。现实主义的艺术家主张“就画身边的生活”,主动将目光投向现实的生活,以写实的表现技法描绘身边平凡的人和事。但是现实主义又区别于写实主义,“写实”在绘画领域里面的意思往往是画面与所描绘的客体达到“形似”,而“现实主义”则主要是指一种态度,是一种不回避现实、求真的态度,用这样的态度去真实地反映生活。

早在十八世纪出现的启蒙思想,主张“民主、自由”,宣扬科学精神,倡导人类在大自然中自由的发展,倡导那些新发现的遥远地区的自然的生活方式,“返回自然”成为他们推崇的口号。所以,在一次次激烈的革命运动中,在启蒙思想推翻君主专制,粉碎人们被禁锢的思想后,人民为了追求民主和自由的理想时,现实主义美术那种描绘自然风景和乡间农民生活的绘画就出现了。法国现实主义初期的代表主要有风景画诗人柯罗、卢梭等;后来有米勒、库尔贝、杜米埃等。

中国的“乡土绘画”产生于后文革美术发展的整体格局中,并与“伤痕美术”一起成为当时最主要的两个艺术潮流。虽然处于同一个时期,它们之间存有很大区别,伤痕美术具有“很强烈的政治针对性和历史具体性”。①而“乡土绘画”和“生活流”绘画是一批艺术家将自己投身到遥远的山乡,转向一种对原始纯朴生活的表现,是一种与伤痕美术截然不同的艺术样式。在美术史评论家的眼中,这种尝试在某种程度上是精神和情感的回归。八十年代初期出现了以罗中立和陈丹青等艺术家所代表的“乡土绘画”和“生活流绘画”艺术。

二、两者在艺术理念上的相似之处

法国现实主义绘画作品显露出画家秉持回避政治、回避社会的艺术理念,中国的乡土绘画和生活流绘画的艺术理念与之存有一定的相似之处。

法国十九世纪以前的绘画是表现和追求理想美、崇高美的写实主义绘画体系。到了现实主义艺术家这里,他们开始讨厌那种僵化的规定,讨厌那种远离人性本真的艺术,他们开始关注平凡事物的内在价值,他们的这种描述眼前见到的平凡生活的态度就是一种对政治和社会的回避。库尔贝曾说:“绘画艺术只能由那些(对艺术家而言)可见、可触的物象的再现构成。”“我要如实地表现我所生活的时代的风俗、思想和面貌。”②所以,巴比松画派笔下那些质朴的没有经过修饰的自然风景,米勒画面里面那些埋头做活、默默无闻忍受着贫穷农民,杜米埃画面里面那些下等人坐的火车车厢便出现在画面上。

在中国,70年代的中国艺术创作的主题仍是围绕着艺术为政治服务。如同法国的现实主义艺术家一样,代表“乡土绘画”和“生活流”的艺术家也回避了由政治给艺术强加的限制,去寻找新的艺术表现形式。

罗中立在《故乡组画》中回避了与政治的关联,作品既不批判什么,也不歌颂什么,既不为什么而愤怒,也不为什么而感觉幸福,它表现的仅仅是乡村的生活和田园风光,引发不了任何政治意味的联想。陈丹青是“生活流”艺术的重要代表画家。在他创作《西藏组画》之前,中国绘画界有一种关于“创作”和“习作”区分的说法。由于50年代苏联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对艺术教学和思想的影响,“创作”在当时被认为是艺术家用一种“典型”的情节、细节和人物表现一种思想、表达一种情感。③而陈丹青的《西藏组画》,在别人看来,那只能算“习作”,因为画中的人物并没有要表达某种主题思想,而只是对少数民族普通的生活场景的描绘。然而,这恰好是艺术家企图避免政治性主题的干预,仅仅表现藏族人民的“真实”生活。

三、两者在绘画表现形式上的联系与区别

通过对代表画家及作品的比较,会发现法国现实主义绘画对中国“乡土绘画”及“生活流绘画”在表现形式上的影响,但是两者在绘画表现形式上所存在的区别也是清晰可见的。

1978年3月,中国美术馆举办了一次“法国19世纪农村风景画展览”,展出了法国19世纪的现实主义油画,给没有看见过西方原作的中国艺术家带来了强烈的震撼。法国现实主义绘画给中国艺术家的启示在于要勇敢的打破前期的艺术主张的限制,探索新的艺术表现方式。

米勒的作品樸素简练,丝毫不加修饰地描写农民,他认为,勤劳踏实的农民形象本身就是美的,而“决不做把农民的模样加以美化的蠢事”。杜米埃的油画《三等车厢》,描绘了火车在行进过程中车厢里的景象,拥挤、肮脏的车厢里衣衫褴褛的人群,疲倦与无奈写满他们的脸庞。画家用了粗犷流畅的线条、大块面简洁的色彩刻画了生动的人物性格。比较前两者的绘画,库尔贝的油画则显现得更加写实。如《石工》,虽然画幅巨大,但是表现手法却十分简朴,不加修饰。

罗中立在表现乡土绘画时所采用的表现手法是克洛斯的超级写实主义,将人物进行深入细致的刻画。《故乡组画》中的《春蚕》,刻画了一位已经满头银丝的农妇正在喂蚕。她布满皱纹的手,是岁月给勤劳的人民留下的痕迹。通过这样的画面,我们感受到得是一种超越真实的真实。陈丹青的《西藏组画》,最突出的特点就是他在绘画的过程中强调了布面油画语言本身的特性。画面色彩团块厚重,雄浑有力,用笔稳健。陈丹青曾说自己偏爱柯罗和米勒的画,从他的画中,我们或多或少的可以看见这种影响。

四.总结

无论是法国现实主义绘画,还是中国的乡土绘画及生活流绘画,他们对现实生活所作的探究是真诚而坦然的。尽管两者在很多方面存在区别,然而他们所秉持的面向生活、面向现实的艺术理念是一致的,他们给后期的绘画艺术带来的影响是深远的。(作者单位:贵州商业高等专科学校)

注解:

① P49《全球化与中国图像——新时期中国油画本土化思潮》彭肜 著.四川美术出版社

② P8、P18《平凡无奇的艺术革命——十九世纪欧洲现实主义美术研究》孙乃树 著.上海文化出版社

③ P640《20世纪中国艺术史》吕澎 著.北京大学出版社

参考文献:

[1] 《全球化与中国图像——新时期中国油画本土化思潮》彭肜 著.四川美术出版社

[2] 《平凡无奇的艺术革命——十九世纪欧洲现实主义美术研究》孙乃树 著.上海文化出版社

[3] 《20世纪中国艺术史》吕澎 著.北京大学出版社

[4] 《中西美术比较》孔新苗 张萍 著.山东画报出版社

猜你喜欢

表现方式现实主义乡土
自然科学与“现代现实主义”——19世纪现实主义再阐释
乡土人才选好更要用好
乡土中国
新法律现实主义
论美国动画电影中的非主流创作
《大圣归来》东方美学的表达维度
油画中的轮廓线对印象主义绘画的影响
简论《杨思温燕山逢故人》乱离之感的表现方式
芬芳乡土行
读《乡土中国》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