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裂缝》中的生态女性主义意识
2014-05-30俆淑娟
俆淑娟
摘要:《裂缝》对女性和人类的未来进行了象征性预言,并积极响应女性主义运动,对以男性主义为中心的父权体系进行解构,为女性争取社会主导权。目前,学者们在小说中的女性主题方面达成了普遍共识。本文通过对莱辛小说《裂缝》中女性与自然、人类与自然之间的象征联系,探究作者在这部小说中所表达出的生态女性主义意识,并对现代社会中生态问题与女性关系进行了反思。
关键词:莱辛 《裂缝》 象征联系 生态女性主义
引言
《裂缝》是多丽丝·莱辛于2007年正式推出的作品,小说讲述了人类起源的寓言。这部小说精彩纷呈,并且蕴含了丰富的女性主义思想,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有学者从小说的象征联系入手,对小说中蕴含的和谐女性主义意识进行深入剖析和探究。不难发现,学者们在小说中的女性主题方面达成了普遍共识。本文通过分析女性与自然、人类与自然的关系,揭示出小说背后蕴含的生态女性主义意识。
一、女性主义视角下的生态:女性化自然
小说《裂缝》中,许多自然物都具有鲜明的女性特征。标题“裂缝”就包含了双层涵义:一是指女性生殖器官,其形如裂缝。一是指女性洞穴居住地附近岩石上的一个裂缝。小说中对裂缝进行了详细描述,裂缝就是洞穴附近的那块岩石,这一缝隙非常隐蔽,但是确实是人们生命中最为珍贵的东西。而裂缝就是我们,我们也是裂缝。在小说的前言中,莱辛对两性之间存在性格差异进行了深入思考。男性在韧性方面同女性存在天生的差距,女性在同自然和谐相处方面具有某种天赋。相比于女性性格,男性性格缺乏稳定性和规律性。在此,莱辛提出了这样的疑问:难道这是自然对人类的一种考验吗?而这一疑问为后来的两性分裂做了重要铺垫。小说中的女性传统落后,固步自封,坚持死守在生养她们的“裂缝山”之上,以自然为母亲,完全依赖于自然。但是男性却不像女性那般依赖于自然,而是一心要征服自然,敢于冒险,敢于挑战,试图挣脱自然的束缚。男性们进行集体狩猎,大张旗鼓地赶跑生存在洞中的动物,打破了原有的生活秩序和方式,将“裂缝山”彻底摧毁,最后裂缝人永远丧失了他们世代生存的家园。
由此可见,女性化的自然处于被动地位,任由男性践踏,但是,这并非是绝对化的,自然的力量远非人类所能预计的,对于即将发生的自然灾难何时降临,没有人能够预测得到。而这就是自然对人类的无情报复。人类不能随便僭越与自然的既定伦理关系,不能肆无忌惮地侵入其他生物的生存领域,生态女性主义者将男性对自然的破坏与男性对女性的统治联系起来,作者在《裂缝》中对此进行了全面阐释。莱辛对男性大张旗鼓地侵掠自然的行为进行激烈批判,并肯定和赞扬了女性同自然和谐相处的天赋与能力。小说的最后,两性不得不联手对抗自然灾害,由以往的斗争关系向和谐共处转变。通过对以往行为的深刻反思,最终明白了和谐共存的真谛。人类与自然存在着共生共存的关系。人类必须要明确自身的自然地位,摒弃人定胜天,支配自然的错误思想,以女性主义视角来看待自然,坚持女性化自然。
二、生态主义视角下的女性:自然化女性
在小说中,女性是自然化后的一种生态存在,具有明显的物化属性,她们生活在位于海边的一座岛屿上,那里气候宜人,适合生存。尽管岛屿面积很大,但是她们却从来没有远离过一直居住的海滨。这些女性属于大海,是海洋系统中的一个生物群体,她们靠捕食鱼类和采摘海边水果为生。当她们高兴时,就会到大海中嬉戏,投入她们母亲的怀抱。从大海中出来时,她们容光焕发,健康非常。这无疑展现了女性对自然的热爱、亲近和依赖。
此外,这些女性同时具有自然化动物的属性,和自然一样,沦为了男性统治和压迫的对象。这些女性完全没有主体性可言,被男性排挤到边缘地带,成为了完全没有主动性的“他者”存在。可以说,自然被完全客体化,成为了与男性存在本质差异的“他者”,也被放在了边缘地带。在男权社会,女性和自然都毫无主体性可言,都成为了男性征服统治的对象。从这種意义上来讲,女性和自然都处于一种缺席状态,是最原始的“他者”存在。《裂缝》的故事背景是古罗马尼禄时代,是一个十足的暴君统治时代,当时的女性地位从小说中的茱莉亚身上便可窥见一斑。她是一个罗马史学家的妻子,比丈夫要小很多,在两人结婚的时候,丈夫要求他签订婚前协议,并保证要生育两个孩子。但是在履行协议的时候,第一次生育任务就因为难产而宣告失败,差点因此丧命。但是,为了完成既定的任务,她必须冒着生命危险,生下第二个孩子。她完全成为了生育工具,成为了男性的附庸物,成为了婚姻的牺牲品。一直以来,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思想被男性强行灌输给女性,她们不必懂得太多,不必具备任何技能。因此,女性没有受教育的权利,无法像男性一样获取正当工作,生存的能力和机会远小于男性。女性只需生儿育女,相夫教子,沦为传宗接代的工具。而这正是生态女性主义强烈抨击和反对的。在小说中,尽管女性成为了男性眼中的“女神”,但本质上来讲,神化的过程就是他者化的过程。表面上女性被男性推崇为“女神”,但实际上完全失去了自我,丢失了主体性。就像女性体现了具有无限生养能力的自然,她们注定要被男性征服和统治。在男性眼中,女性所拥有的一切都是他们赏赐的。在男权社会中,女性和自然都被排挤到边缘地带,成为了他者存在。
在男性文化中,女性始终处于缺席状态,完全丢失了主体性,完全没有话语权,只能被动地接受男性的摆布和践踏。小说从人类起源讲起,赋予了男性和女性平等发言权,为我们展示了两种完全不同的历史,男性书写和女性书写的历史,让我们从中深刻反思女性和自然在男权文化体系中的缺席状态。
三、生命和谐之歌:人类与自然
人类与自然存在着共生共存的互相依赖关系,人类应该同自然和谐相处,将其视为人类的朋友,否则将会遭到无情的报复和打击。小说明确指出,人类在产生之初就完全没有两性概念,裂缝人长期居住在海边的洞穴里,和各种动物和谐相处。喷射人也和自然和谐相处,老鹰为他们叼来新生儿,鹿为他们提供重要的奶水。此外,喷射人也喂食老鹰和鹿,他们和自然共同勾勒了一幅和谐美好的图画。但是,随着喷射人对自然了解的日渐深入,他们逐渐地改变了和自然和谐相处的想法,开始将自然视为自己的敌人,开始大规模集体猎杀动物,大张旗鼓地将曾经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动物朋友赶出洞穴,大肆破坏原有的社会秩序和生活方式,他们曾经赖以生存的家园都惨遭破坏和摧毁。
但是惨遭破坏的自然开始向人类进行无情地报复和打击,狂风吹倒了一切,掀翻岩石,卷起滔天海浪,卷走无数男孩……总之,突如其来的自然灾害让人们陷入了无尽的恐慌之中,感到了自己在自然面前的渺小。此处,作者莱辛是在警告人类要同自然和谐相处,不然必将遭到自然的无情报复和打击。
生态女性主义者呼吁人们与自然和谐相处,共唱和谐之歌,告诫人类要明确自己在自然中所处的位置,摒弃以往征服自然、统治自然和支配自然的错误思想。不管在什么时代,人类与自然相处时都不可以自我为中心,必须将人与自然放在平等地位上,在处理人与自然关系时必须打破以人类为中心的思想束缚,只有如此,我们才能构建一个万物和谐共处的理想社会。
小说《裂缝》通过女性与自然之间的象征联系,充分表达了作者莱辛生态女性主义思想。首先,在男女两性关系上,莱辛反对以男性文化为中心的父权体制。一直以来,女性就被排挤在社会边缘地带,成为他者存在。尽管男女两性存在着巨大的性格差异,但是在人格上确实绝对平等的,构建两性和谐共处的完美社会是女性主义追求的终极目标,只有树立正确两性观,寻求两性和平共处的道路才是最佳选择。其次,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莱辛主张人类要摒弃传统人定胜天的错误思想。自然存在自身的发展规律,人类必须加以遵循,将人类和自然放在平等地位,赋予自然和人类同等的权利。人类必须热爱自然,尊重自然,强化生态保护意识,才能真正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目标和崇高追求。生态女性主义将男女两性的关系与人类与自然的关系进行联系性综合研究,提出了一种两性和谐共处、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社会发展理念,是一种极具现实价值和社会意义的文学批评。语
参考文献
[1]田祥斌,张颂.《裂缝》的象征意义与莱辛的女性主义意识[J].外国文学研究,2010(01).
[2]程海燕.心灵的自由——《法国中尉的女人》的生态女性主义解读[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1(07).
[3]安小飞.自然·女人·男人——从生态女性主义视野下解读莱辛的小说《裂缝》[J].文学界(理论版),2011(10).
[4]刘瑾.论《裂缝》中的生态女性主义意识[J].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学报,2011(04).
[5]郑锦菁.多丽丝·莱辛《裂缝》在后現代境遇下的解构向度[J].大众文艺,2012(01).
[6]张建春,雷明珍.从《裂缝》看多丽丝·莱辛的双性同体观[J].现代语文(文学研究),2011(04).
[7]聂鑫琳.《灵感女孩》的生态女性主义批评解读[J].山花,20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