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为例,提升学生语文能力
2014-05-30张璐璐
张璐璐
近年来,语文教学方法可谓是五花八门,热闹非凡,学案导学、五步教学、目标教学,不一而足,但却忘记了语文作为最基础的工具性的本质特征。怎么样上好语文课,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根据多年来的观察实践,我认为语文教学的关键在于以文本为例,教给方法,提升学生语文能力。
一、文本引路,点拨指导
让学生在精读课文的恰当教学中,学习文中的遣词造句、景物描写,修辞运用、说明方法、谋篇布局、中心提炼……但是受课堂时空限制和学生记忆规律影响,我们不可能对例文面面俱到地讲授。但是,每一篇例文既然是例子,它就包含着多个可供教学的知识信息,这就需要我们老师根据班级实际,找出例文中的特色部分重点指导,让学生学一课有一得。比如七年级下册《福楼拜家的星期天》是一篇自读课文,教师怎样做才能使它既不脱离“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又能使学生把知识深化、迁移和运用,切实让学生一课一得,真正起到“反三”的效果呢?这篇课文的教学重点就是描写人物的方法分析,所以我将课文阅读植根于写作的沃土中,把课文《福楼拜家的星期天》作为范本,教会学生人物描写的方法,使学生更好地从“阅读”中学“写作”,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语文能力。
二、文本引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每篇课文韵含的知识点很多,怎么从众多的知识点中选取自己所需要的养料,这与每个人的经历和审美情趣有关。同一篇课文,不同的人去读它会有截然相反的结果。我们常说要个性化地阅读,就是要尊重学生内心的阅读体验。比如,有些文章的意韵是很难用语言进行传达的,只能在读者心里产生灵魂上的共鸣。或者是当时学生读它并没有觉得怎么样,随着生活范围的不断扩大,他对所学的课文会有一个“顿悟”,而这种“顿悟”是老师的泛泛讲解无法企及的。所以,我们要把课堂真正地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读书,让学生读书并不是放任自流,而要教给他们读的方法。以七年级下册《音乐巨人贝多芬》为例,老师首先要对学生提出读书要求,让学生准备好纸笔,不动笔墨不读书。第一步,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画出生字词,自己查字典解决生字词。第二步,再读课文,培养思维能力。让学生说说,你读出了什么?第三步,边读边思考,想想自己喜欢哪一段,为什么?(因人而异,不必强求),最后,老师设计为贝多芬写一段颁奖词,既是对学生学习的测试,也是对文本内容的巩固,达到进一步理解课文的目的。在学生自读的基础上,教师进行简要补充总结。只有学生自己用心读书,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三、文本为例,提升阅读量
长期以来,中学生的阅读的方法比较单一,内容仅限于文本,学生只能眼观文本,耳听讲解。依靠文本来获得知识和见解,不仅阅读数量有限,而且认识也非常模糊。再加上学生生活范围狭小,限制了他们思维的发展,而要改变这种状况的唯一一种方式就是课外阅读。与其让学生做那么多的语文作业,不如腾出时间让学生快乐阅读。这里,我们要解决读什么和怎么读的问题。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是自外而内的吸收,是学习语言的最有效方法。运用语言的能力必须以学习语言为基础,必须通过阅读的内化吸收来完成。多读书就是间接地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为我们深入学习语文打下坚实的基础。还是以《福楼拜家的星期天》为例,我在课后推荐学生推荐了《红楼梦》中王熙凤出场的外貌描写,四大吝啬鬼之一的严监生临死前的动作神态描写,这些关于人物描写的精彩片段,大大加深了学生的理解。
四、文本为例,读写结合,培养作文能力
借助文本进行课前指导,培养学生采集储存写作材料的能力。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作文普遍患有“畏难症”。不论是命题作文,还是半命题作文,教师在提出写作要求后,尽管反复提示、启发、引导,学生还是无从下笔。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写作必须拥有与作文相关的感性表象,包括生活中所积累的材料以及在特定的活动中通过观察所获得的材料。”这就要求学生在写作前必须对客观事物和社会生活进行多侧面、多角度、全方位的观察,获取写作素材。由于学生平时并未做“生活的有心人”,他对客观事物和社会生活的印象是模糊的、零乱的,面对作文题目自然也就难以下笔成文。但是,如果对所写之物,都让学生走出课堂去实地观察后再写,这又是极不现实的。针对这一情况,文本就显得特别重要。例如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写作课是《展开联想和想象》。我认为写作的过程应该是富有创造性的过程,是学生创造性地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叙述,创造性地表现自我,表现社会,表现世界。正是基于对作文内涵的如此解读,我坚持倡导自由作文,千方百计寻找源头活水,总结方法。
“课文作文”就是其中的一种,什么是课文作文?通过联想想象,推理整合,写出既与原文有关,又不同于原文的新片段、新篇章。这节课,我注重目标从学生的生活中来,坚持扎扎实实上语文的理念,设计了既有内涵又有乐趣的学习活动,将课文《天上的街市》《我的老师》作为作文的创造点,为学生提供源源不断的写作材料,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写作能力。通过学习《天上的街市》让学生总结联想和想象的概念。通过对《我的老师》的隐点提问教会学生想象的办法。比如,我会针对课文这句话“在假日里,她把我们带到她的家里和女朋友的家里。在她的女朋友的园子里,她还让我们观察蜜蜂。”加上自己的引导“那个园子可真美啊……”这样,使学生对所要表现的客观事物形成完整、深刻的印象,学生有了可供模仿套用的写作格式,下笔成文也就比较容易了。学生写作时就有一个参照物,降低了作文的难度。学生初稿完成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再读文本,进行比较,找出观察写作中的疏漏和对客观事物认识上的不足,进行补充修改。由此而写出的作文,常常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综上所述,文本是例子,通過这个例子让学生获得各方面的知识,补充学生的生活经验,达到学习、模仿、积累、提高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