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高校贫困生的精细化管理的思考
2014-05-30秦玲
摘 要:贫困生是高校学生中一个特殊群体,是高校辅导员工作的重中之重,目前随着高校扩招和贫困生的日益增多,高校贫困生的原有的管理体制随之也出现了问题,本文就贫困生的管理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精细化管理路径。
关键词:辅导员;贫困生;精细化管理
一、高校贫困生管理现状分析
随着高校在校生数量的快速增加,贫困生的绝对人数也在不断上升,贫困生问题成为了国家、社会和高校共同关注的问题。如何解决经济困难大学生在校生活问题、如何正确引导经济困难大学生完成学业等问题,已经成急待解决的热点问题,目前国內校已经形成了 “奖、贷、勤、助、补、减”的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同时还颁布了国家奖助学金管理办法、绿色通道管理办法、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准则等相关的制度。但是随着学校办学条件与办学水平的快速发展,在贫困生的管理上没有跟上学校发展的步伐,贫困生组织结构相对不完善、在新形势下还是依靠原有的管理方式去治理学校势必会达不到理想的效果。首先,各教学部门与各行政部门之间的联系不够密切,学校缺乏精细化管理统一协调的部门。其次,师生、辅导员与普通老师之间的沟通并不十分顺畅,学生会中学生干部的枢纽作用有待进一步加强。最后,对贫困生的管理还不够人性化和个性化,师生对精细化管理的各种规章制度的执行多数表现为被动,缺乏主动的行为和思想。
二、贫困生精细化管理的路径选择
(一)完善“以学生为本”的精细化管理制度
以“以学生为本”进行学生精细化管理制度的建设,每个行政管理部门和教学部门制定部门精细化管理方案。重点要培养贫困学生良好的价值观和道德观,进行必要的心理健康教育,除了良好的专业素养之外,更具备优秀的道德素质和心理素质。通过定期的道德实践活动加强学生的道德意识,使其身入其中,更能体会养成良好道德习惯的重要性;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娱活动,舒缓学生的压力,加强相互之间的沟通,减少心理问题的产生。
(二)制定贫困生个性化职业规划
在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下,贫困生要实现充分就业,转变就业观念是关键。高校应着重从三方面来引导贫困生转变就业观念。一要改变贫困生只想去大城市、大企业、大机关、高薪企业工作的传统观念,引导他们要摆正心态、合理定位、降低就业期望值;二要引导贫困生树立到基层、到农村、到西部地区去施展才华、建功立业的观念;三要引导贫困生树立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的观念。这样才更有利于贫困生的可持续发展。贫困生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与熟练的专业技能,是提升其就业竞争力的核心,也是用人单位挑选大学生的关键标准。因此,高校应优化贫困生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根据学生所学专业的需要,利用各种渠道与信息为学生建立实习与实践基地,并注重安排贫困生参与足够时间的就业体验和专业实习,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和就业竞争力。
(三)加大贫困生参与管理的力度
学生参与管理的状况如何是衡量高校管理水平的标志之一。学生精细化管理应该加大学生参与管理的力度,设立各种学生管理员职务,包括学生会管理人员、学生宿舍管理人员等,努力提高学生自我管理的水平。首先,扩展学生管理职位,设置各种学生可以胜任的工作岗位。设置学校学生会和各系学生会管理人员,参与学校与系部的管理,可独立与社会建立联系。其次,严格对学生管理人员的选拔工作。对学生管理人员实行公开招聘的原则,先自愿报名,在进行面试;对学生管理员,加强学习成绩、表现及能力上的要求;对被录用的学生管理员经过暑期正规培训,培训结束后进行模拟场景测试,测试通过后允许上岗。最后,学生管理员参加学校的管理工作属勤工助学。学校在任职期间可获得少量津贴,以激励学生的工作热情和工作信心。
(四)建立“精”、“细”、“化”三者统一的管理模式
学校精细化管理是学校为适应规模化办学方式,建立办学目标细分、办学标准细分、教育任务细分、教学及服务流程细分,实施精确计划、精确决策、精确控制、精确考核的一种科学管理模式。学校精细化管理整体仍然采用层次化结构,部门负责人向上负责。精细化管理重点工作要“精”,规章制度要“细”,执行过程要“化”,其中“化”是重中之重,以使得校园精细化管理能够“固化于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使得“精”“细”内化于各部门日常教学和管理当中,将制度内化成自觉的行为规范。
首先,重点工作要“精”。教学工作要做到精,对教材的选择、教学方式的实施、教学计划的制定等都要做到精,做到有备而教、有本而依、有方式可循,做到教学资料上网,使学生便于查询和学习,方便监督。辅导员工作要精,要注重专职辅导员的培养,定期开展学习和讨论活动,使得各个辅导员互动有无,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对班级事务和学生道德心理问题的处理更加得心应手。就业工作要精,提供就业一条龙服务,多跟相关专业的企业建立合作关系,跟往届毕业生建立就业连线,为新的毕业生提供更好的就业渠道和就业机会。
其次,规章制度要“细”。只有做到细致,才能将各种制度量化、人性化,傅得制度更得人心,使得执行者凡事都有法可依。制定部门实施细则,将各项工作计划细化到周,甚至到天;将工作落实到个人,建立个人负责制;建立良好的量化考核制度,严格按照制度进行奖惩,树立良好的威信。
最后,执行过程要“化”。“化”是学校精细化管理的重中之重,决定管理执行效果的好坏和整体管理氛围的形成。建立人性化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加大宣传力度,特别对大一新生进行着重的制度宣传,使其树立良好的行为规范,并将这些内化于心,从而外化于行。建立通畅的师生沟通渠道,在实施中不断改进精细化管理方案,使其更加先进而易于执行。放一定的权利于基层,也就是班级,使其有一定的建议权和有限的决定权,从而培养良好的管理氛围,利于个性化的管理。
作者简介:秦玲,沈阳工程学院辅导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