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辛弃疾词中的军事意象
2014-05-30李美花
李美花
宋词的韵味,含蓄隽永,通常借助一定的外体来表现,而意象却是宋词创作中最普遍、最重要、最有力的载体。寻根下去,在不同的文本中,我们看到了众多典型的意象——例如“雁”象征爱情,“菊花”象征高洁,“竹”象征高雅,“月”象征怀人思乡,“柳”象征送别等。有了意象的存在,词人表达出的感情更具有丰厚的蕴味。这些意象作为艺术的符号,表现了典型的情感体验和人生境界,集中反映了词人的心境,贯穿于宋词中。
宋代是一个文化底蕴丰厚的时代。宋代词人或闲人居士,或仕途之子,或放浪形骸之人,都是性情中人。对生命,对世界有着自己独特的感受和体验与理解。受到外界文化底蕴熏陶的同时,主体也常常进行自发地感悟、思索。许多作品都是有感而发,而有感而发又与所谓的“灵感”有着密切的关系。
“灵感”是创作主体放弃专注沉思时,无意识获得的,具有暂时性和不稳定性。“柏拉图视‘灵感为‘迷狂,认为它是个体之精神与理念之世界相交流的一种精神状态。” 灵感表面上是主客体的一种邂逅而产生的,实际上是主体经过长期酝酿,然后偶然顿悟的。灵感与意象有着密切的联系。意象先于灵感而存在,灵感的产生带动了意识的显现,使积淀在词人心中的隐性的意象变为显性的意象。因为意象原先已存在作者的内心,已代表、象征着一些理念、人、事,包含了一定的情感、意念、理想。
和以往宋词中的一些意象不同,稼轩词中多了一些新的意象,那就是军事意象,这和他生活的朝代以及他的凌云壮志不得实现有着很大的关系。
辛弃疾一直把洗雪国耻、收复失地作为自己的毕生事业,并在自己的文学创作中写出了时代的期望和失望、民族的热情与愤慨。他对抗金事业的追求,直接而纯粹,满怀着一腔热情,将男人的洒脱、豪迈、侠义与霸气展现的淋漓尽致。
辛词不仅反映了民族的共同心愿,而且反映了一个英雄之士渴望在历史大舞台上自我完成的志向,因此,在文学创作方面,他不喜欢写作诗歌尤其是格式严整的七律,而是把全部精力投入到词这一更宜于表达激荡多变的情绪的体裁上。而他的英雄豪壮与绝望形成的強烈反差更给了我们如瀑布般强烈的冲击。从他词的军事意象中,我们可以看出辛弃疾的心理状态以及他所追求的生活。词中的军事人物是他的敬仰对象,军事地点是他缅怀历史的媒介,这一切是他生活的重心和寄托。
其军事意象具体体现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军人的自豪。辛弃疾在他的《美芹十论》《九议》中已经显示出他作为一个军事家的文学风范,人称其“笔势浩荡,智略辐凑,有《权书》《论衡》之风。”但稼轩的军人本色,更体现在他的歌词创作中。“少年横槊,气凭陵,酒圣诗豪馀事”这是何等的英雄气概,展现出了辛弃疾作为一个军人的自豪。
第二,对战争场面的描写。与他尚武精神相关联的,是他在词中对于战争军事场面的精彩描写,这在宋词中是别树一帜的。由于他早年的军旅生活经历与尚武的气质,使他对战争题材的描绘显得驾轻就熟:“落日塞尘起,胡骑猎清秋。汉家组练十万,列舰耸层楼”便是两军对峙的壮阔场面。
第三,对军事地点的缅怀。辛弃疾颠沛流离的悲剧一生决定了他的行迹,飘忽不定的生活,多变的际遇给我们留下了感情丰富、风格不一的词作。加上他对军事的极大兴趣,使得他写下了许多提及军事地点的作品,其中有一大部分是怀古咏史之作。赤壁是讲三国时不得不提的地名,不仅仅是因为在这里发生了最有名的赤壁之战,更因为赤壁这个词已带有了浓厚的历史韵味。这时期的他还对自己抱有信心,怀想三国时英雄辈起,赤壁之战虽然残酷,但却为英雄创建舞台。辛弃疾是希望能有像三国时的赤壁让自己去拼搏,为祖国做出一点贡献,也让自己的人生更有意义。
辛词军事意向的亦有不一样的审美价值。首先,大胆创新,意象范围扩大。辛弃疾在词史上的一个重大贡献,就在于内容的扩大,题材的拓宽。他现存的六百多首词作,写政治,写哲理,写朋友之情、恋人之情,写田园风光、民俗人情,写日常生活、读书感受等等,辛弃疾词的语言自由解放,变化无端,不复有规矩存在。在辛词中,有非常通俗的民间语言。他在词史上第一次把金戈铁马的铿锵之声带进了词的歌唱里来,这是辛弃疾对词的发展做出的杰出贡献。他的军事意象词融入军事人物、军事地点,使词的意象群发生了变革,给人清新之感,使词突破了之前的传统,表现出绝大的才力和创新精神。
其次,词中之龙,备受后人推崇。 辛弃疾的词中豪放、爱国的风格影响了一批词人,主要有陈亮、刘过、刘克庄等,被称为辛派词人。他们在辛弃疾的影响下,用词来抒发爱国情感,其中因为也包括一些军事词,豪放慷慨如辛稼轩,多以议论为词,以文为词,继承并发展了辛词的特色,给文坛注入了新的血液,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位置。
再次,辛词有阳刚之风,提高宋词品味。作为军人的文学,辛词丰富了词的艺术风格,提高了词的品位。词至于南宋,以风情婉约为正宗,然一味发展下去,必导致萎靡不振而使人生厌。辛词以其阳刚之气,钟鼓之声补偏救弊,大大提高了宋词的艺术价值、思想境界,这对于那些轻薄为词晒未休的倚声家来说,其意义真是不废江河万古流了。
有人说时势造英雄,纵观辛弃疾的一生,可以说是“悲壮”的一生,生活在硝烟弥漫的年代,却不能金戈铁马,醉卧沙场,现实无情的击碎了他的英雄之梦,他所有的雄心壮志都变成了“纸上谈兵”,一首首以悲壮的英雄理想为基调的词成就了他不朽的文学功名,他词中满怀情愁的军事意象为宋词增添了一抹浓重的色彩,而他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也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启迪。