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职学校民族声乐教学的思考
2014-05-30林艳杰
林艳杰
摘要:声乐教学在中职学校的音乐教学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长期以来,中等艺术学校的声乐教学一直存在着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较为单调,课程设置不够完善,声乐教学模式较为单一、刻板,一些教学方法对学生的自身特点有所忽视,没能坚持因材施教,对我国民族音乐表现方式和审美特质重视不够等问题,这些都阻碍了声乐教学的发展和提高。因此,中职声乐教学模式要改革、要创新,要培养学前教育学生综合艺术表演能力、实践能力及职业技能,从而促进中职学校声乐教学的快速发展。
关键词:中职学校 声乐课 教学思考 改革探究
当前中等职业教育中声乐教学在音乐教学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声乐教学是培养学生具有唱歌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通过歌曲的艺术形象感染和教育学生,是以音乐的美感来陶冶学生的情操,进而使学生逐步形成健康的音乐审美观念和必要的音乐审美能力。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民族声乐在中职学校的音乐教学中也受到了相当的重视。但众所周知,中职学校的学生文化基础薄弱,理论理解能力不强,学习兴趣不浓,再加上学生对声乐方面没有基础,对声乐学习的认识不足,久而久之,学生逐渐由不重视声乐学习到不愿意学习,导致学生厌学,教师厌教。因此,中职学校的声乐教学必须进行行之有效的改革,也就是要创新中职声乐的教学模式,更新声乐教学观念、通过拓宽音乐专业知识途径、调整教学内容和课程结构,促使音乐课程多元化,构建符合新课程标准要求的中职学校声乐教学体系,让中职学校的声乐教学能够得到正常发展。
一、注重学生个性特点,构建多元化的中职学校声乐授课体系
多元化学生教学体系是在音乐教学中根据培养目标、课程性质、教学目标和要求以及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反映在学生学习音乐时要求的多元化。在新课程教学改革的新形势下,中职声乐教育不仅要注重发声技艺与技巧的训练,更应针对目前中职学生的特点,注重培养其综合素质,尤其是文化素养。中职类声乐教学必须突出“职业性”特色,要遵循学生身心成长的自然规律和实际情况,通过构建中职学校多元化的声乐教学体系来激发学生学习声乐的兴趣。我们不能继续沿袭专职音乐学校的教学模式,要结合本校声乐课程的专业定位和开设形式,把声乐基础理论课和声乐艺术实践表演课融合,做到多头并进,从而探索相应的、合理的改革措施。
二、提高教师自身综合素质,传承中职声乐教材的开发
随着中职声乐教学的改革发展,这对我们声乐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同时也给声乐教学带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提高教师自身的综合素质,对提高学生的声乐意识很重要。因此,作为教师,我们只有在声乐教学中不断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提高自身素养,勇于实践探索,尝试从多方面進行声乐教学,才能够在中职声乐教学中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为学生声乐技能的发展奠定基础。声乐教师要立足长远,围绕声乐文化传承这个根,加强对声乐教材的理解、研究、应用和开发,特别要从深厚的声乐民族文化中汲取营养,以补充和完善现有的教材知识,并时刻准备着为教材注入新鲜血液,传承中职声乐教材的开发。教学中要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采用信息技术多媒体、多读音乐书籍、改革声乐教学方法等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创新教学内容,激发音乐课堂活力
声乐教学属于艺术教育的范畴,又是素质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践教学中,教师必须注重教学内容的丰富性和创新性,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声乐素养。在中职学校的声乐教学中,教师要运用音乐语言的手段来促成音乐教学,丰富教学内容。以音乐学科的音乐性、审美性、综合性、民族性、多样性、灵活性等属性特征为原则,以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为主要任务,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重点,创造出更多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内容。教师要引导学生对音乐的整体感受,丰富教学曲目的体裁、形式,增加乐器演奏及音乐创造活动的分量,以生动丰富的教学内容和艺术的魅力吸引学生。同时教师要充分运用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手段,扩展音乐教学的容量,丰富音乐教学资源,并关注学生对音乐的实践体验,激发学生的音乐情感,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此外,教师应结合民间艺人演唱进行模仿教学,注重追求风格的原汁原味,与学生一起找出声乐的民间风格与技巧运用上的契合点,搞好理论与实践的教学互动。再就是教师还要把民族声乐教学理论补充在教学内容中,要求学生阅读声乐典籍文献资料。如元代燕南芝庵的《唱论》、清代徐大椿的《乐府传声》、明代魏良辅的《曲律》,吸取和积累古今曲艺表演艺术家的演唱经验,对民族戏曲的演唱传统进行了解等,这样才有可能拓宽民族声乐教育理论的学术视野,才能构建和形成民族声乐教学体系。
四、注重声乐教学和艺术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声乐学习的实践中提高自己
声乐艺术是以人声为手段来表现音乐内容,表达人们思想感情,反映社会现实的一种表演艺术,是一门知识性与实践性高度结合的音乐学科。声乐教师要坚持声乐教学和理论知识与应用技能相贯通,课堂教学与艺术实践相结合的教学理念。声乐教师加强声乐的技术能力,因材施教,迅速提高学生声乐学习的基本功,达到声乐学习的扎实性、专业性。教师要培养学生学习声乐的兴趣,增加声乐的理性认识,做好声乐学习的铺垫作用,提高声乐学习的艺术修养。要通过各种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锻炼的机会、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丰富多彩的音乐教学实践活动,是对声乐课堂教学的延伸以及声乐教学效果的综合检阅。所以,交流演唱会是声乐教学中要求学生开展的一项重要活动,它能够培养学生的艺术实践能力,提高学生歌唱的心理素养。只有通过各种艺术实践活动,才能使学生通过声乐演唱认识声乐的性质特征、活动规律和社会意义。经常参加校内外的各种声乐实践活动,特别是做得成功的活动,对于声乐学习兴趣的形成、巩固和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除了校园内的艺术实践活动外,还要鼓励学生多多参加社会艺术演出活动,这种社会艺术实践活动能够积累丰富的舞台演唱经验使其终身受用,对学生形成自己的独特艺术风格也更加有利,能够使学生的声乐综合素质得到逐步提高和完善。
我们有五千年丰富的文明史,我们的音乐艺术应该根植于中华民族文化的土壤,充分汲取传统文化的精华,走“寻根”与“开放”相结合之路。中职音乐专业声乐课是一门融中西方声乐艺术为一体的综合性课程,其教学应从纵、横两方面展开,博中求精,在整理文化的熏陶中求得技术的发展,应深入学习和有效继承我国民族声乐的精华,理解并掌握我们民族声乐所独有的审美观,同时探究与西方美声唱法的相同之处,寻其规律,究其个性与共性,在共性中发展个性,从而形成具有我国民族特色的声乐教学体系,使我国的民族声乐具有更强劲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1]祝红卫.谈声乐教学中中国唱法的训练[J].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01(2).
[2]李晓贰.关于民族声乐演唱艺术多样化的管见[J].人民音乐,2001(5).
[3]冯效刚.从“土洋之争”到“三种唱法”——新中国的声乐表演艺术理论研究概述[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06(2).
[4]潘春荣.中等艺术学校声乐教学改革思考[J].新疆艺术学院学报,2010(2).
[5]孙辉. 浅谈声乐教学中的教与学[J].中州大学学报,2010(5). (责编 赵建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