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运用“情感教育”
2014-05-30彭建随
彭建随
摘要:新时代的高中语文教学,不仅仅是简单的知识传授,更要注重加強与学生的情感沟通,让学生能够“亲其师而信其道”。传统教学中,教师的任务就是教学。但是在新课程标准下,我们教师不仅要教学,还要注重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这就需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运用情感教育。本文是笔者在教学工作中运用情感教育的一些经验,希望能够得到同仁的认可。
关键词:语文教学 情感教育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得到了越来越多的使用。情感教育已经成为了语文教学的灵魂,在语文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语文课本中也蕴含着丰富的情感素材,可以供我们教师使用。在语文教学中使用情感教育不仅可以有效地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心理距离,而且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更轻松、更高效地参与到语文学习中来。笔者在实际教学中主要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实施的。
一、引导学生在阅读中获得情感体验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部分,也是学生体验教学内容中蕴含的情感的重要手段。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通过阅读体验课文中蕴含的情感,从而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高中阶段的语文课文都是文质兼美、形神俱佳的,且集思想性和艺术性于一体。文章中不仅体现着作者的写作能力,更蕴含着作者的情感。如果我们仅仅是从文字的角度讲解课文,那么学生学习起来总是会感觉索然无味。这样不仅会影响到我们的教学质量,还会降低学生对语文的兴趣,甚至会使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厌倦心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一定要注重运用情感教育的方式开展教学。让学生进行阅读,体验文章中蕴含的情感,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以及对文章的理解能力;另一方面,这种轻松的教学方式,还会拉近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使学生能够敞开心扉,放松心态地投入到学习中去。我们还可以采用教师领读的方式,与学生一起感受文章。高中课文中有些内容都是音韵和谐,朗朗上口的。教师在领读时就可以通过语调、神态等身体语言示范给学生,就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体验文章中的情感美。教师这种带着情感的朗读也会影响到学生,可使学生带着情感去读。这样的教学过程不仅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更锻炼了学生的想象能力。这样的教学才是符合学生终身发展的教学。
当然,语文阅读教学不能仅停留在课文上。所以,我们教师要引导学生加强课外阅读。比如,我们可以让学生阅读课外读本,或者是他们喜欢的小说等。通过大量的阅读,学生能够培养自己的情感体验。这样,一方面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思想,另一方面也为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善于发现学生的情感表现,有效利用情感开展教学
语言作为思维的物质外壳,对传达感情起着重要的作用。人们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离不开语言。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为语言文字及文章。这表明语文教学离不开包括书面语与口语的语言。一般情况下,语言除精练、生动、准确、幽默之外,还具备一定的情感因素。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当善于观察、理解、感受学生的情感反应,从而做出正确的判断与调整。学生最善于理解教师话中的含义,且在情感及其他方面做出反应,从而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教师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动作、每一次微笑都会对学生起到这样或那样的影响。善于亲近学生、言辞幽默、热情、知识渊博、会教的教师才能得到学生的信赖与爱戴,才能像磁铁般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继而在教学中能够取得显著的效果。我们所熟悉的魏书生老师就是这样的教师。他的教学语言幽默、深刻、激昂,极具感化力。因此,学生都愿意听他授课,且将其当成是一种高级享受。不仅如此,学生可在不知不觉学习知识,陶冶人格,增强信念。反之,若教师的语言冷淡、平庸、含糊,甚至带有刻薄、讽刺的意味,那么学生就不会喜欢这样的语文课,课堂教学也只能以失败而告终。这是因为,学生得不到情感上的认可与喜好,就会对课堂教学失去兴趣,学习动机荡然无存,只是应付、打瞌睡、想入非非,所以教学效果也就无从谈起。优秀的教师必须要具备扎实的专业基本功。而且,成功的教师更要努力培养自身的素养。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不仅要在人格、道德、涵养方面比学生优越,而且处处要为人师表,感化学生,起模范作用。高尚的人格素养其自身就是一种魅力,育人者须先修自身。
三、加强与学生的情感沟通
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的教学要注重以人为本,教学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因此,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交流成为每一位教师都必须做的事。而在沟通交流中体现出的尊重学生,理解学生正是情感教育的运用。只要我们用心交流,每一位学生都会敞开心扉,从而就能实现与学生的真心交谈。学生不希望看到高高在上的教师,不喜欢教师的高谈阔论,更不喜欢教师的专横跋扈。因此,我们要做的就是放平心态,把学生当成朋友,在交谈中充满理解、宽容和关怀。无论是在课上还是在课下,只要我们能够平心静气地与学生沟通交流,那么就一定能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从而不仅使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更能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这也是我们语文教学中重要的一部分。
四、多角度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
我们要努力研究多种多样的教学形式,备课时多做准备以便于在教学过程中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更适合学生的教学方式,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得到情感体验。例如,我们可以利用画画的形式展现课文内容,利用音乐作为背景引导学生更好地体验教学内容,利用影像资料让学生了解文章的前因后果,利用学生演出的形式让学生亲身感受作者写作的真情实景。这些教学形式,一方面是为了让学生有更好的情感体验,另一方面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更好地参与到学习中来。当然,无论哪种教学形式,都要注重情感教育这条线,不要让教学成为学生的娱乐,而要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成。教师如果发现教学效果不佳,要及时更换教学方式。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充分体现主导作用。当然,除了教学形式,我们还要注重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并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情感。
总之,在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下,在新时代对人才的要求下,我们教师一定要改变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模式,不仅要做学生知识的引导者,还要做学生心理的辅导者。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不仅要充分利用情感教育,提高语文教学效率,还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列宁说过:“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这句话体现了情感的真谛。情感的沟通可以拉近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可使教师更好地组织教学,同时可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好地感受到教师的情感,从而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情感教育已经成为了我们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内容,我们每一名语文教师都要努力研究适合自己的情感教育方式,并在做好知识传授的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使学生能够全面发展,从而为我们的社会,我们的国家培养更好的人才。
(责编 张翼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