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硬化的临床效果分析

2014-05-30刘小珍

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 2014年6期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肝硬化疗效

刘小珍

【摘要】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疗法对肝硬化患者的积极作用。方法 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164例肝硬化患者进行分组对照研究。按患者入院编号,将其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每组各82例。对照组接受常规西医疗法。治疗组在常规西医疗法基础上,配合中医辨证治疗。对比两组肝纤维化指标及总有效率。结果 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总有效率更高,血清层黏蛋白、透明质酸及Ⅲ型胶原蛋白水平更低(P<0.05或者P<0.01)。结论 中西医结合疗法可显著提高临床治疗有效率,改善患者肝纤维化指标。

【关键词】 中西医结合;肝硬化;疗效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6-3061-01

肝硬化属临床常见疾病[1-2]。它具有发病率及病死率高的特点。临床上,多种肝脏疾病,均可引起肝细胞损伤,变性坏死,引发肝硬化。肝硬化患者以恶性腹水、门脉高压、黄疸、肝脾肿大为主要症状,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健康。本文,选取164例肝硬化患者进行对照研究,治疗组在常规西医疗法基础上,配合中医辨证治疗,疗效较好。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164例肝硬化患者进行分组对照研究。164例患者均符合肝硬化相关诊断标准。按患者入院编号,将其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每组各82例。对照组,男56例,女26例;年龄19-49岁,平均(32.5±10.2)岁;病程1-18年,平均(9.5±4.9)年;59例乙型肝炎后肝硬化,23例酒精性肝硬化。治疗组,男55例,女27例;年龄20-49岁,平均(32.4±10.1)岁;病程1-16年,平均(9.6±4.8)年;58例乙型肝炎后肝硬化,24例酒精性肝硬化。两组一般资料比较,P>0.05,具备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接受常规西医疗法,即嘱患者戒烟、戒酒,给予患者丹参制剂,能量合剂,250ml葡萄糖注射液(5%)+1.2g还原性谷胱甘肽,每天一次,静脉滴注;合并腹水患者可对症给予利尿剂。治疗组在常规西医疗法基础上,配合中医辨证治疗。肝气郁结型患者加用柴胡疏肝汤;水湿内阻型患者加用实脾饮;湿热内蕴患者加用中满分消丸及茵陈蒿汤;肝肾阴虚型患者加用膈下逐瘀汤及一贯煎;脾肾阳虚型患者加用五苓散及理中丸;瘀血阻络型患者加用膈下逐瘀汤。1个月为一疗程,两组患者均接受为期三个疗程的治疗。随访6个月。

1.3 疗效评价标准 对比两组肝纤维化指标及总有效率。显效:体征及症状消失;肝、脾肿大无进展;无叩痛及压痛;腹水消失或者减少;肝功能恢复正常;随访未见复发。好转:体征及症状有所好转;腹水减少,但腹水量仍大于入院时50%;肝功能有所改善,但尚未恢复正常。无效:症状、体征、肝功能等无改善,甚至恶化。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9.0统计学系统,应用t检验,x2检验,P<0.05代表差异具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情况 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总有效率更高(P<0.01),见表1。

3 讨 论

肝硬化属临床常见疾病[3-4]。肝硬化为弥漫性肝损害[5]。肝硬化的病理特征为:肝细胞变性坏死,结节性肝细胞再生,结缔组织增生,形成纤维隔、假小叶,肝小叶破坏,致使肝脏逐渐变形、变硬,继而发展为肝硬化。临床上,肝硬化以门脉高压症及肝功能损害为主要临床表现,病变可累及多系统,晚期可出现继发性感染,肝性脑病,上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健康。肝硬化按基础疾病不同可分为酒精性肝硬化,胆源性肝硬化,肝炎后肝硬化,心源性肝硬化,血吸虫性肝硬化等。欧美国家多为酒精性肝硬化。我国则以肝炎后肝硬化多见。近年来,人们生活习惯不断改变,饮酒人群不断扩大,肝炎患者不断增多,肝硬化患者亦随之增多。临床上,单纯应用西医疗法,治疗肝硬化往往效果不佳。相关研究显示[6-7],单纯西医疗法治疗肝硬化,有效率约65-75%。肝硬化按中医辨证可分为淤血阻络型,脾肾阳虚型,肝肾阴虚型,湿热蕴结型,水湿内阻型及肝气郁结型。辨证施治:淤血阻络型患者给予膈下逐瘀汤—化瘀软坚,行气活血;脾肾阳虚型患者给予五苓散及附子理中丸—温补脾肾;湿热蕴结型患者给予茵陈蒿汤及中满分消丸—攻下逐水,清热利湿;水湿内阻型患者给予实脾饮—理气行水,运脾化湿;肝气郁结型患者给予柴胡疏肝汤—疏肝理气。相关文献表明[8],辨证施治,因病制宜,从病机入手治疗肝硬化往往可取的较好的临床疗效。本研究中,对照组接受常规西医疗法。治疗组在常规西医疗法基础上,配合中医辨证治疗。经过3个疗程的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总有效率更高,血清层黏蛋白、透明质酸及Ⅲ型胶原蛋白水平更低。

综上所述,中西医结合疗法可顯著提高临床治疗有效率,改善患者肝纤维化指标,应推广于临床。

参考文献

[1] 马瑞红.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硬化35例[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09,7(80):249.

[2] 黄兰智.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硬化合并腹水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临床研究,2012,4(21):55-56.

[3] 张弘.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硬化腹水的临床及其效果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1,22(5):280-281.

[4] 张华,汪靖婕.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硬化腹水60例临床研究[J].江苏中医药,2010,42(9):25-26.

[5] 吕士红,刘磊,史春静.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硬化40例[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1,9(126):45.

[6] 周红萍.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硬化的临床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13,21(4):199-201.

[7] 池晓玲,蒋俊民,萧焕明,等.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硬化临床路径应用探讨[J].辽宁中医杂志,2010,37(5):881-883.

[8] 陶淑萍.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硬化腹水的临床分析[J].中国伤残医学,2013,21(7):193-194.

猜你喜欢

中西医结合肝硬化疗效
止眩汤改良方治疗痰瘀阻窍型眩晕的临床疗效观察
肝硬化病人日常生活中的自我管理
冷喷联合湿敷甘芩液治疗日晒疮的短期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观察
防治肝硬化中医有方
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的研究进展
中西医结合治疗带状疱疹的效果观察
中药汤剂联合中药足浴及耳穴压豆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临床分析
活血化瘀药在肝硬化病的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