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走进生活 贴近学生

2014-05-30张泽颖

教育管理与艺术 2014年7期
关键词:社会性品德创设

张泽颖

《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标准》中提出:“该课程是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基础,以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目标,以综合课为课程形态。”因此,我认为,在教学实际中应努力走进生活、贴近学生,创设开放、互动、活泼的教学情境,让学生与教材中的孩子一起面对并解决这些问题和烦恼,学会如何做事,如何做人,与教材中的孩子共同享受成长的快乐。教师也应该在引导学生联系生活方面,共同进入这种生活情景,去感受、去品味,所以,让我们一起去品读品德,品味生活。

一、营造氛围,激发学生兴趣

良好的教学氛围,是学生学习保持最佳状态的关键,它可以感染激发学生潜在的认识兴趣,点燃学生学习的激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通过语言描述、演示、游戏、猜谜,看录像,听音乐等手段为学生创造一个生动形象的教育情境,使他们在课一开始就集中注意力,形成最佳的學习状态。因此,导入课文的环节很关键,一开始就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那么后边的课上起来也就顺利了。

如学习《逛商场》一课,我这样引入:“我们已经知道,在我们身边有华峰商场、金安购物中心、维多利商厦等这样的商场,这些商场为我们的生活提供方便。”接着提问学生:“天冷了,如果我想买件棉衣到哪里去买,怎样买呢?”顿时,学生纷纷举手,争先抢答。我抓住时机,总结:“看来买东西的学生可真多啊,今天我们就一起去逛商场吧!现在出发!”然后马上板书课题,学生个个兴趣盎然。这样,我们利用学生已有知识进行导入,利用学生感兴趣的事进行引导,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很快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尽快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

二、以人为本,引导学生亲身活动

学生的品德和社会性发展,不是一个依靠知识灌输和传递的过程,而是要依靠学生通过自身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建构,无论教师的讲授多么精彩,都不可能直接转化为学生品德与社会性发展的结果。

只有学生自觉、主动地参与到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中去,知识才能真正领悟,能力才能得以真正锻炼和提高,情感才能被触及和调动,态度和价值观才可能真正改变或形成。在教学中,教师应设计一些活动,比如:采访、调查、辩论、表演、辨析等,让学生自己调查、自己画、自己说、自己表现,在活动中成长,让课堂充满活力。

三、创设情境,引起学生情感共鸣

教师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就必须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来启发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在情景中诱发学生探究性的思维活动,以增强学习的感染力。

《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指出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只有源于儿童实际生活的教育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的道德情感,真实的道德体验和道德认识。”

四、联系实际,解决学生实际问题

生活性是品德与生活课程的显著特点之一。所以,我们在教学中应遵循儿童的生活逻辑,注重儿童自身的生活经历、生活经验,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考虑问题、解决问题,让课堂教学回归生活,这样才能使儿童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

总之,品德与生活的教学已经不能单以说教为手段,应以学生的实际出发,营造愉快的教学氛围,采取多样的教学形式,创设贴近生活的情境,以此达到提高学生道德认识,养成良好道德习惯、培养良好道德品质的教学目的。

猜你喜欢

社会性品德创设
以户外混龄活动促进社会性发展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抓细微之处 促品德养成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从社会性弱势群体自身心理角度谈接受科技知识
社会性交互及其在三维虚拟学习环境中的实现
品德微视频评价的思考
品德
社会性软件在网上交互教学中的应用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