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索提高语文阅读效益训练途径

2014-05-30罗华勇

教育管理与艺术 2014年7期
关键词:意义文本母亲

罗华勇

语文阅读教学的目标重在培养学生阅读基本能力和创新意识。教给学生阅读的基本方法,使阅读有章可循,有理可依。阅读教学重在开发阅读的创造性和批判性,倡导个性化的创造性阅读,尊重学生个性体验与发展,探求有效阅读。

教学中,某个文本本身的意义的多元性和发展性不是奉带送给学生,而作为一种永恒的意义加以引导,这就显然是不符合文学作品及时代发展的需要。

一是阅读认识的狭隘。在许多教师的心目中,阅读训练就是瞄准考试、紧扣考点阅读进行练习,在阅读中大量做题,就只是为了立竿见影地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这种狭隘的阅读方式影响学生发展空间。

二是阅读训练形式的单一,即完成纸化阅读训练。在语文课堂上,以讲代读的教学方式不断出现。

三是对阅读的歪曲理解。在课堂上,一些教师在指导阅读时,常有误读的现象出现,这是违背教学客观规律的。把《孔雀东南飞》刘兰芝被休的原因‘新解为刘兰芝的“不孕症”;把《木兰诗》解读成花木兰追求“女性解放”,如此等等,这种随心所欲的解读显然不符合违背了阅读规律。

四是阅读效益低下。违背规律的教学操作,简单的阅读训练形式,质量很差的阅读设计,必然导致阅读训练的效益低下,产生极为严重的后果。即便有时候似乎比较有效地提高了学生考试成绩,但不仅没有真正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而且反而耗费了学生语文学习的大量时间,影响了学生学习的健康发展,把语文教学引上了一条畸形的道路。

把语文教学引上了一条畸形的道路。因此,我们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应该以学生的自我感悟为主,重要任务是学会教会学生如何多角度、有创造性地解读文本。以下几种有效的阅读策略值得借鉴。

一、处理好阅读与文本的关系

阅读教学,必须以文本为基础,不能脱离文本,更不曲解文本。教师在教学中,要加深对教学文本的理解,拓展课堂教学容量,有效地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

例如,一位老师教学《劝学》时,有位教师课堂的把阅读训练重点放在让学生写比喻句上,先是写一个比喻句,然后是写一组比喻句。把文言文阅读教学变成了修辞教学,变成了单项的语言训练,完全背离了特定的文本。一有位老教师在教学《泪珠和珍珠》时,将文章中内容归纳为五种泪:少女泪、归乡泪、亲子泪、奋斗泪、慈悲泪和感恩泪,然后又将五种泪归纳为“为自己——为家人——为人类”。虽然多次进行了内容的多次归纳训练,但效果却并不理想,甚至可能起副作用,就是因为阅读训练脱离了文本强加式的归纳。这样的阅读训练不仅是无效的,其副作用也是可怕的。

二、对不同的作品采取不同的方式阅读

例如,用诵读的方式来学习《离骚》,用分角色朗读学习《雷雨》和《威尼斯的商人》。

三、阅读目的明确,深究文本隐义

好的文学作品往往蕴含深刻多层的思想意义,需要读者深究进行创造性的解读。能淋漓尽致地加以张扬,从而达到艺术的升华的才是目的。再如汪曾祺的《胡同文化》,文本的表面是写北京的“胡同文化是一种封闭文化”“北京人易于满足”“北京胡同文化的精神意义是‘忍,安份守已,逆来顺受”。北京胡同的特点也就是中国文化的特点;北京人的性格,也就是中国人普遍的性格。我们从北京文化的微指,完全可以张扬为中国文化的内涵。文本隐含意义的挖掘,可以更深层次地解读文本的思想情感的意蕴,呈现出文本隐含意义。

还有就是要多角度地拓展文本的内涵,感悟作品所揭示出来的多重意义。对鲁迅散文《风筝》的解读,因不同时期,不同的人和不同的需要,可以获得多种不同的主题思想。从儿童角度旨在批判封建的教育思想和方法,提倡儿童教育的科学观念;从鲁迅自身角度,表现鲁迅可贵的严于解剖自己,不断反省,知错能改的品质;从亲情角度表现在浓浓的手足之情;从游戏的角度表现游戏在于儿童的天性,希望儿童能健康成长。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由此可见,文学本身的世界,已物化成文本,文本并没有变,但它的社会意义却因为介入读者的社会处境、观点不同,期待视野的不同,也就分出不同的主题。

四、理解文本转换与批判性阅读

阅读过程是读者的心灵与文本的碰撞,读者往往凭借自己的主观立场和审美观念去感受作品内容,有时会使原有的意义发生认知上的转换,得出新的诠释和感悟,使读者进入一种新的境界。

例如,史铁生在《我与地坛》一文中回忆母亲,深深感悟到母亲的苦难和伟大:“儿子的不幸在母亲那儿总是要加倍的”。母亲担心儿子寻短见,担心儿子没有出路。儿子摇着轮椅到地坛,她总是失神地呆呆地在门口站老半天。儿子在园子里呆久了,母亲不放心,就到园子里去找,作者痛感自己的母亲是“活着最苦的母亲”,是坚忍、伟大的。作者对母亲的赞颂的确感人至深。但是有人阅读后却提出这样的看法:作者在二十多歲下过乡,经历了几年社会的风雨,思想也应该成熟了,虽有残疾,可不至于走投无路;但作者却表现得那样脆弱、自私,对母亲的感情不闻不问,耍小孩子脾气,给母亲心灵造成多大的伤害,似乎与他的年龄和阅历有些不符。这应归咎于母亲对他成长教育的失误,母亲忽视了对孩子的意志、亲情的教养,这就导致了孩子一旦遇到挫折,就会对人生丧失信心,这也是中国家庭教育的一个弊病。联系现实的家庭教育,这种批判式的解读不能说没有一定的道理。

对曹雪芹的《红楼梦》、曹禺的《雷雨》、莫泊桑的《项链》等许多名家名篇的主题的理解,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并无定论。

尽管“哈姆雷特”可以解读出“一千个”形象特征,但毕竟还是哈姆雷特,而绝不是“罗密欧”;对“林黛玉”可以有千差万别的理解,但还应该是林黛玉,而不能成为“薛宝钗”。

为了实现语文阅读教学的目标,在语文阅读中应以阅读的恒定性为基础,重在开发阅读的创造性,这就是阅读教学的目标。但必须强调的是,提倡个性化的创造性阅读,尊重学生个性体验与发展,绝不意味着简单肯定学生不成熟甚至错误的文本解读。漠视文本的客观存在和教学内容的价值导向,无原则地认同学生对文本的解读,任由他们带着肤浅甚至错误的理解走出课堂,是对多元解读理念的曲解。阅读与社会生活联系,用生活去理解阅读,用阅读去影响生活,方能还原语文阅读的真正本质。

猜你喜欢

意义文本母亲
一件有意义的事
有意义的一天
生之意义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给母亲的信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诗里有你
如何快速走进文本
悲惨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